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静滴唑来膦酸4mg加局部放疗30Gy/10f/2w,对照组单纯行放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骨骼是恶性肿瘤发生转移的好发部位,30%~70%的恶性肿瘤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癌常见的并发症有骨痛、病理性骨折、骨髓压迫以及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HCM)[1]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自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我们将放射治疗和唑来膦酸联合使用治疗骨转移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晚期常并发骨转移,可以引起严重的骨相关事件,包括骨疼痛、病理性骨折、骨髓压迫、高血钙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疗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规治疗手段[1],唑来膦酸是目前抗骨吸收能力最强的双膦酸盐类药物[2],主要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和高钙血症的治疗[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短程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6例,采用唑来膦酸加局部放疗;单纯放疗组15例。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镇痛效果分别为93.8%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活动能力、生存质量、骨质修复有效率分别为87.5%、75.0%、43.8%,与单纯放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程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骨痛,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生存质量并增加骨质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照组30例仅单纯行放疗。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骨转移灶的影像学有效率66.7%,对照组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毒副反应相似,均在可控制范围内。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瘤疗效较满意,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癌的发生率为30%~85%,比原发性骨肿瘤高,其中80%由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引起。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128例骨转移癌患者采用单独放疗或联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局部止痛性外照射、唑来膦酸联合治疗34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随访观察3个月,选择未联合使用唑来膦酸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变化判断疗效,依据临床症状、血常规、电解质等变化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30/34),其中完全缓解(CR)率52.9%(18/34),部分缓解(PR)率29.4%(10/34),无缓解(NR)率11.8%(4/34)。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和食欲下降(8例),全身乏力(7例),一过性发热(2例)。用药前后血钙、血磷、血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综合治疗更为有效(P<0.05)。结论:采用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门诊及住院骨转移癌患者35例,均给予4周期用药后评价疗效。结果 35例中局部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88.6 %;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5.7 %。结论 唑来膦酸可明显提高骨转移癌患者局部疼痛缓解率、延长局部疼痛缓解时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长期应用可促进溶骨性骨病变的重建,患者耐受性好,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周江云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8):1693-1694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与放疗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7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大分割放疗组、大分割联合唑来膦酸组,进行相应治疗,观察止痛效果、起效和维持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放疗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而大分割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止痛效果好、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结论:大分割联合唑来膦酸是骨转移癌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配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35例患者予局部放疗,同时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为88.6%,显效28例,无效4例.结论: 用唑来膦酸配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疗效,毒副作用轻,患者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89 S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唑来膦酸静脉滴注)与观察组(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联合89 Sr静脉注射),各45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临床有效率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89 Sr治疗恶性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不会增加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深入研究以利于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田甜  于雁 《实用癌症杂志》2016,(10):1637-1639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肺癌骨转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紫杉醇(150 mg/m2)加顺铂(80 ng/m2)联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增加唑来膦酸治疗,每4周重复一次,连续使用3次.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51.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活动能力恢复总有效率为(79.1)%,显著高于对照组(48.8%)(P<0.05).观察组骨病灶修复的有效率为(60.5%),显著优于对照组(44.2%)(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9.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博宁)联合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所致高血钙和骨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对65例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前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6h,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65例行单纯放疗。剂量为DT30Gy,每周5次,共2周。以放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的疼痛缓解率、血钙下降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放疗结束时,治疗组疼痛缓解率和血钙下降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束6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率和血钙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应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每月1次,共6次,配合放疗,可显著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降低高血钙,临床应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52例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分为治疗组
与对照组,治疗组28例吉西他滨联合唑来膦酸;对照组24例单纯吉西他滨治疗;比较和分析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临
床获益率(CR+PR+SD≥6月)分别为50.0%、67.9%和45.8%、54.2%;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治疗组骨痛缓解率是78.5%,高于对照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唑
来膦酸治疗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具有协同效应,骨痛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并分析放疗联合骨肿瘤切除术对不同分期骨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肿瘤分期及恶性程度分为低恶组和高恶组,两组均采用放疗联合骨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骨癌痛程度,统计两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局部肿瘤控制率、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单次静咏滴注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205例经X线或CT证实有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并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参加本次试验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试验组(注射用唑来膦酸,A组)103例,对照组(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B组)102例,均为单次给药后观察14天.结果:共有204例进入ITT分析,A、B两组各102例,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4.98±3.85、4.68±3.68天.两组患者治疗14天临床镇痛疗效比较:A组有效率为80.39%,其中显效为14.71%(15/102),有效为65.69%(67/102).B组为79.41%,其中显效为14.71%(15/102),有效为62.75%(64/10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两组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后骨痛评分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有效率和活动能力改善,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3%,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恶心、骨关节疼痛,均为轻度,未做特殊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iming and schedule of zoledronic acid (ZA) administratio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patients beginning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prostate cancer.Patients and MethodsIn this randomized, 3-arm trial, we evaluated changes in BMD after 3 different ZA administration schedules in men with recurrent prostate cancer who were beginning ADT. Forty-four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ized to receive a single dose of ZA given 1 week before beginning ADT (arm 1), a single dose of ZA given 6 months after beginning ADT (arm 2), or monthly administration of ZA starting 6 months after beginning ADT, for a total of 6 doses (arm 3).ResultsPatients who received ZA before ADT ha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MD at the total proximal femur and trochanter after 6 month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groups. In addition, only patients in the arm that received multiple doses improved lumbar spine BMD while on ADT, with these findings persisting to 24 months. However, this group also experienced more grade 1 adverse events.ConclusionsAnalysis of these data suggests that ZA administration before initiation of ADT was superior to treatment 6 months after starting ADT in maintaining BMD. In addition, monthly ZA administration can increase BMD above baseline but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adverse events.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examine whether the timing and frequency of ZA therapy in patients on ADT can reduce fracture risk.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预防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引起骨丢失的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6 月至2007年6 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3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唑来膦酸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连用)和对照组(单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随访24个月,观察不同时期两组患者腰椎(L2~L4)前后位骨密度,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6 个月,唑来膦酸组腰椎的骨密度与单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组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 两组骨丢失事件的发生没有统计学差异(骨量减少:P=0.124,骨质疏松:P=0.573)。 12个月时,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8),治疗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量减少:P=0.048,骨质疏松:P=0.042)。 24个月时,治疗组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治疗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量减少:P=0.027,骨质疏松:P=0.011)。 治疗期间,除治疗组骨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外(P=0.039),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唑来膦酸对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丢失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0.
张克斌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2):1491-1493
目的分析放疗同步及序贯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患者,观察组39例在放疗的同时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36例放疗结束2~3周后予唑来磷酸治疗。结果放疗同步组与序贯唑来膦酸组有效率分别为92.31%、8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为7、10天,无痛维持时间平均为65、55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同时或序贯唑来膦酸在骨转移瘤的综合治疗中效果相似,不良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