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预防工作。方法 临床选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M-PCNL后发生感染性休克20例(休克组)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选取同期M-PCNL后未发生感染性休克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年龄、性别、结石大小、尿路感染及培养、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等各项因素与感染性休克发生的联系。结果 休克组患者女性占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有糖尿病史患者占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占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d者占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以上均为M-PCNL后感染性休克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对患者及时进行血糖控制,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对于预防M-PCNL后感染性休克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后发热组和未发热组,分析患者发热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发热31例,其发生率为31.6%;发热与术前有尿路感染、肾积水、结石表面积>6 cm2以及术中出血量>500 ml、手术时间>2 h、灌注液量>30 L等因素有关,发热组和未发热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术后发热比较常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控制手术时间、使用有效抗菌药物等是预防术后发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73-147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导致术后出血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鹿角型结石、手术通道、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术中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鹿角型结石、手术通道、合并高血压及术中并发症均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针对性进行预防和干预,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并发肾萎缩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肾萎缩发生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因肾结石行PCNL术式患者923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者878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肾萎缩,分为肾萎缩组及非肾萎缩组,对影响PCNL术后肾萎缩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危险因素与肾萎缩的相关性。结果 878例患者中发生肾萎缩者46例,其发生率为5.24%。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灌注压力>30 mmHg(OR = 3.785,P = 0.002,95%CI: 1.614,8.877),肾中、重度积水(OR = 4.329,P = 0.001,95%CI: 1.627,9.913)、结石位于肾盂交界处(OR = 3.672,P = 0.017,95%CI: 1.254,7.652)、结石位于多肾盏(OR = 4.239,P = 0.001,95%CI: 1.764,8.196)、肾积脓(OR = 9.243,P = 0.000,95%CI: 2.014,17.518)是PCNL术后肾萎缩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NL术后并发肾萎缩主要危险因素为肾积脓、中、重度肾积水、结石位于肾盂交界处及灌注压力增加,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PCNL术后并发肾萎缩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开放肾造瘘管的必要性,为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因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肾造瘘管夹闭组(30例)与肾造瘘管开放组(30例),收集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_2)、血清乳酸(Lac)、每小时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开放组患者治疗24 h后HR、MAP、SpO_2、Lac、每小时尿量与夹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开放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清PCT、CRP均低于夹闭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愈好转率均为100.00%,开放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夹闭组,总住院费用少于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常规留置双J管的基础上开放肾造瘘管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戴彦英 《药物与人》2014,(6):205-206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PCNI.)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我院泌尿外科行PCNL156例,术后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表现为术后2~6h内出现畏末,体温〉39.0℃,血压降至80/50mmHg以下。休克指数〉1,5,明确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及时抗体克和抗感染等治疗。结果:4例患者在12—60h后逐渐停用升压药。4d内体温和血压恢复正常,总结其护理经验,均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PCNL术后少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2h内密切观察,旱期发现并及时采取合适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以控制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4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潴留的肾结石患者作为发生组,将同期的4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未并发尿潴留的肾结石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分析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麻醉方式及焦虑与抑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尿管留置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椎管内麻醉及焦虑与抑郁均是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危险因素(OR>1,P <0.05)。结论 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尿潴留与导尿管留置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椎管内麻醉及焦虑与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8.
申钧 《现代保健》2013,(14):124-12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发热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术后泌尿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11月行mPCNL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手术后是否发热(〉38.5℃)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12例mPCNL患者中,术后发热4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鹿角型结石、结石残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肾造瘘、糖尿病与术后发热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鹿角型结石、糖尿病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为11.9%。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鹿角型结石、糖尿病是mPCNL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对于感染性肾结石中病患应激激素分泌的影响,分析该法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8月医院进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的感染性肾结石患者89例为超声组,另选同期气道弹压碎石治疗的89例感染性结石病患为气道弹压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应激激素、应激炎性指标的变化,并对比组间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超声组手术时间(69.72±9.58)min、术后住院时间(6.82±1.29)d、术中出血(75.26±15.64)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2.27±3.54)pg/m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6.17±2.97)pg/ml、去甲肾上腺素(NE)(275.08±23.01)ng/ml、皮质醇(Cor)(171.65±9.54)ng/ml、肾上腺素(AD)(0.23±0.09)ng/ml、降钙素原(PCT)(23.45±0.56)μg/ml、白介素-6(IL-6)(9.52±1.64)pg/m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7.69±1.89)mg/L、一氧化氮(NO)(12.21±1.31)μmol/L明显低于气道弹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临床疗效(88.76%)明显高于对照组6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不仅具有较高的取净率、术后恢复快,而且对患者应激指标影响小、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患者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某院住院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分离病原体等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36.46%(35/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石大小、形状、手术时间以及灌注量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对术前96例患者和术后18例患者进行尿细菌培养,共检出病原菌3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12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8株)、草绿色链球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和阴沟肠杆菌(3株)等。