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七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OPCABG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30例,分别用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于40~55。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并记录术前及拔管后1 h、3 h、6 h、24 h的MMSE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话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拔管后,2组患者1 h3、h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拔管后6 h MMSE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患者拔管后1 h、3 h、6 h、24 h的MMSE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拔管后1 h,P组有6例(20%)、S组有8例(27%)患者的MMSE评分低于24分。结论全凭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用于OPCABG患者安全有效,术后苏醒快,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持续时间短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指导护理干预时机及措施,有效管理患者疼痛,达到舒适护理效果。方法:采用数字疼痛评定量表,对192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后1 h、4 h、8 h、24 h、48 h进行疼痛评估,了解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混合痔术后8 h内72.73%患者疼痛评分3分以内,27.27%评分4分,24 h、48 h疼痛评分4分及以上者分别为85.7%及97.4%。肛瘘术后8 h内78.95%患者疼痛评分3分以内,21.05%评分4分,24 h、48 h疼痛评分4分及以上者分别为97.37%及100%。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等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腰麻下肛肠疾病术后疼痛自术后8 h开始,91.5%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4分,98.7%术后48 h疼痛评分≥4分;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手术方式、年龄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医护人员应根据其手术术式、年龄等及时进行疼痛评估,适时给予疼痛干预及实施疼痛管理,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A)对血清补体C3、C4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施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于术后行PCA(A组),另30例于术后肌内注射镇痛药止痛(B组),比较2组镇痛效果,并分别测定术前12 h及术后12 h、24 h、48 h时补体C3、C4和CRP含量。结果A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减轻;术后12h 2组患者补体C3、C4含量均下降,术后48 h A组补体C3、C4含量回升,而B组仍处于低水平。术后12 h 2组患者CRP含量均升高,术后48 h A组CRP含量下降,而B组仍处于高水平。结论下腹部手术后施行PCA能有效地减轻术后伤口的疼痛,并能减轻应激反应所致的免疫抑制,从而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索娜 《环球中医药》2013,(Z2):90-9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身方向的选择。方法将1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干预组患者术后向健侧翻身,对照组患者术后向患侧翻身,对术后24h、48h、72h患肢引流液量进行对比,对术后第1天、3天、5天、7天、14天患肢疼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4h、48h、72h患肢引流液的量的对比,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第1天、3天干预组患者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第5天、7天、14天,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中有1例患者在翻身过程中不当出现了假体脱出现象。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翻身的方向,建议在术后3天内,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协助患者向健侧翻身;术后第3天后协助患者向患侧翻身,可以有效的防止髋关节假体脱位,以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吕海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23-23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刺组采用针刺双侧内关穴,留针30min后拔针,并在穴位上贴上不透明的贴膜.对照组未予针灸,予相同贴膜内关穴位置覆盖.术后3h、6h、12h、24h随访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针刺组在术后3h、6h、12h、24h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0%、4.0%、4.0%、0.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4.0%、0.0%;对照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8.0%、24.0%、16.0%、4.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4.0%、16.0%、12.0%、0.0%,术后3h、6h、12h恶心发生率,术后3h、6h、12h呕吐发生率,针刺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可有效减少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术后镇静效果及对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术后镇痛泵配方SF组用舒芬太尼2~3μg/kg+托烷司琼10 mg,H组用氢吗啡酮0.12~0.14 mg/kg+托烷司琼10 mg,KH组用氢吗啡酮0.12 mg/kg+氟比洛芬酯50 mg+托烷司琼10 mg,分别记录各组患者一般状况、手术时间和术中用药量,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皮肤瘙痒、嗜睡、眩晕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并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24 h患者情绪。结果 3组患者一般状况、手术时间以及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患者术后2h、6 h、12 h、24 h、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3分;3组患者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皮肤瘙痒不良反应,KH组和H组发生眩晕情况明显少于SF组(P均0.05);H组和KH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心境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及SF组(P均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下肢术后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患者的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肠癌根治术患者27例,年龄40~80岁,随机分成全麻组12例,针药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A)。经穴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持续电针刺激。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6h、8h、24h、44h镇痛泵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评分;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术后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β-内啡肽(β-EP)、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针药组患者术后4h镇痛泵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两组术后4h、6h、8h、24h及44h VAS及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针药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β-内啡肽、皮质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而针药复合麻醉能产生一定的镇痛效应,但其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8.
