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手术都是复杂、高风险、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较高的大手术。同时梗阻性黄疸会引起肝肾的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道黏膜功能障碍,内毒素血症,免疫功能下降和吸收障碍性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减黄治疗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一个特殊问题,即在行根治性手术前是否须行减黄处理。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普通外科医师们,亦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外科专家们探讨的热点问题。早在1966年Maki等根据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经验,提出梗阻性黄疸病人应行二期手术,即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前先行胆道外引流术以改善病人的一般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减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减黄途径与方法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31009)曹利平,彭淑牖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便黄)病人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解除黄疸。但解除黄疸的方法有多种,有为改善病人一般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而进行的术前减黄,也有在术中切除或未能切除病... 相似文献
5.
茵陈蒿汤用于梗阻性黄疸术后减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梗阻性黄疸常由胆总管结石、肿瘤或壶腹周围占位性病变引起。肝脏淤胆可致肝功能损害 ,使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并延缓病人的康复。 1995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我们对 37例梗阻性黄疸病例在手术后配合应用茵陈蒿汤治疗以促进减黄 ,并与2 3例行常规外科手术后处理的病例做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 60例 ,按就诊单、双日分为两组 ,治疗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 (5 6 8± 10 8)岁 ,就诊时平均梗黄时间 (14 2± 7 8)d ,术前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5 8 8± 34 1) … 相似文献
6.
7.
重症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梗阻性黄疸的影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确定性处理极为重要,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尤其制约围手术期的死亡率。1.理论依据:(1)并发于肝门部胆管癌的黄疸以单纯梗黄为主,除非介入性影像诊断(PTC、ERCP)诱发,甚少发生急性胆管炎,其肝功损害主要表现以TB/DB升高,ALT/γGT升高,不同程度的ALT升高与低蛋白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主要以维生素K1为原料凝血因子Ⅱ、Ⅲ、Ⅴ、Ⅶ、Ⅸ、Ⅹ等的缺乏,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而呈进行性加重,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及凋亡。(2)肠道中缺乏胆盐,导致肠道细菌孳生与易位,诱…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的术前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胰外科常见的临床问题,绝大多数患者需外科手术处理,故又称外科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对肝脏功能、造血机制、肾脏功能均有较大的影响,可能发生术后致死性并发症,需要认真对待。多年来,梗阻性黄疸是否需要术前减黄治疗一直存在争论,尚无统一意见。其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因恶性病变所致的重度黄疸患者,由于黄疸时间长,梗阻程度重,黄疸深,手术又较大,目前针对梗阻性黄疸尚缺乏术前评价标准,因此给临床外科医生带来困惑。外科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包括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梗阻的部位在肝内、肝门或胆管下端不同水平。良…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介入引流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窦科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4):204-205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介入引流治疗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西安,710032)窦科峰王德胜经皮肝穿胆管支架引流和内镜介入内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为近年开展的新技术,本文仅就内镜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关问题作一讨论。1内镜下放置支架引流管的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内镜置入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与手术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期,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同期56例内镜置入支架及90例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及术后远期存活情况.结果 支架及手术均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及胆系酶(P<0.01),两者在降低总胆红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和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0 d和795 d,两组术后3、6、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6%、61.1%、46.4%和97.0%、90.9%、65.4%,两组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肿瘤伴转移、高位胆管梗阻的患者,支架组和手术组的生存期相仿.结论 内镜下置入支架与手术相比,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有同样的退黄效果,而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作用.对手术无法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置入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84年开始,利用T管施行胆-肠内引流术(下称T管内引流)治疗因各种原因不能根治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连续10年间63例随访观察,证实此种术式减黄效果好,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能有效地延长生命,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回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全过程,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17.5%)。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迎接手术;术中熟练配合医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引流液、腹部症状体征、各项生化指标及患者主诉,积极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通过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积极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尽早出院。 相似文献
13.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引流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胆管梗阻和梗阻性黄疸,常需行胆道引汉手术,以解除梗阻性黄疸所致的肝损害和造成的全身性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姑息性手术治疗的主要着重点是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创造一个使病人能得以接受其他的辅助性治疗的机会;因而,在这前提之下,有些患者适合于做姑息性治疗手术,而另外一些患者则可能已丧失手术的条件,因手术所带来的合并症、创伤等有时反而在不能延长生命,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失去了姑息性手术的意义。同样,这原则亦时适用于内境和介入性治疗,此等治疗虽然是属于“微创”性的,但有时其所… 相似文献
14.
15.
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腔内放疗(IntraluminalRadiationTherapy,ILRT)是指将放射源经人工通道置入胆管腔内病变处,进行局部放射治疗,使病变缩小,达到治疗目的。早在1935年Walter等为1例不能切除的胆管癌病人,在手术后14hT型管置入镭针进行暂时性放疗。7O年代开展了经皮经肝和经内镜乳头置入导管或内支架,行胆汁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在此基础上,Henschke等利用经皮经肝途径,党入放射源进行腔内放疗,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能顺利经人工通道置入放射源,将其制成前端呈结节状的导线。根据X线胆道造影所示病变部位,在荧光屏监视下,决定置入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术前不同减黄方式对疗效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术式给予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43例。依据患者的自身状况以及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术式,分为ERCP组(78例)和PTCD组(65例)。ERCP组给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PTCD组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评分以及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时,两组手术成功率相比(90.0%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TCD组(5.0%vs28.1%),P<0.05;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值对比(97.5±11.3)μmol/L vs(81.8±1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两组手术成功率对比(63.2%vs 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15.8%vs 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梗阻性黄疸有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前者多由于胆道结石或狭窄所致,在临床上颇受重视,黄疸的出现常提示需要及时处理,尤在化脓性胆管炎病例;后者多由于肝胆或胰头恶性肿瘤所致,多数是一个晚期的征象,不能根治,临床上不受重视,拖延治疗。但合理的姑息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改善其生命质量,悲观和放弃的思想是错误的。虽然近年来对恶性梗阻性黄疽的诊治没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1],但以往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仍然是很宝贵的,应积极努力处理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不断提高诊治水平。1及时确诊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多数无其他阳性表现,历… 相似文献
18.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手术治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200233)林擎天,王洪1983年报导了我科从1978年开始创用的姑息性胆一肠架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8例以来,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现总结10年28例使用结果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 相似文献
19.
20.
[摘 要] 目的 探讨术前内镜胆道引流减黄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73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内镜胆道引流分为胆道引流组(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和非PBD组,其中PBD组30例,非PBD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胰瘘、胆瘘、出血、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BD组术后胰瘘、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非P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胆瘘、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术前内镜减黄增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不应作为胰十二指肠术前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