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相关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 S)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5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LEDA)患者,按下肢A S的程度分为内膜增厚组(A组),斑块形成组(B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均测定血清CRP和空腹血糖(FBG),并分析与动脉内膜增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的血CR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形成组的CRP的浓度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A组与B组间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RP与糖尿病患者A S的发生有关,CRP与糖尿病患者A 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单纯2型糖尿病(T2DM)和T2DM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变化。方法:T2DM患者112例,均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及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度病变组H s-CRP及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轻度下肢血管病组及单纯T2DM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Hs-CRP与T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年龄、空腹C-肽无相关。结论:血脂、Hs-CRP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预测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微量白蛋白尿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微量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49例年龄、性别、病程与之相匹配的正常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hsCRP水平以及hsCRP与年龄、病程和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微量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和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HbA1c(11.86±1.95)%vs(10.26±1.03)%,hsCRP(1.7±0.5)mg/L vs(1.2±0.4)mg/L(均P〈0.01)。hsCRP与年龄、病程、BMI及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胰岛素的应用量无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BMI是hsC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hsCRP的水平有明显增加,这是炎症状态的一种反应。显示了微量白蛋白尿与亚临床炎症及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有关。而微量蛋白尿(MAU)已被广泛接受为2型糖尿病(T2DM)患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指标,但其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MAU一般反映广泛内皮功能紊乱和(或)血管损伤。本旨在探讨伴有MAU的T2DM患CRP的变化,并与尿蛋白正常的患及正常人比较,了解CRP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我们应用彩色超声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进行检查,观察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旨在早期诊断并对病变程度做出判断。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型糖尿病60例均符合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20-81岁,病程1个月-27 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下肢血管病变关系.方法 对136例老年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尿蛋白/肌酐值分为微量蛋白尿(MAU)组和正常尿蛋白(NAU)组,比较两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病变程度及发病率.结果 伴MAU的老年T2DM患者较NAU组动脉内经缩小,血流量减少,下肢血管病变严重,发病率高.结论 加强对老年T2DM患者MAU的筛查并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以减少或延缓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笑雪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19):29-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2012年1月-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同时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肌酐(SCr)等,比较3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下肢动脉正常组30例(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有粥样斑块形成组38例,动脉狭窄或闭塞组28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肌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1b值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动脉狭窄闭塞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最显著。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mA1b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的关系,以期为DR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1-9/2002-09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共34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通过的DR诊断标准,并由眼科医师作眼底荧光照影。排除标准:排除大血管病变,结缔组织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无急性和慢性感染患者。本文实际纳入2型糖尿病DR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4)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4.7±1.8)年。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来本院自愿研究的健康体检成人,男21例,女9例。检测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omglobinA1c,HbA1c)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病变程度与CRP和HbA1c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R组HbA1c水平犤(10.5±1.5)%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犤(4.5±1.7)%犦(t=2.565,P<0.01)。两组血清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病程、HbA1c呈明显正相关(r=0.35,0.389,P<0.05),与血清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55,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其发病机制可能与CRP介导的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分别测定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FMD的变化;并与1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较NC组的FBG、hs-CRP水平明显升高,FMD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NA组,FMD则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FMD与FBG、hs-CRP、MAu呈负相关;hs-CRP与sBP、TG、MAu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伴MAU的2型糖尿病患者FDM下降比正常白蛋白尿患者更为明显,MAU能反映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是心血管病预测的重要的指标.hs-CRP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标志物,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以及体质量指数(BM 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结果与无血管并发症组相比,伴血管并发症各组血清CRP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r=0.282,P=0.001)、胆固醇(r=0.159,P=0.034)、低密度脂蛋白(r=0.151,P=0.042)、收缩压(r=0.172,P=0.024)、血尿酸(r=0.181,P=0.019)与CRP密切相关。结论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下肢缺血的临床症状,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糖尿病足部溃疡等,则治疗非常困难,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我们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斑块形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关系,以期为DR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1-9/2002—09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共34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通过的DR诊断标准,并由眼科医师作眼底荧光照影。排除标准:排除大血管病变,结缔组织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无急性和慢性感染患者。本文实际纳入2型糖尿病DR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177;4)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4.7&;#177;1.8)年。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来本院自愿研究的健康体检成人,男21例,女9例。检测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omglobin A1c,HbA1c)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病变程度与CRP和HbA1c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R组HbA1c水平【(10.5&;#177;1.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177;1.7)%】(t=2.565,P&;lt;0.01)。两组血清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gt;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病程、HbA1c呈明显正相关(r=0.35,0.389,P&;lt;0.05),与血清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55.P&;gt;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其发病机制可能与CRP介导的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脂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探讨尿微量白蛋白(Alb)及血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意义,以及糖尿病(DM)患者尿Alb的排出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检测32例正常人、26例DM无并发症患者和49例糖尿病并发DR患者的血脂、尿Alb。并将49例DR患者根据其尿Alb排泄量分成3组,比较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结果DM患者组和DM伴DR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A、ApoB、ApoA/ApoB和尿Al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以ApoB及ApoA/ApoB陛值变化最敏感,在DR患者三组中,微量尿Alb组和大量尿Alb组TC、TG、ApoA、ApoB、ApoA/Apo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尿Alb正常组。尿Alb与血脂水平明显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高脂血症可增加尿蛋白的排出,尿Alb不仅可以反映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指标,而且可作为DM患者是否并发DR或其他微血管病变的指标。ApoA/ApoB比值亦可作为DM患者脂代谢异常及其并发DR及其他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微量尿白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UAE)分为2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E〈30mg)(n=54)和微量白蛋白尿组(30〈UAE〈300mg)(n=58)。采用免疫透射比子浊法测定血清hsCRP,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白蛋白量。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的SBP、PBG、hsCRP以及UA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自蛋白尿组,2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间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UAE、SBP和BMI呈显著性相关(r=0.396,P=0.002;r=0.265,P=0.047;r=0.287,P=0.036),而且经过校正性别、年龄、SPB、FBG、PBG以及SCr后,hsCRP仍与UAE呈显著相关(r=0.271,P=0.039)。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UAE相关,从而支持CRP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可能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9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合并下肢血管病变40例,无下肢血管病变3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hs-CR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比较其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水平的高低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变化趋势和病情发展间的关系及病情预测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50例,定期测定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病情发展和C-反应蛋白变化间的关系.结果 经过1a的检测和病情观察发现:24例C-反应蛋白呈动态趋势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出现了视网膜病变,且显著高于未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结论 临床可根据C-反应蛋白作为判定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指标,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患者的早期治疗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