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冼翠平 《广东药学》2003,13(3):55-57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第一门诊部督导化疗室管辖的越秀、荔湾两个老城区1993—2001年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058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中,以位听神经损害、皮疹、肝损害为主,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的91.6%。2.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44例,占有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11.6%,是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中断治疗病例的3.1倍。其中,肝损害是病人中断治疗的主要因素。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影响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主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第一门诊部督导化疗室管辖的越秀、荔湾两个老城区1993~2001年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 058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中,以位听神经损害、皮疹、肝损害为主,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的91.6%.2.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44例,占有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11.6%,是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中断治疗病例的3.1倍.其中,肝损害是病人中断治疗的主要因素.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影响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主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杨俊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157-158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4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病例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结论肝损害成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肝损害妨碍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或加重肝损害,在我国非常普遍而严重,必须把握两者的相互影响与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5.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对抗痨药物耐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抗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物耐受性对老年性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方法 随访应用短程化疗方案的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历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5%.患者的年龄,初、复治涂阳病人,用药种类,强化长短等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均有影响.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PZA29.24%,RFP23.56%,INH19.32%,EMB15.38%,SM7.68%.结论 由于短程化疗方案药物剂量偏大,药物耐受性低,是影响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主要因素.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应高度重视,积极加强初、复制患者的监测与处理,尤其对高血糖患者易采用胰岛素治疗,慎用或不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导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导致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方法124例肺结核患者住院行抗结核治疗,对出现肝损害的18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肝损害发生率14.5%,老年患者易发生;临床症状少且不典型,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不易区别。轻度肝损害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保肝治疗,中度以上肝损害者暂停抗结核药并保肝药治疗,肝功能在4周内恢复正常者17例,占94.4%。结论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损害者比较常见,只要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绝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并坚持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7.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在肺结核联合化疗的同时,全程加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阿拓莫兰片),对照组在肺结核联合化疗的同时,加服肌苷、肝太乐等护肝药。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59%),其中11例HBsAg阳性患者中有1例(91%)出现肝损害;对照组出现肝损害32例(34.0%)。其中10例HBsAg阳性患者中有6例(60%)出现肝损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更易受损害。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7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74例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52例(10.97%)。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复发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HBsAg阴性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在疗程开始3个月内患者发生肝损害率高于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11.26%,与女性10.5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患者经过保肝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龄、复发、HBsAg阳性及疗程开始3个月内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及时间,应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有助于顺利完成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较为常见,是结核病人停止治疗的常见原因之一,我院传染门诊2000年至2002年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害23例,本文对病人出现肝脏损害的时间、程度、保肝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害的最佳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国家制定的方案给予常规的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定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提醒按时服药、心理护理、制作病人提醒物、强调定期复查等.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完成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统计比较两组遵医率.结果 实验组总遵医率为93.33%,与对照组总遵医率73.3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6.48,P=0.01).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国家制定的方案给予常规的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定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提醒按时服药、心理护理、制作病人提醒物、强调定期复查等。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完成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统计比较两组遵医率。结果实验组总遵医率为93.33%,与对照组总遵医率73.3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48,P=0.01)。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国家制定的方案给予常规的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定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提醒按时服药、心理护理、制作病人提醒物、强调定期复查等.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完成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统计比较两组遵医率.结果 实验组总遵医率为93.33%,与对照组总遵医率73.3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6.48,P=0.01).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张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3,(1):181+183-181,183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肝结核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6.67%,其中单一病灶总有效率达95.24%,明显高于多病灶者(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结核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学检查是肝结核确诊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联合抗结核药是治疗肝脏结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中草药及中成药(25.00%)、抗结核药(20.31%)所占比例最多;肝细胞型患者75例,胆汁淤滞型36例,混合型17例;128例患者发病时间,〈1周患者5例,1~5周患者11例,6~12周患者46例,13~19周患者35例,20~26周患者7例,27~33周患者15例,〉33周患者9例;115例患者预后良好,其余13例预后欠佳,其中12例发生重型肝炎,1例死亡。结论中草药及中成药和抗结核药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主要药物,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抗结核药物、肝损害、肝损伤等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和维普医学数据库,收集2015—2020年抗结核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患者1 267例,男性患者799例(63.06%),女性患者468例(36.94%),患者年龄14~90岁。原发疾病均为结核病,发病时间为用药后7~90 d。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乏力、皮疹、发热为主,有症状者694例(54.78%),无明显症状者573例(45.22%)。其中轻度肝损害患者839例(66.22%),中度肝损害患者346例(27.31%),重度肝损害患者82例(6.47%)。停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治愈1 142例(90.13%),好转122例(9.63%),死亡3例(0.24%)。结论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03%,轻中度肝损害大多愈后良好,但要警惕重度肝损害及肝衰竭的发生。进行抗结核治疗时,须定期复查肝功能,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从而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降低结核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疗程的顺利完成。方法对186例60岁以上老人肺结核患者(老年组)及198例20~60岁青壮年肺结核患者(青壮年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防治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结果老年组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115例),青壮年组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8例)。老年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d内出现不良反应53例,15—30d28例,30~60d约20例,2个月以上14例。青壮年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d内出现不良反应32例,15—30d18例,30-60d约10例,2个月以上8例。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出现不良反应较明显,且出现时间早,故制订合理的抗结核化疗方案,掌握好用药剂量,使用合理的护肝用其他预防副作用的药物,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加欣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肝加欣治疗,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保肝药物。治疗后比较2组肝损害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肝加欣能够显著降低使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可有效避免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游辉  曾芳俊  罗琦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65-167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患者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从本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颈椎结核患者中随机性抽取30例,按照患者颈椎结核类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三联抗结核给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术前先经过三联抗结核治疗,然后根据不同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术式进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例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即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寰枢椎结核患者行后路颈枕融合术,前路病灶清除术。之后统计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均康复,无明显结核病灶复发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应用手术方法治疗颈椎结核患者效果显著,而且针对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适应证,对于颈椎结核的完全治愈和颈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