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临床重复使用内镜的生物膜污染情况,检测一元过氧乙酸对内镜污染生物膜的清除效果。方法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中方法检测2019年8-10月临床200例次重复使用的内镜消毒后的消毒效果,采用活菌计数法检测内镜生物膜污染情况。分别采用一元过氧乙酸、戊二醛清除生物膜,监测生物膜的去除效果。结果高水平消毒前提下,经检测30%的内镜出现生物膜;一元过氧乙酸对生物膜的清除率均>99%,戊二醛对生物膜的清除效率仅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元过氧乙酸连续使用14天后,所有内镜均未形成生物膜,与戊二醛组对比菌落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元过氧乙酸可有效清除内镜生物膜,并可预防控制生物膜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过氧乙酸消毒液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过氧乙酸消毒液现场和模拟现场杀菌效果、为防制疾病传播,合理使用消毒剂提供依据。方法模拟现场杀菌试验和现场杀菌试验。结果模拟现场,50、25、10mg/L三种浓度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按8ml/m3用量喷雾,作用20min,空气中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9.95%~100%、98.74%~99.30%、85.05%~86.73%;过氧乙酸水溶液最低有效作用浓度为50mg/L。现场杀菌试验,20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用气溶胶喷雾器按8ml/m3用量喷雾,作用30min,消亡率为95.52%~99.36%。结论合理使用过氧乙酸空气消毒剂,可以减少空气消毒剂对消毒物体刺激和损坏,并可节省消毒成本。  相似文献   

3.
软式内镜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内镜相关感染的暴发时有发生。由于内镜可重复使用、不耐高温及设计复杂等特性,要求有特定的清洗消毒方法,对于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国家也相继推出管理办法;其中消毒灭菌是预防内镜感染和内镜处理中一个重要角色,严格遵循指南/标准要求和厂家的使用说明书对软式内镜进行清洗消毒及灭菌是保证医患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软式内镜消毒及灭菌方法的利弊、使用新进展,以帮助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洗消人员根据各内镜中心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消毒及灭菌方法,更好地落实指南,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确保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一元低腐蚀性过氧乙酸消毒液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的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消毒和灭菌效果,并临床观察验证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内镜试验方式,选择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研究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采用活菌计数方法评价消毒灭菌效果;观察过氧乙酸消毒液对临床使用过内镜消毒效果。结果对连接于模拟内镜染菌载体上芽孢,消毒作用5min,可达到高水平消毒;浸泡15min,可达灭菌效果。过氧乙酸消毒液以手工清洗消毒方式用于模拟内镜消毒灭菌,可连续使用14d。结论通过试验表明使用一元过氧乙酸消毒液原液进行内镜消毒灭菌是一款理想的消毒(灭菌)剂,效果可靠,对内镜无损伤,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5.
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已出台多年,具体工作中,有许多细节值得注意与改进。1装卸与清洗消毒内镜1.1使用避污纸内镜用后,护士对内镜、电缆分离时使用避污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感染管理风险感知与应对的效果。方法:采用品管圈工具对某医院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进行调研,统计内镜水-气管道与副送水管道、活检管道、抬钳器管道及纯化水染菌量合格率,发现感染预防与控制风险点,分析其原因并持续改进。结果:水-气管道与副送水管道、活检管道、抬钳器管道、纯化水合格率分别由改善前的96.67%、92%、70%、0%提高至100%、95%、95%和100%,并形成符合规范和医院实际情况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监测流程与制度。结论:以品管圈的方式规范软式内镜环境卫生学监测,可发现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再处理流程中的风险并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7.
软式内镜的再处理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1 软式内镜的清洁微生物嵌入有机物 (如血、粪和呼吸分泌物 )内阻止杀菌剂的穿透 ,可能引起消毒失败 ,然而一些消毒剂能被有机物灭活。严格的机械清洁去除插入管外部和所有能进入的管腔物质 ,这是消毒和灭菌前所必须的。吸引管腔的内部表面 ,在消毒前尽管已被彻底地冲洗和刷洗 ,仍可见患者的污垢 (血、粪、胃粘膜 )。检查后应用非磨擦性、厂方推荐的专用于医疗设备的酶洗涤液对内镜及附件进行及时清洁以防止分泌物变干 (这个再处理过程应发生在检查室 )。在机械清洁前 ,所有管腔应大量灌洗清洁液和自来水以软化、润湿和稀释有机碎屑 ;气水…  相似文献   

8.
