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4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于缺血2 h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结果四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由高到低排列为脑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假手术组(P<0.05);四组的大脑皮质、海马及血清中的MDA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为脑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假手术组,SOD含量由低到高排列为脑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假手术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脑组织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的机制是清除自由基从而减少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HH40低剂量组(C组).HH40高剂量组(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模成功后50min于尾静脉输注HH40。再灌注24h后,参照Longa法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采用TY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范围;Elliot公式计算脑组织含水率;比色法测血清SOD活性、MDA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C、D组脑梗死范围减小,神经功能行为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率降低,血清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P均〈0.05)。结论HH40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自由基的变化及苯妥英(PHT)对其改善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HT低剂量治疗组和PHT高剂量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每组均于手术后6h、12h、24h三个时间点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的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SOD活力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SOD活力(P〈0.05),PHT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SOD活力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SOD活力(P〈0.05),PHT高剂量治疗组各时点SOD活力又明显高于低剂量治疗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MD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MDA水平(P〈0.05),PHT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MDA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PHT高剂量治疗组MDA水平与PHT低剂量治疗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MDA的水平升高,SOD活力降低,说明自由基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PHT可降低MDA的水平,增加SOD的活性,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观察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组(对照组)、局灶脑缺血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病理学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造模3d后治疗组脑含水量和神经系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大鼠脑梗死体积于造模第5天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也可见治疗组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局灶脑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通过抗凋亡机制发挥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加溶媒组、辛伐他汀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予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Fa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加溶媒组相比,辛伐他汀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Fas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辛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抑制脑组织中fas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局部脑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机制。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辛伐他汀处理组,每组32只。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梗死体积、脑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Ca^2+含量,以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辛伐他汀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P〈0.01),缩小梗死体积(P〈0.01),改善脑组织线粒体结构,并提高脑组织线粒体SDH活性(P〈0.05),提高COX活性(P〈0.01),降低脑组织线粒体Ca^2+的含量(P〈0.01),提高血清CGRP水平(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效应,提高脑组织线粒体SDH、COX活性及血清CGRP水平,减轻钙超载,缩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从而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注期亚低温(32~3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两个缺血组各分为5个亚组:分别于缺血后2、3、6、8、12h进行再灌注4h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min实施病灶侧脑部亚低温并持续至再灌注期。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及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表达,末端脱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常温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A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凋亡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常温缺血组(P〈0.05或P〈0.01)。结论病变侧亚低温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抑制Aβ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蜂胶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蜂胶黄酮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制作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蜂胶黄酮三个剂量组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SOD、CAT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蜂胶黄酮具有抗自由基损伤和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自由基代谢和细胞因子方面观察脑脉通及其拆方抗脑缺血损伤作用,探讨其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脑脉通组方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以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TNF-α、IL-1β、TGF-β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增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脑组织含水量增加,IL-1、TNF水平和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脑脉通及各拆方组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IL-1、TNF水平和MDA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SOD活性和TGF-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脑脉通组效果较显著.结论脑脉通及其拆方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拮抗自由基损伤和调节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新生血管形成是最终的侧支代偿途径,探究丹红注射液对新生血管的影响对其作用机制研究具有一定价值。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质区新生微血管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6月,将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造模组(n=36)及丹红组(n=36)。参照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其中造模组和丹红组大鼠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插线栓;丹红组大鼠于拔出线栓后腹腔注射丹红注射液,造模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均于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三组大鼠造模后24 h、72 h、7 d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新生微血管数目。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造模后24 h、72 h及7 d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为0。造模组和丹红组大鼠造模后24 h、72 h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大鼠造模后7 d神经行为学评分低于造模组(P<0.05)。(2)假手术组大鼠造模后24 h、72 h及7 d脑梗死体积均为0。丹红组大鼠造模后24 h、72 h及7 d脑梗死体积小于造模组(P<0.05)。