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策略.方法 对2000-2006年收治的16例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6例.复发时间为术后6个月至4年,复发时年龄为12~35岁.对术中发现前次手术未切除舌骨中段者(10例),行常规Sistrunk术式手术切除;对前次手术切除舌骨中段者(6例),行扩大切除反复感染致与周围粘连组织,即扩大Sistrunk术式.结果 16例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后,疗效满意.术后并发咽瘘和颈前血肿各1例,治疗后痊愈.随诊1~6年未见囊肿或瘘管复发.结论 合理应用常规Sistrunk术式与扩大Sistrunk术式是治疗甲状舌管囊肿复发病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敬告作者     
由于鳃裂瘘管与颈部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手术切除不彻底,易造成反复感染。对于复发者,常规手术方法更难治愈。我们采用选择性颈清扫术,整块切除病变组织,保留颈内动静脉、神经、胸锁乳突肌,治疗8例复发性第二、三鳃器瘘管患者,术后随访2~10年,无一例复发,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耳前瘘管为第一、第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的遗迹[1].对反复感染者,通常施行手术切除,虽然术者都知道彻底切除瘘管的重要性,但临床上仍不时会遇到术后即刻性复发与迟发性复发(以下简称术后复发)的病例,给再次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我科自1989年9月~2001年5月共诊治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17例,16例采用中药脱管锭治疗,效果满意,现将造成术后复发的一些因素及防范心得、中药脱管锭在治疗这类患者中的作用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治经验.方法9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鳃裂囊肿15例,鳃裂瘘管10例,皮样囊肿1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甲状舌骨囊肿37例,甲状舌管瘘管25例,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随访1~10年.结果93例中,囊性淋巴管瘤1例复发后失访,另1例行2次手术,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半年后死于肺转移,鳃裂瘘管2例3次手术,甲状舌管瘘管1例复发,鳃裂瘘管术后1例迟发性面瘫,一次手术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断除依据术前检查外,主要是依据术中的发现和术后病理检查.B超、CT等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上应彻底切除囊壁与瘘管,避免复发.术中应避免损伤颈部的大血管和神经.甲状舌管瘘管须切除舌骨中段2cm,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解剖在第一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神经解剖在第一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 19例第一鳃裂瘘管患者术中常规解剖面神经,其中7例无单纯瘘管切除手术史者行面神经总干解剖法;12例有单纯瘘管切除手术史者行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法.在直视面神经下将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彻底切除.2例伴有外耳道内瘘口,切除与瘘管组织关系密切的部分外耳道软骨和皮肤,术腔缺损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充填,外耳道填塞碘仿纱条.结果 19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9~24个月未见复发.4例术后有轻度面神经瘫痪,术后1个月内均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面神经解剖有利于完整切除第一鳃裂瘘管和防止面神经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先天性颈侧瘘管及囊肿治疗方式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9例复发性先天性颈侧瘘管及囊肿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期提高颈侧瘘管及囊肿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手术切除后复发的颈侧瘘管及囊肿患者的诊治过程。其中第一鳃裂来源12例,第二鳃裂来源6例,第三鳃裂来源21例。结果:所有患者经历瘘管或囊肿切除手术2~5次。最后1次术后随访9个月~17年,6例失访;6例复发(第一鳃裂瘘管1例,第二鳃裂瘘管3例,第三鳃裂瘘管1例、囊肿1例);1例第一鳃裂瘘管患者第3次术后发生癌变,第4次术后1年死亡。2例第三鳃裂瘘管穿过甲状腺,术中切除瘘管穿行的甲状腺组织。所有术中找到明确内口并进行有效结扎的颈侧瘘管患者术后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提高对颈侧鳃裂畸形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是复发性颈侧瘘管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择区性颈清扫术治疗复发性鳃裂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复发性鳃裂畸形病例资料.根据鳃裂畸形的胚胎学和解剖学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择区性颈清扫术式治疗.手术解剖、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应用整块切除原则根除病变组织、瘢痕、炎性肉芽.