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晨秀  霍亚南 《天津医药》2012,40(5):443-445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为明确糖尿病(DM)诊断而就诊及DM高危人群筛查者共457例,其中男297例,女160例,平均年龄(61.4±13.1)岁,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lc.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81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7例、糖耐量异常(IGT)组76例、IFG+IGT组13例、DM组280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来判断其最佳切点.结果:HbAlc诊断DM的切点为6.45%,敏感性为0.794,特异性为0.825,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 0.839~0.903).HbAlc诊断糖尿病前期的切点为5.85%,敏感性为0.583,特异性为0.531,曲线下面积为0.587(95% CI 0.504~0.671).依据HbAlc≥6.45%来诊断糖尿病时,漏诊率为21.1%;应用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HbAlc≥6.45%时,敏感性为0.871,特异性为0.623,漏诊率为12.9%.结论:在筛查T2DM时,同时检测HbAlc和FPG可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两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代谢特点。方法:对3828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空腹血糖≥5.6mmol/L者行75g葡萄糖负荷试验,据不同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分析负荷后2h血糖代谢情况。结果:在以空腹血糖为6.1mmol/L为切点诊断的245例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中,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为41.22%,女性(25.71%)高于男性(15.51%);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为20.82%,女性(11.84%)高于男性(8.98%)。在以空腹血糖为5.6mmol/L为切点诊断的627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为37.00%,女性(23.76%)高于男性(13.23%);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3.88%,女性(9.52%)高于男性(4.63%)。结论:以空腹血糖为5.6mmol/L和6.1mmol/L为切点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代谢异常率分别为50.88%和62.04%,患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高赟  田浩明 《药品评价》2009,6(11):427-430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是血糖高于正常水平,但是还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高血糖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regulation,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葡萄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IFG合并IGT。根据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若空腹血糖6.1~7.0mmol/L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7.8mmol/L,则为IFG;若空腹血糖〈6.1mmoUL且OGTT后2h血糖7.8~11.1mmol/L,则为IGT。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目前采用的WHO 1999年标准中,将在糖耐量实验(OGTT)中2 h血糖(2 hPG)≥7.8 mmol/L,但<11.1 mmol/L者定义为糖耐量减低(IGT);而将空腹血糖(FPG)≥6.1 mmol/L,但<7.0 mmol/L者定义为空腹血糖受损(IFG)[1].在诊断标准里,IGT和IFG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不作为糖尿病(DM)的分型,而是被看做是糖代谢的一种状态,是糖尿病发展的一种阶段,认为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子[2].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IGT和IFG与DM和CVD的关系非常密切,起最终出现DM和CVD的机会比普通人群要高得多.本文旨在阐明IGT和IFG在临床研究的一些现状,以引起人们对其的重视,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DM和CV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糖尿病前期4年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军队干部糖尿病前期(IFG低限降至5.6mmol/L)连续4年动态患病率。方法通过2002~2005年对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及重庆地区军队55岁以上干部体检,每年4~5月在3所总医院及13所驻军医院同时进行。抽取晨起空腹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一条以上者即可确诊。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5.6~6.99mmol/L或糖耐量受损(IGT)7.8~11.09mmol/L或糖调节受损(IGR)即IFG、IGT两者同时升高,能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高血糖。结果2002~2005年入选分别为4060例、4110例、5080例及4200例,年龄55~93岁,平均77.384-9.5岁。IFG低限在5.6mmol/L与6.1mmol/L患病率,2005年分别为16.02%及11.67%。IFG低限由6.1下调至5.6后IFG患病率有明显增加,提高了IFG与IGT一致性,IGR发病率由8.25%上升至12.00%。2002~2005年IFG患病率分别为12%、13.99%、15.75%、16.02%;IGT分别为9.58%、11.00%、12.81%、14.00%;IGR分别为8.10%、10.00%、11.87%、12.00%。55岁~、65岁-、75岁-年龄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存有显著差异,以大于75岁的组别发病率最高。结论老年糖尿病前期IFG低限下调后,患病率明显增加,IFG与IGT符合率更高,相关性更好,动态观察随时间推移发病率升高,不同年龄组IFG、IGT、IGR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在筛查糖尿病(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09-2011年进行糖尿病(DM)初筛的门诊患者1650例为研究对象,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检测HbA1c水平。结果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研究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正常(NGT)组和糖耐量受损(IGT)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论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1%在糖尿病筛查诊断中均有很好的价值,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198 5年以来 ,国际上通用 WHO的诊断标准 ,1997年 7月 ,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糖尿病诊断及分型专家委员会正式发表委员会报告 ,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提出修改建议。1999年 10月中国糖尿病学会决定采纳新的诊断标准。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1 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的分类3.9~≤ 6 .0 mmol/ L 为正常 ;≥ 6 .1~ <7.0 mmol/ L 为空腹血糖过高 (空腹血糖异常 ,简称 IFG) ,≥ 7.0 mmol/ L为糖尿病 (需日后再次化验证实 )。空腹的定义是至少 8小时没有热量的摄入。1.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OGTT中餐后 2 h 血浆葡萄糖 (2 h …  相似文献   

