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测定HBV DNA、HCV RNA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的制备,评价该基因芯片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40例,丙型肝炎20例,40例健康人,乙型肝炎确诊用美国雅培设备试剂,荧光微离子法;丙型肝炎检测抗HCV及PCR法检测HCV RNA。确诊后同健康人血清一起进行双盲混合编组,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结果:4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阳性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30例,阴性10例;12例HCV RNA阳性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8例;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血清8例,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2例,阴性6例。40例健康人血清,乙型和丙型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以同时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乙型肝炎的准确率可达80%,假阳性率低;诊断丙型肝炎的阳性率低,技术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乙、丙型病毒检测的作用。方法用迈科锐HBV、HCV联合基因芯片检测血清HBV-DNA和HCV-RNA。结果基因芯片检测42例HBV-DNA的检出率为86%(26/30),符合率为88%(37/42),假阳性为8%(1/12)。检测HCV-RNA检出率为71%(5/7)。符合率为92%(39/42),假阳性为2%(1/35)。结论 HBV、HCV联合基因芯片检测HBV-DNA和HCV-RNA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4.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 E).目的:讨论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病毒性肝炎与肝细胞癌等病症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需要尽早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5.
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病毒性肝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 ,全世界已经有超过 5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 (HCV) [1]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过去的 2 0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之日益成为诊断病毒性肝炎的有力工具。1 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肝炎病毒的检测肝炎病毒总的来说在感染患者体液中存在的数量少 ,通过简单的分子杂交来检测十分困难。因此 ,病毒的检测和定量必须要求一个放大过程。这方面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大致分为两类 :靶序列放大和检测信号放大技术。1 .1 靶序列放大技术 靶分子放大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本文对8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HC)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有输血、使用血制品史者68例,占85%,其中丙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HB)者8例,占10%,12例无原因可查,并观察到HC以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平均年龄45岁。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时间长,呈现慢性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理分级、分期的特点及与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4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及外院会诊的经临床血清学确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穿刺标本53例,按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肝炎病理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分级、分期.严格按照级期对应的原则,选取1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穿刺标本,对比观察分析两型肝炎的分级分期病理形态特点.结果:慢性丙型肝炎各级中均有较明显的大泡状脂肪变性、小胆管损害及汇管区淋巴滤泡形成等;分期中S1可见汇管区膨大伴周围纤维化,并易见窦周纤维化;与乙型肝炎相比,S2~S4以宽大的P-P型纤维间隔最具特征.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乙型肝炎相比,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乙肝病毒(HBV)常见基因型的分型芯片,并应用分型芯片调查HBV基因型分布。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乙肝病毒4种常见基因型的特征区域和保守区域分别设计分型探针和通用探针,在优化条件下通过重复杂交及分型测序检验芯片的重复性与可靠性后应用于临床,对150例不同类型的乙肝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分型探针和通用探针检测重现率分别为94.7%及100%,反馈的测序结果与芯片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经芯片分型发现辽宁省HBV基因型分别为C型占68.7%,B型占22.7%,B、C混合型占8.7%,未发现A、D型。结论:基因芯片技术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辽宁地区HBV基因型分布以B、C两型为主,C型占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旨在转染肝细胞,建立 HBV复制状态模型。方法体 外连接 HBV(ayw亚型) DNA获得 6.4 kb的双拷贝 DNA片段,然后将其插入 pcDNA3载体的 EcoRV位点。结果通过 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切筛选和验证获得头尾串联双拷贝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HBV 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4.
周丹 《中外医疗》2015,(6):109-110,112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派罗欣皮下注射,利巴韦林口服共48周,对照组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观察丙型肝炎(HCV)RNA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4 w、48 w及停药后24 w,完全应答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4.81;3.93,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改善肝功能,并持久抑制病毒复制、安全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PCR技术扩增乙型、丁型肝炎病毒保守区域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制备联合诊断乙型、丁型肝炎病毒基因芯片探针。方法利用Oligo6.4软件分别针对乙型、丁型肝炎病毒基因保守区域设计PCR引物,纯化PCR扩增产物,扩增后的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快速鉴定,提取阳性克隆质粒进行测序分析及鉴定。结果获得多个乙型、丁型肝炎特异性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片段均属于乙型、丁型肝炎病毒特异基因。结论利用PCR扩增产物制备基因芯片探针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寡核苷酸芯片筛选HBV感染应答基因,探讨HBV感染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选用Agilent Human 1A Oligo基因芯片进行乙型肝炎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用Cy3标记实验细胞(HepG2.2.15细胞),Cy5标记对照组细胞(HepG2细胞),比较HepG2.2.15细胞与HepG2细胞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用适时定量PCR(RQ-PCR)对部分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杂交、扫描、统计学分析,根据P Value LogRatio值及gProcessed signal/rProcessed signal值从近20 000个基因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744个,其中423个基因表达上调,321个基因表达下调.用RQ-PCR技术对其中4个相关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甲胎蛋白(AFP)、干扰素同源序列结合蛋白(ICSBP)、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缩多氨酸M1(RRM1)的表达差异进行了验证,与表达谱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 通过验证,表达谱芯片的杂交结果真实可靠,为下一步继续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了解HBV的致病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基因片段。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出357 bp的HCV核心蛋白基因片段,双酶切后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HCVc。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表达情况,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抗原性。结果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目的蛋白的融合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其在32 000处有一条融和表达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具有HCV抗原特异性。结论HCV核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而且表达产物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HBV X-HCV C融合蛋白细胞表达模型,并探讨其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双酶切质粒pXT1-X,得到完整的HBV X基因片段后,将其插入到质粒PBK-CMV和PBK-HCV C的相应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BK-X和PBK-X-C;再将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分别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G418筛选,RT-PCR、蛋白印迹鉴定HBV X和HCV C蛋白表达.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表达融合蛋白的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及单独表达HBV X、HCV C蛋白的细胞明显升高.结论HBV X-HCV C融合蛋白能显著上调端粒酶活性,提示HBV、HCV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9.
HBV全基因组克隆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HB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 方法:构建HBV全基因克隆质粒pcDNA3-3HBV,稳定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HBsAg,HBeAg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HBcAg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S基因mRNA的表达,PCR检测细胞上清液DNA. 结果:成功构建了HBV全基因克隆质粒pcDNA3-3HBV,稳定转染HepG2后,培养上清HBsAg,HBeAg阳性,细胞内HBcAg呈核浆型分布,且以浆型分布为主. RT-PCR证实有HBV S基因 mRNA 的表达,上清中HBV S及前S基因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培养上清中HBV 滴度达1×108拷贝/L. 结论:重组质粒pcDNA3-3HBV能在HepG2细胞中表达、转录、复制,该细胞培养体系能产生较高水平的HBV.  相似文献   

20.
测定陕西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CV的流行病学和开展HCV的诊治打下基础。方法;自行设计合成了两条正向引物和两条反向引物,用反转录PCR法从陕西地区1例NANB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436bp的片段,将此片段克隆于PGEM-7Zf(+)中用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