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病。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串疮”。西医治疗多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中医传统辨证多谓“肝胆湿热”,倡用龙胆泻肝汤治之。笔者遵循中医教科书,从俗首先使用龙胆泻肝汤,但几无疗效,有时反而使病情加重,苦恼不已。后偶读当代已故中医名家刘绍奇著《临证发微》,里面有两则治疗带状疱疹病案,作者用“瓜蒌散”加味治之,效出意外。笔者又参阅其他医家外治之治,自拟六一冰朱散外涂,内服瓜蒌散、犀角(水牛角代之)地黄汤、一贯煎化裁合方,效果较好。一般不留神经后遗痛。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2005年以来,运用自拟蜈蝎散治疗48例带状疱疹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所选48例患者根据水疱突然发生在头面部及胸背部丛集成簇,沿神经区域支配,呈带状分布,伴有神经痛等特点而确诊。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3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1 d  相似文献   

4.
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治疗带状疱疹患儿时,用中草药外用疗法,取得了显著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988年3月至1996年8月共在门诊治疗36例患儿,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2~14岁。均表现为皮肤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有明显的神经疼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治疗方法取杠板归15~30g、雄黄5~10g,加入适量白酒炖10分钟,取汁,涂于患处,所涂面积应略大于皮损区,日数次。若用杠板归鲜叶50~100g捣烂加雄黄适量拌匀,敷于患处,以两层纱布包裹尤佳。治疗效果本组36例,经用药2~5天,全部治愈,自觉神经疼痛等症状消失,疱疹逐日减少,干涸结痂,未再出现新的…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近几年来中药内服配合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省 《河南中医》2003,23(7):58-58
笔者近年来 ,运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 11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16例病人均为我院 1996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门诊患者 ,其中男 72例 ,女 4 4例 ;病程 3~ 14d ,平均 4 .2d ;年龄 16~ 6 4岁 ,平均 4 0岁。丘疱疹型 4 8例 ,水疱型 32例 ,血疱型 2 2例 ,溃烂渗出型 14例 ;左胸背肩部 4 0例 ,左腰臀部 2 4例 ,右胸背肩部 36例 ,右腰臀部 16例。2 治疗方法内服疱痛消 ,方药组成 :龙胆草 15g ,黄芩 12g ,金银花 30g,连翘 15g,栀子 12g,延胡索 10g,茯苓 10g ,泽泻 10g ,车前子 15g ,牡丹皮 10g,赤芍 10g。每…  相似文献   

7.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5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季雨  李鲁 《陕西中医》2002,23(3):256-256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本组共 5 2例 ,其中男性 3 2例 ,女性 2 0例。患者年龄 1 9~ 6 8岁 ,其中 40~ 6 0岁占 6 0 %。病程最短 3 d,最长者 3周 ,其中笔者首诊病例 2 2例 ,有3 0例病人先使用利巴韦林、消炎痛、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 等药 ,疗程均不超过 3 d,效果不明显 ,改用中药治疗。  治疗方法 :内治法 :宜清肝胆郁火、燥湿、解毒止痛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主方 :龙胆草、板蓝根、败酱草、蒲公英、野菊花各 2 0 g,栀子、黄芩、泽泻、苦参、柴胡各 1 0 g,伴发热者加生地、丹皮各1 0 g;头痛者加羌活、川芎各 …  相似文献   

8.
<正>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此病毒为嗜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可产生神经痛症状和局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当疱疹病毒由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临床表现为乏力,低热,全身不适,睡眠差,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皮疹先为红斑,后出现群集米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呈带状分布,损害少者1群~2群,多者3群~4群。笔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用中药糊剂外敷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8岁~20岁3例,21岁~29岁6例,30岁~39岁5例,40岁~49岁11例,50岁~59岁9例,60岁~69岁2例;病程最短1 d,最长7 d。2治疗方法取…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是水疱性疼痛性皮肤病,多发于腰肋部、胸部、颜面及大腿内侧,多因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搏结壅滞肌肤所致。我院采用复方解毒汤辨证加味内服,配合中药泥膏外贴加护理治疗带状疱疹32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2001年来笔者应用自拟蜈蚣芦荟软膏外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就诊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8~62  相似文献   

