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医诊断学》问诊实验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君 《西部中医药》2008,21(12):52-53
《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中医问诊的思维和技能,为日后进入临床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医问诊实验教学必不可少。实验内容及技能训练的方法均以让学生进行问诊实战训练为核心,包括如何总结归纳主诉,怎么围绕主诉展开问诊,并把中医思维运用到整个问诊过程,体现中医问诊的特色,边问边辨等等,实验效果良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兴趣性,使学生基本熟悉、掌握问诊的内容及技巧。  相似文献   

2.
在问诊实验教学中,应用“学生模拟诊疗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接诊,在问诊实验过程中体现中医问诊特色,问诊采集病史是接诊病人的重要环节。该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中医问诊实验效果,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医问诊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问诊实验教学的方法。方法将41名学生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接受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和B组(未接受模拟问诊实验训练)两大组,进行A组与B组比较;再将B组进行自身前后(其中,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前仍称B组,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后称为C组)对照比较的方法,考核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前后学生掌握中医问诊内容及技巧的成绩。结果A组成绩优于B组(对照组),C组成绩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问诊实验教学"法可提高学生问诊内容掌握和技巧的水平,是中医问诊实验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医问诊实验教学的方法.方法 将41名学生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接受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和B组(未接受模拟问诊实验训练)两大组,进行A组与B组比较;再将B组进行自身前后(其中,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前仍称B组,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后称为C组)对照比较的方法,考核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前后学生掌握中医问诊内容及技巧的成绩.结果 A组成绩优于B组(对照组),C组成绩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问诊实验教学"法可提高学生问诊内容掌握和技巧的水平,是中医问诊实验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医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将“大医精诚”思政元素融入中医诊断学问诊实践教学设计,使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渗透,以医学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方式改革和多元化考核方式引导,使学生有效掌握问诊技巧和方法。从而提升中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为其执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诊法技能训练课程是在学生接受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理论课教育的基础上开设的。传统理论课教学以授课教师为主,系统传授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教学模式以独白灌输为主。然而基础理论课内容广泛而庞杂,学生基本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累积层面,无法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较强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中医四诊技能及辨证思维能力,使专业技能训练更贴近临床实际。中医诊法技能训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四  相似文献   

7.
问诊是中医诊断学四诊中最主要的诊法,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诊疗水平。实训教学是提高四诊技能的重要手段,而问诊的实训教学却常不受重视。为了提升问诊的实训教学质量,作者结合自身的问诊实训带教经验和体会,提出教师在课堂中即应加强对学生问诊技能的传授,同时进行归纳主诉能力的训练、情景模拟训练和临床实习等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问诊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中医模拟问诊训练是通过模拟就诊场景,运用标准化病人为学生提供中医问诊训练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对中医问诊模块的学习现状,探讨中医模拟问诊训练教学对学生学习动力、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分析中医模拟问诊训练教学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为标准化病人进一步服务中医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强化训练、标准化病人问诊训练、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严格出科考核对中医专业本科生的实习结果影响。方法对在我附属医院中医妇科实习的中医专业本科生按照是否采取强化训练、标准化病人问诊训练、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严格出科考核分为A、B组,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涉及中医妇科的毕业论文设计及报考中医妇科研究生人数。结果 A组学生的中医妇科出科考试成绩高于B组(P<0.05),且涉及中医妇科的毕业论文与中医妇科研究生报考率均高于B组。结论强化训练、标准化病人问诊训练、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严格出科考核可提高中医专业本科生中医妇科的实习质量,并激发中医妇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麦舒桃  韩云  李芳 《江苏中医药》2008,40(12):94-95
