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螺旋CT     
螺旋CT(SpiralorHelicalCT)是一种新型CT,它是传统的常规CT的继续和发展,其设计有很大改进。于198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近几年发展迅速,大有普及之势。它与普通CT一样,有X线管球、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等。而冠以螺旋一词是指X线源围绕人体长轴旋转的同时,床位向机架内持续移动。其结果是X线管球沿人体的长轴按螺旋轨迹旋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得体积数据。例如,常规胸部扫描,每扫一层要屏气一次,完成全部层次的扫描要屏气二十次左右。而螺旋CT则只需一次屏气就可以完成胸部的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能CT扫描区分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两组不同比例的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混合物置于试管内,第一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钆特酸葡胺注射液,体积比分别为0∶1、1∶6、1∶1、6∶1、1∶0;第二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果胶胶体铋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1、1∶6、1∶1、6∶1、1∶0。使用双能CT扫描后,以80 keV进行单能量图像重建,应用Liver VNC软件将双能数据进行虚拟平扫及碘含量分析。结果在80 keV虚拟单能量成像的条件下,第一组混合液的CT值为379~383 HU,第二组混合液的CT值为170~173 HU,且两组实际碘浓度与测量碘浓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质分离图像中,碘造影剂和钆造影剂区分不明显,碘和铋造影剂区分明显。结论双能CT可以区分铋和钆这两种衰减率不同的造影剂,原子序数相差越大,区分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式注射造影剂对肝脏CT增强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的注射方法对肝脏增强效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笔者对84例正常肝脏分组采用手推法、推注法和机注法注射造影剂,观察时间一密度曲线、始末扫描层面的强化差值和肝脏最大强化值。结果:后两种注射方法的肝实质时间一密度曲线相对平稳,始未扫描层面的强化差值分别为18.98Hu、10.75Hu和9.08Hu,肝脏最大强化值分别为31.42Hu、40.75Hu和42.08Hu,前者与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两种注射方法能够获得良好增强效果,而推注法简便有效,更适合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及脑出血的CT定位及介入治疗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不同方法找出急性脑出血的较佳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选急性脑出血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各96例,对疗效进行了观察及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情轻型者病死率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显示病情属中、重者介入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结论:超早期介入治疗是降低病互率,减少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总病死率介入治疗组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6.
我国目前到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大多是中晚期胃癌,X线双对比造影及胃镜只能对管腔内表面改变进行观察,而CT在显示胃癌病变、胃外浸润及转移情况方面具有特殊优势。本文重点探讨胃癌的CT检查方法及术前CT检查的意义及价值。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0年9月~2003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  相似文献   

7.
耳部疾病的双螺旋CT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耳部疾病的双螺旋CT扫描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5例183耳的各种疾病的CT征象及其特征。结果中耳炎81耳,先天性耳畸形56耳,颞骨骨折34耳,中耳癌5耳,外耳道胆脂瘤4耳,耵聍3耳。结论双螺旋CT扫描对各种耳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可靠的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类癌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肺类癌的CT表现。结果:右肺9例,左肺5例;中央型和周围型各7例。肿块平均直径3.7 cm,多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或具有角状突起的不规则形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有分叶,无空洞、钙化及胸水。6例有肺门淋巴结肿大。中央型尚可见阻塞性肺炎、肺气肿或肺不张。结论:不典型肺类癌具有一定CT特点,但缺乏特异性。CT可以准确显示病变,但定性诊断有困难。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9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CT表现,其中3例作了CT随访。结果肿块型11例、腔内型8例、厚壁型10例,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肝脏直接受侵20例、肝转移7例、胆管扩张8例、淋巴结转移10例及静脉瘤栓3例,10例合并胆囊结石。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胆囊的大小、形态、分型及肿瘤的扩散范围,对临床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卵巢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CT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CT诊断正确率为72.4%。良性肿瘤绝大多数表现为边界光整的薄壁囊性肿块。囊内脂肪密度、牙齿和钙化等是囊性畸胎瘤的特征性表现;细而规则的分隔则是囊腺瘤的CT特点。恶性肿瘤呈实质性和混合性,肿块边缘不光整,增强后实质强化明显,并且多见盆腹腔转移。结论: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造影剂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40例肝脏扫描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找出较适合螺旋CT肝脏扫描的造影剂应用技术,测量了单、双时相注射的肝脏、主动脉和脾脏的增强值,并对最高增强值及对应时间、平衡期和增强值30Hu以上平衡期适合扫描的时间进行了分析,单时相注射的肝脏最高增强值高于双时相注射,到达时间比双时相早15秒,单时相注射平衡期比双时相提前20秒,增强值30Hu以上到平衡期时间单、双时相注射分别为35s和50s,所以,单时相注射更适于螺旋CT肝脏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适当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6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按所用对比剂浓度不同分为三组,所用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20 mgI/ml、350 mgI/ml、370 mgI/ml,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重组,然后对重组后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主动脉起始部及同层面降部的CT值进行测量,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85,P=0.675).