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9683例傣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大量实验观察数据表明,乙肝尤其是慢性乙肝与肝癌和肝硬化的关系密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调查西双版纳州傣族29683人,景洪城区居民33436人,中学生5612人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HBsAg和抗-HBs),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检测方法 1.1 对象:29683例傣族均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大多来自各乡镇农民;对照组城区居民33436例,来自于各企、事业单位参加体检的工人和干部;学生5612例来自参加历年大、中专考试体检的中学生。 1.2 试剂来源:HBV两种标志(HBsAg和抗-HBs)试剂由…  相似文献   

2.
血清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前S1蛋白与其他HBV检测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清前S1蛋白检测,比较不同HBV指标组合模式中的前S1蛋白变化。结果 HBV高复制组(HBeAg、HBV DNA、HBcAb IgM阳性各组)中血清前S1蛋白阳性高,低复制组相对低。HBsAg、HBsAb阳性(18)及HBsAg、HBsAb、HBeAb阳性(7)和仅HBsAg阳性(21)患者中,其前S1蛋白均阴性。前S1蛋白阳性亦见于HBsAb阳性的大三阳(3/12)、HBsAb阳性的小三阳(5/20)、HBsAg、HBsAb、HBcAb阳性(1/3)和仅HBsAb阳性(1/439)及仅HBcAb阳性(1/3)患者中。结论 血清前S1蛋白不仅是一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而且还可能反映HBV颗粒状态和隐匿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3.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人群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疫苗用于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  1997- 2 0 0 2年 ,在对人群HBV感染指标 (HBsAg、抗 -HBs、抗 -HBc)测定的基础上 ,对易感人群进行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2 0 0 3年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研究人群中抽取 5个研究人群 ,进行一般状况和HBV感染指标测定 ,以观察不同年龄、不同接种针次接种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 不同年龄的易感人群接种重组(酵母 )乙型肝炎疫苗HBsAg、抗 -HBc阳性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组 ,抗 -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接种组。 4 5岁以下人群免疫效果较好 ,抗 -HBs阳性率在 76.29%以上。免疫后 1- 5年 ,HBsAg阳性率维持在 1%以下 ,抗 -HBs阳性率保持在 77.66 %以上。不同接种针次效果不同 ,接种 1针次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较差 ;接种 2针或 3针免疫效果较好 ,抗 -HBs阳性率保持在 75.76 %以上。结论45岁以下易感人群接种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疫苗能够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大兴区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血清乙肝病毒 (HBV)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分析接种疫苗后乙肝疫情报告资料 ;采取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区 3- 12岁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 ,并收集血清标本 ,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表面抗原 (抗 -HBsAg)、表面抗体 (抗 -HBc)、核心抗体 (抗 HBc)。结果共调查 3- 12岁儿童 4 35名 ,表面抗原阳性 1名 (阳性率为 0.2 % ) ;核心抗体阳性 1名 (阳性率为 0.2 % ) ;表面抗体阳性 202名 ,阳性率为 46.4 % ,表面抗体滴度 (GMT)为 72.5。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 ,乙肝发病率由 90年代的 11.2/ 10万 - 22.9/ 10万降至 0.4 / 10万。表面抗原携带率由 3.2%降至 0.2 % ,下降约 92.8%。结论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乙型肝炎感染概况Australia抗原(澳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此后人们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认知有了飞跃的发展。1965年该抗原被Blumberg等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后很多人为消除HBV感染做了不懈的努力。然而迄今为止,乙型肝炎依然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据估计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衍生物 ,具有很强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 ,但其对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的患者疗效较差 ,我们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麻疹疫苗治疗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的乙肝病毒感染者 36例 ,观察 HBe Ag和 HBVDNA阴转率 ,并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 38例进行对比评价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2 0 0 2 - 0 1~ 2 0 0 2 - 0 7在开封市传染病医院门诊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74例 ,年龄 13~ 6 0岁 ,乙肝病毒携带均在 10 a以上 ,乙肝血清学指标均为 HBs Ag阳性 ,HBe Ag阳性、抗 HBc阳性、HBVDNA阳性。肝功能及…  相似文献   

7.
蒋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6):720-722,747
遵照为成员国提供健康政策指导原则的要求,WHO正在定期发布一系列有关疫苗和联合疫苗的最新立场性文件,这些疫苗是指可预防对全球公共健康造成危害的疾病的疫苗。这些文件主要针对大规模免疫接种。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免疫策略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针对所有婴儿抗HBV感染的常规免疫接种,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国家免疫计划的组成部分。高覆盖率的婴儿基础系列免疫接种已在预防儿童慢性  相似文献   