结合ICU中医临床教学的特点,探索在ICU进行中医四诊基本临床技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在问诊方面,扩大问诊的对象、采用灵活的"问诊"方式及特殊问诊内容;在望诊方面,强调以望神、辨色及望舌为重点,并扩大望诊的观察范围;在切诊方面,强调以按肌肤、按手足的寒热温凉、辨口气及切脉为重点;在闻诊方面,强调听呼吸,尤其在机械通气前后的呼吸性质的变化以协助辨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校+师承”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在中医传承班运行中医经典“课程-实训-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实施院校与师承互动,导读精读选修渐进,自学诵读跟师结合,重在培养中医思维;实训教学实施案例分析训练,通过集中实训、自主实训和实训考核,重在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临床教学实施五年一贯导师制,辅以家传学习和统一见习实习,重在培养和提高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综合诊疗技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传承班3个年级的实践表明,对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智能问诊系统,实现快速获取关键症状并完成辨证,为中医问诊智能化、客观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Item-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ItemCF)和遗传算法构建症状获取模块以获取患者的症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分类器并基于获取到的症状完成中医辨证。结果该系统实现了高效地获取患者症状并完成中医辨证。在13次提问次数下,便能获得辨证所需的核心症状,实现证候分类器90%以上的辨证效果。结论该问诊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医问诊中"问什么、怎么问"的两个核心问题,相比依据问诊量表获取症状,极大地简化了问诊中关键症状获取的过程,并能够在证候分类中保持较好的分类效果,在问诊客观化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包含辨证与论治两个阶段。即根据四诊以辨证,所选之方药或所组之方药必须要与所辨之"证"符合。病机即病因导致某证候和某证候出现特定症状与体征的过程,对病机的分析也是对该过程的分析。病机主要就是体现在某"证"出现特定的症状与体征的过程,而辨证论治也是围绕这个过程而展开的,即据症(包括望、闻、问、切)以辨证、审证而察机、据证参机以选方、随证而加减,而其中的关键即病机。现在中医大夫之所以出现临床效果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没有坚持中医特色与中医思维。如果应用西医思维来统摄中医,其临床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中医大夫只有坚持中医特色、中医思维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这样才能提高中医的自信从而培养铁杆中医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中医问诊证候分类特征,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中医心系问诊采集量表,采集大样本心血管疾病临床病例,根据问诊信息的"有、无"分别赋值"1、0",建立问诊数据库;基于隐结构分析,找出规律,建立隐结构模型;人机结合,对部分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和类的细分;基于模型结果,分析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中医问诊证候分类特征。结果心血管疾病中医问诊证候以心气虚、心阳虚、气阴两虚、痰湿、血瘀、气滞、心火亢盛、津液亏虚为主,并兼见胃气上逆、肾气不固、脾胃虚寒等证,其出现率依次为46%、23%、34%、18%、19%、39%、14%、1.7%、19%、27%、25%,并提示了这些证候与关系密切的各问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包括出现的概率和互信息)。结论隐结构分析方法能为中医证候的分类提供定性定量依据,并提示综合聚类分析和类的细分方法的应用能进一步明确隐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为临床中医证候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补充中医病案内涵,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80份由中医标准化培训医师撰写的中医档案,参照中医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逐项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 住院中医病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医病案内涵不完整、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四诊记录、辨证依据、三级查房记录等方面.结论 通过调查,实施一系列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评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满意度均较高,尤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2012级研究生在临床技能操作和学术研究方面较2011级研究生有所提高.提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2012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方案满意度较好,下一步应就培养方案的具体目标、导师理念的更新、临床技能与科研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制定长期培训目标和3年培训计划。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技能操作规程》自制中医护理技能问卷调查表,对全院361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中医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中医基础知识、常规操作、辨证施护、教育与培训能力)、开放式问题3个方面25个问题,调查完毕后将资料输入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共发放问卷361份,回收357份。中医基础知识、常规操作、辨证施护、教育与培训能力,不同毕业院校、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科室、不同工龄的护理人员存在差异,学历、职称越高,中医技术操作掌握程度越高,而基本理论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临床应用不够广泛。应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提高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健康需要,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诊法分为望、闻、问、切四诊,临床医生通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尤其是疾病的各个症状,作为判断各病种,辨别各证候的主要依据,故四诊法是中医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手段。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中运用的独特之处,旨在为中医四诊在皮肤病的临床诊断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录     
目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德才兼备、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能肩负起中医药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方法梳理目前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方法与举措。结果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结论应该以教学改革为着力点,整体提升课程体系、培养机制、教学模式、学习支持与管理体制建设,从而满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中医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师承制、小班化的特色与优势,探索了一种以经典课程为牵引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内经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与临床技能培养,基于中医各家学说的中医临床视野拓展与临证能力培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