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从精神动力学角度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确妄想的48例、无妄想的13例以及正常被试31例,采用M. Bond编制的防御方式问卷(DSQ)对各组被试进行测评。 结果 精神分裂症有妄想组与正常被试DSQ不成熟防御机制均分、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均有显著差异,两组被试成熟防御机制均分差异不明显。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可能与较多应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尤其是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分裂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与其防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 《医学与社会》2007,20(12):41-43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与防御机制,为进一步理解其临床症状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三版(CCMD-Ⅲ)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选取30名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建立配对正常对照组30人。采用成人亲附量表(AA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为主要测量工具。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成人亲附安全和不安全类型的分布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成熟防御机制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投射、同一化等防御机制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以不安全型为主,主要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可能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运用的防御机制以投射、同一化等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防御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WCST的分类数呈负相关(r=-0.346),和持续性错误数和错误应答数呈正相关(r=0.327和r=0.328).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功能低下,执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和防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防御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 (WCST)和防御方式问卷 (DSQ )对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WCST的分类数呈负相关 (r = 0 .3 46) ,和持续性错误数和错误应答数呈正相关(r =0 .3 2 7和r =0 .3 2 8)。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功能低下 ,执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防御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防御方式的差异。方法用防御方式问卷在473例被试(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39例神经症患者和231例正常人)中进行测试。结果 1.三组被试DSQ基本得分结果表明,正常人组成熟因子得分最高(44.83±7.95)、精神分裂症组中间型因子得分最高(191.49±39.24)、神经症组不成熟因子得分最高(138.30±34.72)。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被试的各种防御因子和防御方式(同一化除外)均存在显著(P<0.05)。3.Scheffe两两比较中,正常人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和神经症组之间所有防御因子和大部分防御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组与神经症组之间不成熟因子和大部分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因子和压抑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中间型因子和中间防御方式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正常人群多使用成熟防御方式,而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防御方式的差异.方法用防御方式问卷在473例被试(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39例神经症患者和231例正常人)中进行测试.结果 1.三组被试DSQ基本得分结果表明,正常人组成熟因子得分最高(44.83±7.95)、精神分裂症组中间型因子得分最高(191.49±39.24)、神经症组不成熟因子得分最高(138.30±34.72).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被试的各种防御因子和防御方式(同一化除外)均存在显著(P <0.05).3.Scheffe两两比较中,正常人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和神经症组之间所有防御因子和大部分防御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精神分裂症组与神经症组之间不成熟因子和大部分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因子和压抑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中间型因子和中间防御方式的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正常人群多使用成熟防御方式,而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对收集的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作为研究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1研究组研究对象的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成熟型防御机制,两组研究对象无显著差异(P>0.05);2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研究组研究对象的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幻想、分裂、躯体化以及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反向形成、伴无能之全能、隔离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P>0.05);在成熟防御机制方面,两组研究对象的各因子差异无显著(P>0.05);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在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总体相似。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存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以促进其向成熟防御机制转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调查了 10 6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和 5 1名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 :两组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和神经症防御机制差异有显著性。认为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更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神经症型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V)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试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和神经症防御机制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母亲拒绝否认与其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父亲惩罚严厉、过度偏爱、拒绝否认与其神经症防御机制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不成熟防御方式和神经症防御方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是父母教养方式缺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使用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评定量表(DSQ)调查90名抑郁症患者。结果男女抑郁症患者因子均分处于中间水平,男性抑郁症患者四项因子分均大于女性,显示男性抑郁症患者使用防御机制的频率高于女性。与正常组对照发现,抑郁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如投射、潜意显现、抱怨、退缩等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则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如为升华、压抑、幽默等。