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些年国内外继续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发生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及其所引起的VDPV循环(Circulating VDPV,cVDPVs)和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Immunodeficient VDPV,iVDPV)病例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建议我国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阶段,应研究制订相应的策略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自1988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行动以来,除阿富汗、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三个国家外,本土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的传播已在全球被阻断。2013年4~12月,尼日利亚发生Ⅰ型(Type 1)本土WPV(WPVⅠ)疫情爆发,截至2014年2月11日,在非洲之角引发213例WPVⅠ病例,其中索马里190例,肯尼亚14例,埃塞俄比亚9例。  相似文献   

3.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在控制脊髓灰质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 Live Vaccine,OPV),在控制脊灰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脊灰发病大幅度下降,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还有脊灰野病毒循环。  相似文献   

4.
预防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目标后,世界各国大力开展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计划免疫,脊灰发病率明显下降。目前美洲、欧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已消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本病的流行国家已由1988年的125个降至2004年的6个。  相似文献   

5.
自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的应用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感染人数从1988年的350 000例下降到2010年的1 351例,然而,由于OPV使用产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流行,已经成为当代脊灰流行的一个新特点。本文综述了全球近十几年来报道的VDPV病例的发生与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为尽早实现全球无脊灰状态目标制定的脊灰病毒消灭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所有国家被证实全部阻断了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传播后,全球将停止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进入后脊灰时代。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届时全面停止OPV的使用,并同步开始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的免疫,发展中国家更应考虑应用廉价的赛宾(Sabin)株IPV(sIPV)免疫,直至最终根除脊灰。然而目前全球尚无开发成功的sIPV上市。现介绍WHO推荐的这一免疫策略,分析全球sIPV的研发现状,从免疫策略、免疫程序、生产技术、疫苗供应等方面探讨我国应用sIPV免疫的可行性。鉴于这些可行性,我国应尽快推进sIPV的研发进程,为脊灰免疫策略的调整、实施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1994~2004年VAPP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1994~2004年VAPP总发生率为2.27/100万;服苗者VAPP发生率为0.85/100万,其中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5.88/100万;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1.42/100万.Ⅱ型疫苗株占62.50%;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史儿童占62.50%;病例均为<4岁儿童;有明显时间和地区聚集趋势.结论 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后,还需要停止使用OPV,以最终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河南省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发生规律,为其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4-2015年VAP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5年河南省共报告VAPP病例26例,发生率为0.16/100万剂次;其中首剂OPV接种后VAPP 20例(73.08%),发生率为1.11/100万剂次。发生数男女性比为5.5∶1。23例(88.46%)为2-6月龄儿童。接种至麻痹平均时间间隔为23天。病例麻痹部位主要为双下肢、单下肢。麻痹60天后随访均有残留麻痹。14例(53.85%)病例合并其他疾病,其中9例合并肛周脓肿。在13例脊灰疫苗病毒分离阳性的VAPP病例中,Ⅱ型占61.54%。结论 VAPP病例以低月龄、首剂OPV接种儿童为主。应密切关注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VAPP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国内文献报道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e poliomyelitis,VAPP)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VAP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接种人员提供接种依据,同时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内文献报道的1980~2012年发生的188例VAPP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6月龄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6.4%,男女比为3∶1,首次服苗病例数为再次服苗的3.24倍,病毒分型以Ⅱ型为主。结论在我国维持无脊灰阶段,减少VAPP发生成为消灭脊灰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1~2013年灭活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初步评价上市后IPV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网站收集2011~2013年IPV批签发数据,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2013年接种IPV后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计算构成比和AEFI估算报告发生率。结果中国2011~2013年共报告接种IPV(其中42.49%同时接种了其他疫苗)后AEFI 1923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56.25/100万,其中不良反应1866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51.62/100万。