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TCD)可以动态无创地监测和评估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而颅内压(ICP)是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颅内病情的重要指标。临床工作中一直在探索一种准确、方便的无创ICP监测方法,由于TCD具有床旁无创、低廉快捷的优势,并且通过TCD检测脑血流频谱还可间接评估ICP变化,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结合ICP监测技术和TCD技术,并整合既往文献中基于搏动指数建立ICP评估模型的公式方法,就TCD脑血流频谱评估IC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初始值(在手术室放置ICP监护探头后初次测得的ICP数值)对颅脑损伤(TBI)后顽固性颅内压增高(RICP,ICP持续维持在30mmHg以上超过15min,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18例行ICP监测的TBI患者展开前瞻性观察研究,分析ICP初始值对RICP的预判价值。结果本组发生RICP43例,发生率为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P初始值是TBI患者发生RICP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为1.152;95%可信区间为1.078~1.232;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初始ICP的最佳临界值为19.5mmHg,此时灵敏度为97.7%,特异度为64.7%;当初始ICP≥19.5mmHg时,RICP的发生率高达82.7%。结论TBI患者的ICP初始值≥19.5mmHg对发生RICP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变化及意义张文德章翔易声禹刘卫平王立根顾建文宋少军梁景文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5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作为监护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4~69岁,平均34.6岁。50例中保守治疗10例,手术40例,二次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无创检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52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TCD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持续监测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血压(MABP)。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MABP与ICP、C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I、RI与ICP正相关系数分别为PI:r=0.881(P<0.0001);RI:r=0.789(P<0.0001),ICP和CPP与PI、RI、Vd、Vm、MABP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PI与ICP,CPP与PI、MABP关系最为密切(P<0.0001)。结论 无创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可实时反映ICP和CPP的变化,可作为ICP和CPP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无创、安全、价廉的特点,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TCD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判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作用及其表现与颅内压、脑灌注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CD检测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h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PI),同时记录ICP、CPP及伤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分为良好,1~3分为恶劣)。结果30例(51%)预后良好患者MCA平均血流速度大于40cm/s,27例(73%)预后差的患者MCA平均血流速度小于40cm/s(P<0.025)。34例预后良好患者平均PI小于1.5,30例预后恶劣患者平均PI大于1.5(P<0.001)。ICP/CPP与PI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脑伤患者入院24h内TCD结果对伤后6个月的恢复结果具有预后价值,并与ICP、CPP监测结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TCD参数与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TCD、腰椎穿刺术在伤后第1、3、7、14天分别检测30例颅脑损伤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颅内血液动力学及ICP,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随着ICP的升高,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大,大脑中动脉(MCA)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减小,其中Vd减小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MCA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I、RI与ICP呈显著正相关(P〈0.01),Vd、Vm与ICP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PI相关系数最大(r=0.876,P〈0.01)。结论TCD参数与颅内压增高有关,通过无创TCD检查可测定ICP增高程度,从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9例,开颅减压5例,死亡7例。结论颅脑损伤后如手术指征明确则须及时手术。术后注意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应积极保持脑灌注压、维持血压及血氧,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管痉挛,早期扩管改善微循环,有利于降低死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Ultrasonography,TCD)对118例偏头痛病人发作间歇期,发作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并做CO2反应性和血管杂音测定。结果表明:发作间歇期,偏头痛组平均血流速度(MFV)、血管杂音出现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脉动指数(PI)显著低于对照组,CO2反应性偏头痛组显著增强。而发作期普通型偏头痛与典型偏头痛有显著差异。普通组MFV显著低于间歇期、血管杂音减弱,典型组MFV显著高于间歇期,血管杂音增强,PI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TT)之间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可能的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7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入院进行320排螺旋CT的灌注成像(CTP)检测rCBF、rCBV和MTT,分析颅脑损伤程度与rCBF、rCBV和MTT之间的关系.随访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与rCBF、rCBV和MT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重型组rCBV与rCBF明显低于轻型组,而重型组MTT明显要高于轻型组,显示出与rCBF和rCBV相反的变化趋势(P<0.05).rCBV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MTT与GOS呈明显的负相关,而rCBF与GOS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rCBF、rCBV和MTT与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在评估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与颅内压的关系。