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 ,6 2岁 ,因全身出皮疹半个月 ,伴畏寒发热、颜面部水肿 3天而入院。曾在外院诊为左肺结核 ,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治疗 4 6天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见 :全身皮肤弥漫性水肿 ,尤以面部、手足为重。丘疹呈鸡皮样暗红色 ,压之不褪色 ,部分水肿呈斑丘疹。咽部红肿、结膜充血 ,余未见异常。检查 :嗜酸性细胞计数 1 4 8× 10 9/L ,血红蛋白 8 6 /L ,白细胞 12 4× 10 9/L ,中性 6 2 %、淋巴 11%、嗜酸性 11% ,血小板计数 70× 10 9/L。胸片示左下浸润型肺结核。入院后给予抗过敏治疗并停用抗结核药 ,2天后症状减…  相似文献   

2.
1例62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反复出现低血糖入院。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分别为1.72×109/L、25.4%,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追问病史,患者因胃窦癌根治术后给予阿地白介素,皮下注射200万U/次,隔日1次,持续4个月余。阿地白介素治疗期间,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与百分比逐渐升高如下:第3天,0.02×109/L、2.3%;第11天,0.33×109/L、7.4%;第26天,3.07×109/L、38.7%;第34天,4.21×109/L、47.1%。嗜酸粒细胞升高,考虑与阿地白介素相关。停用阿地白介素,2周后嗜酸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1例54岁女性患者因"小肠间质瘤"术后肝转移,自行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1次/d,服用1个半月后出现心慌、全身重度水肿和皮疹,药物减量无缓解,遂入院。体格检查:心率78次/min,手脚皮肤皲裂伴液体渗出,睑结膜充血、水肿,全身重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0.74×109/L,红细胞计数3.44×1012/L,血糖6.67 mmol/L,丙氨酸转氨酶42 U/L。立即停药,给予氢氯噻嗪10 mg,3次/d口服;普罗帕酮100 mg,3次/d口服。患者心慌和水肿症状逐渐好转。入院第4天患者出现皮肤过度角质化、粗糙,局部脱屑;第7天出现全身大量皮肤脱屑,30 d后皮肤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白细胞及其分类与出生胎龄的关系.方法 对我科NICU收住的出生48 h以内的早产儿93例,分别于生后24~48 h内进行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绝对计数测定;同时摘记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如出生胎龄、性别、出生体重.结果 早产儿血白细胞总数绝对计数值在胎龄<32周、32~34周、34~37周分别为(9.31±4.24)×109/L、(8.06±3.47)×109/L、(9.70±4.02)×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值在胎龄<32周、32~34周、34~37周分别是(3.84±2.84)×109/L、(3.85±2.66)×109/L、(5.45±3.07)×109/L,随胎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也随出生胎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值随出生胎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血白细胞总数的绝对计数值与出生胎龄无关,近似于足月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随出生胎龄增加而增多;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随胎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1例49岁女性患者因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服用非布司他20 mg、1次/d, 用药第9天出现面部潮热, 随后头面部、躯干及双下肢逐渐出现紫红色斑丘疹, 皮疹逐渐加重并遍及全身, 累及眼睛、口腔及阴道黏膜, 腰部可见表皮松解性水疱, 表皮松解面积<10%。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1×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1.7×109/L, 血红蛋白59 g/L, 血小板计数97×109/L, C反应蛋白105.6 mg/L;血清肌酐1 062 μmol/L, 尿酸647 μmol/L, 人类白细胞抗原B*5801等位基因检测阳性。考虑可能为非布司他所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立即停用非布司他, 给予保护性隔离护理, 并予以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等治疗。治疗第16天, 患者唇黏膜可见黑色痂皮形成, 皮肤痂皮脱落30%。19 d后患者全身痂皮大部分脱落, 可见新生皮肤。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C反应蛋白2.4 mg/L, 血清肌酐582 μmol/L, 尿酸424 μmol/L。  相似文献   

6.
陈凤  苏芝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78-2879
患者,男性,49岁.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并给予泼尼松、利可君、安肽素、肌苷等间歇性治疗,长期服用环孢素、司坦唑醇及中药治疗.治疗3年后,血常规渐正常:白细胞计数(WBC)5.2 × 109/L,红细胞计数(RBC)3.68×1012/L,血红蛋白(Hb) 140 g/L,血小板计数(Plt) 153×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96fl,分类:中性粒细胞(N)0.52、嗜酸性粒细胞(E)0.01、淋巴细胞(L)0.34、单核细胞(M)0.13,并停药.  相似文献   