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1642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33.42/100万;异常反应224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8.20/100万。报告最多的异常反应为过敏性皮疹,共191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5.52/100万;其次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06/100万;其他异常反应估算报告发生率均1/100万。结论IPV不良反应未出现明显的异常信号,严重异常反应无批号聚集性,预防接种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应加强培训和督导,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增强AEFI调查和因果关联评估能力,提高AEFI分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乙脑灭活与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合理利用乙脑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各自的优点 ,降低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免疫学效果 ,开展了乙脑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前瞻性研究。 方法 对 6~ 11月龄初次免疫且免疫前抗体测定阴性的婴儿用灭活疫苗基础免疫 2针、次年用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 1针 ,追踪观察两年。另设立单一使用灭活疫苗组和减毒活疫苗组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种疫苗联合免疫与单一使用的免疫学效果。 结果 联合免疫组、灭活疫苗组和减毒活疫苗组基础免疫后的阳转率分别为 82 .3%、89.9%和 83.1%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不显著 (χ2 =3.2 2 ,n=2 ,P>0 .0 5 )。加强免疫后 ,联合免疫组中和抗体阳性率可升至 10 0 % ,与单一使用灭活疫苗组的阳性率 (95 .3% )和减毒活疫苗组的阳性率 (97.4 % )相比 ,差异不显著。 结论 对婴幼儿用灭活疫苗基础免疫 2针与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 1针的联合免疫法有很好的免疫学效果 ,且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各接种单位逐级上报2017-2018年口服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PV)的接种剂次数,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bOPV和IPV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统计分析AEFI报告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7-2018年江西脊灰疫苗AEFI报告434例,发生率为9.69/10万剂次,bOPV、IPV分别为5.85/10万剂次、21.52/10万剂次。AEFI报告例数为男童多于女童,以0岁组儿童为主,一般反应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48小时以内。异常反应病例的临床诊断主要为过敏性皮疹。bOPV接种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发生率为0.09/10万剂次。结论 江西省脊灰疫苗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需进一步防范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发生,并建议国家尽快制定2剂IPV加2剂bOPV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河北省二价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bOPV)、脊灰灭活疫苗(Salk株)(inactiv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made from Salk strains, IPV-Salk)和脊灰灭活疫苗(Sabin株)(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made from Sabin strains , IPV-Sabin )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脊灰疫苗的安全性。 方法 通过疑似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北省2016年5月1日—2018年4月30日脊灰疫苗接种后AEFI个案,比较分析三种脊灰疫苗接种后AEFI的报告发生情况。 结果 bOPV、IPV-Salk和IPV-Sabin的AEFI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3.53 / 10万剂、40.50/10万剂和63.70 / 10万剂。bOPV与IPV-Salk、bOPV与IPV-Sabin、IPV-Salk与IPV-Sabin的AEFI报告发生率(χ2= 360.355, P<0.001,χ2= 360.247, P<0.001, χ2= 34.895, P<0.001)和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χ2= 373.009, P<0.001, χ2= 564.795, P<0.001, χ2= 35.38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依次为:IPV-Sabin、IPV-Salk和bOPV;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χ2= 3.077,P=0.079, χ2C= 1.165,P=0.281, χ2C= 0,P=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种脊灰疫苗的AEFI中均以一般反应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组,主要发生在接种后1 d内。 结论 河北省三种脊灰疫苗总体安全性良好,但仍需加强脊灰疫苗安全性监测。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疑似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山东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山东省1993~2000年期间通过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报告的81例疑似VAP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以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投放量计算,疑似VAPP发生率为0.27/100万~1.33/100万,平均为0.79/100万;首次服苗、再次服苗及全程免疫后,疑似VAPP发生率分别为7.34/100万、2.58/100万和0.61/100万.疑似VAPP的发生多为散发,男性高于女性;病毒分离发现,接触病例中以Ⅱ型脊灰病毒为主,服苗病例中Ⅱ型和Ⅲ型病毒的分离率基本相同;服苗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5天;60天后随访时均残留麻痹.结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VAPP的研究,应考虑以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进行常规免疫,以避免VAP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在甲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前,山东省2~6岁儿童接种情况,为完善HepA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全省2~6岁儿童HepA接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HepA接种史通过查阅预防接种证/卡,或通过家长回忆获得。