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3~8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三所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确诊并要求终止妊娠的734名未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人群平均年龄为23.61岁,主要是公司职员、学生和无业者,文化程度较高;大部分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不多,74.8%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或无所谓态度,91.3%的女性采取过避孕措施,但仅有8.5%能每次坚持,主要措施是避孕套、体外排精和安全期避孕;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更换工作的次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学校或社区对生殖健康的宣传等多个因素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有影响。结论: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不深,性观念开放且避孕措施使用率低。今后的工作中,社区、学校、家庭应相互配合,为未婚女性提供更多有效的生殖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林淑红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4):259-261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为医院有针对性地对该人群提供完善的流产后心理疏导及院内避孕咨询提供支持。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医院自行编制的生殖健康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82例被调查者平均年龄21岁;23.0%是大学生身份;以非北京户籍为主;首次性行为时的平均年龄为18.9岁,最小仅16岁。47.5%的被调查者通过朋友获得避孕知识;18.0%的被调查者性传播疾病知识得分为0。81.7%的被调查者抑郁量表得分≥50,有抑郁倾向;67.1%的被调查者焦虑量表得分≥50,有焦虑倾向。结论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者的主要特征是发生性行为时的年龄较低,缺乏相关的性及生殖健康知识,且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倾向。 相似文献
3.
吴小艳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5):10-13
目的探讨未婚人工流产(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分析1629例被调查者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地区、月收入、独生子女、职业与健康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年龄、地区、籍贯、月收入、独生子女、职业与生殖健康态度密切相关,年龄、地区、籍贯、月收入、职业与生殖健康行为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非独生子女成为健康知识一般独立危险因素,年龄〈18岁成为生殖健康态度1〉30分独立危险因素,年龄〈18岁、城市户籍成为生殖健康行为不及格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关注未成年与学生群体,加强教育与重点场所监管;对健康知识水平不高者,针对性强化健康教育,对态度消极、经济条件不足者可免费提供计生用品;对行为不健康者,注重心理辅导、观念引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与生殖健康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618例16-25岁未婚青少年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未婚青少年占本院人工流产者的56.6%(其中16岁-25岁青少年占95.1%);低龄青少年人工流产者孕周明显大于高龄青少年人工流产者孕周,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者患妇科疾病者高达59.8%;本组调查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者中未采取避孕措施者占69.9%。结论:青少年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缺乏、可获得的避孕措施缺乏以及性行为控制能力差是引起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率高的原因;人工流产或许严重影响未婚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应多渠道增加青少年性教育,减少未婚青少年妊娠率及生殖道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了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方法]普查对象为无锡市直机关、学校及城郊的380例未婚人工流产女性,所有女性均为自愿接受普查。对照分析流产次数不同女性各种生殖器感染构成比、首次性行为年龄、相关知识得分及性伴侣数。[结果]流产≤3次女性的生殖道感染、性传播感染及盆腔炎发生率明显低于流产﹥3次者(P﹤0.05);流产≤3次女性的首次性行为年龄及相关知识得分显著高于流产﹥3次者(P﹤0.05),而其性伴侣数则显著低于流产﹥3次者(P﹤0.05)。[结论]性行为早、性伴侣数多及缺乏生殖知识未婚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较差,是生殖健康知识宣教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6.
未婚女性青少年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青少年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影响因素及生殖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岛市3个区3个工厂的137名未婚女性青少年流动工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0.23岁。生殖健康知识分为五类,总评分为100.00分。女性青少年流动人口的总知识得分的中位数为24.50分。各项知识得分换算为百分制,其中避孕知识的得分为0.00分,怀孕与人工流产知识为10.00分,生殖道感染与艾滋病知识为41.67分,性健康知识为37.50分,妇科疾病知识为50.00分。五类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1.642,P=0.000)。影响总知识得分的因素有年龄(OR=1.705)、月收入(OR=2.784)和文化程度(OR=2.677)。调查对象中36.50%有妇科疾病症状,有54.01%的人有月经异常。有妇科疾病症状者中仅有10.00%的人曾去看病,未看病的原因:42.22%的人认为"每个妇女都会有这些症状,没有什么关系",24.44%的人认为"我没有症状"。73.72%、90.51%、85.40%、76.64%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计生服务中心发放宣教资料、发放避孕药具、诊断妇科疾病和开展健康教育服务。结论:未婚女性青少年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避孕知识。影响知识水平的因素有年龄、收入及文化水平。她们在妇科疾病、月经问题上有较大的需求,但缺乏主动求医意识且对目前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不了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女性生殖健康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来定西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要求终止妊娠的未婚女性进行匿名访谈,收集、整理信息,分析相关因素。结果:未婚人流女性平均年龄(22.0±1.7)岁,生殖健康知识平均分(21.2±8.4)分,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主要是书刊、网络、影视、学校教育、父母教育和医院咨询;对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依次为避孕知识、性生理知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预防、人工流产危害等;不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初恋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疗机构指导、男友交流是影响未婚人流女性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重要因素。结论: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妇幼保健工作中要提供更多、有效的生殖健康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8.
