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P21、P53和MDM2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及与细胞增殖指数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41例石蜡包埋的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P21、P53和MDM2蛋白的表达和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映的细胞增殖程度,同时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4例新鲜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的p21mRNA表达情况.结果p21mRNA原位杂交检查中无论是高级别肿瘤组或低级别肿瘤组,表达均有明显的差异.免疫组化检查中P21、P53、MDM2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5.6%、68.3%、65.9%和100%.P2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肿瘤中较高P=0.001,且与细胞增殖指数明显相关,但与P53表达和MDM2表达无明显相关.P53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0.424,但与细胞增殖指数明显相关.MDM2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0.812,与细胞增殖指数亦无明显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细胞增殖指数PCNALI和P21标记指数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00和P=0.001.结论(1)p21mRNA和P21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过度表达其与细胞增殖指数相关但与P53表达无关表明可能有不依赖于P53的通路诱导P21表达.仅有P21过度表达对抑制肿瘤生长是不够的还需要PCNA参与;(2)P53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指数有关,但与肿瘤恶性程度无关,提示p53基因失活可能是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的早期事件(3)细胞增殖指数PCNALI和P21、MDM2标记指数的结果提示p21基因,而非MDM2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21、P^53和MDM2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及与细胞增殖指数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41例石蜡包埋的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P^21、P^53和MDM2蛋白的表达和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映的细胞增殖程度,同时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4例新鲜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的p21 mRNA表达情况。结果 p21 mRNA原位杂交检查中无论是高级别肿瘤组或低级别肿瘤组,表达均有明显的差异。免疫组化检查中P^21、P^53、MDM2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5.6%、68.3%、65.9%和100%。P^2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肿瘤中较高(P=0.001),且与细胞增殖指数明显相关,但与P^53表达和MDM2表达无明显相关。P^53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0.424),但与细胞增殖指数明显相关。MDM2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0.812),与细胞增殖指数亦无明显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细胞增殖指数(PCNALI)和P^21标记指数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00和P=0.001)。结论 (1)p21 mRNA和P^21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过度表达,其与细胞增殖指数相关,但与P^53表达无关,表明可能有不依赖于P^53的通路诱导^21表达,仅有P^21过度表达对抑制肿瘤生长是不够的,还需要PCNA参与;(2)P^53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指数有关,但与肿瘤恶性程度无关,提示p53基因失活可能是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的早期事件;(3)细胞增殖指数(PCNALI)和P^21、MDM2标记指数的结果提示p21基因,而非MDM2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滨  宋来君  刘献志  徐国本  张智峰 《医学争鸣》2006,27(16):1469-1472
目的: 通过检测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2)在人脑星形细胞瘤、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脑星形细胞瘤、正常脑组织中COX-1, 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病理级别的关系. 结果: RT-PCR检测2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COX-2 mRNA均阳性表达,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01);COX-1 mRNA在20例肿瘤标本及正常脑组织中均有结构性表达. 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免疫组化显示COX-2蛋白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胞浆内,阳性表达率为72%,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而COX-1蛋白主要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中,肿瘤组织中为阴性表达. COX-2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级别有关,恶性程度较高的Ⅲ, Ⅳ级星形细胞瘤高于恶性程度较低的Ⅰ, Ⅱ级星形细胞瘤. 结论: COX-2 mRNA及其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阳性表达且与肿瘤病理级别相关,说明COX-2可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低温和缺氧诱导的条件下,RNA结合蛋白RBM3(RNA结合基序蛋白3)的转录水平升高,近些年来在人类许多系统肿瘤中发现其转录水平也发生上调。然而,其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主要针对RBM3在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实验研究。 方法:本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的方法分别对RBM3 mRNA及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实时定量PCR的数据进行分析,表示为均值?标准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用于免疫组化结果的分析。其中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方面,首先对X-染色体相关的RBM基因(RBMX,RBM3,RBM10)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RBMX和RBM10的 mRNA水平在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RBM3 mRNA水平上调,其中高级别(WHO III-IV级)与低级别(WHO I-II级)星形细胞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6?0.66比1.60?0.58,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5.06?0.66比1.03?0.22,P<0.05)。另一方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BM3在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呈细胞核染色,并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其表达水平也逐渐增高(阳性率:星形细胞瘤Ⅳ级92.9%,Ⅲ级81.8%,I-II级:50%,正常脑组织:37.