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特征.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15例侵袭性胸腺瘤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分别对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周围结构侵犯及种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表现为边缘分叶、不规则,密度不均,平扫CT值40~50HU,其中坏死囊变11例,点状钙化4例;15例均有纵隔结构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其中大血管侵犯9例,心包侵犯(心包积液)5例,胸膜肺界面不清8例,胸腔积液6例;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呈轻至中度强化,CT值增加10~20HU,坏死囊变不强化.结论 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螺旋CT能显示肿瘤内部改变,又能显示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对胸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胸腺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侵袭性胸腺瘤23例,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有不同程度胸膜和/或心包膜增厚、受侵,其中15例内部密度不均匀,实质部分呈轻-中度强化。非侵袭性胸腺瘤20例,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密度均匀,实质部分呈轻度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对胸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胸腺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CT征象,提高胸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告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 27例(87.1%)位于前中上纵隔,其中,良性胸腺瘤11例,肿块与心脏血管接触面(MCI)呈凸出型8例,平坦型1例,凹陷型2例.恶性胸腺瘤20例,MCI呈灌铸型18例,凹陷型2例;肿块不规则侵犯邻近结构11例,心包积液6例,心包、胸膜多发结节状转移2例,胸腔积液4例,肺内炎症2例,肺内、骨、纵隔淋巴结转移各2例,肝、胰腺转移各1例.结论 CT对胸腺瘤的良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以便于分期和计划治疗。材料与方法分析26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所见,着重观察病变的密度,对周围纵隔结构的侵犯、胸膜种植以及纵隔外转移情况。结果26例侵袭性胸腺瘤CT均显示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16例密度不均,肿块不规则侵犯邻近器官24例,主要表现在纵隔胸膜受侵7例,肺受侵9例,胸膜种植3例,心血管结构受侵20例,以及心膈角区和腹腔受侵3例。结论CT在显示胸膜、心包和肺实质侵犯方面极其有效,对病变范围可进行可靠的评价,常规CT扫描可进行准确的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CT对恶性胸腺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腺瘤进行回顾性CT分析,所有病例均做平扫,7例加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CT表现是肿瘤大小、形态;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接触面及两者所成角度;肿瘤边缘改变及胸膜和心包改变。而肿瘤与心脏大血管间脂肪影的存在与否亦有诊断的价值,但要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CT对恶性胸腺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胸腺瘤是前纵隔中较常见的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根据细胞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上皮细胞为主的上皮细胞瘤,以淋巴细胞(即胸腺细胞)为主的淋巴瘤,和上述两种细胞组成的混合型以及棱形细胞与小体的上皮细胞为主的混和性结构型肿瘤。笔者自1996年以来共收集经手术病理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MGIST)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MGIST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1例MGIST均为单发,发病部位包括胃11例,小肠7例,直肠3例。根据MGIST的形态与生长方式可将其CT表现分为4型:腔外型9例,腔内型3例,腔内外型4例,以及厚壁型5例。肿瘤直径小于5cm者5例,而大于5cm者16例。除2例肿瘤表现为均匀密度外,其余19例肿瘤为不均匀密度,伴有明显坏死、囊变及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边缘。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或显著不均匀强化。瘘道形成与瘤内钙化各见于2例。CT扫描发现肝转移2例,网膜转移1例及伴发肠梗阻2例。结论MGIST随其生长方式而有不同的CT表现,而这些影像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胸腺瘤的影像、病理和临床特点,明确其综合诊断原则及多层螺旋CT在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胸部CT扫描,1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结果:按CT、病理及术中所见综合诊断结果分类,56例胸腺瘤患者中侵袭性胸腺瘤34例、非侵袭性胸腺瘤22例.其中①CT、病理以及术中所见均为非侵袭性22例,均为侵袭性25例;②病理与术中所见均为侵袭性,而CT诊断为非侵袭性6例、阴性1例;③CT检查和病理结果诊断为非侵袭性,而术中所见为侵袭性2例.CT检出胸腺瘤的敏感度为98.21%.结论:胸腺瘤的诊断应遵循影像-病理-临床综合分析判断的原则.CT为早期检出及诊断胸腺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侵袭性胸腺瘤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为63岁.9例侵袭性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6例,上腔静脉综合征2例,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胸痛、胸闷7例,咳嗽、咯痰3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纵隔肿块2例.所有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5例经手术切除,4例经活检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B型胸腺瘤的CT特征.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AB型胸腺瘤患者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5例中,肿瘤位于左前纵隔10例,右前纵隔10例,跨越左右前纵隔2例,异位3例.6例稍呈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局部与纵隔脂肪组织分界模糊,其中1例侵犯心包.