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女,61岁,因"发热3 d"于2011年11月9日入住我院呼吸内科。入院时体检:T 39℃,P102次/min,R 20次/min,BP 100/70mmHg,贫血貌,神志清楚,自主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和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脏相对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10年5月22日在门诊给予输液治疗,既往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有食物致变态反应史。体检:体温 36.8 ℃,脉搏 80次•min 1,呼吸16次•min 1,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无气急、呼吸困难,神志清,精神尚可,青霉素皮试阴性,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华北制药集团北元有限公司,批号:p1005233)2.5 g静脉滴注,滴注约1滴后,患者突感胸闷,嘴唇发麻,立即停止输液,1 min后出现意识障碍,血压测不出,脉搏细速,心率100次•min 1,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明显干湿音,四肢末端发绀,湿冷,考虑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心电监护。同时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扩管,吸氧5 L•min 1。5 min后血压仍不升,遂加用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2次。补液加入地塞米松10 mg,加入多巴胺及重酒石酸间羟胺,静脉滴注碳酸氢钠200 mL。心率100 次•min 1,心律齐,0.5 h后血压仍不升,并出现口唇发绀,大量泡沫痰,考虑非心源性肺水肿,遂予以气管插管,接双正压水平呼吸机机械通气(吸气压20 cmH2O,呼气压4 cmH2O)5 min后,口唇转红润,血氧饱和度92%,心率80~110次•min 1,血压仍测不出,加用去甲肾上腺素8 mg静脉滴注,1 h后血压仍测不出,开通深静脉穿刺,予以500 mL右旋糖苷40静脉滴注,80 min后血压为60/37 mmHg,100 min后血压90/50 mmHg。经抗休克治疗,总体补液量2 500 mL,患者胸闷、呼吸困难逐渐缓解,血压逐渐回升至120/90 mmHg,心率90次•min 1,尿量逐渐增多,第2天拔管。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文献报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相关过敏反应多以青霉素皮试结果为依据,原液皮试结果阴性致患者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近期发生的1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原液皮试结果阴性致患者过敏性休克案例进行报道,以期提高医务人员风险警戒意识,即患者无食药过敏史、原液皮试结果阴性者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也须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差异性分析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复方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近年来期刊公开报道的有关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复方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哌拉西林致不良反应男女比例为1∶0.95;哌拉西林复方制剂致不良反应男女比例为1∶0.69,且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哌拉西林,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别。结论:重视哌拉西林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男,64岁。主因咳嗽,咳白色粘痰,发热,体温38.5℃1周,于单位卫生所行青霉素8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治疗3天,无效,我院门诊以“急性支气管炎”收住院。查体:体温38℃,脉搏76/min,呼吸28/min,血压128/80 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既往无慢性咳嗽及药物过敏史。血白细胞11.2×  相似文献   

7.
哌拉西林和舒巴坦联合的复方制剂中的2种组分,在药代动力学上具有很好的同步性,抗菌谱上有协同作用,并且舒巴坦特有的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活性,使哌拉西林/舒巴坦在治疗院内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舒巴坦的制备成本低于他唑巴坦,临床应用更经济。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81岁,有冠心病病史多年,规律服用药物,控制尚可。2013年2月16日因"尿频、尿痛"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规格:1.25 g/支;厂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12070101 1)5 g(皮试阴性)+0.9%氯化钠250 ml静滴治疗。输液约1 h左右患者出现全身发抖、肢端厥冷、血压下降(100/60 mmHg),  相似文献   

9.
赵业清  徐传新 《中国药房》2014,(16):1501-1503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2013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ADR文献进行检索,并就收集到的23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3例ADR患者年龄分布以老年人为主;发生时间最快为静脉滴注1滴时发生,最慢为连续用药19 d后;以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适应证,实施个体化给药,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发生ADR及时处理,并上报ADR监测网。  相似文献   

10.
李秋霞 《抗感染药学》2019,16(8):1379-1380,1442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患者药物热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互联网输入关键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热,搜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物热文献,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与特点。结果:涉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物热文献4篇(4例),4例患者均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期间出现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停药后体温24 h内恢复正常。结论:药物热常被原发病掩盖,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过程应及时、准确识别药物热,从而减少药物热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王艳宁  钟慧 《中国药房》2006,17(6):452-453
目的:探讨磷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方法:对1994年~2004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有关磷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国内公开报道的磷霉素致过敏性休克共36例,其中死亡3例。结论:磷霉素可致过敏性休克,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杨玉龙 《首都医药》2012,(12):38-38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方法检索2000~2011年公开报道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一次文献53例,对性别、年龄、药敏史、原患疾病、使用方法 、发生时间、治疗、转归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详细询问过敏史,完善抢救流程及设备,是避免严重后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叶琴 《中国药房》2012,(4):336-338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0-2011年中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发生过敏性休克的46例患者中有45例为首次用药。10min内发生休克的38例,占82.60%;39例于5min~12h内缓解或痊愈,有1例死亡,其他未提及好转时间。结论:临床应重视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加强10min内用药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利多卡因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3年7月)、《中国知网》(1994~2013年7月)和《万方医学网》(1994~2013年7月)有关利多卡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文献资料,针对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理措施、愈后情况、是否有过敏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中发生率更高;77.38%的患者在用药后5 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结论:提示临床医生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应加强观察,全程监护。  相似文献   

15.
李外  魏宇宁 《中国药房》2011,(43):4104-4106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94-2010年国内文献,收集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案63例,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报道的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多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30min内的占95.24%。过敏性休克症状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其中61例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为3.17%。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体质、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特点和预防措施,为临床监测其不良反应并避免严重不良后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工具,对1999~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静滴阿奇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文献44篇,涉及病例60例。结果:阿奇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男女各30例;休克多发生在用药后20 min内(86.7%);治疗后58例康复(96.7%),2例死亡(3.3%)。结论:临床静滴阿奇霉素,应注意密切监测,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及时抢救,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许静  罗琳  王珊珊  徐康康 《中国药房》2011,(32):3029-303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维普资讯网,筛选1995-2010年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中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21例,建立相关数据库以统计、分析。结果:21例过敏性休克中,有16例年龄在40岁以上,占调查病例的76.19%;男性11例(52.38%),女性10例(47.62%),均为静脉滴注给药;首次用药即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的有14例(66.67%);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时间多在用药5min内,共8例(38.10%)。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黄芪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3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招宝 《中国药房》2012,(12):1133-113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全文,对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3篇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合计23例病例。其中,30岁以上的女性多见(15例,占65.22%),均是静脉注射给药,20例发生在首次用药(86.96%),22例(95.65%)发生在静脉滴注开始后的20min以内,临床表现以胸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出汗等为主。经积极的抗过敏性休克抢救,全部病例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用药前未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与药物过敏史,与其他中药注射剂同瓶静脉滴注、医务人员对患者用药初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未予重视是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安全隐患。结论: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并不少见,临床医务工作者应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过敏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2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过敏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护理,对全部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62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对其临床总满意度进行分析统计,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6.78%. 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应用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过敏性休克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使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得到提升,并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确保患者尽早得到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引起临床医师及药师的重视,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报告1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基本情况并对此提出建议。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不良反应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可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应继续加强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