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三组患者主动脉起始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0.992、P值=0.376;主动脉降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527、P值=0.224,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三组患者主动脉起始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206、P值=0.307;主动脉降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703、P值=0.191,各组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当低浓度对比剂(320 mgI/ml)能够满足冠状动脉CTA的诊断要求,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注射程序对肝脏增强效果的影响 ,探寻常规 CT及螺旋 CT肝脏增强检查的最佳造影剂注射程序。方法 :16 6名正常肝实质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六组 ,分别以不同流速的程序从前臂静脉注入 6 0 %泛影葡胺 90 ml,从开始团注后 2 0 s以动态程序扫描肝脏。以兴趣区测量大血管及肝实质不同时间增强后的 CT值。结果 :不同注射程序对门静脉及肝实质强化峰值影响较小 (P<0 .0 5 ) ,但双相注射程序肝实质增强达峰值及平衡期起点的时间显著延长 ,阈值间期及时间 -密度曲线的 AUC在 10~ 40HU阈值均显著长于或高于单相注射程序 ,在 5 0~ 6 0 HU阈值以双相特高流速组最优 (P<0 .0 5 )。结论 :1.第一时相流速较快的双相中、高流速注射程序是常规三、四代 CT肝脏动态增强检查的最佳造影剂注射程序 ;2 .经改进的双相特高流速注射程序在螺旋CT肝脏增强检查中仍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口服脂肪性造影剂后胃壁的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2例口服15%花生油乳剂行上腹部CT扫描的正常人胃壁的厚度及形态进行观察。对胃壁厚度及贲门壁厚度进行测量,经数据处理得出:正常人胃壁厚度在0.2~1.0cm范围之内,贲门部壁略厚,在0.2~1.1cm范围,形态光滑规整,贲门部形态大部分呈折角状,少部分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种消除CT扫描时胃内气液面所产生伪影的药物及使用方法。材料及方法:实验室研究表明,以枸橼酸、碳酸氢钠为发泡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固泡剂,使气泡不断产生,且能较长时间浮于表面,从而形成由造影剂到气体逐渐递减的密度差,达到消除液平面的设想是可行的。随机抽查普通法(只服水300~500ml,或加少量泛影葡胺)CT检查12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120人均服消伪药物。按胃内气液面消除情况评优差片。结果:对照组优片67,差片53,试验组优片118,差片2,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所研究消伪药物可从根本上消除CT扫描胃内气液面所产生的伪影。最后对药物密度,产泡最佳时间,服用方法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显示尿路结构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60例临床拟诊泌尿系病变患者分成3个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组(2.0 ml/kg体重、1.5 ml/kg体重、1.0 ml/kg体重),每组20例,然后行64排螺旋CTU检查与图像后处理,获得三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二维曲面重组(CPR)图像,并对图像中尿路解剖结构与连续性状况的显示效果和尿路的充盈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解剖结构显示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图像尿路连续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排泄期输尿管测量的最大管径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U显示尿路结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剂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合适的注射速率及剂量。方法实验采用配伍组设计。处理因素为对比剂注射速率,分别为3、4、5、6、8 m l/s;配伍因素为对比剂注射剂量,分别为0.5、0.75、1、1.25、1.5 m l/kg。25只比格犬随机入组进行灌注成像扫描。所得图像经后处理,测量上矢状窦内对比剂至峰值时间及升高CT值。结果注射速率对上矢状窦至峰值时间有显著性影响。其中5、6 m l/s组上矢状窦至峰值时间与8 m l/s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3、4 m l/s组与8 m l/s组相比较,上矢状窦至峰值时间延长。注射剂量对上矢状窦峰时升高CT值有显著性影响。其中1.5、1.25 m l/kg组上矢状窦峰时升高CT值与1 m l/kg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0.5、0.75 m l/kg组与1 m l/kg组相比较,上矢状窦峰时升高CT值降低。结论注射速率低至5m l/s或注射剂量低至1 m l/kg时,脑CT灌注成像亦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对比剂技术在胸部螺旋CT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胸部螺旋CT应用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胸部肿块而申请CT检查 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 1ml/kg体重对比剂 (平均总量 5 9.5ml± 8ml)、3ml/s注射速度、2 5s延迟时间作全胸螺旋扫描。测量增强后纵隔血管、心脏和增强前后肿块的CT值。结果 上腔静脉CT值平均 2 65HU± 92HU ,升主动脉 193HU± 41HU ,肺动脉 15 1HU± 3 2HU ,左房15 8HU± 3 3HU ,降主动脉 199HU± 46HU ,与纵隔肺门的非血管结构密度差异明显。 2 8例肺癌肿块强化满意 ,平均增强 3 0HU。结论胸部螺旋CT应用小剂量对比剂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纵隔血管和肺内肿块强化效果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螺旋CT结肠成像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螺旋CT结肠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16例受检者肠道准备后 ,经直肠导管注入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 (CT值 - 2 0 0~ - 2 4 0HU) 15 0 0ml,观察螺旋CT结肠成像质量 ,病变的检出率 ,受检者对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的耐受性和对比剂的副作用。结果 结、直肠内充盈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后 ,CT横断位图像质量良好 ,能顺利进行包括CT仿真内镜在内的螺旋CT结肠成像检查。结、直肠各段 1级扩张和准备分别为 71.1% (12 8个肠段中 91个 )和 4 8.4 % (12 8个肠段中 6 2个 )。 >10mm病变的检出率 88.9%。 14个结、直肠癌均检出且定位准确。受检者在检查期间和检查后 4 8h随访中无明显不适。结论 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在螺旋CT常规检查和包括仿真内镜在内的螺旋CT结肠成像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