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P <0.05;高级别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相比:P<0.05)。同时蛋白印迹的结果再次验证了RBM3在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变化趋势。 结论:本研究初步认为RBM3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差异,并且随着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加剧其表达逐渐增高提示其可能影响星形细胞瘤形成、恶性进展及预后等诸多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rvivin和Ki-67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区别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中二者均为阴性表达;survivin和Ki-67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6.7%、22.2%;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3.2%、70.2%;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8.1%、95.2%.survivin和Ki-67在增生组与低级别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survivin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和Ki-67联合应用在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cl-2和ki-67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表达的区别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中两者均为阴性表达;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组中Bcl-2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26.7%、22.2%;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组中Bcl-2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50.0%、70.2%;高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组中Bcl-2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79.2%、95.2%。Bcl-2和ki-67在各实验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Bcl-2和ki-67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1);Bcl-2与ki-67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Bcl-2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cl-2和ki-67联合应用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其中星形细胞瘤18例(WHO grade Ⅰ~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0例(WHO gradeⅢ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2例(WHO gradeⅣ级))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TGF-α mRNA、TGF-α蛋白及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中无TGF-α和EGFR表达.50例星形细胞瘤TGF-α mRNA阳性率为56%,TGF-α蛋白和EGFR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4%和68%,3者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TGF-α蛋白与EGFR蛋白表达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有TGF-α基因异常表达,TGF-α/EGFR自分泌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53,bcl-2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47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蜡块标本进行p53,bcl-2基因蛋白检测。结果:47例脑星形细胞瘤中p53,bcl-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9%(23/47),57.4%(27/46),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p53基因蛋白阳性水平高于星行细胞瘤,而bcl-2蛋白阳性水平则是星行细胞瘤高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结论:p53,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和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整合素αv、β1亚基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42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中整合素αv、β1亚基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中,整合素各亚基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αv、β1亚基的阳性染色强度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而显著增高,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整合素αv、β1亚基的表达强度参与人脑星形细胞瘤恶性行为的调控,同时二者在表达上存在相关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制剂(TMPs)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57例星开细胞瘤标本,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级星开细胞瘤加Ⅱ级星开细胞瘤)27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级星开细胞瘤加Ⅳ级星形细胞瘤)30例。正常对照脑组织标本8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计算平均阳性率即LI(labeling index),统计结果用“SSPS for indows”软件包分析。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高级别星形细胞MMPs 表达差异有显性意义(P<0.391)。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MMPs与TIMPs表达的平衡亦和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NCAMmRNA及其蛋白(CD56)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1,2级中NCAM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星形细胞瘤3,4级,核酸与蛋白水平的检测结论一致。结论:NCAM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有关,NCAM的高表达可与星形细胞瘤的侵袭转有关,并有可能成为星形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nm23-H1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nm2 3 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2 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理组织和 2 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nm2 3 H1蛋白的表达情况 ;用RT PCR方法研究 2 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理组织中nm2 3 H1基因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的nm2 3 H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 ,nm2 3 H1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nm2 3 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环氧化酶 2 (COX2 )蛋白、mRNA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级别的相关性。