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热实结胸从三焦腑证立论的观点,提出了具体完整的的证治概要,并以临床举例显示其运用价值,从而印证中医三焦之腑的客观存在性及其理论在辨证论治中的独立意义。  相似文献   

2.
伤寒部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谓结胸?大小结胸的病因病理及主要脉证是什么?如何治疗?热实结胸与寒实结胸、脏结、阳明腑实如何区别? 结胸是指邪气与有形之物结于胸中,以胸膈或心下硬满而痛为特征。其病因病机为患者素有痰水实邪,误下后或不经误下邪热入里与痰水实邪相搏。如原文134条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由于内陷的邪气性质不同,故分为热实结胸和寒实结胸。热邪入里与痰水互结,则为热实结胸;寒邪入里与痰水互结,则为寒实结胸。热实结胸则又根据病情的轻重不同,病变范围的大小之异,以及热邪  相似文献   

3.
探讨《伤寒论》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的异同,指导临床辨证及治疗。通过查阅相关中医古籍及文献,从病位、证候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进行辨析,探讨二者的异同。结胸证的病位更加广泛,可上达胸、旁及两胁、连贯膈、下延至腹,基本病机是"热入"和"水结在胸胁",证候特点是以胸脘硬满胀痛拒按为主,治法则以泻热逐水为要;阳明腑实证病位以中焦胃、肠为主;基本病机是阳明津亏及邪热入里,热与燥屎相结,腑气不通;证候特点是以痞、满、燥、实、坚为主;治法则以通腑泄热为重。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有较多相似之处,但病位、病机、证候特点及治法却有不同,临床当详审病机、谨慎辨别,区别用之。  相似文献   

4.
腑实、结胸、蓄血和黄疸是《伤寒论》常见四种热结疾病,其基本病机都是伤寒所化之热结聚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形成实邪,且相互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发生来看,热结疾病均是由伤寒病演变而来,其热邪来源于外感寒邪郁遏阳气;阳郁病机无法以汗、吐、下等形式解除,因而内结于里。虽同属郁结病机,"结"是有形的邪气,与"痞""郁"等无形之邪有本质的区别。阳郁所化热邪与体内"水、血、痰、食"等实物相合,构成了热结之"结"的特殊病理状态。就具体病位病性而言,腑实为热邪结于胃肠糟粕,结胸为热邪结于胸中水液精微,蓄血为热邪结于肠中血脉,黄疸则是热邪与脾相合影响血分。本文通过对四种热结疾病的归纳研讨,以期加深对伤寒化热病机及伤寒病与温热病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芒硝,味苦、咸、性寒,有润燥软坚,涤荡胃肠三焦实热积滞之功.临床常与大黄配伍用于胃腑热结,燥实坚闭之证.仲景<伤寒论>之承气汤证可为明鉴,不劳絮烦.  相似文献   

6.
热实结胸证实质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同宪  李月彩 《陕西中医》2000,21(3):141-142
<正> 热实结胸证是《伤寒论》中的急难病证之一,在《伤寒论》中具有特殊地位,阐明热实结胸证的实质,是破译《伤寒论》的突破口。在《伤寒论》中,以及后世伤寒学派对它的病因、病症、病机、病位、病性以及治疗方、药都作了详尽描述,对于热实结胸与《伤寒论》中其他主证之间的关系、鉴别诊断都作出了说明。现代中西医结合学派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早就有人提出:急性腹膜炎与“大结胸”证无论其主证、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原则及方药等极为相似,并从这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用大陷胸汤及其变方治疗急性腹膜炎及胃十二指肠穿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都说明了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有较多的重叠,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多大的范围内能够  相似文献   

7.
论胸水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伟星 《新中医》1990,22(8):5-7
胸水早期,风热交炽,痰热结胸,治以清热泻肺,祛痰截饮;若至实热结胸,则治以攻逐水饮;胸水而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则治当温阳化饮,胸水日久,饮瘀结聚,治当泻肺涤饮,活血通瘀散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对《伤寒论》第131条提出三点新的解释。①“病发于阳”系指病发于阳气素盛、胸有痰水之人而言,“病发于阴”系指病发于胃气素虚之人而言,而不能以结胸与痞证形成之前的“原有病证”来区分。②结胸言“热入”,在于强调邪热内陷是热实结胸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痞证不言“热入”则强调中虚是痞证形成的根本原因。③“下之太早”,是说在结胸形成之前就有可下实邪存在,只因表邪未解而用攻下,导致邪热内陷与体内痰水实邪互结于胸膈,才形成结胸;痞证不言“下之太早”,说明痞证形成之前,患者无可下实邪,只因误下损伤中气,才导致痞证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法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采用通腑泻实法、宣畅三焦法、活血化瘀法以及泻热导浊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现状全面分析,认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机是湿、瘀、热(毒)互结,提出以通导瘀热法治疗本病是今后应当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对于结胸证的论述,可分为大陷胸汤证、大陷胸丸证、小陷胸汤证的热实结胸以及白散方的寒实结胸两大类.在此,笔者想着重讨论一下关于大陷胸汤证的机理、脉象以及大陷胸汤证与大承气汤证的鉴别等3个方面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以心气亏虚为本,血瘀、痰浊、水饮互结为标,虚实夹杂,标实为主。心力衰竭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心力衰竭病变循三焦水道,由上到下分别影响心、肺、脾、肾、肝的功能,故心力衰竭治疗应采用三焦论治,根据三焦症状的不同,分别采用泻肺利水,健脾疏肝法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各有侧重。治上焦喘咳,常选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逐饮,治中焦心悸乏力,则选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化湿,治下焦水肿尿少,则选用木防己汤或真武汤温阳利水,并在具体方剂中加入川芎、陈皮、赤芍等疏肝行气之药以疏导瘀滞之气,促进水与血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国家名老中医姜良铎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从经络辨证理论出发,从整体状态辨治,创立了"三焦经络瘀滞"理论。该文率先对姜良铎教授在门诊患者辨证论治中经常采用的三焦经络瘀滞理论进行了中西医临床特点研究总结,探讨其内在规律性。文中首先对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姜教授诊断三焦经络瘀滞的279例患者的中西医疾病特点。通过该文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三焦经络瘀滞患者女性多见,多见于中青年人群,病程迁延,舌红苔黄等内热表现常见,其现代西医疾病诊断与传统中医辨证症候群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三焦经络瘀滞症候群表现以热证状态居多,中年患者是三焦经络瘀滞的常见患病人群,西医诊断的相关信息有助于诊断三焦经络瘀滞。  相似文献   

