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口服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24例,加用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监测患者FBG、2hPBG、HbA1c及体重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患者FBG、2hBG、HbA1c及体重均显著下降(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艾塞那肽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减轻体重,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新城辖区90例T2DM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原来的药物治疗,此外,干预组还实施运动疗法,为期6个月。对每例患者在运动干预前后均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实施运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糖尿病患者的FBG、2hPBG、HbA1c、TG、LDL-C水平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M患者在药物治疗及饮食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持续有效的运动疗法,更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背景 我国糖尿病人群多,血糖达标率低,患者血糖监测意识薄弱,且目前对血糖监测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期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合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社区糖尿病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7-12月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随访的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监测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3个月按其意愿自己在家或者来本中心检测1次血糖,持续6个月;监测组患者每周来家庭医生工作室检测1次血糖,家庭医生需及时做好血糖记录,收集患者提供的饮食与运动记录资料,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持续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BMI、HDL-C、TC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BMI、HDL-C、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方法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BMI、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H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后6个月监测组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干预后6个月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脂水平,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阮华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203-5205
目的 观察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医院宣教,观察组患者进行饮食及行为方面的干预.干预半年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含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HDL-C及LDL-C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及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HDL-C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及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干预组HDL-C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有效控制体重,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经"生活方式干预+多种口服降糖药联用和/或胰岛素联合治疗"效果不理想2型糖尿病病例,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观察期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血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及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HbA1c、FBG、PPG、血脂和体质量均显著下降(<0.01)。结论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体内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加二甲双胍组(A组)70例、预混胰岛素加二甲双胍组(B组)78例,测治疗前后6个月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结果两组FBG、P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重、BMI较治疗前下降,而B组较治疗前上升(P<0.05)。两组TG、TC、HDL-C、LDL-C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较B组少(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较好,低血糖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彩色超声检查,将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126例未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微量清蛋白(UMA)等因素,并对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FBG、2 hPBG、TG、HDL-C、HbA1c、LDL-C、FINS、U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FBG、LDL-C、HbA1c、UMA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防治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多因素全面控制,尤其应注意血糖、血压、脂代谢和UMA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8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41/44)]高于对照组[77.27%(34/44)](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HDL-C、LDL-C、TC、TG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既往使用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改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体质指数(BMI)、C-肽(空腹及餐后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FPG、2hPG、HbA1c、体重、BMI、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C-肽(空腹及餐后2h)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3.23%.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10.
吴素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33-413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治疗。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较对照组[77.50%(31/40)]高(P>0.05)。治疗后,两组HbA1c、FBG、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bA1c、FBG、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5/40)]与对照组[7.50%(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的效果确切,有助于增强血糖控制效果,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素组(76例),分别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甘精胰岛素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基线时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脂肪变性情况[用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表示]。结果 基线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HDL-C、LDL-C、CAP值、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时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空腹胰岛素、BMI、CAP值均低于基础胰岛素组(P<0.05、P<0.01)。经过6个月的治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和基础胰岛素组血脂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达到与基础胰岛素相似的降糖效果,但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患者在体质量、高胰岛素血症及肝脂肪变性方面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吸烟对男性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男性糖尿病患者156例,按照吸烟情况分为不吸烟组、戒烟组、少量吸烟组(少量组)和大量吸烟组(大量组),询问患者糖尿病病史、吸烟(包括吸烟时间、每日吸烟支数、戒烟年限)、饮食及运动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体脂分数等,检测血液中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吸烟对血脂的影响.结果 与不吸烟组比较,大量组TG水平明显较高(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大量组HDL-C水平较不吸烟组显著降低(P<0.05),但TC、TG和LDL-C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戒烟组比较,少量组HDL-C显著较低(P<0.05),大量组TG水平较高而HDL-C水平较低(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大量组TG和HDL-C水平与戒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HDL-C间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 吸烟是男性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对调节脂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个体化减重干预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基础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同时予以个体化减重干预,均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观察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③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体化减重干预可降低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BMI,调节糖脂代谢,且不良事件不会显著增多,相较于常规干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30-34,封3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ZDF大鼠血糖及肝脏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成年雄性ZD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PS低剂量、APS中剂量组、APS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另取6只成年雄性ZDF(fa/+)大鼠作为正常组。实验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溶液,测定各组ZDF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肝脂代谢指标:TC、TG、LDL-C、HDL-C含量;肝损伤指标:AST、ALT活性;肝脏病理学检测,从而探讨APS对2型糖尿病ZDF大鼠血糖及肝脏脂代谢的影响。结果给药前实验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显著增高,TC、TG、LDL-C显著增加,符合糖尿病症状,且肝损伤存在一定程度损伤;予APS后各实验组大鼠体重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与给药前相比体重显著性降低(P0.05);空腹血糖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其中黄芪多糖大剂量降血糖作用最为显著(P0.01),与给药前相比得出同样的结论;各实验组大鼠TC、TG、LDL-C较模型组均有降低趋势,其中APS高剂量组TC、TG、LDL-C含量下降最显著(P0.05);肝损伤方面,各给药组大鼠ALT、AST较模型组均有降低趋势,且APS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肝脏HE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核皱缩,胞质呈网丝状,细胞间存在明显脂滴沉积;予APS后,肝脏细胞形态趋于正常,部分细胞内存在细小脂滴,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索呈放射状排列。结论黄芪多糖通过降血糖和纠正肝脏脂代谢紊乱,改善肝脏脂滴沉积,对抗糖尿病引起的肝损伤,从而起到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应用艾塞那肽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测量患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脏脂肪含量(LFC).结果 两组治疗前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在WC、HbA1c、FBG及LFC方面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MI、WC、HbA1c、FBG、FCP、SBP、TG、TCH、HDL、LDL、LFC方面,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较单纯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者血清ApoA1、ApoB变化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者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分析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血糖和血脂。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脂中TG、TC、LDL-C、ApoB水平升高是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HDL-C、ApoA1(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则明显下降。结论:血清ApoA1和ApoB的含量变化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有血管并发症及其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饮用锶矿泉水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及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高锶矿泉水组、自来水&格列美脲组、高锶&格列美脲组。实验期间每周监测大鼠空腹血糖,每2周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取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2型糖尿病模型组空腹血糖升高,TC、TG含量显著增加,格列美脲治疗组血糖下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单纯饮用锶矿泉水组血糖无明显下降,TC、TG含量降低;而格列美脲联合饮用锶矿泉水组显示降糖、降脂效果更加显著。实验各组的肝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而格列美脲联合饮用锶矿泉水组肝细胞形态结构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饮用锶矿泉水可降低TC和TG,且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者效果更佳,可能对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程及预防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