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RP表达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巍炜  李高峰  王前  陈楠 《山东医药》2009,49(36):97-99
目的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肺耐药蛋白(LRP)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6例行新辅助化疗NSCLC患者为试验组,42例同期未行新辅助化疗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LRP表达。试验组患者于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CT检查。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LRP阳性表达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LRP阳性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LRP表达与CT所示有效率具有相关性(r=0.519 7,P〈0.01)。结论检测LRP表达有助于预测Ⅲ期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LRP表达与胸部CT检查的化疗有效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ⅢA~N2期NSCLC患者病理标本中ERCC1蛋白的表达,回顾性分析ERCC1与术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RCC1的阳性表达为46%。ERCC1阳性表达是导致ⅢA~N2期NSCLC患者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缩短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ERCCl阳性表达是影响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ERCC1阳性表达者预后差,对铂类化疗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3.
张燕  申维玺 《山东医药》2008,48(21):82-83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和DNA损伤修复蛋白(Rad51)的表达情况,分析ERCC1和Rad51的表达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和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T)的关系.结果:ERCC1和Rad5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8%、57.5%,其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单一ERCC1阴性或Rad51阴性的患者MST和DFT均明显长于ERCC1阳性或Rad51阳性的患者(P均<0.05).两种蛋白均阳性表达者的MST、DFT分别短于两蛋白阴性表达者(P均<0.05).认为ERCC1和Rad51的联合检测可以预测NSCLC患者术后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糖核苷酸还原酶(RR)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二步法)对8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ERCC1、RRM1、β-tubulinⅢ检测,分析患者的ERCC1、RRM1、β-tubulinⅢ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NSCLC肿瘤组织中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0%、42.5%和52.5%。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RRM1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分别均高于ERCC1,RRM1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β-tubulinⅢ表达与否对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筛选NSCLC患者辅助化疗药物,并且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天一  杜亚明  王中彬 《山东医药》2011,51(22):106-10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错配切除修复酶1(ERCC1)表达与T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β-tubulinⅢ、ERCC1。本组患者术后均接受TP方案化疗,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β-tubulinⅢ低表达15例、高表达45例,ER-CC1低表达29例、高表达31例。β-tubulinⅢ低表达者中11例(73.3%)、高表达者中9例(20.0%)采用TP方案化疗有效,两者化疗有效率相比P〈0.05。ERCC1低表达者中21例(72.4%)、高表达者中6例(19.3%)采用TP方案化疗有效,两者化疗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β-tubulinⅢ、ERCC1低表达者与TP方案化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胸苷酸合成酶(TS)、错配修复(MMR)蛋白(PMS2、MLH1、MSH2、MSH6)在老年Ⅲ、Ⅳ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探讨TS、ERCC1和微卫星(MS)状态与老年Ⅲ、Ⅳ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之间的关系。方法老年Ⅲ、Ⅳ期胃癌患者66例,应用FOLFOX6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后给予手术治疗,分别检测活检组织和手术标本中上述蛋白的表达,分析TS、ERCC1的表达情况和MS状态对新辅助化疗的影响,并分析TS、ERCC1和MS状态在化疗前后变化的关系。结果 TS和ERCC1在化疗后表达下降(P0.001,P=0.024)。化疗前与MS稳定(MSS)患者相比,MS不稳定性(MSI)患者化疗有效率升高(P=0.007)。结论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MSI预示着较好的新辅助化疗疗效,MS状态可作为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腔灌注顺铂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积液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影响,评价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00例老年NSCLC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引流胸腔积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RCC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予以胸腔内灌注顺铂,每次40~60 mg,共2~3次,1 w内完成,灌注期间同时给予全身化疗,1个月后影像学检测评价化疗药物的灌注疗效。结果相对于管家基因β-actin,ERC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63,其水平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118)。治疗1个月后,ERCC1 mRNA高表达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低表达组(72.73%vs.91.18%,P=0.039)。1年后ERCC1 mRNA低表达组中位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10.8 vs.7.5个月,P=0.022)。