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型肝炎26510例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血清学标志物表现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 2 65 1 0例受检者血清标本中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IgM。 结果 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共 1 9种 ,其中常见模式 1 2种 ,罕见模式 7种。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在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如何正确判断罕见模式的临床意义 ,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试图客观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分布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并同步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测定,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 用化学发光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491例临床样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分型.对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103例样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测定.结果 491例被检者用化学发光法检出15种模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出仅9种模式.前者中可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抗体双阳(9例,1.84%)和乙型肝炎e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体双阳(10例,2.03%)等少见模式.检测10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63例,占61.1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值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不同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分布具有多样性;化学发光法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建立血清IgM抗体的检测方法,用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 检索EV71 VP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并在引物两端插入酶切位点,采用RT-PCR分离EV71 VP1全基因序列.PCR产物回收、纯化,插入T载体进行序列同源性测定.再插入表达质粒载体pRSET,构建pRSFT-EV71重组质粒.利用纯化后的表达产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V71 IgM抗体.共收集31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及36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PCR产物片段大小约890bp,与预期VP1全基因序列长度一致,并且克隆入T载体后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序列的同源性达100%;重组蛋白大小约为890bp,与预期蛋白片段一致.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手足口病患儿中IgM抗体阳性7例,健康儿童中则未发现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建立了针对EV71 IgM抗体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25例少见模式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少见模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5000例受检者血清标本中HBsAg、抗-HBs、HBeAg、抗-HBc、抗-HBcIgM。结果:发现HBV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25例。结论:对乙肝两对半中少见模式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5.
赵花  张红 《武警医学》2011,22(5):437-438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而且很容易发展为慢性。HBV—M血清学检测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首选检测手段和诊疗依据,但近年来在检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HBsAg/HBsAb双阳性的模式,给临床的诊治和解释工作带来困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本院收治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LIA与ELISA两种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清中的HBsAg、HBeAg、HBsAb、HBcAb、HBeAb,分析对比两组检出率,并与最终确诊结果展开对比.结果:HBeAb与HBsAg的检出率中,CLIA显著高于ELISA;两组患者HBeAg、HBsAb与HBcAb检出率的对比上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比最终确诊结果,CLIA的敏感性与诊断符合率均高于ELISA.结论: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具有着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对于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BeAb与HBsAg的检出率更高,可作为一种有效标记的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进行了北京地区近5年内老年戊型肝炎(HE)患者病毒抗体(抗-HEV)的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1年3月~1996年2月,由解  相似文献   

8.
将待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抗-HB_s制成复合物,抽滤浓集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经3mol/L NaCNS处理后直接用酶标记抗-HBc染色。其方法简便易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均可满足常规工作要求。测定结果表明,血清HBcAg与HBsAg、抗-HBc、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密切相关,可显著提高乙肝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前-X蛋白,纯化、鉴定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PCR技术获得HBV前-X编码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ET32a( ),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Ni 亲和层析纯化,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蛋白的免疫原性,然后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并经ELISA实验测定效价,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其免疫反应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25kD,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识别。成功获得前-X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128000,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获得的抗体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成功完成了HBV前-X蛋白的体外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为检测前-X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表达及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前动物布鲁氏菌病实验室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37份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阳性血清分别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偏振试验(FPA)等5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分析、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误诊率)、假阴性率(漏诊率)、符合率、Kappa值等试验指标。