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2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绵血浆GMP-140和PAGM水平,结果:发作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GMP-140和知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有效者的GMP-140和PAGM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浆GMP-140和PAGM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二者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高血压患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高血压患和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进行血浆D-Dimer、VWF和GMP-140水平检测,采用凝集点探测方法,对Fbg水平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血冻D-Dimer、VWF、GMP-140和Fbg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的测定,可作为高血压的辅助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DM患者无(A组)与有(B组)血管病变时的血管内皮功能、纤溶活性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vWF用免疫电泳法,TMT GMP-140用ELISA法,t-PA和PAI-1用发色底物显色法,PAgT比浊法。结果:(1)vWF:Ag、TM、PAI-1和GMP-1404项指标,DM及其两个亚组都高于对照组,B组高于A组。(2)t-PA,B组高于对照组和A组。(3)PAgT,仅见B组高于对照组,以上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1)DM早期即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生血管病变则增高更为显著。(2)DM凝血与纤溶调节处于较高水平,PAI-1相对升高,系诱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3)血浆GMP-140为反映血小板活化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抗凝前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进而比较不同药物抗凝效果。方法:用放免法测定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IL-6含量,并按缺血性质,临床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不同药物治疗前后分组。结果脑血栓形成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血小板表面及血浆治疗前后分组。结果 脑血栓形成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血小板表面及血浆GMP-140和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抗凝后均明显低于抗凝前并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抗凝前与抗凝后第三天血小板及血浆GMP-140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55,r=0.65,P值均<0.05);低分子肝素抗凝稍好于其它方法,联合治疗优于单项治疗(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病病变过程中血瘀的轻重程度。方法:本文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0只,将大肠杆菌内毒素剂量由小及大,每间隔5小时从模型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一次(攻毒),剂量依次为1μg/kg、15μg/kg、30μg/kg、250μg/kg。对照组同时从下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每次“攻毒”后1.5小时采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GMP-140。结果:第一次“攻毒”后血小板GMP-140分子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P<0.01)。第二次“攻毒”后D-D浓度开始升高(与对照组比P<0.01),其后上述指标时间推移和“攻毒”剂量加大而递增。提示:温病病变过程中GMP-140能反映温病早期的“血瘀”变化,而D-D在温病后期变化最明显。两项指标能客观的反映温病病变过程中“血瘀”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以评估注射用丹参对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临床疗效。方法65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进行常规治疗;B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800m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5d,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并于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小板CD62P及CD63,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检测的指标。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mPAP明显降低(P<0.01),A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CD62P、CD63与mPAP的水平呈正相关。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增强在肺心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注射用丹参可有效抑制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PaO2、PaCO2的关系。方法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50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并测PaO2及PaCO2。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01),并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蚓激酶对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活性物质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23),予硝酸异山梨酯10mg,tid;治疗组(n=25),予硝酸异山梨酯10mg+蚓激酶胶囊400mg,tid,疗程4wk。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ECG ST-T改变、血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烷素B2(TXB2)、5-羟色胺(5-HT)水平、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结果:心绞痛发作时血浆GMP-140,TXB2和5-H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发作控制后各项值显著下降;经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和血浆GMP-140,TXB2,5-HT水平、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明显下降(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GMP-140,TXB2和5-H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硝酸异山梨酯和蚓激酶联合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114例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秀清 《河北医药》2001,23(8):594-59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栓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Latex法分别对30例正常组,114例病例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溶栓后升高更明显,正常组全部阴性。与正常组对照差异非常显著(X^2检验,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和损伤,D-二聚体有之升高,其水平检测对观察脑梗死病人的病情、溶栓的效果评价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岩  田凤石  王金良 《河北医药》2002,24(6):455-45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及相关因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栓30例、脑出血21例)及健康者30例外周血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粘附分子-1(sVCAM-1)、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结果:脑血栓组发病24h及发病1周时血的sICAM-1、sVCAM-1和PF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血栓组发病24h以上各指标高于脑出血组(P<0.01);且发病24h及1周血sICAM-1、sVCAM-1和PF4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初期到发病1周sICAM-1、sVCAM-1表达增强,血小板活性增强,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使用抗粘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川崎病(KD)患儿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研究纤溶活性降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在KD及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35例KD患儿PAI-1、GMP-140浓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并与35名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组的PAI-1急性期、恢复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恢复期持续增高。GMP-140及ET急性期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PAI-1、GMP-140、ET明显高于非合并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AL组患儿PAI-1与GMP-140均与ET呈显著正相关(r=0.699,P<0.01;r=0.64,P<0.05)。结论内皮细胞损伤、纤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的活化与KD冠状动脉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PAI-1、GMP-140和ET可作为预测和观察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包仕尧  李文 《江苏医药》1995,21(5):294-296