软式内镜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内镜相关感染的暴发时有发生。由于内镜可重复使用、不耐高温及设计复杂等特性,要求有特定的清洗消毒方法,严格遵循指南/标准要求和厂家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内镜及其附件再处理是医患安全和质量保证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软式内镜再处理指南的更新,帮助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洗消人员更好地落实指南,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确保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6):587-592
正前言本标准的4.1.1、4.1.2、5.2.7、5.2.8、5.3.3、5.3.7、5.3.8、5.3.9b)、5.3.11c)2)、5.3.11e)2)、5.3.11f)2)、6.1.2c)、6.1.4a)1)、6.2.2g)、6.3.2、6.4.5a)1)、7.1.2、7.6.4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卫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迅速的发展。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一直遵从着2004年版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但2016年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自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后,意味着此工作将以新规范的要求进行实施。因此,本文邀请了新规范的起草专家,阐释了新旧规范的不同点,详细介绍了新规范更新的背景、内容,强化手工清洗的重要性,并对新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说明。同时,也指出了新规范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为实际工作中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种过氧乙酸消毒剂对铜绿假单胞菌人工生物膜的去除率,并对使用过的内镜进行临床消毒试验,评估3种消毒剂对生物膜的去除效果。方法参照T/WSJD 002-2019人工制备生物膜;按照WS507-2016和GB 15982-2012进行内镜的临床消毒试验,并采样检测内镜消毒的质量,综合评价消毒剂去除生物膜的效果。结果平整表面培养法和管腔内表面培养法制备的人工生物膜细菌计数达1×107~1×108CFU/样本;消毒作用1 min,3种消毒剂对两种生物膜的去除率均为100.00%;243条内镜临床试验的菌落总数A0<20 CFU/件,B090%,达到合格标准;表明消毒剂可达到高水平消毒,对生物膜有清洁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 依据卫生部制定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对山东省52所医院的内镜清洗消毒过程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现场勘查,对消化内镜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内镜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清洗消毒设施不完全、缺乏岗位培训及对工作人员的防护,分别占34.6%、42.3%、38.5%,其次为清洗流程以及消毒方法不规范,占19.2%;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建立完善消毒管理体制、增加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以达到基本的清洗消毒要求.结论 重视与解决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患者的健康及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过氧乙酸消毒剂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非典型肺炎流行时期消毒剂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情况。方法 对182名非职业人群和6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0%以上的普通人群在喷洒浓度为0.2%过氧乙酸消毒剂、频率为2~3次/d的工作环境中,每天暴露8~12h表现出诸如皮肤发痒、眼睛不适、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70%以上的职业人群(医院护士)在喷洒浓度为0.5%过氧乙酸消毒剂、频率为3~5次/d的工作环境中、每天暴露8h,表现出皮肤有灼烧感、眼睛流泪、疼痛、咳嗽等症状。结论 长时间在喷洒浓度为0.2%~0.5%的过氧乙酸消毒剂环境中人体会产生不良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氯异氰尿酸用于口腔模型制备消毒效果,为口腔科实际消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血清标本污染标准口腔印模,以水和三氯异氰尿酸进行模型灌制,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模具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光密度值/临界值;同时通过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评价三氯异氰尿酸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杀灭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密度值/临界值分别为1.288±0.137,0.712±0.065;观察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密度值/临界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前后模具精度及硬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氯异氰尿酸用于口腔模型制备消毒可显著清除乙型肝炎病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且对于细菌、真菌亦具有良好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60条胃肠镜检查后的内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内镜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内镜管道刷洗阶段,试验组内镜采用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刷洗内镜,对照组内镜采用清洗消毒员手工刷洗内镜。比较两组内镜的消毒合格率、内镜管道刷洗时间及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内镜总体消毒合格率(98.75%)高于对照组(88.75%,P=0.009),其中试验组胃镜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8.33%VS 86.89%,P=0.016),肠镜消毒合格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0.00%,P=0.299)。试验组内镜管道刷洗时间长于对照组[(158.76±17.46)s VS (117.44±13.59)s,P<0.001]。试验组刷洗前后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差值低于对照组[(0.87±0.80)分VS (2.84±1.08)分,P<0.001],其中刷洗前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0.50)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道黏膜剥离治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保养的最佳方法,防止手术创面的感染。方法根据该治疗的特殊性,按照内镜清洗消毒规范的要求,找到从消化道黏膜剥离治疗前内镜及附件的消毒到治疗结束内镜及附件的保湿、预浸泡、多酶清洗、除锈、润滑保养、消毒灭菌的合适方法。结果通过加强人工清洗的力度及延长酶洗浸泡时间,使治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质量得到提高,使用功能得到保证,耐损耗。结论加强治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保养是防止手术创面感染确保手术的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饮用水在氯化消毒过程中腐殖酸与生成卤乙酸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柱前衍生-气相色谱法为检测手段。研究氯化条件对卤乙酸生成量的影响。结果:卤乙酸的生成量随温度升高、腐殖酸浓度增加、氯化剂用量增大和pH值降低而增加。结论:腐殖酸是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体物质。适当控制氯化条件,可减少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