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稳态受免疫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调节,母胎免疫异常可导致妊娠终止.孕激素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progesterone-induced blocking factor,PIBF),促使Th2型细胞因子分泌,诱导Th1/Th2平衡向Th2型细胞因子偏倚;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降低花生四烯酸分泌;促使不对称抗体产生等免疫机制维持妊娠.流产和早产患者PIB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能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及尿液中PIBF水平.孕酮及其衍生物能增加PIBF的分泌维持妊娠,预防流产发生.综述PIBF在妊娠期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妊娠稳态受免疫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调节,母胎免疫异常可导致妊娠终止。孕激素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progesterone-induced blocking factor,PIBF),促使Th2型细胞因子分泌,诱导Th1/Th2平衡向Th2型细胞因子偏倚;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降低花生四烯酸分泌;促使不对称抗体产生等免疫机制维持妊娠。流产和早产患者PIB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能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及尿液中PIBF水平。孕酮及其衍生物能增加PIBF的分泌维持妊娠,预防流产发生。综述PIBF在妊娠期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前后孕妇血清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PIBF)的表达变化,探讨妊娠早期PIBF水平与先兆流产的关系,以为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先兆流产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给予黄体酮治疗;选择同期健康早期妊娠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血清孕酮及PIBF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的血清孕酮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实验组PIB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PIBF水平达到对照组同期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或治疗后,实验组血清孕酮水平与PIBF水平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两变量存在正相关性(r=0.356,P=0.048),但治疗后,两变量亦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早期血清PIBF水平降低是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之一。黄体酮可以通过上调血清PIBF表达水平,发挥胚胎保护作用。妊娠早期检测血清PIBF水平有助于先兆流产的诊断和黄体酮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激素对人卵巢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孕酮对卵巢癌细胞株HO - 891 0体外生长的影响 ;免疫组化法观察孕酮作用后HO - 891 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雄激素受体的变化。结果  1× 1 0 -6~ 1× 1 0 -5mol/L的孕酮作用 4 8h和 72h对HO - 891 0细胞生长有抑制 ;作用 2 1d后 1× 1 0 -5mol/L时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是孕激素未影响HO - 891 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雄激素受体蛋白的表达 ,为孕激素临床应用提供间接依据。结论 孕激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株的体外生长但未改变细胞的激素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酮和IL-15对蜕膜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在早孕蜕膜血管生成/重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MACS)分离及纯化蜕膜uNK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孕酮或IL-15干预72h后获取培养上清液和细胞。采用RT-PCR和ELISA检测蜕膜uNK细胞的VEGF-A、VEGF-C、Ang2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蜕膜uNK细胞可表达多种与血管形成有关的生物活性分子,与未干预的空白对照组相比,IL-15促进uNK细胞表达VEGF-A、VEGF-C(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对Ang2无影响;而孕酮对uNK细胞表达上述因子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妊娠早期蜕膜uNK细胞通过表达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在早孕蜕膜血管生成/重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5对此有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10~(-6)M醋酸棉酚、孕酮、丹那唑及GnRH类似物作用离体人子宫内膜细胞后,其细胞胞浆雌二醇受体(E_2R)、孕酮受体(PR)结合容量的变化。发现醋酸棉酚和孕酮使E_2R、PR两者结合容量降低,丹那唑仅使PR结合容量降低,GnRH-A对E_2R和PR结合容量均无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除GnRH类似物外,其它三药通过甾体受体途径直接抑制子宫内膜细胞。  相似文献   

7.
