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自扩金属内支架治疗良恶性狭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食管自扩内支架治疗良恶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探讨食管支架放置成功的因素。方法:32例患者放置了自扩金属食管内支架。其中食管—胃吻合口良性狭窄3例,恶性狭窄29例。食管中、上段狭窄17例,下段及贲门狭窄12例。35枚支架均经口腔在X线电视及DSA监视下置入完成。结果:5例二次放置成功,一次置入成功率84.4%(27/35)。术前吞咽困难4级19例(59.4%),3级13例(40.6%)。术后吞咽困难3级3例(9.4%),0~2级29例(90.6%),总有效率100%,治疗前后差异显著。结论:食管支架有助于解决吞咽困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管良性狭窄介入治疗方法探讨和再狭窄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狭窄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发生食管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对象与方法:50例食管良性狭窄病人,其中35例采用X线下不同型号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另15例在X线下置入食管内支架。所有病人治疗前皆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结果:35例食管良性狭窄共进行67次球囊扩张,平均1.9次。摄食能力术前后分级和术后症状复发时分别为1.43±0.80级.4.88±0.83级和1.71±0.82级。食管最狭窄处直径术前后和症状复发时分别为4.02±2.09mm.9.86±2.98mm和4.52±1.95mm。症状缓解1~12月,平均3.14±2.37个月。15例食管良性狭窄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置入前后摄食能力分级为0.8±0.84级和3.8±0.45级,食管管腔内径术前后为3.6±1.34mm.18.4±0.89mm。术后随访10天~30月,平均10.5个月。发生再狭窄3例。结论:食管狭窄介入治疗是提高食管良性狭窄治疗短期疗效的首选方法。食管再狭窄主要是肉芽组织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3.
食管内支架置入后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84,自引:5,他引:79  
目的食管狭窄置入金属支架后长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43例食管狭窄放置了金属支架患者有较完整的随访资料。良性狭窄14例,恶性狭窄29例。置入Ultreflex支架32例,GianturcoZ型带膜支架4例,国产网状支架6例,Walstent支架1例。门诊随访行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检查27例,电话或信访16例。结果1~32个月随访观察,无支架移位。24例死亡,术后生存时间17天至28个月,平均6.8个月。死亡原因:肿瘤广泛转移19例,肺部感染2例,其他原因引起死亡3例。发生再狭窄16例,为支架内或两端发生狭窄。肿瘤组织生长造成的狭窄4例,12例为食管腔内组织过度增生,这类狭窄全部发生在置入支架后4~5个月。支架内狭窄5例,支架两端狭窄11例,其中10例为支架上端狭窄。12例行再次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结论肿瘤的生长,特别是粘膜和纤维组织增生是引起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支架上端狭窄更容易发生吞咽困难。由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对于良性食管狭窄的支架成型术应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4.
暂时性食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儿童食管良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儿童食管良性狭窄使用暂时性食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儿童烧灼性食管狭窄及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10例,支架置入前均先行食管吞钡检查,吞咽评分为3,并置入覆膜可回收支架.结果 支架置入后,所有患儿无明显并发症,并安全回收.支架置放期间所有患儿能进食固体食物,无吞咽困难.支架取出后6~12个月随访,患儿均能正常进食,吞咽评分为0.结论 应用暂时性支架成形术治疗儿童食管良性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自膨式金属内支架在食管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15个带有硅酮内膜的自膨式金属G一RZ型内支架在食管狭窄中的应用结果。在X线透视下经口放置,10例恶性食管狭窄和2例良性狭窄全部成功,未发生技术性并发症或死亡。放置24~48h后,吞咽程度由术前平均4.5级降至1.5级,均能进普食或软食;12例中5例有并发症,其中3例内支架移位,2例食物嵌塞,另有7例轻度胸痛。随访观察1~5个月,11例仍存活,1例死于心衰,内支架均保持通畅。结果提示,食管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放置操作简单、安全,是食管狭窄和食管天气管瘘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6.
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良恶性食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2个带有硅酮内膜的自膨式金属G-RZ型内支架经口放置于21例恶生食管狭窄和4例良性狭窄的患者。在X线透视下操作,放置技术全部成功未发生技术性并发症或死亡。放置24-48小时后,吞咽困难改善,吞咽程度由术前平均3.5级降至0.5级。所有患者均能进普食或软食,25例中6个例有并发症,包括3例内支架移位,2例物嵌塞,1例肿瘤侵入内支架上口、另有7例轻度胸痛。经1-7个月随访观察22例仍健在,3  相似文献   

7.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腔静脉狭窄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作者用自制Z型和螺旋型自张式金属支架对5例腔静脉狭窄者进行治疗。其中上腔静脉狭窄2例,下腔静脉狭窄3例,术后管腔直径平均由3.45mm增加至16mm,所有5例均进行了定期随访复查,随访时间平均13.6个月(6 ̄19个月)。3例于术后症状、体征消失,1例由于存在肝静脉阻塞,其症状仅部分缓解;1例支架由上腔静脉脱落并移位至肺动脉主干内及左肺动脉。作者还详细讨论了支架置入术中出现意外的原因。认为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8.
良性器质性气管狭窄患者的气管支架置入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观察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良性器质性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19例因良性病变引起气管狭窄的患者置入钛金属自膨胀网状气管专用支架后定期随访10 ̄18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置入支架后定期随访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术前气促评级为2级的7例患者,支架置入后5例为0级,2例为1级;术前为2级的6例,术后3例为0级,3例为1级;术前为4级的6例,术后1例为级,4例为2级,1例为3级。血气分析正常,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食管良、恶性狭窄球囊扩张和内支架置入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15 6例食管良、恶性狭窄 ,行球囊扩张及置入内支架治疗 ,其中 12例良性狭窄行单纯球囊扩张 ,1例化学灼伤后食管自发性破裂并发纵隔脓肿及脓胸 ,采用可回收式记忆合金覆膜网状支架 ;14 3例恶性狭窄中 ,134例置入了金属内支架 ,9例作了球囊扩张。门诊食管造影或纤维内窥镜检查随访。结果 食管恶性狭窄随访 1~ 48个月 ,6 1例死亡 ,术后生存时间 1~ 33个月 ,平均 8.9个月。支架放置后再次出现吞咽困难 6 3例( 4 7% ) ,因食物及粘液在支架内嵌塞 3例 ,支架两端和支架腔内不规则狭窄 33例 ,狭窄仅局限于支架上端 19例 ,狭窄位于支架两端8例。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 ,肿瘤组织 (或肉芽组织 )通过支架“网眼”向腔内和 (或 )两端生长。再次发生吞咽困难的 6 3例 ,均做了球囊扩张或再次内支架置入等治疗。食管良性狭窄随访 5~ 6 1个月 ,仍能进普食。结论 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 ,肿瘤组织和增生的肉芽组织是引起再次狭窄的主要原因 ,带膜支架可有效降低再狭窄率 ,但不能阻止两端的狭窄 ;球囊扩张无效的良性狭窄 ,可放置回收式覆膜支架。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酸性磷酸酶法,定量研究肌皮神经感觉纤维在胶状质内的投射,结果为投射节段C4下段至C6上段,长度(3.09±0.06)mm。横向投射区集中在胶状质内侧半2~3区的范围至1~3区,C4(0.562±0.015)mm2、C5(0.592±0.01)mm2、C6(0.543±0.018)mm2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