8.
张虎 《疾病监测》2001,16(3):116-118
乙型肝炎流行面广 ,传染性强 ,病程迁延 ,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对乙型肝炎治疗无特效方法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 ,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为了解乙型肝炎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免疫效果 ,笔者对 1 999~ 2 0 0 0年在我站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追踪的受免疫者进行抗 -HBs阳转情况观察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观察对象 :来我站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部分受免疫者 ,最小年龄 1个月最大年龄 60岁 ,按年龄分为两个年龄组~ 1 7岁组 ,~ 60岁组。2 疫苗与接种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 ,…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18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受检人群均采集静脉血2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乙型肝炎两对半,率的比较采用Х^2检验。结果793例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281例,阳性率35.4%。结论3~5岁和5~10岁2个年龄段的抗-HBs阳性率非常接近,为33.6%和31.2%,10~18岁年龄段抗-HBs阳性率较高,为50.4%。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军  韩晓军 《疾病监测》1997,12(7):258-261
浙江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浙江省卫生防疫站(310009)姚军韩晓军周绍聪杨介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高感染区[1],HBsAg携带者约达1亿人口,自1980年进行的全国肝炎流调自今已过十余年,这些年HBV感染情况,感染模式的变化,有待于进...  相似文献   

12.
13.
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乙肝及其引起的死亡率 ,十几年来国内外临床证明 ,唯一的预防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我国HBV传播很广 ,控制乙肝感染受到卫生部各级领导的重视。 1 992年乙肝疫苗已被纳入计划免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用我国乙肝病毒主要流行株adr亚型的HBsAg基因构建质粒 ,转染CHO -dhfr- 细胞 ,并筛选出高效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细胞株 (CHO -C2 8) ,小试完成。1 986年与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共同协作 ,研究中试生产工…  相似文献   

14.
邓子德  姚集鲁 《新医学》1996,27(3):126-127
本文以抗-HCV和HCV-RNA作为观察指标,对广州地区428例各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状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CV重叠感染中1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P=0.0008)慢重肝与肝硬化的重叠感染率高于慢迁肝与慢活肝(P〈0.001),有输血史的患者HCV重叠感染率高于无输血史者(P〈0.0001)。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对1431例6个月至12岁两组儿童(一组为6个月至5岁,接受新生儿乙肝疫苗基础计划免疫;一组为6~12岁)的乙肝相关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后乙肝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23%和51.0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至5岁儿童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2.07%,6~12岁儿童组HBsAg阳性率10.07%,HBsAg阳性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在控制儿童HBsAg携带率方面效果显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BsAg兼HBeAg、抗-HBc均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感染率高达85%,作者将在该院出生的本组婴儿142例分为3组,运用不同来源的基因工程疫苗接种。I组:用痘苗重组DNA乙肝疫苗57例,在婴儿娩出后1个月、6月龄进行注射,每次20ug。II组: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基因工程细胞生产)41例,其用法同I组。III组:疫苗来源同I组,出生时同时给以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支,含量为200U/ml,每次lml,臂部肌内注射,1、6月龄重复注射上述疫苗10ug。其保护率分别为88.2%、85.9%、100%,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2%、86%、98%、经过统计学处理,III组与I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II组与III组相比,P<0.05,差异亦有显著性。III组免疫方案优于I、II组,且在III组44例中,无1例感染,其免疫效果亦优于血源性乙肝疫苗。基因疫苗的问世,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姜秀浓  钱云松  胡守廉 《新医学》2003,34(11):686-687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乙型肝炎孕妇46例为单纯乙型肝炎疫苗组,其出生婴儿在出生日、1月龄、6月龄单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5μg。乙型肝炎孕妇42例为联合用药组,自妊娠28周起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eglobulin,HBIg)200IU,每4周1次,分娩后6小时内新生儿先注射HBIg100IU,然后在1、2、7月龄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5μg。两组婴儿于12月龄时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单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组HBsAg慢性携带率为15%,抗-HBs阳转率为80%;联合用药组则分别为2%和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Ig联合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河北省6所血站及2个自然村的729名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现献血员 HCV 感染率为22.1%,对照组为5.2%;全血献血员 HCV 感染率为15.2%,单采浆还输血球献血员为39.7%。结果表明,无论献全血还是献血浆,均易感染 HCV,尤以后者更为危险。ALT异常及持续异常的献血员 HCV 感染率分别为41.5%和78.6%,仅有 ALT 异常史的献血员为50.8%,ALT 正常献血员为16.7%,由此可见,ALT 异常是 HCV 感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目前,血站通过对献血员 ALT 的筛检,只能将17.4%的 HCV感染者筛除,尚有82.6%的感染者仍做为“合格”献血员继续献血,因此,建议尽快将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用于筛选献血员。  相似文献   

20.
569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探讨预防乙肝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569例接种乙肝疫苗前后分别检测乙肝标志物,接种前检测HBsAg.接种乙肝疫苗(3针)3个月后检测两对半(即HBsAg、抗-BHs、HBeAg、抗-Hbe、抗-HBc).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 535例,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34例,其中感染乙肝2例,全阴性19例,其余模式13例.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感染乙肝的可能,需增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