8.
李洪梅 《药品评价》2010,(13):37-37
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已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损害(IGT)。后者系指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特殊代谢状态。其诊断标准为在口服75g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中,2h血浆糖在7.8~11.0mmol/L。目前一般认为IFG和IGT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知识分子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每人接受问卷调查 ,按WHO要求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空腹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结果 :(1)体重指数(BMI)≥25者 ,糖尿病 (DM)、糖耐量减低 (IGT)与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高于BMI<25的人群。(2)DM、IGT与IGF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60岁以上组DM、IGT患病率分别达12 9%、19 5%。(3)不同性别间DM、IGT与IFG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肥胖及年龄是DM、IGT与IFG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828例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别对空腹血糖≥5.6mmol/L和空腹血糖≥6.1mmol/L的空腹血糖受损者的血压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以空腹血糖为6.1mmol/L为切点诊断的245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1.43%,男性(34.55%)高于女性(28.89%),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4.90%,男性(43.64%)低于女性(45.93%),P〉0.05;在以空腹血糖为5.6mmol/L为切点诊断的627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1.74%,男性(34.54%)高于女性(29.89%),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7.05%,男性(51.41%)高于女性(44.18%)(P〈0.05)。结论:分别以5.6mmol/L和6.1mmol/L为诊断切点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总患病率分别为76.33%和78.7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者(IGT)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不同。方法参照2003年ADA专家委员会建议标准,选择正常糖耐量者(NGT)51例,空腹血糖受损者30例,糖耐量受损者27例。测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及OGTT5点血糖值及胰岛素值。采用HOMA-IR评价IR,HBCI、△I30/△G30、MBCI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校正年龄、性别、BMI后,IFG、IGT组HOMA-IR均明显高于NGT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HOMA-IR与IFG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等因素后,IFG组HBCI较IGT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MBCI较IFG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I30/△G30与IFG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与糖耐量受损人群均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主要表现为基础胰岛素分泌缺陷,而糖耐量受损人群为胰岛素早期分泌受损。  相似文献   

12.
糖调节受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488例患者行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104例、糖耐量减低组87例、糖尿病组174例、糖代谢正常组123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糖代谢正常组平均弥漫病变血管支数分别为1.36、1.47、1.52、0.70,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是弥漫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 糖调节受损时冠状动脉已发生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病变呈弥漫性.  相似文献   

13.
二甲双胍和拜糖平治疗糖耐量减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拜糖平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的疗效。方法于2006年1月~2007年6月对24例年龄在32~56岁的初诊IGT(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7.8mmol/L≤葡萄糖负荷后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以上最低基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1000mg/d或拜糖平150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胰岛素敏感指数略有升高。结论二甲双胍和拜糖平治疗IGT疗效可靠,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4.
王永红  李汉东 《淮海医药》2008,26(4):310-311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探讨其对血糖和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方法对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d)干预治疗试验,对照组37例,不用药物干预,随访观察1年。结果86例患者有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二甲双胍治疗组45例,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二甲双胍治疗组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4例(8.89%),对照组有11例转变为2型糖尿病(30.55%),后者明显增加(P〈0.01)。3.治疗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6.1%。结论二甲双胍不仅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糖耐量减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甲双呱早期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9-2013年期间收治的21例糖耐量减低者经二甲双呱治疗后的血糖、餐后2 h血糖、BMI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15例糖耐量减低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年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呱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来我院检测血糖的、≥30岁的人群的空腹血糖状况.方法 取近2年来我院就医的、年龄≥30岁的患者以及来我院作健康检查的人共34 318例,于早上空腹取受检者静脉血,用罗氏H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然后分6个年龄段分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个年龄段正常血糖、空腹血糖受损和高血糖在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的正常血糖检出率均以30岁年龄段最高,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均以50岁年龄段最高,高血糖检出率均以> 80岁最高;空腹血糖受损和高血糖所占比例在男女之间差不多;全体受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者占11.9%,高血糖者占12.7%.结论 与全国性总糖尿病患病率相比,来我院作血糖检测的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和/或患病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痛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68例痛风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了解痛风患者中发生糖代谢异常的比例。同时测定血尿酸、24h尿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胰岛素等,寻找痛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痛风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比例高于正常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者易合并糖代谢异常。结论痛风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比例增高,痛风合并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住院分娩的GIGT孕妇12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170例及100例50g糖筛查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GIGT和GDM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GIGT的妊娠结局与GDM相似,应及时干预及管理,从而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74例同期生产的正常产妇(对照组)作比较,比较两组的围产儿情况、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围产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86%、37.84%,均高于对照组的16.22%、12.16%(P<0.05);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为25.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27% (P<0.05).结论 GIGT对妊娠结局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应及时有效地处理和监测GI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