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动物模型-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中Norrin的时空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荧光素灌注铺片观察OIR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RT-PCR检测对照组P7、P10、P12、P17小鼠和OIRP7、P8、P12、P12.5、P13、P14、P15、P17、P19小鼠视网膜中Norrin、VEGF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Norrin蛋白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分布位置。结果:OIR小鼠P12时在视网膜后极部形成无灌注区,P17时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NorrinmRNA在正常小鼠视网膜中表达水平低且稳定。缺氧12h后,NorrinmRNA有显著升高,缺氧1d到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其变化趋势与VEGFmRNA一致。Norrin蛋白在正常小鼠各时点免疫组化均未能检出,在OIR模型中P15见弱表达,P17-P19表达明显增强。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外层,以内外节层、外丛状层为主。结论:Norrin在mRNA和蛋白水平都在缺氧视网膜中明显升高,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外层。Norrin很可能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并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的非随机分布与局部的血流动力环境有关,而内皮细胞增殖引起的内皮层失稳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发生过程有关。本文比较了不同大小的切应力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切应力抑制细胞增殖并与切应力大小相关。同时构建了平行板式突然扩张流槽,探讨流型改变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扩张效应和流线偏转效应使得这种剪切抑制作用被减弱。 相似文献
3.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方法: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鉴定,第4代细胞接种于Polyester(PET)膜上,不同时点对滤膜表面行显微镜观察,通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间接反映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形成,应用共聚焦免疫显微镜观察2、3、4周occludin表达的变化;跨膜电阻(TER)检测屏障的稳定性,并通过测量正常培养条件和5μg/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预下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透性的改变反映屏障特性。结果:成功培养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度可达95.8%。细胞接种1周后融合为单层,接种后2、3、4周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细胞接触紧密,呈单层生长,可见occludin在细胞相邻边界规则的表达;occludin在2、3、4周,在细胞内的分布逐渐移向相邻细胞交界处;2周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跨上皮细胞电阻达(120.62±3.97)Ω/cm2,2、3、4周差异无显著(P>0.05);单层细胞的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HRP从滤膜上方到达下方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且在VEGF的干预下,各时点通透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利用体外培养的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单层细胞具有典型的屏障功能特性,可作为体外研究血视网膜内屏障的有用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otch1基因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notch1-shRNA和pNL-NICD/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行notch1沉默和高表达notch1胞内段的效果检测,MTT法和PI单染流式细胞术分析notch1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notch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能有效下调notch1表达,而pNL-NICD/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能有效增加NICD的表达。notch1基因表达下调的细胞其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并引起细胞G1期阻滞(P<0.01),S期减少(P<0.01);在NICD表达增加的细胞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且引起细胞G1期减少(P<0.05),S期增加(P<0.01)。结论:notch1基因与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周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治疗胶质瘤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髓质素2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2(AM2)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经Ⅷ因子相关抗原的抗体鉴定和常规处理后,随机分为对照、AM2(10-7mol/L、10-8mol/L和10-9mol/L)、ADM、ADM+AM2、10%胎牛血清和10%胎牛血清+AM210-7mol/L等8组,以[3H]-TdR掺入法测定MEC增殖反应。结果:10-7-10-9mol/L各浓度AM2、ADM以及AM2和ADM合用对于静止状态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3H]-TdR掺入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10%胎牛血清刺激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3H]-TdR掺入比对照组高87.5%(P<0.05),10-7mol/LAM2抑制胎牛血清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3H]-TdR掺入增加(P<0.05)。结论:AM2抑制血清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个不同年龄组供体来源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方法:分离培养2个不同年龄组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为出生后30d内和40-65岁供体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特异性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染色CD31、vWF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的摄取来定位内皮细胞的标记。通过使用matrigel基质胶培养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blotting分析vWF在细胞内的分布,评估2组细胞管状结构形成能力以及vWF在细胞内的不同分布。结果:从2个不同年龄组中成功地获得高纯度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2组在种到基质胶后6h均能形成典型的二维管腔样结构,但婴幼儿组评分比成人组高(27.2%±2.2%),且二维管腔样结构在30h仍可较好地维持,而成人组已看到部分自发降解。另外可见到vWF在婴幼儿组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而成人组主要表达在胞浆。结论:不同年龄来源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某些自身特定的性状特征,在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体外研究中,供体年龄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应该得到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灵芝对体外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灵芝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做细胞增殖曲线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培养中加入灵芝 (2.75mg/ml)后第4d开始细胞增殖 ,第7d达高峰(与阴性对照比 )。流式细胞仪分析 ,各剂量组G2-M期细胞明显增多 (与阴性对照比 ) ,但细胞凋亡百分率无显著变化。结论灵芝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此作用对保护内皮损伤、加速内皮修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外源性N端截短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对骨肉瘤细胞株OS732的生长和细胞间缝隙连接信息通讯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N端截短的长度为1.65kb Rb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用DOTAP将其导入骨肉瘤细胞株OS732。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Northern blot检测Rb基因的表达;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和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观察OS732细胞的生成状况;用半定量RT-PCR法和罗氏黄荧光传输法检测细胞间缝隙连接信息通讯的能力。结果 转染N端截短的Rb基因后,OS732细胞内可检测到内源性和外源性Rb基因的mRNA表达。OS732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其生长速度减慢,软琼脂形成集落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缝隙连接蛋白基因Gonnexin43的表达和细胞信息通讯能力增强。结论 N端截短的Rb基因可抑制骨肉瘤细胞株OS732的恶性生长表型以及增强细胞间信息通讯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纳米银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3只5 d龄SD大鼠,分离心脏,在体外酶消化法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培养,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除空白对照组外,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于含0.5,0.25,0.125,0.0625,0.03125 g/L纳米银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LDH法检测急性细胞毒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纳米银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数减少,纳米银浓度为0.25 g/L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他浓度彼此间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浓度纳米银对血管内皮的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并没有急性细胞毒性.结论:纳米银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其作用与纳米银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p19ARF对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