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主动脉弓部手术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术中既要精确的重建主动脉弓部病变组织,又要预防脑缺血及栓塞等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因为围手术期间的大出血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所以术中加强脑保护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也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争论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主动脉弓部手术期间脑保护的不同方法和措施做一综述。一、深低温停循环(hypothermiccir culatoryarrest ,HCA)HCA是最早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得到认可的技术[1] 。它有操作简单、术野无血和多余管道,允许对病变部位进行彻底探查和仔细的开放吻合等优点[2…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脑保护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脑保护的进展郎希龙综述郝家骅审校作者单位: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胸外科早期主动脉弓部手术死亡率达50%〔1〕,死因主要为心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损伤及手术区域出血〔2〕。随...  相似文献   

3.
4.
由单纯手术操作引起的主动脉弓部手术死亡率大为下降,而由于术中脑保护不当造成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现就主动脉弓部手术时脑保护方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5.
由单纯手术操作引起的主动脉弓部手术死亡率大为下降,而由于术中脑保护不当造成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现就主动脉弓部手术时脑保护方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弓中断 (IAA)即主动脉弓的某个部位缺如或闭锁 ,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之间血流中断 ,为一少见、多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易漏 (误 )诊的先天性大血管疾病。 197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们共收治 39例此类病人 ,其中 2 8例在低温体外循环 (CPB)下行矫治术。由于此病畸形的特点 ,在CPB管理上有特殊性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 8例中男、女各 14例 ;年龄 10个月~ 4 2岁 ;体重 6~ 5 6kg。术前明确诊断者 2 3例 ,漏 (误 )诊 5例。明确诊断者正中劈开胸骨 ,肝素化后行升主动脉、股(髂 )动脉 (14例 )或升主动脉、肺动脉插…  相似文献   

7.
198 8年 10月~ 2 0 0 0年 5月 ,我院共施行主动脉弓中断(IAA)纠治术 6例 ,采用了不同的体外循环 (CPB)方法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例 IAA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6例 IAA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例性别年龄 (岁 )体重 (kg)诊断1男 3 .0 10 IAA(A型 ) ,APW,PDA,PH2男 3 .3 10 IAA(B型 ) ,VSD,PDA,SAS3女 3 .2 13 IAA (A型 ) ,SAS,PDA,PH,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男 9.73 1IAA(A型 ) ,第 5对主动脉弓残存伴狭窄5男 2 .0 10 IAA(A型 ) ,VSD,PDA,PH6男 3 .712 IAA(A型 ) ,VSD,PDA,P…  相似文献   

