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hang XH  Ma XJ  Zhao 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635-637
目的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对损伤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GM CSF组和对照组。GM CSF组皮下注射GM CSF10μg·kg1·d1,对照组皮下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7d后球囊扩张损伤髂动脉。4周后提取损伤动脉标本,观察内皮修复、内膜增生情况并测定病理形态学参数。结果术后4周病理组织学见GM CSF组内膜增生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新生内膜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明显少于对照组,内皮较完整、光滑,管腔狭窄程度较轻。形态学参数见GM CSF组的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1.27mm2±0.31mm2vs0.92mm2±0.24mm2),新生内膜面积与内膜增生百分比明显小于对照组(0.85mm2±0.34mm2vs1.18mm2±0.38mm2;40%±7%vs55%±6%)。结论GM CSF能促进损伤内膜修复,减少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2.
作者设计并构建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双顺反子原核表达质粒,使hGM-CS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从原来的5%提高到3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于牙龈创伤修复的影响,为其在口腔牙周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6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手术刀切除上下切牙唇侧牙龈2 mm。术后实验组每日3次创面涂抹rhGM-CSF,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于术后3、7、11和15 d各处死动物2只,HE染色观察镜下上皮及上皮下结缔组织的结构、分布,各种创伤修复细胞的变化,PCNA染色后观察阳性染色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目。结果:形态学观察,第3天2组均表现出炎细胞浸润,但实验组浸润数目更多;第7天2组均可见到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实验组新生血管化的程度较为显著;第11天2组出现大量增殖的成纤维细胞,但实验组和程度更广泛,至第15天时2组的创伤均已基本恢复正常,组间差异不明显。PCNA染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增殖的上皮细胞数目逐渐增加,至第15天时达到高峰,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数目从第3天起开始增加,至第11天达到高峰,第15天则明显降低为最低值。实验组增殖的上皮细胞数量在第3和1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数量在第11和15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M-CSF可以促进牙龈组织中炎细胞的浸润、血管的新生、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rhGM-CSF可以促进牙龈组织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基因克隆技术将自行合成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转化于乳酸链球菌.并筛选获得高表达重组hGM-CSF的乳酸链球菌稳定株.方法 将经过优化适合在乳链菌表达的hGM-CSF基因克隆于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终止密码子的pNBC1000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NCSF,然后将pNCSF进一步克隆于穿梭载体pTR1001c,获得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通过电穿孔转化于乳链菌,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验证hGM-CSF的表达.结果 获得了重组质粒pNCSF并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酶切鉴定显示构建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及重组hGM-CSF乳链菌成功,蛋白电泳初步验证获得了高表达重组hGM-CSF的乳链菌株LL-CSF.结论 运用基因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重组乳酸链球菌LL-CSF,为进一步研究重组hGM-CSF的生物学特性及评价其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耐受剂量。方法:15例分为5组:1.25μg/kg、2.5μg/kg、5.0μg/kg、7.5μg/kg、10.0μg/kg,每组3例。每例在化疗结束48h后用药,每天1次,共7天。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有乏力、寒颤、发热、肌肉酸痛、注射部位反应、胃肠道反应及ALT升高。结论:5个剂量组均有较好的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姜黄素对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肺组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姜黄素治疗组(C组)各12只,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三组动物哮喘发作症状、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情况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肺组织中GM-CSF mRNA含量变化。结果 B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最明显,C组大鼠症状轻,A组无症状。B组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C组明显少于B组;A组最少。肺组织中GM-CSF mRNA表达A组微弱表达,C组较强,B组表达最强。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GM-CSF的表达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生成减少及存活时间缩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早期诊断和监视病情动态变化的血清检测指标。方法 检测70例AD患者、5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和22例血管性痴呆(VAD)对照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水平,以及32例AD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IL-1β、IL-6、肿瘤坏因子-α(TNF-α)水平,并结合AD虱的病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AD患者组血清中M-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VAD患者组(P<0.05);血清M-CSF水平主要在AD早期(轻、中度痴呆阶段)升高,在AD晚期(重度痴呆)则处于正常水平。AD患者组血清中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中TNF-α和IL-6利于正常水平。