7.
1例53岁男性小肠间质瘤患者术后给予伊马替尼400 mg口服、1次/d,1个月后患者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未积极治疗,继续伊马替尼治疗。4个月后,患者出现双手、双足、腹部水肿疼痛,皮疹逐渐累及全身,胸、背部部分皮肤可见溃烂,全身散在多发斑丘疹伴溃烂、渗液、瘙痒、疼痛。嗜酸粒细胞计数2.7×10 9/L。结合骨髓...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1岁.因咳嗽、咳痰伴胸痛1个月,于2011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咳嗽,咳少许白痰,无脓痰,伴有双侧胸痛,上腹部不适,乏力,易疲倦,无发热、盗汗,无咯血、心悸、气喘,无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厌油腻.既往无肺结核、肝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3个月前有生食蝲蛄及石蟹史.查体:体温36.0℃,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6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口唇稍发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下肺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右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右下腹部可触及多个皮下结节,大小约1 cm×1 cm,质韧,无压痛,肝脾未扪及肿大,左侧肾区轻叩痛,双下肢不肿.血常规示:白细胞13.34×109/L,红细胞5.18×1012/L,血红蛋白148 g/L,血小板316×109/L,嗜酸细胞计数3.91×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293,血沉12 mm/1 h,C-反应蛋白37.26 mg/L.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HP,白细胞++/HP.肝功能示球蛋白39.97g/L,血脂、血生化、血糖、血淀粉酶正常.双肾B超示:双肾实质回声略增强.肺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左下肺膨胀不全,右下肺感染;双肺多发增殖灶,纵隔淋巴结增多,见图1.胸水B超定位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黄色、浑浊、有絮状凝块液体(极似血浆),胸水常规示蛋白定性试验(+),有核细胞计数2670×106/L,中性粒细胞0.32,淋巴细胞0.1,嗜酸性细胞0.58;胸水总蛋白86.85g/L,乳酸脱氢酶903 IU/L,腺苷脱氨酶17 U/L,胸水癌胚抗原正常范围.胸水培养及幼虫虫卵均为阴性.肺吸虫成虫抗原免疫皮试(+).入院诊断:肺吸虫病、肾小球肾炎型、皮下结节型并胸膜炎型.予吡喹酮片25 mg/kg,口服,3次/d,连续3d,服药过程中出现纳差等不适,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自行好转.1周后复查胸部CT示右下肺感染较前片吸收好转,双侧胸腔积液大部吸收.半个月后复查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8.87×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242,皮下结节较前减少和缩小.  相似文献   

9.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例57岁男性患者因行溶栓术,给予尿激酶200 000 U,1次/6 h泵入;肝素钠12 500 U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进行24 h微量泵泵入。溶栓治疗当日血小板计数为126×109/L,第3天为99×109/L,第4天降至65×109/L。考虑为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停用肝素钠,改为阿加曲班抗凝,并继续应用尿激酶行第2次溶栓术。停用肝素钠后血小板计数即回升,第2、4天分别为93×109/L、113×109/L,第5天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24天.全身红色丘疹及丘疱疹3 d.患儿母亲于产前2天在头、颈、躯干出现类似皮疹,产后8 d其皮疹逐渐消退.其间患儿未与母亲隔离,患儿系G2P1,足月顺产.查体:T 38.2 ℃,P 144次/min、R39次/min,体质量3 950 g.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闻及少许干啰音,未闻及湿啰音;心、腹部及神经系统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面、颈、躯干及四肢见绿豆大小的丘疹及丘疱疹,部分丘疱疹中央见脐凹,皮疹周围有红晕,外阴及口腔黏膜见类似皮损,但部分已破溃,皮损整体呈向心性分布.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4.5×109/L,N 0.71,L 0.28,M 0.02,RBC4.31×1012/L,Hb14.1g/L,PLT 14.5×109/L;小便常规正常.诊断:新生儿水痘.其后给予阿昔洛韦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2 d后体温正常,皮疹逐渐干涸,7 d后皮疹痊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观察其副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1例行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照组:第一疗程化疗后未使用白介素-11;治疗组:第二疗程化疗结束后血小板小于70×109/L时使用IL-11 2 mg/d,皮下注射,连用10~14 d,或直至血小板大于50×109/L.血小板低于20×109/L时予输血小板支持.结果:血小板从低于70×109/L到恢复超过50×109/L的时间(天数):对照组(20.29±2.10),治疗组(16.90±1.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输注次数:对照组(2.81±0.68),治疗组(1.62±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见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乏力、发热、水肿、全身酸痛.结论:白介素-11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是安全有效的,且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2.
1例29岁男性患者因克罗恩病给予英夫利西单抗300 mg静脉滴注,首次给药后第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6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39×109/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计数138×109/L。第2次给药后25 d患者肢体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紫色瘀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07×109/L,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计数10×109/L。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间断输血,但外周血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结合骨髓涂片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美罗培南、氢化可的松、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孢素、司坦唑醇、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更昔洛韦等治疗。约2个月后复查:白细胞计数2.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62×109/L,红细胞计数2.51×1012/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计数24×109/L。患者出院,继续环孢素治疗。次日患者出现发热,7 d后双上肢、背部散在出现紫红色瘀点。患者再次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5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80×109/L,红细胞计数2.45×1012/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计数56×109/L。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尽管全力救治,但患者终因重度贫血(血红蛋白降至38 g/L)、重症感染、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的可靠性.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标本182份.精密度测定:随机抽取高、中、低各1份样本,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平行计数各20次,计算精密度(CV值)并进行比较.准确性测定: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182份样本抗凝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仪器法批内平均CV值为3.46%高于手工法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份标本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的嗜酸性粒细胞值分别是(596±472)×106/L、(595±493)×106/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为0.982,显示2种方法 计数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显高度正相关.结论 迈瑞BC-5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达到临床要求,可以较准确、快速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服务.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因发热咳嗽4天就诊。患儿4天来体温38~39℃,阵发性咳嗽,少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二便正常,在当地用药不详,未见效。查体:神清,咽部充血明显,心肺听诊正常,腹部平软,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血Rt:Hb110g/L,WBC16.2×109/L,N0.68,L0.31。给予阿乐欣,头孢哌酮治疗3天,热退、咳嗽减轻,复查血Rt:WBC17.5×109/L,N0.70,L0.30。改用仙力素+阿米卡星治疗,治疗3天,体温正常稳定,无咳嗽,再次查WBC17.2×109/L,N0.66,L0.33。家属自带患儿到上级医院诊治,住院8天,行骨穿检查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骨髓象中嗜酸性粒细…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0岁,于体检中发现外周血WBC:22.4×109/L,RBC:8.0×1012/1,HGB:200 g/L,MCV:89.7fL,MCH:33.3pg,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275,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0.03,中性杆状粒细胞0.315,淋巴细胞0.35,单核细胞0.03,PLT:337×109/L.  相似文献   