吕海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86-87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刺组采用针刺双侧内关穴,留针30min后拔针,并在穴位上贴上不透明的贴膜。对照组未予针灸,予相同贴膜内关穴位置覆盖。术后3h、6h、12h、24h随访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针刺组在术后3h、6h、12h、24h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0%、4.0%、4.0%、0.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4.0%、0.0%;对照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8.0%、24.0%、16.0%、4.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4.0%、16.0%、12.0%、0.0%,术后3h、6h、12h恶心发生率,术后3h、6h、12h呕吐发生率,针刺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可有效减少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的脉象参数与细胞免疫指标进行分析,探讨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的脉象变化与细胞免疫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BOX-I型舌脉象仪采集10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脉象参数,并由计算机软件对脉象参数进行自动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细胞免疫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脉象参数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脉象参数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左手脉象参数:治疗湿热兼虚组中h1,h3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中As较治疗前升高(P0.05);右手脉象参数:治疗湿热夹瘀组中h3,h4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湿热兼虚组中h1,h3,h4,As较治疗前升高(P0.05)。(2)治疗湿热夹瘀组CD+3,CD+4,CD+8,CD+4/CD+8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湿热兼虚组CD+8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CD+3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3)患者左手脉象研究结果示:As值与CD+3值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254,且呈负相关;h1,h3,h4,As值与CD+3值呈负相关;h1,h3,h4,As值与NK值呈正相关。右手脉象研究结果示:h3值与CD+4/CD+8值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261,且呈正相关;h1,h3,h4,as值与CD+4/CD+8值呈正相关;t5,w值与CD+4值呈正相关。结论:(1)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左手脉象"Lh4"和右手脉象"Rh4"、"Rh5"、"Ras"等部分指标治疗前后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2)肠益方能改善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3)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脉象的h1,h3,h4,As,t5,w值与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脉象参数的变化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生脉注射液单次静点后对心力衰竭(HF)患者不同时点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血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近一周内未用过洋地黄制剂的住院患者40例,按年龄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生脉注射液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0例。对照组予极化液单次静点;生脉注射液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予对照组等量极化液 生脉注射液20ml或40ml或60ml静点。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给药前和给药后0.5h、1h、3h、6h、12h、24h共7个时点的EDLS血浓度。结果:(1)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后0.5h、1h、3h、6h时点的EDLS血浓度均显著高于给药前;(2)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后0.5h、1h、3h、6h各时点的EDLS血浓度均分别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而给药后12h、24h时点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低、中、高3个剂量组给药后各时点EDLS血浓度间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但随剂量增加可见增高的趋势。结论:低、中、高剂量生脉注射液均能提高心衰患者的EDLS血浓度,其作用呈现一定的时效规律;同时,此种作用有随着剂量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按压水泉穴、鱼际穴、尺泽穴缓解全身麻醉术后口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本院在全麻下开颅行颅内占位探查切除术后自诉口渴严重,难以忍受,且经观察确有口唇干裂、口腔黏膜干燥、频繁吞涎等体征的患者150例,按照时间顺序,前50例患者为第1组、中间50例患者为第2组、后50例患者为第3组。第1组给予传统缓解术后口渴的方法治疗,第2组在第1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于术后2 h、3 h、4 h、5 h行水泉穴按摩治疗,第3组在第1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水泉穴、鱼际穴和尺泽穴按摩治疗。结果:三组患者术后6h口渴缓解程度比较,第3组优于第1组、第2组(P0.05)。结论:按压水泉穴、鱼际穴、尺泽穴可以缓解全麻术后禁食禁水期间的口渴程度,效果优于单纯按压水泉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维吾尔族老年患者无痛肠镜诊疗术后镇痛的适宜剂量。方法:拟行无痛肠镜诊疗术维吾尔族老年患者48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术前给予帕瑞昔布钠的剂量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A组(帕瑞昔布钠20mg)、B组(帕瑞昔布钠30mg)、C组(帕瑞昔布钠40mg)。3组均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0.5h、1h、1.5h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0.5h时点3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时点A组患者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h时点A组、B组患者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诊疗术术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简称参芪液)对体外循环(CPB)术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分为参芪液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参芪液组于术前5天开始及术中体外循环结束时每日静脉滴注参芪液250mL。