平扫23例呈软组织密度,2例为稍低密度,3例见钙化,8例见少许坏死,增强扫描均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其中多个明显强化结节并见低密度分隔15例,17例病灶内见细小动脉血管影穿行.结论 AB型胸腺瘤平扫少有特征性,当增强扫描发现多个明显强化结节,并见低密度分隔及细小血管影穿行时应考虑AB型胸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李剑雄  林国成   《放射学实践》2011,26(6):597-600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胸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胸腺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例进行增强扫描。结果:侵袭性胸腺瘤18例(其中B型15例,C型3例),其中15例形态不规则,16例边界不清晰,17例累及邻近纵隔结构,脂肪间隙消失,16例显示内部密度不均匀,实质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为灌铸型。非侵袭性胸腺瘤14例(其中A型2例,AB型12例),其中13例形态规则,11例肿块密度均匀,4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轻度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对判断B型、C型胸腺瘤与A型、AB型胸腺瘤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评价CT对其临床分期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所见,通过对病变的密度、周围纵隔结构的侵犯、胸膜肿植以及纵隔外转移情况的观察进行分期,并和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主要有: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局灶性钙化;邻近结构的脂肪层消失;侵及心包、胸膜、肺及其他器官。CT对临床分期判断准确性为87.5%,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83.3%。结论:CT对侵袭性胸腺瘤术前分期及病变范围的显示准确,对确定手术方案,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 2 9例侵袭性胸腺瘤和 2 4例非侵袭性胸腺瘤进行单独评价 ,分析CT诊断侵袭性或非侵袭性胸腺瘤的可靠性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侵袭性胸腺瘤 ( 2 1例 ,占 72 %)较非侵袭性胸腺瘤 ( 7例 ,占 2 9%)有明显的分叶 (P <0 .0 5 )。侵袭性胸腺瘤囊变率 ( 2 3例 ,占 79%)较非侵袭性胸腺瘤 ( 6例 ,占 2 3 %)高 (P <0 .0 1) ;侵袭性胸腺瘤增强后较非侵袭性胸腺瘤有明显强化。结论 :肿瘤边缘分叶或不规则、囊变或坏死、增强前后CT值相差 2 0HU、纵隔脂肪线消失等CT征象提示侵袭性胸腺瘤。  相似文献   

14.
胸腺瘤多层螺旋CT影像与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腺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与病理学分型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腺瘤患者的MSCT征象并与相应病理学分型之间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肿块最大径<5cm,轮廓光整、规则,密度均匀,肿块周围脂肪线存在并呈中等均匀强化的胸腺瘤多分布在A型和AB型中;而肿块最大径>10cm,轮廓不规则或呈分叶状,肿块内有坏死、囊变及钙化,周围组织侵犯和远处转移并呈显著强化者多分布在B型和C型胸腺瘤中。结论MSCT对A型、AB型胸腺瘤与B型、C型胸腺瘤之间的分类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恶性胸腺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复习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8例侵袭性胸腺瘤及9例胸腺癌的CT、MRI所见,重点观察肿瘤的大小、密度、边缘改变,对周围纵隔结构的侵犯。结果:18例侵袭性胸腺瘤、9例胸腺癌CT、MRI均表现为前纵隔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前者肿瘤直径大于8cm者15例(83%),病灶内密度及信号不均匀12例。心血管受侵16例,后者肿块直径在8cm以上者7例(77.8%),肿块内密度及信号不均6例,心知管受累8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肺内转移3例,双侧肾上腺及肝脏转移1例。结论:虽然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的影像学表现相似,但胸腺癌更具有侵袭性,胸外转移常见,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腺瘤MS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胸腺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胸腺瘤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1例行增强扫描,所有胸腺瘤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MSCT征象与PCNA、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胸腺瘤CT征象中的病灶直径大于10cm,分叶征,病灶边缘不光滑,纵膈脂肪线消失,胸膜、心包及大血管侵犯,纵隔淋巴结、远处转移及病灶高强化程度与胸腺瘤组织PCNA及MMP-2的高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SCT征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的病理学特点,有利于术前无创地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输卵管妊娠的CT表现和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CT表现和特点。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为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34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妊娠。结果CT诊断输卵管妊娠的敏感度为97.06%,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94.73%。CT诊断输卵妊娠的直接征象为附件区包块内发现完整(4/34,11.8%)或变形的妊娠囊(14/34,41.2%);间接征像为附件区囊性包块中发现有可强化的异常密度影(8/34,23.5%);附件区混杂性包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19/34,55.9%);盆腔内子宫旁大片稍高密度影,无明显强化(3/34,8.8%);子宫直肠窝内可见血性密度影(23/34,67.6%)。输卵管妊娠cT表现特点可归类为孕囊型(4/34,11.8%);囊肿型(8/34,23.5);包块型(17/34,50%);陈旧包块型(2/34,5.90%);出血型(3/34,8.8%)。输卵管妊娠影像表现与妊娠部位有关;输卵管妊娠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有关。结论输卵管妊娠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在盆腔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时可提供有力的帮助。对临床、B超诊断不肯定的患者,CT是有效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