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判断梗死相关动脉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4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病人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右冠状动脉相关心电图形态学特征、STⅢ↑/STⅡ↑>1、STV3↓/ STⅢ↑<1.2、STⅢ↑》0.25 mV可提示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相关心电图形态学特征、STⅢ↑/STⅡ↑≤1、STV3↓/ STⅢ↑≥1.2、STⅢ↑≤0.25 mV可提示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患者右冠状动脉闭塞(Right coronaryartery,RCA)、左回旋支闭塞(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AIMI患者均于发病后6 h内做18导联心电图,并于2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比较。结果冠脉造影判定RCA82例,LCX18例。STⅢ↑/STⅡ↑〉1.0,STaVL↓/STⅠ↓〉1.0,STV3↓/STⅢ↑≤1.2提示为RCA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LCX;STⅢ↑/STⅡ↑≤1.0,STaVL↓/STⅠ↓≤1.0,STV3↓/STⅢ↑〉1.2提示LCX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RCA,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图判断AIMI相关动脉的准确性高,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AIMI相关动脉预测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预测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人梗死相关血管。方法:回顾性分析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病人的心电图,计算STⅢ↑/STⅡ↑,STaVL压低及STv3↓/STin↑对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值。结果:共有72侧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入选,STvs↓STm↑>1.2预测LCX敏感性略低,但特异性较高,而STⅢ↑/STⅡ↑及STaVL↓相应的预测值与文献类似。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时的心电图STv3↓/STm↑比值可作为常规方法的一个补充预测其梗死相关血管。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回旋支(LCX)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的心电图特征,选择55例患者进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无房室传导阻滞组(100% vs 70.97%,P<0.01); STⅢ↑/STⅡ↑>1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STⅢ↑/STⅡ↑≤1组(100% vs 47.68%,P<0.01);STⅠ↓+STaVL↓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非STⅠ↓+STaVL↓组(90.91% vs 66.67%,P<0.05);V4RST↑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无V4RST↑组(100% vs 75%,P<0.05).研究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发生房室传导阻滞、STⅢ↑/STⅡ↑>1、STⅠ↓+STaVL↓和V4RST↑有助于RCA病变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0例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壁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左回旋支动脉组18例和右冠状动脉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及心电图各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严重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右室梗死、STV1压低、STv2压低、STⅠ压低≥0.5 mm、STⅠ抬高≥0.5 mm、STⅢ抬高≥STⅡ、STaVL压低≥0.5 mm、STaVL抬高≥0.5 mm、STV抬高≥0.5 mm、STV2+aVF>O 在右冠状动脉组发生率高于左回旋支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3/Ⅲ≤1.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冠状动脉组中,合并右室梗死、STV1抬高≥0.5 mm、STⅠ压低≥0.5 mm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均为100.0%;STⅢ抬高≥STⅡ的灵敏度最高;STaVL肌压低≥0.5 mm的阴性预测值最高.在左回旋支动脉组中,STaVL抬高≥0.5 mm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均为100.0%;STⅠ抬高≥0.5 mm的灵敏度最高;STⅠ抬高≥0.5 mm、STⅢ抬高≤STⅡ的阴性预测值为最高.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以右冠状动脉为主要的梗死相关动脉,不同梗死相关动脉在心电图的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预测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 分析 5 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及体表心电图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主要是右冠状动脉 ,其心电图特征为aVLST↓ ,ⅠST↓ ,ⅢST.MⅡST↑ >1。结论 aVLST↓ ,ⅠST↓及ⅢST↑ⅡST↑的比值是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常规心电图肢体导联STⅢ↑/STⅡ↑>1诊断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方法 对28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抬高的肢体导联STⅢ与STⅡ比值进行观察,同时对比临床表现.结果 4例心电图肢体导联STⅢ↑/STⅡ↑>1,其中3例右胸导联V4R~V5R的ST抬高﹥0.1 mV,1例ST抬高<0.1 mV的病人,临床上除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外,还有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现,符合下壁合并右心室梗死的诊断.结论 用常规心电图肢体导联STⅢ↑/STⅡ↑的比值>1,和有典型的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是诊断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简单而又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方法对8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ST抬高Ⅲ>Ⅱ,ST下降avL>I时梗死相关动脉大部分为右冠(96.5%,92.6%).7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为右冠.10例急性下壁心梗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为右冠.15例无ST抬高Ⅲ>Ⅱ及ST下降avL>I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为左回旋支.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右室心梗则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的可能性大;心电图ST抬高Ⅲ>Ⅱ,ST下降avL>I时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的可能性大;心电图无ST抬高Ⅲ>Ⅱ和ST下降avL>I时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右冠状动脉闭塞(RCA)、左回旋支(LCX)闭塞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造影结果分为RCA和LCX组,比较:STⅢ↑/STⅡ↑、ST a VL↓/STⅠ↓、ST a VR↓、ST V4R↑的变化。