方法应用TCD检测20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同时行颅内压监测。结果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cf、PI、af、RI、ae均和ICP正相关,Vd、ac和ICP负相关,其中cf与ICP的相关系数最大。建立TCD相关参数与ICP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ICP=0.312MAP-1.531Vd+21.437PI-15.059ac+38.722cf(P<0.001,R2=0.920估计值的标准差=4.0972mmHg)。结论经颅多谱勒频谱参数可以反应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的改变。综合研究经颅多谱勒频谱参数、血压与颅内压的关系是应用经颅多普勒无创监测颅内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3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交替采用160 ml 3%高渗盐水与150 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连续监测用药前、用药后30 min及1、2、3、4 h 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用药前及用药后1、3 h 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 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显著降低颅内压(P<0.01),两者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脑灌注压均明显上升(P<0.01);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20%甘露醇治疗后血钠明显下降(P<0.05),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钠明显上升(P<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P<0.01)。结论 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交替使用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12.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是颅脑损伤后引起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是一个多因素的病理过程。为探讨其影响因素,我们选择了聊城市脑科医院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连续308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发生SCVS的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七叶皂甙钠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脑水肿主要采用渗透性利尿剂、虽然其降压效果快、但作用时间短 ,并且有“反跳”现象。本研究应用七叶皂甙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并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 1995年 3月至 1996年 12月 ,对采用七叶皂甙钠注射液治疗的 5 0例重型颅脑损伤 (GCS <8分〉进行临床观察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2 2例。年龄 16~ 5 5岁。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 :脑挫裂伤 2 2例 ,硬膜下血肿 15例 ,硬膜外血肿 13例。2 .分组及治疗 :5 0例随机分为两组 :…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235,自引:1,他引:234  
颅脑损伤大多数为轻型伤与中型伤。伤后过程,轻型伤无颅骨骨折者约有0.2%~0.7%的病人加重;有颅骨骨折者3.2%~10%病情转恶化。中型伤有一部分脑挫裂伤病人,数日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这两类病人如有明显症状,宜住院观察治疗避免发生意外。重型颅脑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病人发生护理干预相关的继发性脑损害的风险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重型TBI临床资料,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和卫生护理。预测因子包括基线颅内压(ICP)≥15 mmHg、脑血管压力反应指数(PRx)≥0.3或ICP幅度≥6 mmHg。ICP≥20 mmHg持续5 min以上定义为继发性脑损害。结果 28例共记录67次护理干预,其中体位护理49次,卫生护理18次。12例35次护理干预ICP<20 mmHg;10例24次护理干预出现一过性ICP≥20 mmHg;6例8次护理干预出现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率为11.94%(8/67)。基线ICP≥15 mmHg病人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基线ICP≥15 mmHg预测护理干预相关性继发性脑损害的特异性为86.4%,敏感性为50.0%,阳性预测值为33.3%,阴性预测值为92.7%。结论 基线ICP≥15 mmHg是决定重型颅脑损伤护理干预后继发性脑损害风险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条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不断改善,但若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则显著影响患者预后。五年来,本科室在救治重型颅脑外伤的各类手术中共处理急性脑膨出57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22例急性颅脑损伤术后使用光纤颅内压监护在72小时内观察颅内压变化的特点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并作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运用TCD连续监测脑血流变化。探讨病人GCS评分和改良Fisher分级与CVS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出现不同程度CVS 19例(29.7%),伤后24 h内表现为脑血流速度增加,伤后3-5 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根据GCS评分,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CVS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3.3%和83.3%,其CV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Fisher分级3级病人发生CVS的比例显著高于2级和4级病人(P〈0.05)。结论 TCD连续监测可早期诊断CVS,并指导治疗,减少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一、资料与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 3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SHI)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18例。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 (CVA LH4 5 0 ,上海 )检测每例病人伤后 0、 1、 3、7、 10、 14、 2 1天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 (CVDI) ,并于 0、 1、 3、 7、 14、2 1天各行CT检查一次 ,分析比较两组CVDI变化规律、伤灶脑水肿大小和预后。筛选 2 4名本地正常人做CV DI正常值参照组。亚低温组入院后立即行气管插管 ,用冰帽、冰毯和冰袋同时全身降温 ,应用冬眠一号辅助降温 ,4~ 8小时内将病人肛温降至 33℃左右 ,维持 3~…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164例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颅脑损伤的患者之智商情况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