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胆道蛔虫症是小儿科的一种较常见急症 ,自 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安蛔汤治疗本病 3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中 ,男 10例 ,女 2 2例 ;年龄 6~ 13岁 ;病程 1~ 7天。诊断标准 :上腹部阵发性疼痛 ,或汗出肢冷 ,或呕吐、吐蛔 ,或大便排蛔 ,时发时止 ;大便虫卵检查提示蛔虫卵阳性 ;B超提示胆道蛔虫。2 治疗方法 自拟安蛔汤 ,由乌梅、茵陈、大黄、黄柏、川椒、川楝子、干姜、党参、当归、枳壳、甘草各 6~ 10 g,肉桂 1~ 3g组成。每日 1剂 ,水煎 2次 ,早、中、晚各服 1次 ;治疗期间忌食荤腥油腻之物。3 治疗…  相似文献   

2.
3.
胆胰管蛔虫症由于常并发急性胰腺炎,而后者发病率在急腹症中占第3~5位,尤其是重症胰腺炎病死率高,一直是内外科、加强病房临床和实验室的重点课题之一.因此,对胆胰管蛔虫症的积极治疗,以尽早解除梗阻及感染,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自1993年初到1995年底,对收住院的85例胆胰管蛔虫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85例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诊断为胆胰管蛔虫症;男性26例,女性5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平均为44.17±15.54岁.50岁以下53人,占62.35%;50岁以上32人,占37.65%.1.2 胆胰管蛔虫症分类 单纯性胆总管蛔虫45例,胆总管并肝内胆管蛔虫2例,肝外胆管蛔虫5例,肝内外胆管蛔虫5例,肝外胆管胰管蛔虫2例,胆总管并胰管蛔虫1例.单纯性肝内胆管蛔虫2例,单纯性胰管蛔虫22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安蛔通腑汤治疗胆道蛔虫症7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1岁;有排蛔虫史者54例,吐蛔虫史者24例。血栓:白血球10.0x109/L万以下55例,10.0x109/L万以上23例,中性0.70以下59例,0.71~0.80者13例,0.80以上6例,酸性增高78例。粪检有蛔虫卵62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乌梅10g、川椒10g、使君子10g、积壳109、黄连Zg、生大黄10~15g,随证加减:发热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寒甚者加干姜以温脏祛寒;气血亏虚者…  相似文献   

5.
6.
周柏华 《四川中医》1999,17(11):33-33
笔者从lop年以来,目拟胆间方治疗胆道蛔虫症对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至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经“B扭”检查确诊为阻道蛔虫症。刀例中,男18例,女39例8年芭最小16岁,最大52岁,25至对岁36例,25岁以下16例,30岁以上5例。2治疗方法胆间基本方:茵陈J拍,虎杖地,蒲公英、沙白芍各15g,炒积壳129,甘草、广木香(后下)各6g。急性发作或基本方加马梅、]11樟子、使君子、按榔各159,川权sg,川连sg。每日1刑,水效2次,分2次服,一般连服2-3剂,就能安蝈止痛,杀虫驱烟。服药期间,疼痛未止者,可加服食…  相似文献   

7.
我自1988年以来,在留观或住院的胆道蛔虫症病人经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胆蛔汤明显提高了止痛和排虫效果,现总结如下1自拟胆蛔汤药物组成川楝子、郁金、姜黄、白芍、木香、柴胡、半夏、乌梅、榧实、猪胆汁。发热呕吐加黄连、茱萸;腹胀大便秘加川朴、大黄;...  相似文献   

8.
9.
黎群 《江西中医药》1998,29(4):14-14
笔者自1990年以来自拟利胆安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58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岁;病程最短1d,最长6d;单纯性胆道蛔虫病52例,合并感染者6例;临床表现以胃脘及右胁下剧烈疼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中药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方法:用自拟中药安蛔排虫汤.结合西医解痉对症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结果临床治愈3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有安蛔止痛、利胆排虫作用,疗程短,经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方法:用自拟中药安蛔排虫汤,结合西医解痉对症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结果:临床治愈3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有安蛔止痛、利胆排虫作用,疗程短,经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大黄乌梅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蛔虫症系属祖国医学"蛔厥"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笔者自拟大黄乌梅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肖勤 《江西中医药》2000,31(5):26-26
我院 1 994年至 1 998年用中药驱蛔止痛汤治疗胆道蛔虫症 68例 ,均获良好效果 ,一般服用 2剂后病情即可缓解 ,现简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均属急诊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5 1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1 1岁 ,40岁以下 5 3例 ,以青年女性居多 ;住院天数最长 8d,最短 1 d,平均住院 3 .5 d。本组病情大致相似 ,临床都有上腹部剑突右下方阵发性剧烈绞痛或钻顶样痛 ,但腹部平坦、柔软 ,压痛轻 ,无反跳痛 ,疼痛间歇期则如常人等典型的胆道蛔虫症症状与体征 ,3例为非典型病例 ,所有病例均经 B超检查确诊 ,疗效由 B超复查验证。2 …  相似文献   

15.
张建华  李杰 《山西中医》2000,16(1):32-33
采用针刺与内服胆汤胆虫病120例,。结果:1天治愈38例,2天治愈67例,3天治愈15例,全部有效,且未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邓银飞 《四川中医》2002,20(5):45-46
西医之胆道蛔虫病属于中医的蛔厥证,其辨证施治多宗《伤寒论》之厥阴篇中上热下寒证,选方用药多以乌梅丸化裁为主,对病机属伤津损液,阴血暗耗所致者,作者拟酸甘化阴以生津,柔肝缓急以和胃,解痉止痛以利胆的养阴安蛔汤治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胆道蛔虫病,在农村中较为常见,笔者以自拟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小结如下:一般情况根据我院58例胆道蛔虫病病史分析,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多见(6~12岁),约占50%,其次青壮年约占40%,中老年约占10%,婴幼儿比较少见,性别无甚差异,58例病史中,多伴有肠蛔虫病史.诊断主要依据;1.有特殊性的腹痛症状;2.检查右上腹部剑突下有固定性压痛;3.既往有排蛔史;  相似文献   

18.
胆道蛔虫病,中医称为蛔厥,是农村的常见病。作者应用自拟的胆道驱蛔方治疗胆道蛔虫病100例,可在疼痛时服用,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患者中男33例,女67例;农民50例,工人31例,其它19例;10岁以下25例,11~20岁22例,21~30岁17例,31~40岁19例,41~50岁11例,51岁以上6例;上腹痛100例,恶心呕吐63例,吐蛔27例,粪检有蛔虫卵70例。  相似文献   

19.
胆蛔症临证心得卢立广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317000)关键词胆道蛔虫症/中医药疗法胆道蛔虫症属祖国医学“蛔厥腹痛”之范畴,是肠道蛔虫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借助现代医学技术,其诊断虽然容易明确,治疗措施亦不少,但对其辨治过程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心中明了也并非...  相似文献   

20.
蛔厥症颇似现代医学的胆道蛔虫症,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笔者自1972年8月至1993年12月,采用自拟胆蛔合剂治疗该症120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12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儿.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4岁,其中7~14岁98例,占82%;农村86例,占72%,城市34例,占28%;疗程最短3天,最长8天,一般3~6天.合并胆道感染22例,占18%.全部病例均有突然发作的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呈钻顶样,剑突下或稍偏右有固定压痛,无肌紧张,痛时辗转不安,身出冷汗,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胆汁或蛔虫.本组病例均未采用特殊检查方法,仅根据以上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