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过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较少选择使用成熟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格变量在大学生依恋与防御方式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格变量在大学生依恋与防御方式间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29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神经质和精神质均呈显著正相关(r=0.19,0.45,0.51,0.19,P<0.01),与外倾性呈显著负相关(r=-0.25,P<0.01);②外倾性在依恋(焦虑和回避)与不成熟型防御方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神经质在依恋焦虑和不成熟型防御方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依恋对不成熟型防御方式有直接预测作用,又可通过外倾性和神经质2个人格变量对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发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此心理状况与防御机制(DSQ)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防御机制(DSQ)量表对345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一学生SCL-90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除了躯体化因子外均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一学生防御机制的因子分中,大一学生最常用的10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期望、升华、压抑、幻想、回避、制止、解除、假性利他、分裂、交往倾向。SCL-90的总分和总症状指数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有显著性的相关,与成熟型防御机制没有相关性。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只有潜意显现、幻想、投射、统一化、抱怨进入回归方程。结论:(1)大一学生的基础心理健康水平有别于一般人群;(2)正常人若过多使用不良的防御机制应付生活中的冲突或挫折,将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了角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中枢多巴胺与5-羟色胺相互作用的变化及其与症状学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42例阳性精神分裂症,25例阴性精神分裂症和30例对照组脑脊液中多巴胺(DA),5-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5-羟吲哚乙酸(5-HIAA)进行测试,其中5-HT/DA,5-HIAA/HVA被作为DA与5-HT相互作用指标。结果 阴、阳性精神分裂症5-HIAA/HV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神经心理测验和听感觉门控P50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应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岛)刺激范式。改良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M-WCST),韦氏记忆测验(W-MS)和工作记忆(WM)测验对37名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患者组)和31名健康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①患者组P50抑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M-WCST结果显示,患者组正确数和正确分类数低于对照组,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高于对照组(P〈0.01);WMS结果显示,患者组远、近和瞬时记忆、记忆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WM低于对照组(P〈0.01)。③患者组P50抑制与神经心理测验指标之间经相关分析无相关性。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和高级执行功能缺陷。P50抑制与神经心理测验指标可能反映认知功能不同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领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心理防御机制的特征及以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1:1配对研究对235例白领癌症患者及与之配对的健康人群分别用Bond编制的“防御机制问卷”及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的心理防御机制、社会支持进行评测.结果(1)两组社会支持无差异.(2)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潜意显现在病例组中大于对照组(P〈0.05)、抱怨在对照组中的分值较高(P〈0.05);其它心理防御机制两组间无差异.(3)在不成熟机制中:投射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在成熟机制中:升华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呈工相关;压抑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幽默与客观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在中间机制中:反作用形成与主观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假性利他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否认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期望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社会支持呈正相关.掩饰因子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结论白领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健康人群可能无差别,但采用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白领癌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抗谷胶蛋白IgA(anti-gliadin IgA)和抗谷胶蛋白IgG(anti-gliadin IgG)抗体水平,探讨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 抗体水平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及临床表型的关系,阐明谷胶蛋白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28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555例健康对照者全血样品,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谷胶蛋白 IgA和抗谷胶蛋白IgG 抗体水平。应用χ2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 抗体阳性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抗
谷胶蛋白IgA和抗谷胶蛋白 IgG 抗体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患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A 阳性率及 IgA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抗谷胶蛋白 IgG 阳性率及 IgG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关系妄想、读心症、被迫害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连贯性障碍、思维逻辑性障碍、古怪行为、攻击性行为、幻觉-妄想综合征、思维贫乏、情感迟钝/淡漠和意志缺乏等临床表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抗谷胶蛋白 Ig
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携带读心症和夸大妄想等临床表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谷胶蛋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密切相关,血浆中的谷胶蛋白自身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壮、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跨文化影响。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10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测试,并与116名相应民族的正常人对照。结果壮、汉族病例组的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高于相应对照组;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壮族病例组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幻想、分裂、退缩、反向形成、解除、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交往倾向、消耗倾向、投射、隔离、否认机制分高于壮族对照组,升华、幽默机制分、压抑机制分低于壮族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汉族病例组在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幻想、分裂、退缩、反向形成、回避、伴无能之全能、隔离、交往倾向、消耗倾向、投射、抱怨、躯体化、否认机制分高于汉族对照组,升华、幽默机制分低于汉族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壮族病例组被动攻击机制分低于汉族病例组,消耗倾向、投射、理想化机制分高于汉族病例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壮族对照组在被动攻击、同一化机制分低于汉族对照组,躯体化机制分高于汉族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壮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防御机制类型运用与汉族者相似,但在部分机制运用存在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