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微波辐照下对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合成了粉末状的高吸水性树脂。并用FTIR和固体NMR等方法探讨了淀粉一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技术合成淀粉一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可实现一次合成、干燥,简化合成工艺。淀粉与丙烯酸盐质量比为40/100左右时产物的接枝率最大,且吸水速率明显高于化学法合成的高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Tween80为复合悬浮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AA-AM-HEMA三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用量、分散剂用量、油水比和粒径等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用TGA和DSC对树脂的保水性和脱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IR分析证实所合成的树脂为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TGA研究了萘二甲酸二烯丙脂(DANP)、间苯二甲酸二烯丙脂(DAIP)和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树脂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用Kissinger法处理TAG数据,求得热分解活化能分别为183、167、154kJ/mol。DANP树脂在氮气中的热分解温度T_d=393℃,而在空气中T_d=317℃。用裂解色-质分析测定了DANP树脂的热裂解逸出气的组成,推测了热裂解机理,并研究了240℃下DANP、DAIP和DAP树脂浇铸体的热老化性能,结果表明DANP树脂优于DAIP和DAP树脂。  相似文献   

4.
以过硫酸铵-亚酸钠为引发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共聚型吸水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N,N-亚基双丙烯酰胺浓度=1.082mmol.L^-1,丙烯酸中和度为80%,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的质量分数w=0.30,OP4-PEG的质量分数w=0.003,双组分引发剂浓度=22.64mmol.L^-1,反应温度50摄氏度,共聚物吸液率(水及生理盐水)A为:AH2O=1070mL.g^-1,Anormal aaline=220mL.g^-1,抗电解质能力高于聚丙烯酸钠或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反相悬浮法合成),140℃以上热稳定性低于聚丙烯酸钠,保水性与其相当。  相似文献   

5.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co-丙烯酰胺).研究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及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常压及加压(1.96×103Pa)下吸盐水(wNaCl=0.009)率的影响.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常压和加压下吸盐水率分别为50g·g-1和18 g·g-1,且凝胶强度好.  相似文献   

