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8月常山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6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后中段尿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86例BPH患者中有135例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51例患者接受开放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两种术式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74%和17.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患者尿标本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56.10%,革兰阳性菌17株,占41.46%,真菌1株,占2.44%;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WBC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术前导尿、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是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合并基础病、术前导尿、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是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防控措施,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术后感染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对尿源性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608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122例和未感染组4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感染组患者尿液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术前1 d、术后24 h和术后3 d,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症因子谱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未感染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术前1 d、术后24 h和术后3 d,感染组IL-6、TNF-α、IL-8、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升高,术后3 d下降(P<0.05)。IL-6、TNF-α、IL-8、PCT、CRP及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204例BPH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和未感染组167例,无菌留取感染患者中段尿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合并症、是否进行术前导尿、前列腺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管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4例BPH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37例,感染率为18.14%;中段尿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7.91%)、屎肠球菌(20.93%)和肺炎克雷伯菌(18.60%);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 d是BPH患者尿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需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 d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2017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及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285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7例,发生率为12.9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3 h、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均多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手术时间≥3 h、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为影响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中,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且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指标对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4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9例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209例为未感染组。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TACE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患者血清IL-8、CRP、PCT指标对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肿瘤大小、TACE次数、门静脉癌栓、门脉高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水、碘油剂量、肝脓肿史、肝癌破裂出血为肝癌TACE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小板及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IL-8、CRP及PCT指标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IL-8、CRP及PCT指标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946,明显高于单个指标。结论肝癌TACE术后感染的发生和多种高危因素有关,其中IL-8、CRP及PCT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肝癌TACE术后感染的防治进行医学干预并制定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及尿培养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道感染诊断中临床价值,为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道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住院的肾结石患者200例,患者于入院时、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血5ml,检测血清内毒素、PCT、CRP,术前以膀胱镜采集膀胱内尿液、术中取肾盂尿液进行尿细菌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发生尿道感染,感染率为19.00%;血清内毒素、PCT及CRP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术后水平及阳性率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是感染组较未感染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89%、6.79%,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3.68%、1.85%,感染患者肾盂尿培养阳性菌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血清内毒素、PCT、CRP检测及尿培养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道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术后检测内毒素、PCT、CRP较术前价值高,术中进行肾盂尿培养较术前尿培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泌尿道感染外周血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p65(TLR4/NF-κBp65)和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75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道感染分为感染组15例和未感染组60例。无菌留取患者中段尿行病原菌分离鉴定。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BPH患者术后泌尿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TLR4/NF-κB p65、白细胞介素-6(IL-6)及FasL、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15例泌尿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7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5 d为影响BPH患者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WBC、IL-6、TNF-α、CRP和PCT等免疫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TLR4、NF-κB p6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的骨科肿瘤患者300例,将28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272例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10、14d的CRP、PCT、ESR水平。结果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骨科肿瘤患者术前CRP、PCT、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CRP、PCT、ESR水平均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感染组患者术后1、3、7、10、14d的CRP、PCT、ES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46.43%,革兰阴性菌11株占39.29%,真菌4株占14.29%。结论血清CRP、PCT与ESR在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与内毒素(ET)及可溶性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1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sTREM-1)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四个指标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为依据,将232例患者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192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血清PCT、CRP、ET及sTRE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PCT、CRP、ET及sTREM-1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67.65%,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2株占32.35%,以肺炎链球菌为主。术后1 d、术后3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ET及sTREM-1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低于术后1 d,血清中CRP水平高于术后1 d(P<0.05),术后1 d、术后3 d未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及sTREM-1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1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ET及sTREM-1分别为(2.51±0.87)ng/ml、(58.36±12.35)mg/L、(0.53±0.21)EU/ml、(42.19±18.28)pg/ml,术后3 d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2±0.76)ng/ml、(63.54±9.48)mg/L、(0.45±0.18)EU/ml、(41.47±13.36)p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T、PCT、sTREM-1、CRP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依次降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61、0.794、0.743。