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左心室泵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心衰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在常规基础治疗时加用或不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疗程为15d,分别检测用药前后能反映左心室泵功能的射血分数(EF)、每搏排血量指数(SVI)和每分排血量指数(CI)。结果试验组的EF、SVI和CI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左心室泵功能。  相似文献   

2.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浆BNP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常规基础治疗时加用或不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疗程为15天,分别测定用药前后血浆BNP浓度。结果 试验组BNP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t =6.17,P均<0 .0 1)。结论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冠心病心衰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均常规使用强心、利尿、倍他乐克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门冬氨酸钾镁,14日为一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SV、CO、CI、LVEF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门冬氨酸钾镁治疗CHF冠心病心衰患者可获得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丹红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较治疗前少,持续时长较治疗前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较对照组少,持续时长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渝疗组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脉给药;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X线心胸比、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状态、X线心胸比及心脏超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6例,随机分成三组,均以常规西药治疗为基础;A组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红注射液,B组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C组应用丹红注射液;14d为一疗程。结果:三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A组表达较B、C组明显降低(F=20.929,P0.001;F=5.888,P=0.003)。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红注射液缓解UAP心绞痛的发作、心电图缺血改变及心功能的恶变,并能降低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用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程度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抑制左室重构,安全性较高,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病(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厄贝沙坦治疗35例具有LVH的EH患者,疗程为180 d,用超声心动图法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能反映LVH程度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DP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l).结果治疗后的LVDD、LVDST、LVDPWT和LVMI均比治疗前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逆转EH患者LVH.  相似文献   

9.
环磷腺苷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浆BNP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对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浆脑钠肽(brain natluretic petide,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32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和不加用环磷腺苷,疗程为15d,检测用药前后LVEF(心脏射血分数)、FS(左室短轴缩短率)、CI(心脏指数)、血浆BNP浓度.结果 治疗组EF、FS、CI改善(P均<0.01),BNP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环磷腺苷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疗效。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强心、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脉给药及口服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天及14天后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EF%和日常活动耐量的变化。结果:治疗7天及14天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及82.4%,治疗组分别为82.3%及91.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手术的经验。方法:126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32℃-34℃)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施行心内畸形矫正术。结果:全组均无气栓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1例,死亡率0.79%。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2.
心脏移植供心的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剑非 《华夏医学》2002,15(2):261-262
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生存率是心脏移植研究的主要方面 ,而如何提高供心的保存技术 ,改善供心质量是其关键。供心离体保存有其独特的特点。移植供心的保存方法主要有两种 :单纯低温保存和持续灌注保存。不停跳行心肌保护的方法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供心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20世纪80年代,环抱霉素A等免疫抑制剂广泛运用于心脏移植,心脏移植的效果显著提高,心脏移植迅速发展.在左心辅助系统等人工心脏进一步发展并能取代心脏移植之前,心脏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 供心的保存原则及特殊性 供心的保护措施应针对心肌结构的保护、能量状态的保护和能量资源的保护[1].其原则是:(1)供心快速地停搏并均匀地降温,从而减少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机械瓣替换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在体外循环下机械瓣替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80例.结果:均在充分术前准备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替换术.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但病人无围术期死亡.所有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近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机械瓣替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术前、术中、术后广义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防止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心病是小儿常见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先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先心病是一大类疾病,其解剖畸形各不相同,发生心功能衰竭的机制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本文着重介绍先心病并发心功能衰竭的机制及其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纤毛是细胞表面的突起状细胞结构,几乎存在于每一类细胞。根据微管蛋白的组成结构及数量的不同,可以将纤毛分为运动纤毛和感觉纤毛两类,其中感觉纤毛又称非运动纤毛和初级纤毛。纤毛与内脏器官的发育及许多人体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明,纤毛参与调控心脏左右房室结构的形成过程,并最终使心脏发育为不完全对称的左右房室腔。而先天性心脏疾病(CHD)是一类以心腔与流出道空间结构发育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因此,纤毛在CH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心脏左右不对称结构的形成、细胞的极性及迁移均受纤毛调控,并主要通过纤毛转导信号通路来实现,明确纤毛转导信号通路对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可以为CH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同时为CHD的产前筛查提供新的检测基因。本文总结了纤毛在心脏发育及CHD中作用及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夏雨  张权宇  裴建明 《医学综述》2008,14(14):2091-2093
随着心脏移植手术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供心保护所面临的难题。本文总结了各种心脏移植供心保护方法及其优缺点,从保护离体心脏功能、组织、细胞的角度分析各种方法的操作和机制,介绍了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且有望应用于临床的新方法如Na+-H+交换抑制剂和阿片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