12.
张忠芳  张玉润 《陕西中医》2002,23(9):800-800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 :运用龙胆效灵汤(龙胆草、柴胡、郁金、玄胡、山栀、当归、丹参等 )和外用雄冰散 (雄黄、黄连、冰片等 )治疗带状疱疹 1 2 5例 ,并设阿昔洛韦组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6%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0 .0 0 1 )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有缩短病程 ,缓解症状 ,减少并发症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自 1990年以来 ,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内服、六神丸外用治疗带状疱疹 86例 ,收效显著 ,并与用西药治疗的 5 0例作对照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86例中 ,男 5 0例 ,女 36例 ;年龄 15~ 6 0岁 ,平均38岁 ;病程 3~ 8天 ,平均 3.8天 ;丘疱疹型 38例 ,小疱疹型2 9例 ,血疱疹型 13例 ,溃烂渗出型 6例 ;左胸背肩部 2 0例 ,左头面眼周部 2 7例 ,左腰臀部 10例 ,右胸背肩部 2 0例 ,右腰臀部 9例。对照组 5 0例中 ,男 37例 ,女 13例 ;年龄 16~5 6岁 ,平均 36岁 ;病程 3~ 10天 ,平均 4 .2天 ;丘疱疹型 2 2例 ,小疱疹型 19例 ,血疱疹型 8例 ,溃…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外用内服治疗带状疱疹30例小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外用内服治疗带状疱疹30例小结史明娟张金发甘肃省庄浪县中医院(744600)我们自1990年以来,用中药外用内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耳带状疱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不适、低热、头痛和饮食不振为前驱症状。继而出现患侧耳廓剧痛及耳廓、外耳道及鼓膜表面出现淡红色丘疹 ,逐渐出现集簇粟粒或绿豆大的丘疹群 ,迅速变为水泡 ,带状排列 ,单侧分布 ,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严重则可出现耳聋、耳鸣、恶心、呕吐 ,眩晕及眼震荡 ,面瘫等症状。西医治疗多以抗病毒 ,增强免疫力的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疗程长达 2~ 3周 ,且常遗留神经痛及皮损疤痕 ,疗效欠理想。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及中药外敷 ,内外合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5…  相似文献   

16.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如足癣、刺伤等侵入,引起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发于头面称抱头火丹,发于躯干称内发丹毒,发于腿部称腿游风,新生儿丹毒称赤游丹.  相似文献   

17.
许伟  白明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2020,15(3):373-37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探讨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库,以“SU=‘带状疱疹’and FT=‘中药’*‘外用’”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锁定搜索年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的期刊文献,建立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数据库,并采用Excel、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分析,进而分析探讨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近10年中国知网共有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涉及复方116首,共涉及中药184种,高频中药52味,冰片、大黄、雄黄、黄柏等应用较多;四气以寒、温,五味以辛、苦,归经以肝、心、脾为主;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在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中应用较多;关联分析共得出药对16条,其中以黄柏→大黄、冰片→雄黄等为常用。结论: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应多应用寒、温、辛、苦类中药,以清热与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选取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外用治疗肾脏病合并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韭菜汁雄黄拌匀外涂在带状疱疹处,3次/d.结果 36例用药1 W后,痊愈的15例,占41.67%;显效12例,占33.33%,有效9例,占25.00%;无效0例.结论 此外用方法简单,疗效可靠,且缩短了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药内服配合利多卡因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利多卡因。结果:两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总有效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配合利多卡因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带状疱疹的患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其沿一定的神经干径路不对称分布,严重的损害神经,而神经疼痛是难以忍受的。由于诸多原因,近年来带状疱疹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目前治疗多以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