王莉芬  罗宏志等 《生殖与避孕》2002,22(1):18-22,F003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尤其孕激素)对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HOXA11基因和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二者表达量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将6例增生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当细胞生长融合时,加入17β-雌二醇或/和孕酮培养4h、4d、6d、8d,提取细胞总RNA,半定量RT-PCR法检测HOXA11mRNA和PR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使上皮细胞HOXA11和PR基因表达量增加;而孕酮的作用效应则有所不同,当孕酮作用于与间质细胞分离培养的上皮细胞时,其HOXA11的表达增加,当上皮与间质细胞混合培养时,孕酮则降低上皮细胞HOXA11表达;孕酮对PR的影响则显示无论分离培养还是与间质细胞混合培养的上皮细胞,孕酮均可使上皮细胞PR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子宫内膜HOXA11基因表达受雌、孕激素调节、孕激素对内膜腺上皮HOXA11和PR基因均起负调控作用,但二者的发生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孕酮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形成的病灶导致女性严重的盆腔疼痛与不孕.EMs是一种雌二醇(E2)依赖性疾病,孕酮是拮抗E2的经典药物.EMs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正常,但子宫内膜对孕酮的反应性却明显下降,导致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不孕症发生率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多数EMs患者对孕酮治疗呈现低反应或无反应,这些都称为EMs的孕酮抵抗现象.孕酮抵抗机制涉及孕酮受体(PR)的缺陷,PR辅激活子的改变,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雌激素受体亚型的改变等.综述有关EMs孕酮抵抗的相关机制,为克服EMs孕酮抵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尤其孕激素)对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HOXA11基因和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二者表达量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将6例增生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当细胞生长融合时,加入17β-雌二醇或/和孕酮培养4h、4d、6d、8d,提取细胞总RNA,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HOXA11mRNA和PR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使上皮细胞HOXA11和PR基因表达量增加;而孕酮的作用效应则有所不同,当孕酮作用于与间质细胞分离培养的上皮细胞时,其HOXA11的表达增加,当上皮与间质细胞混合培养时,孕酮则降低上皮细胞HOXA11表达;孕酮对PR的影响则显示无论分离培养还是与间质细胞混合培养的上皮细胞,孕酮均可使上皮细胞PR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子宫内膜HOXA11基因表达受雌、孕激素调节,孕激素对内膜腺上皮HOXA11和PR基因均起负调控作用,但二者的发生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雌、孕激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雌二醇 (E2 )、孕酮 (P)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 ,免疫组化方法 ,测定其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 ;不同浓度的E2 、P和E2 +P作用于HeLa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测HeLa细胞的增殖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bcl 2蛋白的表达 ;光学、电子显微镜检测其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HeLa细胞PR表达明显高于ER(P <0 .0 1)。E2 对HeLa细胞有明显促生长作用 (P <0 .0 1) ,P和E2 +P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1) ,增殖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P <0 .0 5 )。FCM显示E2 组细胞周期S期比例上升 ,凋亡率下降 ,细胞内bcl 2蛋白表达上升 ;P组和E2 +P组G0 /G1期细胞比例上升 ,S期细胞比例下降 ,凋亡率上升 ,细胞内bcl 2蛋白表达下降 (P <0 .0 1)。光镜和电镜可见E2 组细胞生长良好 ,P组和E2 +P组可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E2 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促进增殖、抗凋亡作用 ;P则抑制HeLa细胞增殖 ,并诱导其凋亡 ;E2 +P显示了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增强作用。足量的P可拮抗E2 对宫颈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孕酮对离体胎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从细胞、基因水平探讨孕酮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胎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在体外经不同浓度(10-9mol/L~10-6mol/L)的孕酮作用后,对其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mRNA表达、骨钙素分泌及骨小结形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孕酮对成骨细胞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2)孕酮增加细胞ALP活性;(3)孕酮提高骨钙素mRNA表达及骨钙素的分泌,孕酮对骨钙素基因表达的刺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4)孕酮增加骨小结形成的数量及面积。结论:孕酮对离体胎鼠头盖骨成骨细胞的分化具有多重促进效果,但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体外无血清培养的人早期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和绒毛细胞培养的模型,测定了天花粉蛋白对滋养层细胞hCG,孕酮分泌的影响,发现体外无血清培养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分泌的hCG在天花粉蛋白浓度为0.1μg/ml即下降50%,而后下降缓慢8μg/ml以上缓慢,至8μg/ml以上降到零,说明体外培养的细胞滋养层细胞中有两个群体,其中一个对天花粉蛋白敏感,另一个不敏感,尽管在形态上很难区别,孕酮的反应则不同,在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cells-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BAFFR)在胚胎植入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早孕妇女人工流产蜕膜组织,分离、提纯早孕蜕膜基质细胞(decidual stromal cells,DSC),培养于含10%去激素胎牛血清培养基内,分为雌二醇(E2)组、孕酮(P4)组、E2+P4组和空白对照(C)组,培养96h。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Real-time PCR检测BAFFR 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BAFFR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各实验组DSC增殖能力及BAFFR mR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BAFFR蛋白定位于DSC胞内,且E2+P4可显著上调其表达(P<0.05)。