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呃逆古称“哕”、“哕逆”;俗称“打嗝”、“打呃忒”。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导致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伴随喉肌痉挛的病症。短者数次或数分钟可止,长者可达数十年不愈。久患呃逆致损伤正气,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头皮针之膈区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系由某种原因(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胃神经官能症及胃肠、食道、腹膜、膈肌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所致。廉玉麟主任自创头皮针之膈区,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纪彤 《天津中医药》1998,15(5):236-238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的疾病.在《内经》中称“哕”,金元时期多称咳逆,它总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呃逆是常见病,采用独穴治疗有显著疗效,常可迅速解除症状.  相似文献   

4.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 ,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系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一般以偶然发生者居多 ,呃逆为时短暂 ,多在不觉中自愈。而临床上治疗的这些病例 ,多是呃逆持续数日不止 ,或较长时间内屡屡发生 ,情绪饮食均受到影响者。笔者跟随著名老中医关娴清主任医师学习 ,自 1996年以来 ,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胃气上逆而致呃逆 31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用针灸疗法或针刺疗法治疗呃逆 31例。其中 ,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2 …  相似文献   

5.
武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56-56
呃逆,古称“哕”,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则认为是由于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刺激后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的膈肌阵发性痉挛,若痉挛超过48小时而未停止者,又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疗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冲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立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病机关键在于胃气失和,膈间气机不利动膈。临床既可单独出现而为病.亦可伴随于其他病证中。传统上。中医对“气逆”为病的治疗原则为“逆则降之”。对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呃逆病证,更主张和胃降逆平呃。以顺应“胃气以下行为顺”的特点。故常常选用旋覆花、代赭石、柿蒂等降逆之品。但临床上“呃逆”一证并非仅由本腑病变所造成,而与肺、肝、脾等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 ,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不能自止 ,它是膈肌痉挛的一种表现。此症如偶然发作大多轻微 ,可不治自愈。但有些病人在患有其他疾病 (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脑血管病、以及胃、食道手术后等 )时并发出现的呃逆 ,则有时可能持续不断 ,甚至十几天不止。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均不能见效 ,给病人增加了难以忍受的痛苦。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本症 ,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 8例中 ,男 43例 ,女 1 5例 ;年龄 40~ 5 0岁者 1 6例 ,5 1~ 60岁者 2 7例 ,61~ 70岁者 1 1例 ,71~ …  相似文献   

8.
笔者跟随赵玉庸教授学习 ,现将其治疗顽固呃逆的经验介绍如下。呃逆是指喉间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古称“哕”或“哕逆”。本病即现代医学所谓的膈肌痉挛 ,包括单纯性膈肌痉挛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及胃、食道手术后引起的膈肌痉挛。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总属胃气上逆动膈 ,膈间气机不利 ,上逆冲喉。具体病因有寒邪蕴蓄 ,燥热内盛 ,气郁痰阻 ,脾胃虚弱等。因而辨证多归为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脾胃阳虚、…  相似文献   

9.
针灸中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古称“哆”俗称“打嗝”。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膈肌和肋间肌不自主的间接收缩引起的。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外感内伤各种因素导致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而致。辨证可分为虚呃和实呃两大类。轻者大多自发自止 ,重者常缠绵难愈。笔者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9月对 9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针灸双中魁穴配关元穴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一般资料本组 9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4~ 72岁 ;患有胃病者 3例 ,脑血管病者 3例 ,腰椎疾病者 2例 ,肝病者 1例 ;病程最长 1 0年 ,最短 3天 ;9例患者均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相似文献   

10.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机关键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呃逆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亦可伴随于其他病症。传统上中医对“气逆”为病的治则为“逆则平之”,对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呃逆病证,更主张和胃降逆平呃,以顺应“胃气  相似文献   

11.
呃逆古称"哕"、"哕逆";俗称"打嗝"、"打呃忒".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1].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导致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伴随喉肌痉挛的病症[2].短者数次或数分钟可止,长者可达数十年不愈.久患呃逆致损伤正气,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黎婉荣  陈莉 《陕西中医》2009,30(9):1198-1199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其病机为胃气上逆,属西医膈肌痉挛,分中枢性和周围性。我科对慢性胃炎伴呃逆患者96例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嗝”,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单纯性呃逆常见于受寒或食入药物、冷食、吸入冷空气、情志不遂、正气亏虚等使膈肌发生不由自主的痉挛性收缩.继发性呃逆者常见于:胸腹手术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1].多年来,西医治疗呃逆的疗效不佳,为了探讨治疗呃逆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60例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与针灸治疗及穴位注射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膈肌痉挛,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术后等亦可引起膈肌痉挛。呃逆的病因多因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等所致。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是呃逆的主要病机。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已见大量的临床报道。现将近几年的治疗概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呃逆一证,现代医学称之谓“膈肌痉挛”,常见于食道、胃肠、腹膜、纵膈及肝肺等功能性器质性疾病,也常见于神经官能症等。祖国医学病因是肺胃气逆上冲而致喉问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内经》云“胃为气逆为哕”“病深者其声哕”之说。呃逆小疾,常有暂短发病,常常不药而愈者,本文不在论述之内,今举三型辨治,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风后呃逆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古称“哕”、“哕逆”等 ,是指胃气上逆动膈 ,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膈肌痉挛。在中风病中呃逆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 ,其辨证有自身的特点 ,治疗原则方法也与一般呃逆不同。笔者试论述之 ,冀临床可参考一二。1 逆气生呃 昭示转机《素问·宣明五气篇》述“胃为气逆为哕”指出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所致。而多数中风后出现呃逆的病人在发病前并无胃病 ,之所以胃气上逆是因为中风病气血痰火风阳上冲 ,引动阳明胃火所致。《素问·宝命全形论》说“病深者 ,其声哕”。同样 ,中风后出现…  相似文献   

17.
耳压配合分散注意力治疗呃逆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疾病.西医认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引起膈肌痉挛所致.笔者采取耳压配合分散病人注意力治疗呃逆4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呃逆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中医学称“哕症”、“呃忒”。发病常是气逆上冲,唯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偶发者可以不药自愈,若持续不断,或反复发作者则须治疗站能渐平。若大病、久病体弱或慢性病晚期而呃逆不止者,多为病情衰危的征兆。笔者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患者无痛苦,易接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ZI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60天。1.2中医证型统计胃中虚寒型3例,气机郁滞型8例,胃火上逆型4例,脾…  相似文献   

19.
呃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膈肌痉挛,出现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病证。本人在临床上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治疗之,疗效颇佳,略有心得。活血化瘀法治疗呃逆呃逆之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其因有寒热虚实之不同。清.汪昂云:"此病有因痰阻气滞者,  相似文献   

20.
马振河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1007-1007
呃逆俗称“打呃”主要表现为膈肌不自主地突然产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短促吸气,喉中发出“呃”声,声短而频繁,不能自控。严重者昼夜不停,迁延数日至数月不愈,称之为顽固性呃逆。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点穴配合走罐疗法,共治疗顽固性呃逆31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