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原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收集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29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肺心病可以并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占54.5%,其次是房性期前收缩占25.4%,心房纤颤占7.0%,右束支传导阻滞占4.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占4.2%,室性期前收缩占2.3%,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占1.9%。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纠正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丽  高玉梅 《临床医学》2008,28(12):17-18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本组病例共136例,全部于入院后48 h内通过24 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率达67.64%(92例),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占42.08%,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早、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等也常出现。心律失常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明显。如心衰程度、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密切相关。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心律失常治疗应通过积极的病因及合并症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其治疗,提高对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室上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共128例,室性激动异常和(或)传导阻滞及多种心律失常并存均可见;电解质紊乱与心律失常明显相关。抗心律失常治疗以治疗原发病和(或)改善呼吸功能及纠正内环境紊乱为主,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辅。结论:肺心病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或)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为纠正心律失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105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出现一种心律失常类型,但也有不少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的心律失常,共达126例次。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68.25%(86/126)、室性心律失常14.29%(18/126),传导阻滞17.46%(22/126),以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占9.52%。大部分合并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心衰程度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相关。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和心衰是诱发的常见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是治疗重点,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我们探讨西地兰与维拉帕米 (异搏定 )对治疗肺心病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30例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30例为我院 1 996~ 2 0 0 0年住院患者 ,符合1 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 0例 ,女 1 0例 ,年龄 54~ 82岁 ,平均 65岁。3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心功能按 NYHA分级为 ~ 级 ,血 K+3 .3~4.7mmol/ L ,无长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史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1 .2 心律失常类型 快速心房纤颤 1 2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 0例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8例。心室率 1 4 6~ 1 82次…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房颤(AF)和其他房性心律失常(AR)包括房性期前收缩伴或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有证据证明折返机制在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有不少报道P波离散度(Pd)可以预测AF的发生.本通过观察分析42例AF及42例AR患及50例健康体检的Pd和P波最大时限(Pmax),探讨Pd与AF及AR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对50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类型、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为主,有22例,占44%,其次是窒息缺氧,占24%。心律失常类型包括:(1)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35例,其中房性期前收缩13例,室性期前收缩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结性期前收缩2例。(2)传导异常13例,其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文氏型)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不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预激综合征2例。(3)窦性心动过缓2例。50例经治疗后,46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有三大特点:(1)以传导系统发生率高;(2)功能性、暂时性心律失常多见;(3)预后较年长儿、成年人佳。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DCM患者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ECG)、24 h动态心电图(DCG)及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并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与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关系。结果:46例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者40例(87.0%),其中房性心律失常27例(58.7%),有房扑、房颤者与无房扑、房颤者左房内经差异有显著性(P〈0.05);室性心律失常23例(50%),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束支传导阻滞16例(35%);房室传导阻滞5例(11%);交接性心律2例(4.3%)。结论:DCM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类型多样,其发生与左房扩大、左室扩大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患儿快速心律失常83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36-7236
我院从2000-12-2008-01共施行射频消融术83例,针对患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52例,年龄4~14(11±3)岁。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70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均有反复发作,使用控制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术中给予静脉全麻28例,局麻5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心律失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心律失常患儿病因主要为合并围产期感染39例,围产期窒息18例;室上性心律失常66例,室性心律失常23例;多数期前收缩患儿经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对症治疗后期前收缩次数减少,随访3个月期前收缩偶发,其余患儿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予以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中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和5例室性心动过速曾接受同步电复律;1例失访,4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病因以围产期感染、缺氧窒息为主,经治疗原发病、应用营养心肌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总结60岁以上经心电图证实为心律失常患者130例,男:女=1:0.62.统计表明,老年患者常见心律失常依次为:心房纤颤、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常见病因依次为:冠心病、高心病、高心病 冠心病、肺心病、肺心病 冠心病。风心病及其它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较少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2007-01-2010-12心衰患者138例,分析其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衰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的特点.结果 心衰患者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心衰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是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常见并发症,在急性发作期症状明显,需及时治疗,缓解症状。以下为笔者对3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0~75岁,基础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入院后均进一步完善心电图、肝肾功、电解质、血糖、血脂、胸片、心脏彩超等相关辅助检查。心律失常类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性早搏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探讨介入治疗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2005-01-2010-09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36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的心律失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11例,发生率30.6%。其中术中出现的心律失常为8例,6例频发房性早搏,2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例,1例Ⅱ度Ⅰ型AVB,1例阵发性房颤,1例心房扑动。结论在ASD介入治疗过程中,较多的发生一过性房性心律失常,也可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一般预后良好,无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方法: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律失常10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而激动传导异常较少。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房性早搏。PaO2〈60mHg、血钾〈3.5mol/L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其中房性早搏最常见,缺氧、低血钾可能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有助于控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的常见发病原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收治10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心律失常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为常见。结论:临床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糖,改善心肌缺血,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功能,对预防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晓君  刘汛芳 《新医学》2007,38(6):392-394
目的:总结有症状的妊娠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27例有症状的妊娠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227例患者中1例猝死,14例有明确病因,212例(93.4%)为正常妊娠者.所有病例均有心悸、胸闷症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期前收缩为主.心功能Ⅰ~Ⅱ级.24例(10.6%)需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1例死亡,余226例为足月妊娠,并顺利分娩.未见畸形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结论:有症状的妊娠期心律失常患者大部分为正常妊娠者,症状主要以心悸、胸闷为主.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及期前收缩为主,预后良好,少部分需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0-01-2013-01期间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共4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22)和实验组(n=22)。对照组给予射频消融术,而实验组在射频消融术的基础上联用经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术后常规随访6个月以观察具体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率明显偏低(9.09%∶27.27%)、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率降低(4.54%∶22.73%)、术后6月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55.66±5.12)%∶(48.23±4.16%)]、术后6个月左房内径明显缩小[(34.68±3.29)mm∶(38.18±2.21mm)],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射频消融术可明显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症状复发和抗心律失常药使用量,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悸患者的病因,研究心悸与心律失常、心率变异及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4例心悸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结果 DCG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ECG);心悸发作时心律失常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悸显著高于房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与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女性心率变异性降低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心悸发作与心律失常、自主神经紊乱、内分泌紊乱有关,心悸患者(尤其是女性)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调控功能明显受损.心悸患者有器质性病变者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心律失常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5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形式来研究其病发特点,并以治疗角度对其处理对策展开临床探索。结果 50例患者中,除去其原发病影响外,其心律失常问题主要是受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高碳酸血症、肺动脉高压及药物等多方面因素而致使病发,临床上多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后经感染控制、输氧、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相关对症后得以显著改善,48例(96.00%)患者的病症得以控制,1例(2.00%)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及1例(2.00%)心房颤动的症状仍明显存在。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结合其原发病类型和心律失常原因实施对症处理,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