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率高;进行此类手术时,应做好充足地术前准备,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灌注量;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改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MPCNL术后并泌尿道感染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医院感染数据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478例MPCNL术后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25例,感染率为5.23%,感染2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5.86%、病原体检出排前3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25.37%、真菌12.5%、金黄色葡萄球菌3.68%;住院时间>7d、3个月内再次手术、留置导尿管、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且>3d是MPCNL术后泌尿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需要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才能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发病的保护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和分析有关的暴露因素。结果 调查了185例病例和对照,在单因素X^2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室内鼠患、农少、外出、人均年收入和住房地面的材料均有统计学意义。在P〈0.05显著水平下,室内鼠患、农活、外出、人均年收入和住房地面的logistic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例胆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胆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预防胆结石术后医院感染.方法 将2008年7月-2012年7月住院的100例胆结石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感染致病菌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引起胆结石术后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胆结石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胆结石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0例,感染率为50.0%;共分离出病原菌1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42.0%、革兰阳性菌50株占50.0%,真菌8株占8.0%;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分类、住院时间、放置引流管根数、胆汁培养及胆红素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手术时间、切口分类、胆汁培养及胆红素为引起胆结石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切口分类、胆汁培养及胆红素为胆结石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注意加强对其进行监测,从而为预防胆结石术后感染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危险因素的风险特征重要度并优化CV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湖北省开展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2015年10月—2020年11月纳入的初筛人群132 268例,采用随机梯度下降(SGD)、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K -近邻(KNN)和LightGBM等6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并优化CV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患有CVD人群的BMI(t = - 9.512,P<0.001)、WC(t = - 11.476,P<0.001)、SBP(t = - 38.533,P<0.001)、DBP(t = - 21.571,P<0.001)、脉压差(t = - 25.284,P<0.001)、TC(t = - 6.616,P<0.001)、LDL(t = - 7.374,P<0.001)、TG(t = - 5.572,P<0.001)、FBG(t = - 7.812,P<0.001)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人群。SGD、LR、RF、SVM、KNN和LightGBM 6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CVD风险预测模型AUC值分别为0.835、0.828、0.851、0.852、0.836和0.871,且在LightGBM算法预测CVD风险模型中排名前七的危险因素依次为:SBP、脉压差、DBP、年龄、WC、LDL-C和PEF。在优化的CVD风险预测模型中,仅纳入年龄、SBP、DBP、WC和PEF这5个变量的AUC达到0.867,即可较准确地预测CVD发生的风险。结论 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是最优拟合预测模型,且仅纳入年龄、SBP、DBP、WC和PEF这5个变量CVD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孤立肾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病原学、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优选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4月入院诊治的孤立肾肾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150例,筛选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55例,并对其进行血、尿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果 5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分离出7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占70.42%,革兰阳性菌18株占25.36%,真菌3株占4.22%;尿培养分离出5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3株占26.00%,铜绿假单胞菌9株占18.00%,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12.0%;血培养分离出2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7株占33.34%;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23.08%;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均为0。结论孤立肾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其血标本与尿标本病原菌结果相似,对革兰阴性菌优选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革兰阳性菌优选抗菌药物为替考拉宁、替加环素、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8年2月在两所附属医院诊断的10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抽取143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本次妊娠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紊乱病史、自然流产次数、母亲患糖尿病史、父亲患糖尿病史,OR(95%CI)值分别为1.50(1.14~2.04)、0.36(0.16~0.84)、3.85(1.59~9.36)、3.00(1.56~5.77)、3.89(1.15~13.17)、6.54(2.42~17.69)。结论:妊娠年龄、月经周期紊乱病史、自然流产次数、母亲患糖尿病、父亲患糖尿病史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月经初潮年龄>14岁为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个体GDM发病风险预测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19名患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同期分娩的949名未患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既往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孕早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GDM发病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ms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校正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对该模型进行评估,采用deLong’s test进行AUC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 基于巨大儿史、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胚胎移植GDM发病风险模型,拟合程度检验 P =0.443>0.05,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 AUC )为0.836(95% CI :0.8019~0.838),灵敏度为78.8%,特异度为78.6%,与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妊娠期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能早期预测孕妇GDM发病风险并实施早期干预措施,从而降低GDM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1 022例患者mPCNL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对患者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022例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62例,发生率为6.07%。患者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25~3.92)、血常规(OR95%CI:1.25~14.00)、尿常规(OR95%CI:2.67~10.02)及术中灌注液体量(OR95%CI:1.37~4.18)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60岁)和术中灌注液体量(≥30 L)是患者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了解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及时治疗患者m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