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皮素转换酶 (ECE)、内皮功能改变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对 2型糖尿病患者 40例、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 6 0例及正常对照组6 0例进行了ECEmRNA水平、ECE活性测定 ,内皮功能检测。结果 ECEmRNA水平、ECE活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升高 ,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进一步显著升高。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内皮功能受损。结论 内皮功能受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 ,ECE改变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内皮素转换酶 (ECE)、内皮功能改变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对 2型糖尿病患者 40例、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 6 0例及正常对照组6 0例进行了ECEmRNA水平、ECE活性测定 ,内皮功能检测。结果 ECEmRNA水平、ECE活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升高 ,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进一步显著升高。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内皮功能受损。结论 内皮功能受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 ,ECE改变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素转换酶(ECE),内皮功能改变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40例,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60例及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了ECE mRNA水平,ECE活性测定,内皮功能检测。结果:ECEmRNA水平,ECE活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升高,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进一步显著升高。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内皮功能受损。结论:内皮功能受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ECE改变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活化血小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活化血小板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02-05~2004-11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50例、单纯糖尿病组48例;另设5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血小板标记物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的表达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值(C-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活化血小板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大血管病变组活化血小板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比单纯2型糖尿病组升高更明显(P<0·01)。相关分析中,活化血小板的阳性表达率与LDL-C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活化血小板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呈明显相关,LDL-C水平的增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Chen SC  Ma HJ  Song G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2):114-1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FDRs)、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测定36例健康人(男16例,女20例)、57例FDRs(男27例,女30例)、59例IGT(男25例,女34例),35例T2DM(男15例,女20例)的FFA水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以及空腹胰岛素、TC、TG、BMI、腰臀围比、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结果FDRs、IGT及T2DM组的ED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FDRs组(5.03±0.34)%,IGT组(3.09±0.28)%,T2DM组(2.62±0.29)%,对照组(12.45±3.37)%];FFA水平高于对照组[FDRs组(0.52±0.08)mmol/L,IGT组(0.52±0.12)mmol/L,T2DM组(0.59±0.23)mmol/L,对照组(0.46±0.18)mmol/L];IAI低于对照组(FDRs组-4.20±0.38,IGT组-4.41±0.72,T2DM组-4.65±0.64,对照组-3.79±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2DM、糖耐量正常的FDRs及IGT人群存在IAI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FFA升高。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选择素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芳  王培娜 《山东医药》2007,47(34):11-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与L-选择素(CD62L)的关系。方法将T2DM患者分为合并大血管病变(A组)60例、无大血管病变(B组)65例,采用ELISA测定其血清CD62L、血糖、血脂等,并与5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组血清CD62L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CD62L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且收缩压、hsC-RP和CD62L与T2DM大血管病变呈独立正相关。结论早期检测CD62L对预防及诊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 1983 年由 Rosenfold等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一种生物多肽,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内源性舒血管肽之一。内皮素(ET)是 1988 年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种多肽,是目前所知体内作用最强的缩血管肽之一。CGRP和 ET均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CGRP能够拮抗 ET所诱导的促血管收缩作用,是一种极有效的 ET的内源性拮抗剂,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过程[1]。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CGRP与ET的概述1 CGRP:它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与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06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1例2型糖尿病非外周神经病变患者(A组)、77例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B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C组)纳入研究,测定3组血清IGF-Ⅱ.A、B组加测静脉空腹血糖、胰岛素等相关临床指标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B组血清IGF-Ⅱ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和A组间血清IGF-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IGF-Ⅱ与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IGF-Ⅱ是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血清IGF-Ⅱ明显下降,且IGF-Ⅱ降低与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军  查英  盛励  陈灶萍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1):764-76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与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了64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和59例健康体检者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外周白细胞计数(WBC)和尿蛋白排泄率(UAER),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随着代谢紊乱数目增多,大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各种代谢紊乱成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收缩压(SBP)是影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成分相互影响,积极治疗任何一个危险因素,均有利于减少代谢紊乱簇集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转换酶、内皮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皮素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长效缩血管活性多肽 ,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等作用 ,在正常生理活动及某些疾病 ,尤其是与血管病变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素转换酶是内皮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在体内内皮素生物活性调节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糖尿病并发症繁多 ,血管并发症是其主要并发症及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 ,进行内皮素转换酶、内皮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 ,探求内皮素转换酶、内皮素在其中的可能机制尤为必要。一、内皮素、内皮素转换酶的来源、结构内皮素 (endothelin,ET)于 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方法分析 14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 ACE基因型。结果 :1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 ,正常对照组与 2型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异 ;2并发高血压组 DD型及 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 I/ D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 (Ang-2)和miR-126与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 检测241例T2DM患者和104名健康对照(NC)者的临床指标、不同时相的胰岛素及C-P水平,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血清miR-126和Ang-2表达水平,分析Ang-2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miR-126表达水平的关系. 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T2 DM+CVD)、T2DM未合并大血管病变(T2DM)组Ang-2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NC组比较,T2DM+ CVD组Ang-2水平升高,miR-126表达水平降低(P<0.05).Ang-2与MCP-1呈正相关(r=0.456,P<0.01),与miR-126、NO呈负相关(r=-0.517,P<0.01;r=-0.327,P<0.05). 结论 Ang-2和miR-126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miR-126负性调节Ang-2表达.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B(ApoB)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65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和60名对照组的 ApoB基因EcoRⅠ和XbaⅠ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进行研究。结果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载脂蛋白B少见等位基因频率(X^ ,E^-)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E^-等位基因频率改变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有相关性,X^ 等位基因频率升高与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明显相关。结论 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60例T2DM患者,其中未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3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30例,另选取我院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ELISA检测3组血清A-FABP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3组血清A-FABP水平依次为:NC组(9.66±2.15) ng/L<A组(19.05±3.82)ng/L<B组(36.42±8.04)ng/L;A组血清A-FABP水平与FPG、2 hPG、TC相关(r值分别为0.478、0.453、-0.387,P<0.05或P<0.01).B组血清A-FABP水平与FPG、2 hPG、HbA1c、SBP、TG、HDL-C相关(r值分别为0.388、0.408、0.380、0.435、-0.378、-0.390,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A-FABP水平仍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 结论 血清A-FABP是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预测T2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吡格列酮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反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炎性反应机制及吡格列酮对大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16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90例和无血管病变组72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者6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人群空腹静脉血中IL-17水平,统计IL-17与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根据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讨有无颈动脉增厚对IL-17水平的影响.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颈动脉增厚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增厚组(P<0.05).在大血管病变组IL-17与BMI、2hPG、hs-CRP、TG、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17、hs-CRP和LDL-C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组和颈动脉增厚组血清IL-17表达均增高,提示IL-17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炎症反应过程.IL-17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T/T genotype of the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C677 T gene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presumably with increased atherosclerotic risk. We evalua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is gene polymorphism and end-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 on the observed prevalence of macroangi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677 C/T genotypes were determined in 174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80 with and 94 without renal failure due to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he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 the T/T genotype and T allel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acroangiopathy (T/T; 31 % vs. 2 %, P = 0.0001 T allele; 59 % vs. 29 %, P = 0.00014), whereas the associa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renal failure. In the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ge (10 years OR 4.05 [1.79 - 9.31], P < 0.0005) and 677 T allele (6.84 [2.12 - 22.05], P = 0.0013)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acroangiopathy in the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677 T/T genotype and T allele of MTHFR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acroangiopath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 The MTHFR 677 T allele, together with renal dysfunction due to diabetic nephropathy, could be a strong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荀靖琼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5):494-497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血浆中含量丰富,其浓度下降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脂联素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血管内皮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