8.
腋动脉插管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总结腋动脉插管在心脏大血管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对22例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手术中采用腋动脉插管完成体外循环动脉灌注,介绍腋动脉插管的技术要点;分析腋动脉插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手术施行腋动脉插管顺利,体外循环满意。术后发生肢体麻木2例,出院时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手术死亡4例,死亡原因与腋动脉插管无关。结论采用腋动脉插管作为心脏大血管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的动脉灌注,其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减少手术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顺行性脑灌注(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ACP)和逆行性脑灌注(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RCP)已经成为主动脉弓手术中施行脑保护的两种主要手术方法,何者效果更佳尚处存争议。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全球部分心脏中心对ACP及RCP进行的对比性研究及实验室研究分析后发现,采用ACP或RCP两种手术方法行术中脑保护后的患者在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早期死亡率、长期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RCP会延长患者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有创辅助呼吸时间及住院时间,且ACP可以延长手术时间以便完成更多的手术操作。ACP在主动脉弓手术施行脑保护方面优势明显。若手术操作较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可选择RCP联合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从而减少手术视野中插管的数量,方便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减轻手术中的脑损伤,探讨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在小儿主动脉弓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3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主动脉弓手术中应用SCP技术;年龄8d~103个月(14.4±25.4个月),体重2.7~22.0kg(6.7±4.4kg),其中主动脉缩窄伴心内畸形22例,主动脉弓中断伴心内畸形10例。采用弹簧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靠近无名动脉根部处插管,转流降温至肛温18~20℃,然后将动脉灌注管向上延伸插入无名动脉内进行SCP。结果SCP时间为17~121min(39.6±19.4min),流量维持在15~40ml/(kg·min)[29.7±6.1ml/(kg·min)]。术后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或心律失常,均无脑损伤证据。生存28例患者在临床中均无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25例患者做脑电图检查均无异常,5例新生儿患者做头颅B超和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未见异常。结论SCP是小儿主动脉弓手术中一种简单可行和安全有效的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脏术后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风.病理性脑病和神经认知功能障碍。脑栓塞和/或脑低灌注是围术期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脏手术的脑保护进行综述:体外循环装置,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管理。减少栓子的措施,体外循环期间血压,血糖.温度的管理,输血指征,药物脑保护和脑监测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单纯无名动脉灌注的主动脉弓置换术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进行脑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2l例主动脉弓置换者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技术进行脑保护,男19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46.5±11.4)岁.A型(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19例,其中7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真性动脉瘤伴降主动脉受累2例.所有病例均在深低温、使用单纯无名动脉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同时行Benlall手术6例,David手术1例.结果 升主动脉阻断(109.6.4-29.6)min;体外循环(186.7±56.2)min;最低鼻咽温(19.O±3.3)℃;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8.3.4-11.5)Ⅲ.m,流量每分钟(6.8±2.6)ml,l‘g.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呼吸机辅助(38.6±29.O)h.1例因低心排输出量综合征于术后第5 d死亡.术后随访2-45个月,平均(24.0±12.5)个月,无死亡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 深低温、单纯无名动脉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置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弓部手术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脑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连续行主动脉弓部手术79例中男68例,女11例;平均(46±14)岁。对其脑部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除1例术后24h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外,该组病人脑部并发症的发生率28.2%(22/78例),其中暂时性脑损害(TND)15例(19.2%),永久性脑损害(PND)5例(6.4%),严重的全脑功能紊乱2例(2.6%)。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P=0.012)、颈动脉受累(P=0.022)、体外循环(CPB)>180min(P=0.002)、主动脉阻断>120min(P=0.003)、术后血压波动超过80mmHg(10.7kPa)(P=0.000)、输血量>4000ml(P=0.004)。其中术后血压波动超过80mmHg及CPB>180min是脑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后的脑部并发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胸体外循环直视手术、解剖外旁路联合动脉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杂交手术以及完全EVAR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48例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男31例,女17例;年龄28~81岁,平均52.4岁。病程1~90 d,平均10.2 d。累及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30例,主动脉弓降部真性动脉瘤11例,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3例,主动脉弓穿透性溃疡伴壁间血肿3例,主动脉食管瘘1例。15例行开胸体外循环直视手术,12例行解剖外旁路联合EVAR杂交手术,21例行完全EVAR手术。结果开胸体外循环直视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出血1例,昏迷1例,短暂精神症状3例,肺炎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最终3例死亡。解剖外旁路联合EVAR杂交手术患者术后1例出现右顶枕叶大面积梗死伴肺炎、肾功能衰竭。完全EVAR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4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60个月,平均28.6个月。3例患者出现左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表现,因症状轻微,未予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其余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对于主动脉弓降部病变,采用开胸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将逐步被EVAR替代,解剖外旁路联合EVAR杂交手术是治疗此病变的重要方法,完全EVAR手术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婴儿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中体外循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月至2003年11月,我们对7例主动脉弓中断(IAA)病婴进行手术治疗,现总结探讨婴儿术中体外循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体外循环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目的 探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在深低温、停循环时应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的选择性脑灌注技术 ,手术治疗 70例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疾病病人。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 5 2~ 32 8min ,平均 (12 9 18± 46 78)min ,脑部低流量灌注时间最长达 81min ,平均(2 8 0 6± 2 1 0 7)min ,术后病人 6h内全部清醒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停循环期间 ,采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的选择性脑灌注方法进行脑保护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温度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采用匀速变温及冷复灌技术、常规变温方法进行体外循环(CPB)温度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按CPB中温度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变温组和匀速变温组,每组16例,在CPB中分别采用常规变温、匀速变温及冷复灌技术;检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 jvO2)、颈静脉球血氧分压(P jvO2)和颈静脉球血温(JVBT);并行神经系统物理检查和颅脑CT等检查。结果匀速变温组有2例,常规变温组有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常规变温组有4例术后早期出现大面积变温毯压红。匀速变温组术中S jvO2(0.85±0.11)、P jvO2(36.9±15.6mmHg)、最低鼻咽温及关胸后鼻咽温明显高于常规变温组(S jvO20.74±0.23、P jvO224.5±7.7mmHg,P<0.01);而复温期间最高脑组织温度、术后清醒时间、住ICU时间明显低于或少于常规变温组(P<0.01,0.05)。结论采用匀速变温及冷复灌CPB技术可缓解脑血流-代谢不匹配,减少降温停止后的续降幅度,避免脑组织高温状态,减轻CPB后体温降低的程度,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与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就CPB后常见脑部并发症临床表现、CPB后脑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低温CPB与脑保护效果、深低温CPB应注意的问题以及CPB期间预防和减轻脑损伤的措施进行了论述。提出CPB中脑保护的主要措施(1)防止微栓;(2)避免长时间脑缺血缺氧;(3)最大限度降低CMRO_2;(4)维护脑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9.
49岁男性,活动后憋喘伴声音嘶哑1个月。22个月前曾因外伤致左上肢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未行胸部CT检查。入院后行主动脉CTA示主动脉弓部巨大假性动脉瘤,直径约11 cm×10 cm,明显压迫气管、肺动脉、无名静脉。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术后患者症状消失,目前随访中。创伤性主动脉弓部巨大假性动脉瘤极为罕见,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术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与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就CPB后常见脑部并发症临床表现,CPB后脑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低温CPB与脑保护效果,深低温CPB应注意的问题以及CPB期间预防和减轻脑损作斩措施进行了论述,提出CPB中脑保护的主要措施(1)防止微栓;(2)避免长时间脑缺血缺氧;(3)最大限度降低CMRO2;(4)维护脑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