未婚人流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和生殖健康保健需求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了解未婚女青少年对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KAP)和生殖健康保健的需求。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2月分别选择深圳市、南宁市、北京市、郑州市的市级医院妇产科,对2002名年龄<2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年进行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填写自填式问卷,应用SPSS/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2±1 7岁,流动人口占61 .0%;生殖健康知识平均总分为4.2±2 .3分,全部答对者仅占1 .2%,均未答对者占5 .4%;技术人员、非流动人口、高年龄组和教育程度高者得分较高;调查对象对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依次为避孕知识、人工流产危害、性生理知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预防等;希望获得上述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医院咨询门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热线电话等;希望获得避孕药具的机构依次是药店、医院或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所/站、自动售货机、百货商场及私人诊所。结论:未婚女青少年有关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应加强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教育,建立安全性行为,加强对未婚女青年的生殖保健服务,改善生殖健康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青少年妊娠是全球流行的一种社会病态现象,对其发生与流行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有重要意义[1],本文对92例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以下简称人流)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1研究方法1.1对象≤24岁的未婚青少年人流者92例。以无性经历者128例为对照(两组在年龄及文化程度上相当)。1.2方法用社会敏感问题随机应答技术(RRT法)、妇科检查和心理卫生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情况、恋爱、性行为、性态度、性知识、性观念、避孕措施及对生育节育的态度与认识等。1.3统计分析资料经数量化处理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咸宁市拟婚女性生殖健康状况 ,为制订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0 0 2年 7~ 12月在本市婚检中心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 1776例未婚女性婚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咸宁市女青年初婚年龄平均为 2 4 .2岁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 38.96 % ,未婚先孕发生率为 16 .2 0 % ,生殖道感染检出率为 6 .90 %。文化程度低者未婚先孕发生率及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较高者 (χ2 =37.5 1,P<0 .0 1及χ2 =2 6 .16 ,P<0 .0 1)。外地人员未婚先孕发生率及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员 (χ2 =4 .98,P<0 .0 5及χ2 =11.5 4 ,P<0 .0 1)。结论 :生殖健康状况与居住地及文化程度有关 ,在未婚青年中进行性病知识、性卫生、避孕知识等生殖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某工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某工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需求。方法:在上海市某手机厂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外来未婚女工中随机抽取600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了解上海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现状。结果:研究对象自报的性行为发生率为22.8%。生殖健康知识严重缺乏,得分很低,中位数为18.33分。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上海居住的时间较长、有过性经历、认为有必要进行生殖健康教育者和与他人交流过生殖健康知识的对象得分较高。结论:外来未婚女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人群,正处于性活跃的年龄,但文化程度较低,生殖健康知识严重缺乏。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该人群宣传教育,提高她们的生殖健康意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未婚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的需求和现状,探索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模式,从而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个超过1 000名女工的工厂作为调查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工厂未婚外来女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社区干预,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的2次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社区干预措施后,未婚外来女工的各项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均P<0.05),月经期性生活(从干预前的41.2%下降到干预后的5.2%)和人工流产(从干预前的32.9%下降到干预后的6.1%)等不安全性行为明显降低(均P<0.05),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结论绝大多数未婚外来女工生殖保健知识水平低,需要社区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知识,对提高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需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我国未婚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情况 ,为有关部门制定适宜的生殖健康服务内容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州、武汉和重庆 3个城市随机抽取 9个城区 ,每个城区随机抽取 5~ 7个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流动人口分别进行“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选题小组讨论。对选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整理 ,将所有项目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 :未婚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知识需求强烈 ,期望的知识获得途径多样 ;他们迫切需求生殖健康体检和免费 (低价 )的避孕药具 ;需要政府加大生殖健康促进的投入与补贴。结论 :未婚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需求涉及的内容和部门十分广泛 ,要提高和改善他们的生殖健康状况 ,必须在政府指导下 ,通过相关部分的分工合作和全社会的参与才能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青少年生殖健康治疗服务的需求现状,为改善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政策发展研究项目"2009年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选取其中关于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相关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分析。结果:共回收未婚女性青少年有效问卷10970份;在最近12个月中,女性青少年的治疗需求率为35.5。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年龄越大、个人可支配收入越高,其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越高;有宗教信仰、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青少年需求较高;农村地区青少年的需求高于城镇青少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需求高于东部地区。结论:未婚女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率较高,不同特征者需求不同。应为青少年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生殖健康服务保障,重点关注低文化水平、农村和西部地区青少年的服务需求;引导高收入、有性行为的青少年降低高风险行为,促进其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未婚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现状与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专题小组访谈、个人深入访谈和知情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结果共收回1333份有效问卷,年龄15~34岁,月平均收入100~2750元,每月食宿开支20~2000元,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3.5%(37/1333),初中占52.0%(693/1333);高中、中专、职校占41.7%(556/1333),大专及以上占2.8%(37/1333),住宿形式多种多样,61.7%(822/1333)住单位集体宿舍,自己购房者仅占1.6%(21/1333),19.2%(256/1333)的人与父母交流生育健康问题,69.1%(921/1333)的人在现单位从未接受过生育健康教育,近一个月内有避孕套保护的性生活的比例只占8.4%(112/1333);出现生育健康问题时去医院治疗的比例只占17.9%(238/1333)。结论未婚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年轻,文化程度偏低,居住不稳定,没有保护性的性行为较为多见,生育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供给相对薄弱,需要提高生育健康教育服务和改善他们的生育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