利用抗人活化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a-Granule Membrane Protein,GMP-140)单抗SZ-51,经放免法评估2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结果血浆内GMP-140的含量在脑血栓急性期显著增高(P〈0.01),缓解期恢复正常,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未见显著改变。提示血浆内GMP-140的浓度可作为脑血栓急性期体外诊断新的参考指标。当兔颈动脉植入人血栓并用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蛋白结构改变在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致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3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a、GMP-140的表达水平,并与28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28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结果老年慢性肺心病GPⅡb/Ⅲa、GMP-14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01),并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老年健康对照组GPⅡb/Ⅲa、GMP-140阳性表达率亦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0.05)。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GPⅡb/Ⅲa的变化与GMP-140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r=0.75;P〈0.001)。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膜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且血小板显著活化,其活化程度与肺动脉高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和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凝血系统的改变以及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高效液相法检测了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24例不稳定心绞痛(UA)、28例NIDDM、22例NIDDM SA及21例NIDDM UA患者血浆中von Willebrand因子(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以及尿纤维蛋白肽A(UFPA)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心绞痛、NIDDM和NIDDM SA及NIDDM UA患者上述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心绞痛、NIDDM和NIDDM SA及NIDDM UA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氨溴索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值、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喘息、咳嗽、气促、哮鸣音、湿罗音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值和C-ACT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FeNO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理化指标及C-ACT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FN-γ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IL-4水平及外周血Th17/Treg比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IFN-γ、IL-4和Th17/Treg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可迅速减轻患儿症状,提高肺通气功能,改善气道炎症,缓解哮喘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脑钠素(BNP)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2周.结果 治疗32周治疗组血清IL-6、 GMP-140和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可以使血清IL-6、GMP-140和BNP水平显著下降,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液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方法采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2例、稳定期患者25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D-二聚体、Fb、PT、APTT、TT间差异无显著性。较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和Fb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COPD重度患者与轻中度患者间比较,D-二聚体和F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凝血系统加强,抗凝系统减弱,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慢性肺心病中的抗血小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在肺心病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抗血小板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方法测定了2组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表面CD41和CD62p表达变化。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CD41和CD62p表达均显著降低,Egb761治疗组较一般治疗更明显。结论:Egb761具有良好的改善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肺心病治疗辅助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病 (EH)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69例EH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 ( 2 3例 )、氨氯地平组 ( 2 3例 )、缬沙坦 +氨氯地平组 ( 2 3例 )。疗程 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中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水平。结果 三组EH患者治疗后GMP 140含量、PAI 1活性均明显降低 (P <0 0 1) ,t PA活性显著升高 (P <0 0 1)。联合治疗组降低GMP 140和升高t PA的幅度高于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 (P <0 0 5 )。血浆GMP 140、PAI 1降低幅度和t PA升高幅度与血压变化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 ,两药联合应用有一定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ehrohie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MP-140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关系。方法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38例老年AECOPD患者及38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GPⅡb/Ⅲa、GMP-140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患者FG水平,与3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30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老年AECOPD组GPⅡb/Ⅲa、GMP-140、FG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老年AECOPD组GPⅡb/Ⅲaa、GMP-140与FG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AECOPD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FG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