6.
在凹凸棒存在的情况下,以丙烯酸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钾)/凹凸棒吸水剂。用TGA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IR分析证实了凹凸棒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粘土的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复合吸水剂吸水性的影响。当凹凸棒w=0.10时,复合吸水材料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数分别大于1200和100。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及丙烯磺酸钠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SAP1),用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与氯化铝作交联剂,对SAP1进行表面交联处理得高吸水树脂SAP2。SAP2在加压下吸盐水率高,凝胶颗粒表面干爽且易分散。考察了引发温度、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引发剂、丙烯酰胺及丙烯磺酸钠的用量对常压下吸盐水率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与无机盐用量对常压及加压下吸盐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合成了聚乙烯醇与丙烯酸钠高耐盐性吸水树脂。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该树脂的溶胀动力学、可逆性能及温度、pH、离子浓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对树脂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在蒸馏水中的吸水率为4 100 g/g,在w=0.9%的NaCl水溶液中的吸盐水率为405 g/g;树脂的吸液率与阳离子的价态有关,其吸液率大小顺序为NaCl>CaCl2>FeCl3;其溶胀动力学扩散过程中的膨胀指数0.5<n<1,属于nonFickon扩散。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合成了具有羟基和羧基侧基的丙烯酸共聚物,再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的半加成物对上述丙烯酸树脂进行接枝改性,经胺中和后,水性化,可得较为稳定的自乳化光敏树脂水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硫酸软骨素分子印迹聚合物(Chs-MIPs),并对其吸附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基质,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硫酸软骨素(Chs)为模板分子,合成Chs-MIPs。研究合成条件及其对Chs的吸附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结果: TiO2和丙烯酰胺最合适的质量比为6∶1,交联剂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7∶1。Chs-MIPs对Chs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数据分别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结论: 所合成的Chs-MIPs对Chs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重复耐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选择性能优良且安全的颅骨修补材料,探讨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颅骨缺损患者161例,采用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进行颅骨修补43例,传统钛网人工塑形修补19例,骨水泥塑形修补99例;对比不同颅骨修补术的塑形工作量、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对塑形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颅骨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30±6)min],与骨水泥组[(70 ±18)min]和传统钛网人工塑形组[(50±11)min]比较明显缩短(P<0.01);平均术中塑形工作量[(5±1)min]少于骨水泥组[(30±5)min]和传统钛网人工塑形组[(20±3)min](P<0.05);塑形满意度(100%)优于骨水泥组(91%)和传统钛网人工塑形组(95%)(P<0.05)。结论:钛网的性能明显优于骨水泥,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效果优于传统钛网人工塑形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离聚物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对其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将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融共混,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该类离聚物对PET的结晶性能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的加入促进了PET的成核,使PET的熔融结晶温度由196.9 ℃升高到210.6 ℃,而冷结晶温度由135.5 ℃降低到124.2 ℃。与PET/聚丙烯蜡相比,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与PET有更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以2-溴异丁酸季戊四醇四酯为引发剂在CuBr/bpy催化下实施苯乙烯和丙烯酸β-羟丙酯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接近,聚合反应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进一步对聚合产物进行GPC,H-NMR,IR和羟值滴定分析,表明合成的星状共聚合物中同时具有苯乙烯和丙烯酸β-羟丙酯结构单元,而且羟基在聚合物中近似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盐酸克班宁毫微粒的制备最佳工艺。方法: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聚合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盐酸克班宁毫微粒Cre-PBCA-NP;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按优化工艺条件,制得载药毫微粒,包封率80%.结论:经过优化筛选出的工艺,为盐酸克班宁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5.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钠(K2S2O3/Ni2SO3)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L/BA)微孔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OR、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E]和聚合温度T对微孔液共聚合最大反应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I]^0.98OR[M]^0.81[E]^-0.34e^-4712/T,^-Mη∝[I]^-0.27OR[M]^0.48[E]^-0.68e^2304/T;rSt=0.598,rBA=0.0206。  相似文献   

16.
在硝酸铈铵(CAN)以及硫酸亚铁/过氧化氢两种引发体系中,进行了丙烯酸乙酯(EA)、醋酸乙烯酯(VAc)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用质子核磁共振研究了接枝支链的化学组成、用X衍射研究接枝共聚物结晶结构的变化、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并研究了共聚物的亲水性。制备了接枝淀粉、聚乙烯醇的生物降解塑料,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疏水性。  相似文献   

17.
以溶胶-凝肢法制备的硅溶胶为无机相,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有机相,以γ-甲基丙烽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为两相间的偶联剂,制得了光固化杂化材料。研究了未固化的杂化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无机相与有机相通过共价键相连。使得杂化体系光固化膜高硬度的获得并没有以柔韧性的损失为代价。在无机物含量较低时,聚氨酯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杂化体系先固化膜的耐磨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DMS、电镜、平衡溶胀比、密度等测定研究了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单体作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种子乳液聚合所形成的L'IPN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无规共聚引进不同链结构能显著地调节IPN(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相容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L’IPN中的网络密度对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是有效的;密度效应在IPN共混系统中存在,但其正负偏差的同时出现体现出IPN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考察了树脂含量、金属鳌合物含量和氨水水化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呈非牛顿流体流变行为,具有剪切变稀特性;随树脂含量或鳌合物含量增加,体系的增稠能力得以增强;水化不仅可改善体系的增稠性能,而且可增强体系的非牛顿流变性。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和丙烯酸酯为单体,多官能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安息香醚为光引发剂,利用光聚合手段研制成一种新型压敏导电胶电极。探讨了影响压敏导电胶性能的因素。发现光引发剂的最佳用量为质量为0.5%;轻度交联和采用极性单体共聚,可有效改善压敏胶粘性能;共物中的烯酸的中和度增大,可提高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