结果共调查1128名2~6岁儿童,其中接种≥1剂HepA者占78.90%;接种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各年龄组HepA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4,P=0.02);男童和女童HepA接种率分别为77.67%和8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P=0.28)。HepA接种率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地区高于经济水平中等和较低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7.25,58.17;P均〈0.01)。结论山东省要加强儿童HepA常规免疫,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应适时开展学龄前儿童HepA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评价甲型肝炎(甲肝)灭活疫苗(L 8株)不同途径接种Balb/c小鼠所诱导产生的免疫效应。方法将32 0EU/0 5ml的实验疫苗1次口服及腹腔注射免疫实验动物,于2周、4周时收集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抗体反应,同时动态检测免疫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干扰素(IFN) γ。结果 不论是腹腔注射或是口服免疫均能诱导产生良好有效的体液免疫效应。腹腔免疫后CD+ 4 T细胞百分比轻微下降,而CD+ 8T细胞百分比上升趋势及幅度明显,CD+ 4 /CD+ 8比值明显下降;而口服免疫小鼠外周血CD+ 4 T细胞百分比持续上升,CD+ 8T细胞百分比亦同步升高,两者上升幅度基本一致,CD+ 4 /CD+ 8比值无明显改变。另外,两种途径免疫接种均可诱导产生高滴度的内源性IFN γ。结论 有必要对甲肝灭活疫苗口服免疫的机制及其开发利用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2010-2012年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上市(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VarV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截至2013年4月18日报告的2010~2012年VarV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到2010~2012年接种VarV发生的AEFI个案4329例,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VarV接种剂次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9.16/10万剂。其中严重AEFI 101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0.45/10万剂。不良反应4138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8.31/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15.16/10万剂,异常反应3.15/10万剂。所有AEFI中,男、女性别比为1.37∶1;主要集中在≤3岁儿童和首剂接种后。在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异常反应的诊断主要为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集中在接种后≤1d。所有严重异常反应均治愈和好转。结论 VarV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与其他国家类似,但仍需关注预防接种后急性过敏性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国产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不同剂量、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并与甲肝灭活疫苗进行比较,在河北省正定县某乡3个村筛选3~13岁的甲肝易感儿童211名,按年龄分层随机分为甲肝减毒活疫苗A组(0、6、12个月)、B组(0、6个月)和甲肝灭活疫苗C组(0、6个月).这3个组按不同免疫程序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后1、6、7、12、13、24个月采血,检测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V).结果显示A、B、C3个组在首剂疫苗免疫后1个月时抗-HAV阳转率均较低(33.87%~42.22%);第2剂疫苗免疫后1个月抗体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抗-HAV阳转率为97.67%~100.0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07.16mIU/ml~2?477.52mIU/ml,升高20倍以上;首剂免疫后12个月抗-HAV阳性率均为100.00%,但GMT下降了64.9%~57.0%.仅A组首剂免疫后12个月时注射了第3剂减毒活疫苗,1个月后抗体GMT呈5.7倍增长.首剂免疫后24个月时,3个组抗-HAV阳性率为92.98%~98.11%,GMT为213.87~642.69mIU/ml.低滴度减毒活疫苗基础免疫后再免疫能诱导很好的免疫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析2015 — 2017年湖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脊灰疫苗安全性。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北省2015 — 2017年AEFI信息管理系统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tOPV)、Salk株脊灰灭活疫苗(IPV-Salk)、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IPV-Sabin)、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 (bOPV) AEFI个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湖北省2015 — 2017年tOPV、bOPV、IPV-Salk 、IPV-Sabin接种后AEFI报告发生率4.78/10万剂~26.94/10万剂。4种脊灰疫苗接种后AEFI中,一般反应均占80 %以上,异常反应占11.6 %~20.56 %,男童均多于女童,发生年龄均以 < 1岁组为主,90 %以上AEFI发生在接种后≤1 d。脊灰减毒活疫苗第1剂次AEFI发生率明显高于后续剂次,脊灰灭活疫苗各接种剂次间AEFI发生率无差异。新上市的bOPV和IPV-Sabin AEFI发生率分别高于tOPV和IPV-Salk,但多以一般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为主。  结论  湖北省脊灰疫苗安全性良好,但仍需关注罕见异常反应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09年和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zation Activities,SIA)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MV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全市2009年、2010年MV SIA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市2009年、2010年MV SIA共报告AEFI 185例,发生率为14.21/10万剂次;男性多于女性,占60.00%;各年龄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时间主要在接种后≤2d,占80.54%;MV SIAAEFI中,一般反应136例,占73.51%,报告发生率为10.45/10万剂次.异常反应43例,占23.24%,报告发生率为3.30/10万剂次.偶合症6例,报告发生率为0.46/10万剂次.异常反应病例中,93.02%为过敏性反应,且主要为过敏性皮疹,占65.12%.症状均比较轻,绝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MV SIA安全性较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低,接种后≤2 d是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