13.
①“热入血室”与“热入因作结胸”的“热入”似同实不同,“热入因作结胸”是病因病机,热是外来表热;而“热入血室”是证候,热是病人正邪相争时产生的热,不是外来的邪热,也不是风寒所化热,这种热进入血室,与经血相搏,形成“热入血室”证。②“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热入血室证病位在下焦胞宫,与胃气及上、中焦无关,胃气包括下焦的大小肠,所以在上二焦的基础上提出胃气加以强调,一则表明重视胃气的一贯思想,二则提示病虽在下焦,但与胃气系统的脏腑无关。(3)第148条“半在里半在外”指部分表证和阳郁的里证,并非病位;用小柴胡汤是调理枢机,疏通阳郁,而不是和解少阳;本证“可与小柴胡汤”说明不是小柴胡汤的主证,少阳的半表半里之说与本条无关。④大结胸证的形戍分别由太阳表热证、少阳热证、太阳少阳并病三者误下,致邪热入里和伤寒日久不解化热入里,与素体停痰留饮搏结而成。⑤女子胞作为奇恒之腑之一,与其他奇恒之腑“藏精而不泻”特点不同,不管是经血还是胎儿,都是要有规律的、有时限的藏泻交替,绝对不是藏而不泻。所以说《素问‘五脏别论》关于奇恒之腑特点的归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述了姜良铎教授从三焦论治多部位结节。临床中大量肺结节患者多合并有甲状腺结节或乳腺结节,姜教授提出三焦郁滞是多脏腑同病、多部位同病的关键,是多部位结节形成的基本病机,临床表现除肝郁症状外尚有内热外凉、上热下寒、左右不通等三焦不通症状群,治疗以通调三焦为治疗原则,采用四逆散合升降散加减疏利三焦气机、解除三焦郁热,即流通气血,交通表里,通达上下,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多部位结节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法和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中脏腑者,临床以阳闭者居多,病机多属风火上扰清窍,且多兼夹痰热腑实,故治宜泻火通腑,潜阳熄风,化痰活血为主,泻火通腑尤为重要。本证经积极救治,可由重转轻,转为中经络证;若邪大局 衰或失治误治,则可由闭转脱,出现危象。  相似文献   

16.
水字有一,形有三,却病千万。水致病,于不同形态、不同生理机制、不同身体部位皆可发生不同的症状。或渴、或汗、或利、或噎、或咳、或喘、或悸、或烦、或眩、或呕逆、或痞满。足太阳经为阳经之长,循肩背属阳,如天日昭彰司水。太阳病分为太阳经证、太阳腑证和太阳变证,太阳经证主要有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治疗方剂为麻桂类方,代表方为麻黄汤、小青龙汤和桂枝汤;太阳腑证分为蓄水证与蓄血证,治疗方剂为苓桂剂,代表方为苓桂枣甘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变证分为烦证、结胸证与痞证,热与水结于胸膈,形成热结无水的状态,为虚烦的栀子豉汤证,热携水气互结于胸膈,则为结胸,形成结胸证,结胸证方剂主要为大陷胸汤(丸)、小陷胸汤(丸)、十枣汤;痞证方剂主要为泻心汤类方,代表方剂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太阳病可致病于经腑,内传于少阴,当治以亢其害,使不克伐,承乃制,使生相因。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MS)发病的中心环节和致病基础是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抵抗将MS这种一身多病的综合征联系为一个整体。而三焦功能失常与IR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三焦功能失常入手,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与中医的"整体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入选的309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计算等统计学方法。结果: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有4个:痰热腑实证105例(占34.0%),气虚血瘀证90例(占29.1%),风痰上扰证64例(占20.7%),痰瘀阻络证50例(占16.2%)。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讧候分型以痰热腑实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再次为风痰上扰证,痰瘀阻络证相对最少。本研究还发现痰瘀互结,腑气不通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证候特征,提出祛瘀涤痰通腑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7):581-583
湿热痰瘀闭阻经络而致的痹证为湿热痹,湿热痹的致病因素包括湿邪与热邪两个方面。外湿侵入人体,或肺、脾、肾、三焦功能失调导致湿邪内生,均可留滞肌肉筋骨而成痹。外湿与內湿可相互影响,相互促生。根据热邪与痹证二者的因果关系,可分为因痹致热和感热而痹。湿邪与热邪常易联合致病,两邪相合具有弥漫周身、易伤脾胃、易扰心神等特点。先热后湿,形成痹证以痰热为主,病情轻浅易治;先湿后热,形成痹证以痰瘀夹虚为主,病情难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