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不仅用于通常所指的血瘀或有挟瘀之证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 ,它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各科 ,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某些疾病。其临床上应用主要有以下 3种形式 ,现初步加以探讨。1 活血化瘀法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1 .1 以疼痛为主的血瘀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 ,这种疼痛的特点是痛有定处 ,痛处拒按。而活血化瘀就能起通则不痛的作用。例如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及慢性盆腔炎等 ,均属这个道理。又如冠心病、溃疡病、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都有特定的痛处 ,所以用活血化瘀法能使疼痛缓解。1 .2 以瘀斑为主的血瘀 …  相似文献   

2.
从止痛、疏通经络、存散结,祛瘀生新等4个方面阐发了活血化瘀的作用;论述了温经化瘀法、清热化瘀法,理气活瘀法、祛风化瘀法,扶正化瘀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明华  巨文选 《陕西中医》2002,23(7):669-669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治疗血瘀的总法则。《证治准绳》视污血为血瘀。《血证论》认为“离经之血为血瘀”。而《医林改错》则言“久病入络即血瘀”。血瘀是指血液循环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瘀血则是血不归经 ,滞于脏腑、肌肤或停于血管的病理产物。血瘀或瘀血的形成主要由于气滞、寒凝、痰浊阻滞或跌仆损伤等原因。   1 血瘀的临床表现 :1 .1 疼痛明显 ,如针刺 ,痛有定处 ,可形成包块 ,皮肤青紫 ,粗糙 ,肥厚 ,唇舌紫暗 ,有瘀斑 ,指甲紫绀等。1 .2 循环障碍及结缔组织变性类疾病 ,如冠心病、血栓性脉管炎 ,动脉血管痉挛 ,以及以血管病…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则,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日益深入。其报导多以现代医学观点探讨其机理,而对祖国医学有关血瘀的病因病机以及治则探索较少。笔者重温文献,结合临床,对瘀血与活血化瘀法加以探讨。一、气滞血瘀《内经·营卫生会篇》谓:“血之与气异名同类”,又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法是应用具有调畅血行、祛除瘀滞的药物,以解除由血滞血瘀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治则.历代医家对瘀的成因有着一系列的论述,因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寒: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因热: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熬煎成块;因出血后:恶血留内,盖即离经之血;因伤:伤后损伤经络,恶血留内等细致的形象描述.由此可见瘀的成因较多,在不同的疾病或者某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能够出现共同的血瘀症状,因而可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临床上如血瘀为主要原因的疾病,应用活血化瘀的疗法,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高彩芝 《河北中医》2002,24(5):346-347
1 瘀血证对于血瘀的理论及活血化瘀法 ,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即有论及 ,提出“血实宜决之”的见解 ,意即血瘀就当化而除之。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 ,记载了不少具有祛瘀作用的方剂 ,如桃核承气汤、抵挡汤等等。历代医家不断发展此法 ,清·唐容川在《血证论》一书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医学中活血化瘀法是为了治疗临床瘀血证而立法。瘀血的含义比较广泛,它既是其他病因所导致的病理结果,又是进一步引起许多疾病的原因,所以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个致病因素。1理法概述瘀血引起的常见症状:以痛有定处,固定不移,刺痛或绞痛为主,疼痛拒按,持久不愈,反复发作,面色黧黑,口唇紫绀,肌肤甲错,皮肤瘀斑,紫色血肿,出血,肝脾肿大,内脏有其他重物,胸腹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临床各科都有广泛应用。 80年代以来 ,随着男科学的迅速发展 ,活血化瘀法在男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行不畅、瘀血内阻形成的男科疾患 ,如血管性阳痿、梗阻性无精子症、精索静脉曲张、不射精、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睾丸炎 (附睾炎 )、精液不液化等 ,往往能收到满意的疗效。笔者从事男科10 a来 ,对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略有体会 ,现归纳如下 ,希同道指正。1 阳 痿阳痿之发病机理 ,不论是精神性的 ,还是器质性的 ,从根本上说肾之阴阳虚损 ,肝之疏泄失调 ,久之导致气滞血瘀 ,…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治疗大法之一,是血瘀证的特有治法。笔者广泛应用于临床,颇有心得,为急症抢救、异病同治开辟了卓有成效的途径。1活血化瘀法的历史沿革活血化瘀法起源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血实即血脉雍塞瘀阻之证,决者开泄疏通之义,已明确阐述了血瘀之证宜活血化瘀。《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更进一步说明活血化瘀法是正治法,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制订了大量活血化瘀的方剂,将活血化瘀法应用到了许多病证的治疗中,如:桃核承气汤,抵…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中,极为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在32首内服方中,有一半运用了活血化瘀法。仲景在运用该法时十分注重法度。对于气血郁滞运行不畅较轻者,予以养血和血;瘀血内停较重者则活血化瘀;瘀血内结较重者则以破血逐瘀。而且针对不同情况,灵活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眩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在临症时,常用活血化瘀之法,治疗杂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梅核气 王某某,女,38岁.3个月前丈夫因车祸而亡后,神志不清,忧思郁结,20天后出现两胁闷胀,咽部不适,有如炙脔堵塞之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相似文献   

15.
陈红英 《光明中医》2008,23(5):678-678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治疗血瘀的总法则。它产生于。“血瘀”学说始于《内经》云:“血凝予腹者为痹,凝于脉者为?啬,凝于足者为厥”。“血实者宜决之”,琉其气血,令其调达,以致和平。它能恢复由于瘀血造成的生理障碍和病理改变,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瘀阻,通畅经络,消除瘀肿的作用,从而改善循环,解决疾病。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聪 《北京中医》1999,18(2):29-30
对于出血性中风,特别是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由于担心应用活血化瘀法会加重出血或引起再次出血,故多数人不敢大胆使用。我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应用此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仅举二例如下:例1、赵××,男,56岁,1998年5月3日入...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久咳,水肿难消,紫癜反复发作取得满意效果的机理和体会,同时指出运用此法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8.
李翠华 《山西中医》1989,5(2):26-26
历代医家在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孕妇所患胎漏下血、滑胎等症,理论上已早有论述,但在临床上用桃仁、红花破气活血之类药物来保胎,尚属少见。一般多用益气养血,补养肝肾,健脾清热安胎等药。临床上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灵枢·水胀》篇曰:“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气不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滑胎的致病因素,多半认为因气血亏损,或跌扑损伤,色欲过度,房劳伤肾等所患。而对寒客子门,气血凝聚,恶血当泻不泻的现象往往  相似文献   

19.
20.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疾病,有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晚期病人常因心、肾、脑等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出现胸痹、心悸、水肿、中风等合并症。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其合并症,取得一定的疗效,现简述如下。1高血压合并症与瘀血的关系早期高血压病人,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但因失治或病程较长,发展至中晚期时,引起全身细小动脉长期反射痉挛,以及动脉硬化,可造成心、肾、脑等重要脏器的缺血性病变。类似中医学的胸痹、心悸、水肿、中风等病证,这些病证均与血瘀有关。(1)胸痹:它是以心胸闷痛,甚则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