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微粒给药系统(MDDS)近年来成为国内外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是给药系统中发展较快的领域.这是由于MDDS有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不同大小的微粒分散体系在体内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从而具有靶向性[1].  相似文献   

2.
DNA疫苗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以生物降解材料制备DNA疫苗微球给药系统(microspheres drug delivery system,以下简称MDDS)的研究进展,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较全面地综述了DNA疫苗MDDS的优点,载体材料的种类、规格及其优缺点,微球的制备方法,微球的理化特性要求,给药剂型和给药途径,体内外免疫效果的评价,药动学、组织器官分布和体内转运机制的研究以及目前MDDS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结果与结论与常规冻干粉针剂相比,DNA疫苗MDDS的研究结果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必将会为DNA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免疫效果好和安全性能高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3.
药质体——一种新型给药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述了药质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近年来在药质体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药质体概念的由来、脂质前药一般合成方法、药质体制备工艺以及体内外稳定性等进行综述。结果 药质体能有效地改善微粒制剂的生物相容性、药物泄漏或成型性不足等缺陷,并能提高药物对生物膜的通透性和药物的靶向性。结论 药质体系当今靶向微粒制剂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很有前途的一种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4.
眼用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国内外眼用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分别对眼用脂质体、微球、纳米粒、微乳等眼用微粒给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详细的介绍。结果与结论眼用微粒给药系统可改善药物在角膜或结膜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在眼部组织的生物利用度,获得比较理想的局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药脂质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源于Bangham等对磷脂悬浮于水的研究,60年代末被用作药物载体。脂质体是由磷脂和其他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由一层或多层同心的脂质体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超微型球状药物载体制剂。其结构类似于生物膜,可包封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脂质体作为靶向给药系统中第4代给药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纳米载药系统在中药剂型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其中纳米载药控释系统是运用纳米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和表面可修饰性等特点,为当今医药研究的前沿课题。运用纳米技术,对中药进行必要的改造,将有助于提高中药的研究和治疗水平。 纳米控释载药系统基本特性 纳米载药控释系统是纳米级的胶态给药系统,又称为毫微粒,是粒径介于10-1000nm的固态胶体颗粒。纳米载药系统的药物可通过囊壁沥滤、渗透和扩散释放出来,也可通过基质本身的溶蚀释药[1]。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王梅  高晓黎 《中成药》2004,26(2):143-145
进入21世纪,药物制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三代制剂(即控释制剂)和第四代制剂(即靶向制剂)已经成为制剂研究的重点[1-2 ].特别是微粒给药系统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热点,也是整个靶向给药系统中发展较快的领域[3].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liposomes,LS),纳米粒(nanoparticle,NP)或纳米囊(nanocapsule,NC),微球(microsphere,MS)或微囊(microcap-sule,MC),细胞和乳剂等药物载体系统,这类荷药微粒通过被毛细血管机械滞留,或被肝脾及骨髓中的巨噬细胞吞噬而浓集于某组织或血管中起靶向作用.如何利用新型制剂方法特别是微粒给药系统开发"三效、三小、三方便"的中药已成为中药研究者们日益关注的一个方面.现将近年来微粒给药系统在中药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毕肖林  刘璇  祖强  狄留庆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1):3638-3644
载药微粒是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定向、定位、控释给药系统载体。各种微载体给药系统在促进吸收,提高稳定性,定位、控制释放方面各有优势,如果能结合中药的特点,构建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中药复方口服微载体给药系统,对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该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可用于口服的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并对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粘膜给药按给药部位可以分为口腔粘膜、鼻腔粘膜、眼部粘膜、肺部、阴道及子宫、直肠等给药系统。1 口腔粘膜给药系统口腔粘膜给药系统是一种固定于口腔粘膜的药物释放系统 ,可以定位释放药物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防止释放出来的药物受到口腔环境的影响。富志军等[1 ] 以溃宁复方中药为模型药研究发现聚乙烯醇的成膜性好于其他的成膜材料 ,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及聚羧乙烯后 ,膜剂的粘附力为 (464±2 8) g ,T50 (1 71 .6± 1 3 .0 )分钟。2 鼻腔粘膜给药系统鼻腔粘膜给药常用的剂型有滴鼻剂、气雾剂、粉剂、凝胶剂、微球、微粒、毫微粒、脂…  相似文献   