结论 血清M-CSF水平的检测是一种方便,敏感的方法,可望作为AD患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与儿童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法,对32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于发病3天内和14天后各取血1次测定G CSF;并对320例中的166例于发病3天内、5天、7天、14天分别采4次血测定G CSF。结果:320例G CSF阳性率为1688%和06%;其中的166例G CSF阳性率分别为277%、259%、96%和24%。同时检测健康儿童90例,G CSF全为阴性。结论:G CSF与儿童哮喘发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Toevaluatetheefectof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onacceleratingneutrophilrecoveryandd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一个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表达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DNA的重组质粒。方法:利用化学合成引物,进行PCR,对人G-CSFcDNA5'AUG侧翼序列进行翻译优化突变。测序确证后,重组入表达载体pED,构建成质粒pED-GCSF,用DEAE-Dextran法转染COS7细胞,ELISA法定量测定rhG-CSF表达水平。结果:转染COS7细胞后48h收集的上清rhG-CSF表达量为52ng/ml,72h为230ng/ml,显示rhG-CSF获得了暂时性高表达。结论:pED-GCSF是一个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rhG-CSF的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影响肾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内皮的修复是AKI治疗的重要靶点。观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由内毒素诱导的AKI小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骨髓源性EPCs的增殖能力,以及向肾组织中归巢的影响。并观察由骨髓动员的EPCs对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CD-1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肾损伤对照组(B组)和G-CSF预处理肾损伤组(C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小鼠肾功能以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外周血中EPCs数量、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CD34+和胎肝激酶-1(fetla liver kinase 1,FLK-1+)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获取小鼠骨髓,分离、培养EPCs,检测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B组和C组小鼠肾功能受损,炎性反应、肾组织学改变前者比后者重(P<0.05);外周血EPCs含量B组比A组多,明显比C组少,肾组织CD34和FLK阳性细胞的表达B组比A组多,但少于C组(P<0.05);肾细胞凋亡指数B组最高(P<0.05);B组骨髓来源的EPCs数量比A组多,但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指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G-CSF可降低AKI小鼠炎性反应的水平,有效动员骨髓来源的EPCs,并促进其增殖和迁移,增加外周血EPCs含量,对AKI小鼠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UA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常规基础治疗时加用或不加用洛伐他汀,疗程为30d,分别测定用药前后血清MCSF和CRP浓度。结果试验组MCSF和CRP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洛伐他汀可降低UA患者血清MCSF和CRP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观察小鼠放射性复合切割伤与单纯切割伤愈合过程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动态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GM-CSF对小鼠放射性复合切割伤的干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GM-CSF对放射性复合切割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56只雌性昆明种小鼠(20~22 g)随机分为辐照组和对照组,各28只,辐照组小鼠在6 Gy 60Co γ射线全身一次性均匀辐照后,即刻于背部皮肤制作全层缺损伤口,构建放射性复合切割伤模型;对照组小鼠伤口制备部位、方法同实验组,但小鼠不作辐照处理.伤后1、3、5、7d时分别处死小鼠7只,取创面周围皮肤及下方的薄层肌肉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伤口愈合过程中GM-CS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另将40只同品系、同体质量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均按上述相同方法构建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小鼠模型,于伤后0、1、3、4、5、7、9、11、14 d时分别给予rhGM-CSF(6 000 ng/mL)凝胶或空白凝胶涂抹,通过检测创面残余面积与胶原纤维水平,评价rhGM-CSF凝胶对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的治疗效果.结果 致伤后1~3 d辐照组GM-CSF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5~7 d时,对照组GM-CSF的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下降,而辐照组GM-CSF水平无明显改变.凝胶涂抹4~11 d内,rhGM-CSF凝胶治疗组中小鼠皮肤伤口残余面积低于空白凝胶组(P<0.05或P<0.01);Masson染色显示:与空白凝胶组相比,rhGMCSF凝胶治疗后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中可见显著增生、广泛分布,排列紧密的胶原纤维.结论 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早期愈合过程中GM-CS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伤口低,而持续给予6 000 ng/mL rhGM-CSF刺激可明显加快放射性复合切割伤的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胎儿生长发育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9例足月新生儿脐血浆及其母血浆M-CSF浓度进行测定,并以10例健康非孕妇女(成人)作对照。结果 M-CSF脐血浓度显著高于成人(P<0.001),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无相关性(r=0.493,P>0.05)。母血显著高于脐血(P<0.05),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524,P>0.05)。结论胎儿自身产生的大量M-CSF可能参与胎儿造血、免疫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等,而与胎儿体重增长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升白细胞作用。方法:G组21例,C组21例。化疗后若WBC≤3.0×10^9/L,G组用rhG-CSF1μg.kg^-1,d^-1,皮下注射,连用3d;C组用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B4等治疗。记录各例WBC≥4.0×10^9/L所需天数。G组使用rhGCSF前后的白细胞数差异用配对t检验,G组与C组WBC≥4.0×10^9/L所需天数用秩和检验。  相似文献   

16.