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切口局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1例复发性第一鳃裂瘘管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 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1例复发性第四鳃裂瘘管,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带麻痹,1个月后恢复.随访12~78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病例未见复发.结论:择区性颈清扫术治疗复发性鳃裂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第三、四鳃裂畸形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的技巧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3月间21例第三、四鳃裂畸形的临床资料.左侧19例,右侧2例.年龄9~53岁,其中40岁以下16例(占76.2%).完全性瘘管10例,不完全性瘘管11例,其中明确存在梨状窝内瘘口者16例.均采用全麻下颈淋巴结清扫方式行手术治疗,同时行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16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5例.结果 病理均证实为鳃裂畸形.术后咽瘘1例,经换药保守治疗愈合.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术后1月复查恢复正常.术后随访均1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反复发作的左侧颈根部脓肿或化脓性甲状腺炎应考虑到第三、四鳃裂畸形的可能;采用颈清扫的手术方式行病变区域整块切除并注重内瘘口的处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配合消融电极手术治疗复发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消融电极术中分离切除颞筋膜浅面以外的瘢痕、肉芽、残余管及靠近瘘管的耳轮角部分软骨膜,局部加压包扎,术后用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结果 其中15例Ⅰ期愈合,治愈率93.75%,耳轮脚外形保持良好,术后1例再次复发,此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疏于控制血糖,经局麻下第3次手术治愈。结论 显微镜下确定清晰的耳前瘘管手术切除的界限对于治疗复发性耳前瘘管具有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的优势,同时显微镜下清楚的分清界限并切除与管靠近的部分耳轮角软骨膜是防止瘘管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第一鳃裂瘘管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8至2001年间经治的第一鳃裂瘘管97例的临床资料.将97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32例,手术组65例.结果药物治疗组32例、34耳,经抗生素治疗和切开排脓引流换药临床治愈,随访1~10年,8例复发而行手术治疗.手术组65例、68耳,术后Ⅰ期愈合65耳,Ⅱ期愈合3耳,随访1~10年除4例失访外无复发.结论使用药物保守治疗第一鳃裂瘘管继发感染复发率高.手术彻底切除第一鳃裂瘘管是控制感染治疗第一鳃裂瘘管和预防复发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降低术后复发率、改进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感染性耳前瘘管患者25例,其中有感染史非感染期患者14例,处于感染期患者9例,术后复发再手术者2例。手术时整块切除瘘管组织及瘢痕组织。观察分析手术标本并行连续病理切片。结果:①大体形态:有感染史非感染期的手术标本近端为瘘管组织,保持瘘管原有形态,中远端为暗红色实性瘢痕组织;处于感染期的手术标本近端为瘘管组织,远端为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包绕形成的脓腔,瘘管与脓腔不相交通;术后复发的标本为多囊性肿物,呈典型的哑铃状外观。②组织学观察:有感染史非感染期者和术后复发者镜下可见瘘管远端走行不连续,呈多个束状管腔,管腔之间被条索状纤维组织分隔;处于感染期者镜下除上述表现外,脓腔周围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浆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③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组织被瘢痕组织分隔为多段,互不相通,瘘管内注射美蓝等示踪剂无法完整显示瘘管的走行,故单纯依靠示踪剂切除瘘管易致残留。整块切除瘘管组织及瘢痕组织是防止瘘管上皮残留的有效手段,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的走行进行探讨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例第四鳃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第四鳃裂畸形的走行及其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均显露喉返神经,10例行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其中2例行Ⅱ、Ⅲ、Ⅳ及Ⅵ区颈清扫术;此10例病变均行于甲状腺后方,其中7例进入梨状窝尖;1例术前检查示内瘘口于梨状窝尖,但术中未探及内瘘口;1例止于颈段食管侧壁;1例开口于颈段食管.另2例患者中1例病变以条索止于甲状腺外侧,1例为甲状腺外侧囊肿.本组无瘘管绕过舌下神经的病例,也没有延伸至纵隔的病例.1例患者术中切断左侧喉返神经,立即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术后左侧声带麻痹.本组患者术后随访8~8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0例无复发,1例复发,1例失访.