[结果] I-ELSIA、CELISA、FPA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漏诊率低、符合率高、Kappa值均较理想,CFT特异性好、敏感性低、漏诊率高、符合率差、kappa值小于0.75。[结论]对于动物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要结合实情选择检测方法,伴随目前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ELSIA和FPA方法值得应用推广,将对防控动物布鲁氏菌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三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临床上常用的胶体金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法)对400例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分别计算ELISA法、CMIA法、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CMI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ELISA法和胶体金法。结论 CMI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HBV DNA P)结构域蛋白RNase H对细胞凋亡易感基因(CAS)的转录激活作用。方法以HBV DNA P结构域蛋白RNase H的反式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CAS的启动子区域(CASp),扩增CASp并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CASp报告载体。分别以该质粒单独或与pcDNA3.1(-)-RH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ELISA法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以pCAT3-Basic空载体、pCAT3-TXNRD1p分别转染HepG2细胞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pCAT3-CASp和pcDNA3.1(-)-RH瞬时共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CASp的1.5倍,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2.7倍。结论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我室利用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RNase H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结果。我室克隆的CAS启动子具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HBV的RNase H蛋白具有对CAS的反式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PreS抗原检测方法。方法:表达与纯化了HBVPreS1/2抗原,并用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利用纯化抗血清包被ELISA板,吸附病人血清中包含PreS1/2抗原的HBV的病毒颗粒或病毒亚单位,特异吸附颗粒用抗HBsAg的酶标单抗检测。结果:利用金属螯合柱层析的方法高度纯化了PreS重组抗原,用复性的重组抗原免疫家兔3次,血清抗体滴度可达1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阵列技术筛选HBV前-S1蛋白的反式调节基因谱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阐明前-S1蛋白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7(GenBank号:AF384371)作为模板,应用PCR扩增前-S1蛋白编码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preS1,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 在1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30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3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前-S1基因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DNA芯片技术是分析反式调节靶基因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游媛  陈岚  肖鄂 《西南国防医药》2012,55(7):767-769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定量检测乙肝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CLIA法定量检测361例乙肝患者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水平,分析其与HBV-DNA水平、肝功能检测结果、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HBsAg、HBeAg与HBV-DNA定量呈正相关(r=0.6336,0.4032,P〈0.01),HBsAb、HBeAb、HBcAb与HBV.DNA定量呈负相关(r=-0.2582,-0.3864、-0.3568,P〈0.01);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与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HBsAg、HBeAg、抗-HBc含量在急性乙肝和亚急性重症乙肝患者中较慢性乙肝、慢性重型乙肝和肝硬化患者低(P〈0.05)。结论ECLIA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含量可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定量检测结果与肝功能异常无明显关联,但与临床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16.
戊型肝炎病毒血凝活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戊型肝炎病毒(HEV)具有血凝活性。HEV87A株和HEVG93-1,G93-2,G933,G93-4株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滴度达1:32-1:128,但不订豚鼠和鸡的红细胞。将稀释液PH7.4PBS与PH5.8PBS进行比较,前者适合,后者则不适合。在建立戊型肝炎病毒的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后,应用于87A株病毒的浮力密度测定和实验感染猴抗体测定中,结果令人满意。本研究戊型肝  相似文献   

17.
周宁  林国英  董友志  何海明 《武警医学》2004,15(11):817-819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366例血清中,有199例HBV DNA阳性,占54.4%.血清HB-/ml占65.2%;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占95.2%,≥106 copiessAg、HBeAg、抗阳性率占29.1%,≥106 copies/ml占17.6%.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5.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 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s)治疗对乙肝病毒(HBV)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于解放军302医院住院,且未经抗病毒药物及其他免疫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6例,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培养成CIK细胞后,经静脉回输患者体内。观察CIK细胞治疗后24周内患者体内HBV DNA水平、CD3+CD56+细胞频率的变化,以及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和浆样树突状细胞(pDCs)频率的改变。结果自体CIK回输后,9例患者产生病毒学应答,其体内HBV DNA水平分别于第41、2及24周(分别为5.70、5.09和4.08log10拷贝/ml)出现明显降低(P<0.05或P<0.01);7例患者表现为病毒学无应答,其体内HBV DNA水平均与在基线时(6.39log10拷贝/ml)无明显差异(P>0.05)。经14d的诱导培养后,病毒学应答者CIK细胞的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细胞比例为17.21%,明显高于无应答者(8.97%,P<0.05)。经CIKs治疗后,病毒学应答者pDCs频率由治疗前的0.27%上升至治疗后4周的0.39%(P<0.05)和治疗后12周的0.34%(P<0.05),而病毒学无应答者无明显改变。CIK细胞回输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治疗慢性乙肝安全性好,能抑制HBV复制,其机制部分是通过提高pDCs频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