16.
克林霉素致血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女.2008年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术前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示:白细胞汁数6.66×109L,中性粒细胞65.5%,红细胞计数5.13×10=1012L,血红蛋白152g/L,血小板计数155×109L,尿素氮5.12mmol/L,肌酐77.89μmol/L,总蛋白69.10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母儿结局,探讨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情况分为3组:Ⅰ组,血小板计数(51~100)×109/L,54例;Ⅱ组,血小板计数(11~50)×109/L,44例;Ⅲ组,血小板计数≤10×109/L,10例.妊娠期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输入血小板等治疗.结果 剖宫产分娩82例(76%),阴道分娩26例(24%),两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50×109/L时,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血小板>50×109/L组(P<0.05).108例新生儿无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症状,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2例死胎.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应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以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1例17岁女性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2 g,3次/d)和阿米卡星(0.4 g,1次/d)。用药6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3.4×109/L,中性粒细胞0.9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1.6×109/L。用药第13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6.6×109/L,中性粒细胞0.7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6×109/L。第14天停用阿米卡星,继续原剂量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用药第28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6×109/L,中性粒细胞0.3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停用头孢美唑钠,更换为万古霉素粉针0.5 g,1次/8 h静脉滴注。更换药物后第7天,血白细胞计数6.1×109/L,中性粒细胞0.6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7×109/L。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2岁,因"反复咳嗽2年余,间断气喘1年余,加重1周",于2019年12月3日入院.入院症见咳嗽,干咳无痰,夜间咳甚,偶可闻及喉间哮鸣音,胸闷气喘,夜间及晨起时喘甚,鼻塞,流黄白涕.体检:体温36.4℃,脉搏138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血压115/92 mmHg.咽部无充血,扁桃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38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额外心音及杂音;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85×109/L(参考值0.02×109/L~0.52×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5.0%(参考值0.4%?8.0%),余均在正常范围内.CRP 10.1 mg/L(参考值0.0?5.0 mg/L),降钙素原(PCT)1.140 ng/L(参考值0.0~0.046 ng/L),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血沉、甲状腺功能、真菌D葡聚糖、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空腹血糖、电解质、肌酸激酶同工酶MB、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平扫:双肺间质性炎症(以双下肺为著),纵隔内可见淋巴结肿大.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测定诊断意见:(1)心脏形态结构及瓣膜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确诊败血症组8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组61例、非败血症组172例,对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I/T)、C-反应蛋白(CRP)及其不同临界值进行诊断评价.结果:CRP、PLT、I/T、WBC异常在确诊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RP>8 mg/L、I/T≥0.16、PLT≤100×109/L、WBC增多(≤3 d者>25×109/L;>3 d者>20×109/L)或WBC减少(<7×109/L)时,各指标敏感性分别为34.6%、18.5%、8.6%、21.8%;特异性分别为80.7%、85.8%、87.1%、8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8.4%、31.3%、18.9%、3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0%、75.2%、73.3%、73.6%;Youden指数分别为1.53、0.043、-0.043、0.051.联合两项或两项以上非特异性指标时,特异性均在90%以上.结论:CRP、PLT、I/T、WBC异常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诊断意义,以CRP的诊断价值最高.CRP>8 mg/L、I/T≥0.16、PLT≤100×109/L、WBC增多(≤3 d者WBC>25×109/L;>3 d者WBC>20×109/L)或WBC减少(<7×109/L)各指标特异度均高,误诊率均较低,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理想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