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OX2mRNA的表达情况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同等标本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将表达情况与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COX2蛋白在星形细胞瘤表达的染色积分为 4 .5 6± 2 .32 ,正常脑组织染色积分为 1.2 1± 1.18,二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低度恶性组(Ⅰ ,Ⅱ级 )染色积分为 1.84± 1.4 6 ,高度恶性组 (Ⅲ ,Ⅳ级 )染色积分为 6 .37± 3.6 2 ,二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COX2mRNA在星形细胞瘤表达率为 6 2 .6 9% ,在正常脑组织中呈阴性表达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OX2mRNA在低度恶性组和高度恶性组中表达率分别为 37.14 % ,87.5 %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OX2蛋白、mRNA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高度表达 ,且表达率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 ;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说明COX2基因在星形细胞瘤的生长和病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中nm23-H1的表达。结果:nm23-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42%(腺癌69.23%,其它类型22.22%,P<0.05),与临床分期(P<0.05)和病理分级(P<0.01)呈负相关,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70%和25%,P<0.05),与肌层浸润无相关性。结论:nm23-H1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nm23H1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喉癌nm23-H蛋白表达珉其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作者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6例喉癌标本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喉癌原发灶中nm23-H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6.3%,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90.5%,伴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43.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5)。随着喉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的进展,原发灶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mts1及nm23-H1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手术切除后新鲜的26例肺鳞癌和13例肺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地高辛标记的mts1及nm23-H1 c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26例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11例,mts1 mRNA阳性表达9例,阳性率82%,nm23-H1 mRNA阳性表达8例,阳性率73%;无淋巴结转移组15例,mts1 mRNA阳性表达4例,阳性率27%,nm23-H1 mRNA阳性表达10例,阳性率67%.13例肺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组5例,mts1 mRNA阳性表达4例,阳性率80%,nm23-H1 mRNA阳性表达4例,阳性率80%;无淋巴结转移组8例,mts1 mRNA阳性3例,阳性率38%,nm23-H1 mRNA阳性表达6例,阳性率75%.结论mts1 mRNA表达在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组之间相差显著,在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nm23-H1 mRNA表达在肺鳞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 10q丢失的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 (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以及PTEN和抑癌基因p2 7Kip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 6 2例石蜡包埋的NSCLC组织中PTEN、p2 7Kip1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1例新鲜NSCLC组织中PTEN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的表达在肺鳞癌中阳性率为4 0 0 % ( 12 / 30 ) ,肺腺癌中为 4 3 75 % ( 14 / 32 ) ;中高分化组肺癌中阳性率为 5 4 2 9% ( 19/ 35 ) ,低分化组中为2 5 93% ( 7/ 2 7) ;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 4 0 91% ( 9/ 2 2 ) ,无转移组阳性率为 5 4 84 % ( 17/ 31)。 2 1例新鲜肺癌标本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鳞癌阳性率为 4 1 6 7% ( 5 / 12 ) ,腺癌阳性率为 33 33% ( 3/ 9)。同时检测了 p2 7Kip1和CyclinD1在肺癌中的表达状况。PTEN与p2 7Kip1表达呈正相关 ( χ2 =4 2 6 6 6 7,P <0 0 5 ) ,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 ( χ2 =4 5 5 814 ,P <0 0 5 )。结论 PTEN的失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失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 (P <0 0 5 )、淋巴结转移 (P <0 0 5 )有关 ,而与其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相似文献   

18.
nm23-H1基因在胃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23-H1(nn/23-H1)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中nm23-H1蛋白。结果nm23-H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和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结论nm23-H1能够抑制胃癌浸润转移。rim231H1蛋白低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及转移和复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癌中突变P53和nm23-H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乳癌的P53、nm23-H1基因表达;结果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P<0.01,P<0.01),nm23-H1基因在低分化乳癌中表达显降低,与中、高分化乳癌相比均有统计意义,突变P5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2,P<0.05),与肿瘤大小相关,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列联系数P=0.32),两的表达与其它病理因素无关,两联合表达中,P53低表达和nm23-H1过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与其它组相比均有统计意义,突变P53过表达和nm23-H1低表达在总病例中远处转移率最高,与其它组相比均有统计意义;结论认为二种基因表达对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均起重要作用.检测它们在乳癌中的表达,对指导临床治疗、随访、评价乳癌患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