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压差管理的意义与作用,提出对压差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方法:通过医院PIVAS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压差的管理与实践,对照规范及相关文献,提出PIVAS压差管理的关键点、适宜压差范围及监测方式。结果:粗、中、高效过滤器应进行必要的阻力压差监测;对洁净区相邻房间静压差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应监测各房间相对大气压的静压差;在设定压差监测时,洁净区相邻房间的静压差≥ 5 Pa,各房间相对非洁净区静压差≥ 10 Pa,上限以不产生哨音或影响开门即可。结论:PIVAS为达到符合规定的洁净度及职业防护,应加强对不同区域与设备的压差监测和管理;同时,建议在新制定的国家标准中设定相应的压差标准,保证净化系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药师干预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中的应用,为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常规发药的18个科室的医嘱资料12 720份,即对照组;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18个科室的医嘱资料13 680份,即观察组.建立标准化的静...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智能一体化设备设计思路及应用情况,评价其在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差错发生及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实践效果。方法 针对PIVAS工作环节中的输液出入库、贴标签、发筐、针剂摆药及成品输液分拣进行模块化硬件设计,通过医院内部局域网对各模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互通控制及数据交互,实现PIVAS智能输液出入库、智能贴标签、智能发筐、智能针剂摆药、智能分拣及数据追溯等功能,比较使用该设备前后工作指标,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 应用该设备后,PIVAS贴签及摆药人数由每天4人降至1人;单个医嘱贴签及摆药平均耗时由(7.01±0.56) s缩短至(6.54±0.44) s;应用前后人工贴签与智能贴签均未发生差错,单月医嘱针剂摆药差错由6件降低至1件,单月成品输液分拣差错由12件降低至2件;成品输液分拣时间由(1.22±0.08) h缩短至(0.91±0.06) h,平均每袋分拣时间由(4.24±0.34) s缩短至(2.92±0.21) 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VAS智能一体化设备降低了医院人力资源投入及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轻... 相似文献
7.
高危药品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中,若使用及管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静脉用药中的高危药品调配工作主要由静脉用药集中化调配中心(PIVAS)负责,因此为分析PIVAS工作流程中对于高危类药品的有效管理办法,减少用药安全事故,本文通过对PIVAS中高危药品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对调配过程与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管理,改进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本院高危药品的使用安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外科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外科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2012年7月的全部静脉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审查出2096条不合理医嘱,占医嘱总数的0.83%,不合理医嘱类型主要涉及:溶媒选择不当、给药频次不适宜、载体量不适宜、超出加液量、给药剂量不适宜、配伍禁忌等。结论:我院外科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用药医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药师应积极发挥对不合理医嘱的干预作用。以促进临床更为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为促进我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模式的规范化建设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健康发展、提升临床输液的合理使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国PIVAS的创建与发展过程,分析我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必然性、PIVAS建设现状和需解决的问题.结果 与结论:由药师负责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因操作流程科学、先进、顺畅,且... 相似文献
11.
12.
发挥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作用,促进合理用药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依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平台,增强药师作用,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方法:统计与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前后工作人员、卫生材料、药品的消耗情况。通过审核病区医嘱,纠正不合理用药。结果:共审核医嘱162 733份,发现不合理医嘱367份(0.23%),纠正345份(医嘱修改率94%);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后降低医疗费用61 845元,大输液的账物相符率达99.46%。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充分发挥了药师在合理用药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防止细胞毒药物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保证配置药品质量。方法:介绍细胞毒药物的潜在危害性,阐述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防护和管理上的特点,强调须注意的一些问题。结果:目前我院尚未发现有医务人员发生与细胞毒药物相关的职业危害。结论:只要严格遵循有关安全操作规程,采取防护措施,可以避免接触细胞毒药物时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规定,对2006~2007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制定了控制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内差率为0.04%,差错率为0.001%,主要发生在医师医嘱、护士录入医嘱、药师排药、护士配置、成品核对等工作环节。结论:可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核对制度等措施降低差错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我院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6年9月~2007年2月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将不合理用药医嘱按配伍禁忌、输液溶媒选择不当、给药频次不当及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进行分类、总结与分析。结果:共审核出不合理用药医嘱126份,其中配伍禁忌46份,输液溶媒选择不当38份,给药频次不当25份,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17份。经反馈给临床,大部分不合理用药医嘱得到纠正。结论:审核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用药医嘱,可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成立以来,药师借助医院提供的医药信息服务软件、电子审方系统、出仓核对、轨道小车、例会学习等平台开展符合我院实际的药学服务工作。在医嘱审核、药品核对、输液配送等环节为医师、护士、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药学服务,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提升了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秀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4)
目的 调查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现状,探究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本院2014年至2016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发生的168例医院感染事件,并自2015年采取有效预防措施,2014年至2015年与2015年至2016年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比较,统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诱发因素.结果 2014年至2016年医院感染事件主要体现为微生物污染、热源污染、空气污染、药液污染,2015年至2016年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43.45%低于2014年至2015年5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例医院感染诱发因素中药剂师操作不规范81例48.21%、药品存放和(或)运输不符合要求70例41.67%.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主要诱发因素为药剂师操作不规范、药品存放和(或)运输不符合要求,医院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孟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0):900-902
目的:了解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嘱不合理用药情况,为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核的不合理用药医嘱,统计不合理用药类别,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2010年11月-2012年11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累计审核不合理用药医嘱4032份,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溶剂选择不合理(占23.91%)、药物浓度稀释不当(占17.96%)、超剂量用药(占15.23%)、重复用药(占11.98%)、配伍禁忌(占10.22%)、选药不合理(占9.85%)、超适应证用药(占6.99%)等7个方面。结论:在静脉用药集中配置过程中,临床药师通过对用药医嘱的审核,及时纠正了临床用药的不合理性,避免或者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以及用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