于麻醉前、术后6h、24h、72h及7d抽取肝素抗凝的外周静脉血,动态检测两组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参芪液组患者RBC-C3bRR、RBC-ICR术后6h、24h、72h及7d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于术后7d恢复到正常水平,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CPB可以导致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围术期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明显改善CPB患者术后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促进受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洗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0)和对照组(n=70),治疗组予针刺加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予高锰酸钾熏洗坐浴。比较2组患者术后12 h、24 h、3 d、7 d疼痛评分状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组术后第12 h、24 h、3 d、7 d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洗可更加有效地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中医痔瘘手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行痔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B组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C组按需求肌注杜冷丁。术后2h、4h、12h、24h采用10cm视觉模拟量表(VAS)法评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副反应。结果:A组无加用杜冷丁,A组和B组术后2h、12h和24h的VAS分值均明显低于C组(P〈0.05)。3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中医痔瘘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加冰敷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减轻患肢肿胀、疼痛及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将58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局部冰敷、中药外敷和雷火灸治疗。2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比较疼痛评分,在术后12 h、24 h、48 h比较膝关节腔引流量,在术后24 h、48 h、72 h比较患肢肿胀程度(周径差),术后2周时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 d和术后1周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且术后12 h、24 h、48 h关节腔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术后24h、48 h和72 h肿胀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冰敷加中药外敷和雷火灸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程度,减少关节腔出血量,提高术后患者的满意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脉选影术对冠心病患者脉象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冠心病病人。在冠脉造影术前、术后分别检测右侧关脉脉图,对脉图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术后冠心病患者脉图参数t3明显缩短,t5明显延长,h1明显降低,h5/h1明显减少,h2、h3、h4明显增高,h4/h1明显增加。冠脉造影术前后,冠心病患者在脉位、脉力、脉势、脉搏波形、脉象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冠脉造影术使冠心病患者右侧桡动脉顺应性变差,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寻找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规律,客观评估舌、面、脉诊图像信息在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中医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中医舌诊、面诊数字化检测仪以及Z-box脉诊仪采集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的舌、面、脉诊图像,运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寻找患者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1治疗前后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R、G、B、H、S、V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R、G、B、H、V值呈现下降趋势;2治疗后患者的面诊图像参数H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余治疗前后的面诊图像参数R、G、B、S、V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R、G、S、V值呈现下降趋势,B值呈现上升趋势;3治疗前后患者的脉诊图像参数h1、h3、h4、h5、t、w、h3/h1、h4/h1、h5/h1、w/t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h4、h5、t、h5/h1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h1、w、h3、h3/h1、w/t值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舌、面、脉诊图像参数可以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指标,同时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重症超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中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随机分为重症超声组及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法(PiCCO)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及3 d的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后的穿刺并发症、累计液体输注量、累计尿量、需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比例、ICU住院天数及28 d病死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乳酸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乳酸菌水平明显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及3 d的乳酸进一步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超声组患者治疗6 h、24 h及3 d后的累计输注液体量明显少于PiCCO组患者治疗6 h、24 h及3 d后的累计输注液体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对应时间的累计尿量未见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超声组患者需要CRRT治疗的人数、ICU住院天数显著性少于PiCCO组,但两组患者28 d的病死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能减少穿刺并发症,减少累计液体输入量,降低CRRT使用率,从而减少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悬低切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高悬低切组(观察组)和外剥内扎组(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静脉滴注止痛药物3日;每日中药坐浴2次,每日伤口换药1次,连续1周。观察术后8h、24h、48h、72h、首次排便后患者疼痛评分,术前及术中外痔处理数量,术后4周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8h、24h、72h、首次排便后的疼痛评分降低(P<0.05),术中处理外痔数量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悬低切术式能减少对肛管部分的损伤,减少术中外痔处理数量,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