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工程菌,通过摸索其变、复性和纯化条件,得到高纯度高比活的重组mGM-CSF蛋白。方法以本实验室构建的hIL-2/mGM-CSF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模板,PCR扩增mGM-CSF基因,克隆入pET-11c表达载体,转化BL21,构建BL21/pET-11c/mGM-CSF工程菌,用本所专利方法提取包涵体,在含低浓度盐酸胍的复性液中复性,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结果工程菌采用TH肉汤培养,32℃、0.1mmol/LIPTG双重诱导,表达量达菌体蛋白总量的60.6%。提取包涵体在含1.5mol/L盐酸胍的谷胱甘肽复性液中复性效果最好,比活达4.2×106U/mg。经过亲和层析一步纯化,目的蛋白纯度达95%,比活与标准品相当。结论构建了高效表达mGM-CSF的工程菌,建立了其复性和纯化工艺,为进一步研究DC、GM-CSF体内抗肿瘤功能奠定了基础,并可为IL-2/GM-CSF双功能分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对照。  相似文献   

17.
趋化素样因子(CKLF1)对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 研究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对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CKLF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上清在液体培养基中,对人低密度骨髓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并在兰固体培养基中,观察其对人低密度骨髓细胞集落形成的刺激作用。结果 COS-7细胞表达的CKLF1能明显促进人和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并能促进人骨髓细胞的集落形成,与GM-CSF有协同刺激作用。结论 CKLF1能促进人和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可能细胞因子途径。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雌激素组(已烯雌酚片,0.0225 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仅牵动卵巢,其余两组均行卵巢切除术。12周后取第3-6腰椎做骨密度检查。取股骨提总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腰椎骨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骨组织OPG的mRNA表达增高,M-CSF的mRNA表达下降,ODF/OPG值下降。结论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应可能与其调控OPG,M-CSF的表达和ODF/OPG值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新生SD大鼠凋亡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7日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药物治疗组(C组),每组各12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C组大鼠在脑缺血2 h后及24 h时给予药物灌注,其余2组给予大鼠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结束后,采用Longa 5分制标准评分法在24 h时对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大鼠的组织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对神经细胞凋亡、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进行相关检测。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凋亡水平进行评价。结果:A组仅有一小部分凋亡细胞,B、C 2组在灌注24 h后可以发现大量的凋亡细胞,细胞核均呈棕褐色,主要分布在缺血脑组织中周围;C组脑梗死程度较B组减轻(P<0.01)。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起到保护新生SD大鼠神经细胞的作用,避免发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这种糖蛋白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癌症化疗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持续时长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且应用rhG-CSF治疗的患者118例,根据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持续平均时长,将患者分为长持续时间组和短持续时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BMI指数,肿瘤类型,肿瘤分级,中性粒细胞含量,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肌酐,卡氏评分,化疗方案确定癌症化疗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持续时长的相关影响因素,再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癌症化疗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持续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年龄分布、BMI指数,肿瘤分级,中性粒细胞含量为癌症化疗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持续时长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年龄分布、BMI指数,肿瘤分级,中性粒细胞含量为癌症化疗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持续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癌症化疗患者应用rhG-CSF药物需要足够的持续时长才能起作用,对于年龄较大,BMI指数较低,肿瘤分级较晚以及中性粒细胞含量较低的患者需要应用rhG-CSF药物更长的时间,要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