结论老年NSCLC胸腔积液中ERCC1表达可作为一种评价以铂类为基础化疗药物临床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内RRM1和ERCC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100例,并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转移淋巴结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RRM1和ERCC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1)RRM1在癌组织(T)和转移淋巴结组织(N)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和33%,ERCC1在癌组织(T)和转移淋巴结组织(N)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和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RRM1蛋白T(+)N(+)组化疗的有效率为13.3%(4/30),明显低于T(+)N(-)组的46.6%(13/28)以及T(-)N(-)组61.9%(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蛋白T(+)N(+)组化疗的有效率为17.2%(5/2 9),明显低于T(+)N(-)组的44.4%(12/27)以及T(-)N(-)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RRM1和ERCC1在原发病灶与转移淋巴结表达的差异性是化疗方案中铂类药物敏感性差别的重要因素,可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化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C118T和XPD Lys751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含铂方案化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73例,在实施化疗前采取静脉血,提取DNA,行DNA测序,用PCR-RFLP方法检测ERCC1 C118T和XPD Lys751Gln基因型。所有患者均经含铂方案化疗,分析NSCLC患者ERCC1和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铂类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0个月。ERCC1 CC型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9.803个月,CT型为15.993个月,TT型为16.233个月,CC型与CT、TT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5,P=0.000;χ2=8.602,P=0.003)。XPD Lys751Gln只检测到A/A型、A/C型,A/A型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8.044个月,A/C型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8.075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854)。结论 DNA修复基因ERCC1C118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肿瘤化疗药敏检测(ATP-TCA)法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Ⅱ~Ⅲ期NSCLC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行ATP—TCA体外药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敏感化疗方案行个体化新辅助化疗,体外无效者不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39例选择常规第三代含(顺)铂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行新辅助化疗。结果试验组标本可评估率为92.5%,体外无效13.5%;四种化疗方案的体外有效率依次为吉西他滨+顺铂81.1%,多西他赛+顺铂(DP)78.4%,长春瑞滨+顺铂(NP)62.2%及柴杉醇+顺铂(TP)59.5%,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8.1%,手术完全切除率93.8%,对照组分别为64.1%和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疗效评价,试验组有效率78.1%,对照组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疗效评价不完全一致。结论根据ATP-TCA药敏检测结果指导NSCLC患者个体化新辅助化疗,结合病理组织学分级评价辅助化疗效果,有可能提高化疗疗效,减少无效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Ⅲ、Ⅳ期乳腺癌患者行TEC新辅助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入d1,表阿霉素60 mg/m2静脉滴入d1,环磷酰胺500 mg/m2静脉注射d1),21 d为1周期,共2周期,并与未行任何术前治疗可手术的24例Ⅲa期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14%(23/28),有64.28%(18/28)的患者分期降低.新辅助化疗组的平均无病生存期为49.6个月,明显高于未行化疗组的40.2个月(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50个月随访期无病生存率为32.14%,对照组为2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期,为手术创造最佳机会,减少或延缓肿瘤的复发、转移,并可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原癌基因Kirsten-Rous肉瘤病毒(K-ras)表达,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NSCLC患者癌组织(观察组)及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的ERCC1、EGFR、K-ras表达,比较三者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ERCC1、EGFR、K-r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9.9%、22.7%、32.0%,均高于对照组的0、3.3%、0(P均<0.05);且EGFR与K-ras呈负相关(r=-0.371,P<0.01)。NSCLC化疗组ERCC1阳性者的生存时间有低于阴性者的趋势(P>0.05),而非化疗组ERCC1阳性者的生存时间长于化疗组(P<0.05);EGFR阳性而K-ras阴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长于EGFR阴性而K-ras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 ERCC1、EGFR、K-ras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是评估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药物治疗是对肿瘤患者进行全身性化疗的一种手段,术后化疗称之为辅助化疗,目的在于清除潜在的微转移病灶,降低肿瘤转移和复发率,延长Ⅰ-Ⅲ。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第三代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研究处在一个平台期,不管是联合铂类还是三代化疗药物间的联合应用,有效率均保持在30%-40%。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不同,治疗效果可能不同,如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高表达可能与铂类耐药有关,B微管蛋白突变可引起对紫杉醇的耐药.  相似文献   

14.