结论:正常人早孕DSC表达高水平的BAFFR,雌、孕激素联合对其有显著的上调作用,提示BAFFR可能参与胚胎植入的调控及早孕期母-胎界面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测定了山东地区138名正常妇女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标本细胞浆、细胞核雌二醇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的含量,分析研究了月经周期中ER、PR 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旨在将该基础研究资料为临床及计划生育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正常早孕组与流产组蜕膜催乳素 (PRL)、孕酮 (P)、雌二醇 (E2 )及其受体水平的差异 ,探讨它们在维持早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早孕人工流产 18例与保胎失败流产的 12例蜕膜组织 ,应用放免法测定蜕膜匀浆PRL、P、E2 水平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相应激素受体 (PRLR、PR、ER)的表达。结果 :正常早孕组蜕膜匀浆PRL、P水平显著高于流产组 (P <0 .0 5 ) ,正常早孕组PRLR、PR表达亦显著高于流产组 (P <0 .0 5&0 .0 1)。结论 :蜕膜局部正常水平的PRL、P及其受体的正常表达对维持妊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体外无血清培养的人早期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组织培养为模型,测定了天花粉蛋白对滋养层细胞hCG、孕酮分泌的影响,发现体外无血清培养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分泌的hCG在天花粉蛋白浓度为0.1μg/ml即下降50%,而后下降缓慢,8μg/ml以上方降为零,而绒毛组织培养在天花粉蛋白浓度为0.1μg/ml时hCG下降近90%,而后下降缓慢,至8μg/ml以上降到零,说明体外培养的细胞滋养层细胞中有两个群体,其中一个对天花粉蛋白敏感,另一个不敏感,尽管在形态上很难区别。孕酮的反应则不同,在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组织培养中,随天花粉蛋白浓度升高,孕酮分泌均缓慢下降,未出现两阶段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孕激素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对正常妇女成骨细胞和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应用不同浓度孕酮及左炔诺孕酮刺激上述两种成骨细胞增殖的情况;并采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法,测定c-fos、c-jun基因及其蛋白和骨钙素mRNA表达。结果以浓度为0mol/L的孕酮和左炔诺孕酮为对照,10^(-10)、10^(-8)、10^(-6)mol/L孕酮分别增加人成骨细胞及MG-63细胞增殖达9.8%、23.0%、32.8%及7.8%、15.6%、21.8%;10^(-10)、10^(-8)、10^(-6)mol/L左炔诺孕酮分别增加人成骨细胞及MG-63细胞增殖达12.5%、21.9%、32.8%及9.60h,、14.4%、23.0%;孕酮及左炔诺孕酮促进两种成骨细胞c-fos、c-jun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表达呈剂量依赖性;10^(-10)、10^(-8)、10^(-6)mol/L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增加人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表达分别为12.2%、23.7%、45.5%及18.6%、32.1%、60.30h,;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对MG-63细胞骨钙素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增加c-fos、c-jun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促进骨钙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Lu J  Jiang J  Wu R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0):603-60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孕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异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米非司酮浓度为1×10-6mol/L(米非司酮1组)、1×10-4mol/L(米非司酮2组),和孕酮浓度为1×10-7mol/L(孕酮1组)、1×10-5mol/L(孕酮2组)与体外培养的异位内膜细胞和在位内膜细胞上清液作用后的IL-6水平.结果米非司酮可降低异位内膜细胞IL-6水平,米非司酮1组和米非司酮2组的IL-6分为(1914.33±799.28)μg/L和(990.25±58.40)μg/L,两组与空白组比较(下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孕酮也可降低异位内膜细胞IL-6水平,孕酮1组和孕酮2组的IL-6分为(2575.89±119.75)μg/L和(1736.25±750.89)μg/L(P<0.01).米非司酮还可使在位内膜细胞IL-6水平降低,其中米非司酮1组和米非司酮2组分别为(346.96±24.32)μg/L和(270.22±36.15)μg/L(P<0.01).孕酮对在位内膜细胞IL-6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孕酮可抑制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细胞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王炎秋  邢福祺  陈士岭 《生殖与避孕》2007,27(4):260-263,291
目的:探讨甾体激素(E_2、P_4)对绒毛外滋养细胞表达HLA-G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绒毛外滋养细胞(EVT)分成E_2组、孕酮(P_4)组、E_2+P_4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向各组EVT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孕酮及17β-雌二醇+孕酮,空白对照组则不加任何激素,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LA-G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单独使用E_2或P_4均能上调EVT表达HLA- G蛋白,上调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密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联合应用E_2+P_4亦上调EVT表达HLA-G蛋白,1000 nmol/L的E_2+P_4组HLA-G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低浓度组(1nmol/L、10nmol/L、100n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低浓度的E_2+P_4组(1nmol/L)HLA- G蛋白的表达高于同浓度的P_4组(P<0.05),而低于同浓度的E_2组(P<0.001);1000nmol/L,E_2+P_4组HLA-G表达显著高于单纯的E_2、P_4组(P<0.01)。结论:①低浓度的E_2、P_4对HLA-G调节呈拮抗作用,高浓度E_2和P_4则以协同作用调节HLA-G的表达;②HLA-G可能参与了卵巢甾体激素调节胚胎植入进程。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在引产中的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研究证实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新型抗孕酮药物,其靶器官是子宫内膜(或蜕膜)及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它能取代孕酮与孕酮受体相结合,抑制孕酮活性.致体内hCG急剧下降,继而卵巢黄体溶解,体内P、E2随即下降.蜕膜变形引起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进一步软化宫颈,干扰孕酮对妊娠的支持,其具体作用机制及在引产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