10.
引言传统的临床用药一般是通过口服、静脉滴注和肌肉注 1载体介导载体介导是利用微粒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质以各种微粒为载体,给药与患者的方法。临床应用的有机药物在微粒化后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改变了药物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1.
溶致液晶(LLC)是由两亲性分子溶于极性溶剂中后相互缔结形成的具有各种几何形状或三维结构的有序体系,通常具有优异的载药适用性、较高的载药量、较好的生物黏附性及透皮促渗性等特点。笔者通过综合分析课题组前期对LLC给药系统的研究经验、成果以及相关研究报道,系统论述了LLC在中药新型给药系统领域,尤其是中药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以及中药口服微粒给药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以及开发潜力。由于目前中药领域LLC研究起步较晚,存在的诸多基础研究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该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研究对策:①基于对单一化学成分LLC的研究方法,结合中药自身特点,进一步加强对中药LLC给药系统的基础研究;②加强中药化学成分释药机制的研究,并进行同步缓释中药LLC给药系统的基础研究;③开发适用于中药的新型LLC材料;④完善中药LLC质量评价体系;⑤探索适用于产业化的LLC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2.
载药聚乳酸纳米微粒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可生物降解材料 ,被广泛用于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载药聚乳酸纳米微粒的几种制备方法 ,介绍子聚乙二醇对聚乳酸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  相似文献   

13.
新型眼科用药给药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型眼用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医药市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未来的眼科用药需要新型的给药系统,其优势是:能长时间平稳地释放治疗浓度的药物,可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给药;消减峰谷现象,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药物流失,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剂量等。因此在局部给药系统中具有独特性。现将新型眼用给药系统的特性、新剂型和新技术、研发现状及趋势情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梁腾辉  王萌 《中成药》2023,(10):3353-3359
黏膜给药系统具有可避免首过效应、血药浓度平稳、应用方便等特点,是药剂学发展方向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黏膜特殊的生理环境使给药系统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较短,从而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天然多糖是含有大量氢键形成基团的亲水性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粘附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黏膜给药制剂粘附材料。基于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制备的粘附性给药体系能显著增加药物滞留时间,降低给药频率,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患者依从性。本文对天然多糖在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不包括胃肠道黏膜)进行综述,为今后天然多糖在经黏膜给药物制剂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郝海军  张红芹  贾幼智  韩茹  王航 《中草药》2013,44(17):2474-2479
药物-磷脂复合物作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给药系统,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近年来磷脂复合物各种制剂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磷脂复合物纳米粒、亚微乳、自微乳、胶束、固体分散体、微粒、微丸和凝胶等,为磷脂复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葛根黄酮载药系统表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定葛根黄酮载药系统表征,据此检测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EC/PEG)混合载体、PEG单一载体用固体分散技术,对葛根黄酮的分散作用。方法 用差示量热扫描,X 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及电子扫描显微镜照相等手段。结果 用固体分散技术,使葛根黄酮以均匀的状态分散在载药系统中,EC/PEG葛根黄酮固体分散体中,EC/PEG与葛根黄酮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新的物相;PEG葛根黄酮固体分散体中,借分子中的·OH形成更多的氢键。EC/PEG葛根黄酮固体分散体释放12 h后与释放前的形态显微图比较,相态变大变宽,且疏松。结论 固体分散技术对葛根黄酮有很好的分散作用。药物以分子尺度分散在载体中,PEG促进药物的释放,EC/PEG具有溶胀的作用。通过分析,EC/PEG葛根黄酮固体分散体为一理想的释药体系,先突释,后按零级动力学释药;PEG葛根黄酮固体分散体为一速释体系,上述分析手段为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微球给药是一种新剂型,在近30年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及发展,其主要是在高分子中将药物分散或者溶解产生的骨架型球状载药系统。微球给药不但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还可确保药物免受内环境中诸多因素的破坏。骨性关节炎是由先天性关节畸形、异常以及创伤等多种因素引发,发生软骨退化损伤、软骨下骨以及关节边缘增生等症状的退行性病变,常见于老年群体中。将关节药物制作成微球,通过关节腔药物注射,可促使药效缓慢释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给药的剂量与次数,并且还能够有效防止毒副作用,本文作者对微球给药系统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应用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新一代亚微粒给药系统。由于其生理相容性好,可控制药物释放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优点,日益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是近年来研究十分活跃且极有发展潜力的靶向-控释给药系统。本文综述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常用检测分析方法、给药方式等,阐述了它的发展前景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羟丙甲基纤维素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胃肠道行为的影响,为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固体载体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胃模拟分散试验和体外脂解模型测定3种规格的羟丙甲基纤维素(K4M、K15M、K100M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胃肠道行为的影响。结果 3种规格的羟丙甲基纤维素都可抑制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在胃肠道中的分散沉淀;随着羟丙甲基纤维素的黏度增加,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载药能力增强,小肠脂解后分配进入水相的药物浓度也增加。结论 羟丙甲基纤维素有利于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中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可作为研制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固体载体。  相似文献   

20.
透皮给药系统使药物以恒定速率通过皮肤,与口服制剂相比,它的体内吸收、分布优势明显,生物利用度高,是一种常见的外用剂型。同时,释药效果较差、皮肤屏障的穿透能力欠缺等不足,严重制约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三维打印技术(3D printing)作为一项新兴的制药技术,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使药物具有独特的递送特征,优于传统制药工艺,它与透皮给药系统的结合是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以3D打印在透皮给药领域的研究为基础,对伤口辅料、口腔分散膜、微针和栓剂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为实现按需定制和临床个性化给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