(3)造模组和丹红组大鼠造模后24 h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新生微血管数目多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组和丹红组大鼠造模后72 h及7 d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新生微血管数目多于假手术组,丹红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新生微血管数目多于造模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质区新生微血管数量,改善脑侧支循环,进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及等渗盐水组(6只)、NaHS干预组(6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NaHS干预组立即腹腔注射NaHS(25μmol/kg),等渗盐水组立即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均1次/d,共注射7 d。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作其他处理。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结果①等渗盐水组[(133±12)kU/g]和NaHS干预组[(229±21)kU/g]的SOD水平低于假手术组[(297±24)kU/g],等渗盐水组的SOD水平低于NaHS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等渗盐水组[(55.4±6.2)μmol/g]和NaHS干预组[(22.5±7.9)μmol/g]的MDA水平高于假手术组[(6.1±1.3)μmol/g],等渗盐水组的MDA水平高于NaHS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等渗盐水组[(88±15)个/mm2]和NaHS干预组[(156±19)个/mm2]的神经元密度低于假手术组[(237±25)个/mm2],等渗盐水组的神经元密度低于NaHS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重组人硫氧还蛋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塞范围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e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I组:假手术组(8只),Ⅱ组:缺血再灌注组(7只),Ⅲ组:人重组硫氧还蛋白保护组(6只)。Ⅱ、Ⅲ组分别在结扎左室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120min.Ⅲ组再灌注后立即静脉注人重组硫氧还蛋白。观察再灌注后心肌梗塞范围和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人重组硫氧还蛋白显著降低了再灌注后心肌梗塞范围和心肌细胞凋亡数量(P均〈0.01),并上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P〈0.05)。结论:人重组硫氧还蛋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抑制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来发挥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乳酸(LA)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加重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ICH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单纯脑出血组(PCH)、ICH后高血糖组,ICH后高血糖组又分为2g/kg(2-IG)和4g/kg(4-IG)注射葡萄糖组。观察各组大鼠术前和术后1、6h血糖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术后1、3、7、10、14d血肿周围脑组织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与SO组比较,2-IG组和4-IG组术后1、6h血糖明显升高(P〈0.05);与PCH组比较,2-IG组和4-IG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A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出血后高血糖导致能量代谢障碍,LA蓄积甚至中毒,可能通过氧自由基连锁反应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皿组,插栓即刻行缺血后适应组(后适应1组),再灌注即刻行缺血后适应组(后适应2组),每组14只。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模型。远程缺血后适应的实行:在插栓后即刻(后适应1组)及再灌注即刻(后适应2组)夹闭双侧股动脉10min,放开10min,此为一次缺血后适应,共进行3次。于再灌注后24h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皮质和基底核CHOP的表达。结果①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梗死灶,单纯缺血组、后适应1组、后适应2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48±10)%、(22±11)%及(26±12)%。与单纯缺血组比较,两缺血后适应组的梗死灶体积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缺血后适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皮质和基底核区,假手术组仅见少量的CHOP阳性表达细胞,单纯缺血组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P〈0.05);而两后适应组CHOP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减少,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缺血后适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脑组织中CHO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在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术后取肝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血清AST、MDA、TNF-α、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较轻。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成龄健康Wistar大鼠100只,应用线栓法建立MCAO/R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苷Ⅱ10mg/kg。Bederson’s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诱生型氧化氮合酶(i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胡黄连苷Ⅱ组神经行为功能、脑梗死体积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脑组织匀浆iNOS和TUNEL阳性细胞数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脑组织匀浆SOD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下调iNOS表达和上调SOD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预处理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安慰剂组(缺血再灌注组)、红景天苷预处理组(红景天苷组)。建模前预处理组在耳缘静脉注射红景天苷注射液,缺血再灌注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 d。建模后,心脏超声评估再灌注4h时的各组兔心功能,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同时采血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TNF)-α,然后取心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另取部分心室组织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再灌注4h时,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红景天苷组LVESd[(0.69±0.07)mm比(0.62±0.05)mm]显著减少,LVEF[(64.6±3.4)%比(72.1±3.6)%]、FS[(34.2±3.2)%比(41.7±3.4)%]显著增加(P均<0.05),但红景天苷组这些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红景天苷组cTnI[(5.24±0.34)μg/L比(1.06±0.12)μg/L]、MDA[(8.92±2.18)μmol/L比(6.79±1.43)μmol/L]、TNF-α[(37.43±10.02)pg/L]比(19.73±6.31)pg/L]]水平明显下降,SOD[(16.61±3.75)U/ml比(22.26±4.73)U/ml]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病理结果显示预处理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红景天苷预处理可以减轻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脏损伤,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C低剂量治疗组和PC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大鼠脑含水量和伊文斯蓝(EB)含量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C高、低剂量治疗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C治疗组显著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C高、低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氧化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环磷酰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取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OD组、环磷酰胺组及联合用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4h模型,剔除模型制作期间死亡的大鼠后,并补齐每组6只。经尾静脉给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干预,分别给予相应组别大鼠等渗盐水1.5ml、SOD2mg/kg、环磷酰胺100mg/kg及联合用药SOD1mg/kg+环磷酰胺50mg/kg。给药时间为再灌注前20min、再灌注后12h和36h。MCAO期间及再灌注后48h记录大鼠脑组织血流量并计算相对值;再灌注后48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定脑梗死相对体积。结果对照组、SOD组、环磷酰胺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大鼠脑血流量变化相对值分别为(79±40)%、(81±19)%、(113±39)%和(134±4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7±0.7、4.5±0.5、4.3±0.7和3.7±0.8;脑梗死相对体积分别为4.3±1.0、3.1±0.9、2.3±0.8和2.0±0.6。所有观察指标,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OD组或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组或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环磷酰胺组大鼠的脑血流量变化相对值增加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环磷酰胺与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疗效较单独用药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