结果61例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梗塞相关动脉为右冠者45例(73.8%),为左回旋支16例(26.2%);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在RCA组占93.3%,而LCX组只占12.5%,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ST a VL↓/STⅠ↓1.0在RCA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CX组(P0.05);a VR导联ST段压低≥1mm在RCA组占6.7%,LCX组占56.3%;V4R导联ST段抬高≥1mm在RCA组占40.0%,LCX组占6.25%。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CA和LCX阻塞引起的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张畅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804-805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梗死(AIMI)合并右室心肌梗死(RMI)的临床特点。方法AIMI患者78例分为RMI组和NRMI(非右室心肌梗死)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比较,在低血压、心律失常、三联征、肺底湿啰音、休克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STV2↓/aVF↑≤0.5和ST↑Ⅲ>Ⅱ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CK-MB峰值间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血压、心律失常、三联征、肺底湿啰音、休克、STV2↓/aVF↑≤0.5、ST↑Ⅲ>Ⅱ、CK-MB峰值显著增高是AIMI合并RMI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家兔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家兔8只,制备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分别于缺血前、缺血即刻、缺血后1,3,6h抽血,利用镉—铜还原法测定每个时点的NO水平,借助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梗塞面积。结果:缺血开始后,NO迅速下降,与缺血前相比,P<0.01;缺血后3~6hNO又有所回升,但仍远低于缺血前水平(P<0.05)。结论:在家兔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中,NO总水平是降低的,其机理可能与氧分压下降、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及酸中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对64例经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颅内外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根据血流速度及参数值的改变,发现大多数有脑动脉硬化、动脉狭窄,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认为TCD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玲云 《黑龙江医学》2012,36(3):224-225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寻找减少心肌梗死患者误诊的方法,利于在第一时间内识别出该类患者,使患者得到最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我院2007-01~2011-08间,收治的4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主诉及表现多样化,初诊误诊率14.3%。结论基层医院需做到心电图检查常规化,尤其注意18导联检查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并及时行心肌酶谱检测,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14.
内皮素在心肌梗塞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皮素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它与冠心病心肌梗塞发病机制的关系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皮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急性心梗发病后,它可导致心梗范围扩大、再灌注时局部心肌微循环衰竭以及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内皮素还与急性心梗后心肌重构、心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有关,心梗后血浆高内皮素水平是预后不良的标志。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拮抗内皮素的不良作用具有心脏保护效应,但也  相似文献   

15.
张伟林 《中外医疗》2010,29(18):16-17
目的讨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25万U+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继以尿激酶100万U+生理盐水250mL进行30min静滴,观察治疗效果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溶栓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溶栓后再瘫痪及死亡状况。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对就18例小脑便塞的CT、MRI所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发现临床症状的轻重和预后与CT、MRI所见密切相关.对于发病早期或梗塞灶<0.01cm的小脑梗塞MRI检查优于CT,小脑梗塞可合并脑干梗塞,而幕上腔隙性梗塞,多系非责任病灶,临床应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急性心肌梗塞时低电压心电图的预后意义,作者比较了30例伴低电压心电图与44例无低电压心电图的AMI 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病死率(16.70%与13.64%),发现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碧云  邓微  蔡静怡 《河北医学》2005,11(4):339-34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cAMP、cGMP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血塞通及低分子肝素钙)8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疗效评定,并监测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治疗组均有明显改变,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cAMP较前升高、cGMP较前下降。结论:血塞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脑梗死治疗中,有肯定的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的浓度与临床结果(包括死亡率)及左心室(LV)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110例初次AMI的病人,成功的进行了冠脉再灌注,血浆ET-1浓度从发作开始连续监测24h。病人根据中间值分为2组,高组(≥2.90pg/ml,n=55)及低组(〈2.90pg/ml,n=55)。两组的主要并发症及LV收缩功能均进行监测。结果:ET-1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有相关性。慢性阶段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未容积指数(LVEDVI)在高组明显降低。在高组出现并发症明显高于低组。结论:在AMI阶段,血浆ET-1的浓度可能与左室收缩功能有关,可导致预后差,包括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52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文观察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治疗组5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8%,对照组有效率77.7%。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疗效,且加用高压氧组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