结论 本组病例的先天性瘘管走行与理论走行不符合.病变大多与甲状腺和喉返神经关系密切,需保护喉返神经,处理甲状腺.对难以辨认瘘管走行的复发病例应行上至二腹肌下的Ⅱ、Ⅲ、Ⅳ及Ⅵ区颈清扫术.术中未找到内瘘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较大溃面感染性耳前瘘管最佳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耳前瘘管,特别是伴有较大溃面耳前瘘管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有较大溃烂创面的感染性耳前瘘管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创面均愈合且无复发.结论及早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耳前瘘管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患者111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复发5例,其中4例有反复囊肿感染病史,术后呼吸困难2例,其中1例患者因长时间缺氧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术后咽瘘1例。结论 手术方式和感染史是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灶反复感染以及术后复发者易切除过多周围组织,术中应仔细结扎舌骨离断处减少咽瘘发生。颈部手术术后24 h应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切除范围大手术时间延长者术后可延迟拔管、予以激素治疗防止会厌前间隙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性分析 199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我科治疗 3 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资料与方法 :本组 3 2例 ,男 13例 ,女 19例 ,年龄 5~ 3 3岁 ,平均 16.3岁。 1次手术术后复发 2 1例 ,2次手术术后复发 11例。感染 2次 7例 ,其余均感染 3次以上 ,其中行脓肿切开引流者 10例。病灶均位于耳前 ,其中右耳 19例 ,左耳13例 ,均有瘢痕及肉芽组织形成。小儿全麻 ,成人局麻。耳屏前沿病灶行梭形切口 (多为纵形梭形切口 ) ,切口内包括所有瘢痕及炎性组织。术中仔细将瘘管及周围瘢痕、肉芽和可疑组织分离切除 ,直至显…  相似文献   

16.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是颈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手术切除是其惟一的治疗方法.由于甲状舌管的范围不确定,早期简单囊肿切除术式常有残留,导致复发.我们在Sistrunk术式的摹础上,扩大舌骨及其周围组织的切除范围,治疗38例复发感染性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第一鳃沟瘘管的外科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1984年5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23例先天性第一鳃沟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碘油造影,5例行单纯瘘管切除术,18例行面神经解剖、部分腮腺切除加瘘管切除术.结果 23例中20例术前碘油造影良好地显示了瘘管的分支和走形.23例中22例完整切除瘘管,随访1~22年无复发,1例瘘管分支深达颈静脉孔,术后半年复发.结论 先天性第一鳃沟瘘管术前应行碘油造影及瘘管CT扫描,了解瘘管的部位和走向,对于反复多次脓肿形成或瘘管位置深者应常规行面神经解剖术.  相似文献   

18.
第三鳃裂瘘管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三腮裂瘘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人院前曾经反复多次行瘘管摘除术。采用稀钡食管造影及术前吞服美蓝的方法明确瘘管根部,再行手术切除。结果经治疗后随访1~8年,12例均未见复发。结论治疗的关键是寻找瘘管的内外口,对腮裂瘘管术后复发可行功能性颈廓清扫术,以彻底切除病变、不损伤正常组织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性第三鳃裂瘘管的手术时机选择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例感染性第三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3例患者有明显内瘘口,6例患者未发现明显内瘘口,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术后随访6~54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均未复发。结论对于感染性第三腮裂瘘管的患者,手术切除瘘管组织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的准确诊断,良好的手术时机选择和术中对于瘘管组织的彻底切除是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及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71例(80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术耳感染控制后1周以上再行手术,术中均采用整块组织切除原则进行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5年, 78耳(97.5%)未复发,仅2耳(2.5%)术后复发并经再次手术后治愈。另有1耳(1.25%)术后第4天出现切口缝线感染,经伤口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 结论 合适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界限的精准确定及病变组织的整体切除有利于彻底切除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病变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