结论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ET及sTREM-1水平上升,四指标对肺部细菌感染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ET和PCT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感染的监测价值,提高感染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行肝癌介入手术住院患者75例,将发生感染的25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50例介入手术患者为未感染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的阳性率分别为88.00%和80.00%,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的16.00%和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CRP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测定均有助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联合测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重症感染新生儿(重症感染组),58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局部感染组),32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非感染组)及46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PCT、CRP检测,观察各组检测结果的差异,并研究重症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及中性粒细胞(NEUT)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PCT血清浓度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RP血清浓度重症感染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重症感染组PCT、CRP阳性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中性粒细胞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CT与NEUT(r=0.609,P<0.05),CRP与NEUT(r=0.481,P<0.05),PCT与CRP(r=0.559,P<0.05)三指标均呈正相关性。结论:PCT、CRP联合检测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产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感染的诊治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产科ICU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对照组,检测其血清PCT、CRP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CT、CRP值均有显著增高(P<0.01);重症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比较,其PCT阳性率有显著增高(P<0.05),但CRP阳性率无显著增高(P>0.05);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中,PCT阳性率均较hs-CRP阳性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一般感染组较重症感染组预后效果良好。结论:血清PCT值对产科危重患者感染诊断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决策树模型分析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免疫炎性因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7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136例。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检测血白细胞(WBC)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自动交叉检验(CHAID)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WBC、CRP、PCT、SIL-2R预测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脑卒中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卒中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吸烟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有关(P<0.05);感染组患者血WBC、CRP、PCT和SIL-2R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糖尿病、侵入性操作、CRP和PCT均为影响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A-ROC分析显示,血WBC、CRP、PCT、SIL-2R和联合预测主成分1(PC1)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0.816、0.854、0.686、0.918;PCA-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模型分析显示,WBC、CRP、PCT、SIL-2R和PC1预测肺部感染的准确率为77.33%、84.72%、86.90%、79.02%和89.24%。结论血清PCT水平可用于预测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临床可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及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行PTCD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分为感染组(n=80)及未感染组(n=112)。检测所有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sCD14-S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三指标对于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诊断价值,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整体sCD14-ST、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且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加重,sCD14-ST、CRP、PCT水平逐渐升高;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sCD14-ST、CRP、PCT对于PTCD术后胆道感染诊断价值的Cut-off值分别为33.57 ng/ml、11.38 mg/L、0.57 ng/ml,其中sCD14-ST曲线下面积最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术前CONUT评分≥2、有胆道手术史、术前三指标(CRP、PCT和sCD14-ST)水平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前CONUT评分≥2、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CRP、PCT和sCD14-ST指标水平等,应进行针对性预防,sCD14-ST对于判断感染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67例作为感染组,同期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40例作为非感染组,采集感染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治疗7 d时NF-κB、MMP-9、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于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7 d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67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占61.11%,革兰阳性菌24株,占33.33%,真菌4株,占5.56%;感染组患者NF-κB、MMP-9、IL-6、CRP、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并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上述指标水平逐渐升高(P<0.05);治疗7 d时,恶化组患者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F-κB、MMP-9、IL-6、CRP、PCT预测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62?0.831。结论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用药时应予以侧重,血清NF-κB、MMP-9对于反映患者感染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尿路感染中的定位作用。方法选取尿路感染患者10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上尿路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患者组(P〈0.01),PCT对上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85.5%,阳性预测值为80.3%,阴性预测值为92.5%,均高于CRP和WBC。结论血清PCT水平的测定对尿路感染有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髋关节骨折急诊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以2017年7月-2020年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治的9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32)和未感染组(n=58)。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感染相关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髋关节骨折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手术时间、清创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未感染组,Ⅱ类切口类型例数多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后2 d,感染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血清IL-1β水平、全血NLR水平较高均为髋关节骨折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关节骨折急诊术后患者发生感染会引起血清IL-1β水平、CRP/Alb、全血NLR水平升高,手术时间、清创时间、住院时间较长和切口类型Ⅱ类、血清IL-1β、CRP/Alb、NLR水平较高均为髋关节骨折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可据此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和治疗,从而降低髋关节骨折急诊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4年6月—2016年1月某院ICU收治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1例作为感染组,同期颅脑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PCT、ESR、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平均体重质量指数、颅脑手术疾病种类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血清PCT、ESR、CRP升高的患者分别占95.24%、80.95%、90.48%;对照组血清PCT、ESR、CRP升高的患者分别占4.76%、14.29%、4.76%;两组血清PCT、ESR、CRP平均浓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ESR、CRP及PCT+ESR+CRP在诊断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5.24%、80.95%、90.47%和95.61%;特异性分别为95.23%、85.71%、95.23%和89.37%。结论 PCT、ESR及CRP联合检测有助于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对及时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又分为好转亚组及未愈亚组。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各组入ICU第1、3、5天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非感染组[(21.71±7.13)分比(15.32±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1天血清PCT高于非感染组[(2.15±1.79)ng/L比(0.56±0.4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CRP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3天血清PCT、WBC、CRP、IL.6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5天血清PCT为(3.09+1.98)ng/L,非感染组为(1.06+0.6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亚组(38例)入ICU第5天WBC、CRP、IL-6分别为(15.13±6.32)×10^9/L、(103.56±40.62)mg/L、(230.41±121.83).g/L,未愈亚组(10例)分别为(18.62±8.89)×109/L、(134.38±34.16)mg/L、(268.73±138.1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亚组入ICU第1、3、5天血清PCT均低于未愈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