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聪  郑敏  周斌  郑志强  蒋平  张伟  游涛 《山东医药》2007,47(4):48-49
4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5-氟脲嘧啶(5-Fu)、亚叶酸钙(CF)的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接受奥沙利铂联合5-Fu、CF的新辅助化疗。发现两组患者化疗后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多数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5-Fu、CF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可提高疗效而副作用不增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110例Ⅱ/Ⅲ期的乳腺癌病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Ki-67的表达.结果 发现,11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经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ER、PR和C-erbB-2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新辅助化疗后74例Ki-67由高表达变为低表达(P<0.01).认为新辅助化疗可能部分通过抑制Ki-67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的增殖,但对ER、PR、C-erbB-2的表达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献报道含铂类的两药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提高了15%。美国国家肿瘤综合网络在2004年NSCLC诊疗指南中建议对Ⅰb~Ⅲ期的NSCLC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目前国外NSCLC辅助化疗还没有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预后预测模式,我们检测了肺癌患者体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h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MRP1)和K-ras的表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PF方案对口腔鳞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2例择期行口腔鳞癌手术切除术患者,术前行PF方案(CDDP+5-Fu)新辅助化疗为观察组(56例),术前未行化疗为对照组(56例),术中取口腔鳞癌组织,术后两组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urvivin、EGFR、MVD表达情况。结果 PF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Survivin、EGFR、MV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64%(25/56)、16.07%(9/56)、25.00%(14/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4%(32/56)、46.43%(26/56)、42.86%(24/56)(均P<0.05);观察组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占10.71%(6/56),部分缓解率占71.43%(40/56),稳定率占16.07%(9/56),进展率占1.79%(1/56),临床化疗有效率高达82.14%(46/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51.79%(29/56)(P<0.05),其中Survivin、EGFR、MVD阴性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Survivin、EGFR、MVD阳性表达组(均P<0.05)。结论 PF方案新辅助化疗通过降低Survivin、EGFR、MVD的表达以提高新辅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在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术前进行BAI新辅助化疗的40例老年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配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等细胞免疫指标,并观察BIA化疗有效率及其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NSCLC患者确实存在细胞免疫抑制,观察组BAI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化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化疗副反应发生例数则少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NSCLC患者BAI化疗同时应给予免疫治疗,康艾注射液扶正补气血,攻补兼施,对于老年NSCLC患者BAI新辅助化疗是临床上较理想的辅助治疗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02例行CEF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患者(新辅助化疗组)和同期110例未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对照组)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BCSG1蛋白的表达.同时对新辅助化疗组疗效进行病理形态学评价,并分析BCSG1蛋白表达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 发现新辅助化疗组BCSG1蛋白高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部分缓解(Ⅱ级)病例BCSG1蛋白高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效(Ⅲ级)病例(P=0.002).认为采用CEF方案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明显,可抑制乳腺癌BCSG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根据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117例确诊为NSCLC的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2组.个体化治疗组(n=78)根据组织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选择个体化方案化疗,Survivin蛋白阳性患者采用非铂化疗方案,Survivin蛋白阴性患者采用含铂类药物化疗方案;标准治疗组(n=39)选择含铂类药物的一线标准方案化疗.比较2个治疗组的化疗效果,以Kaplan-Meier法分析2个治疗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NSCLC患者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1.3%;个体化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5.1%和33.3%(x2=4.949,P=0.026),两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3.7个月和10.8个月,个体化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P =0.009).结论 检测Survivin蛋白以指导NSCLC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化疗效果,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