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治疗手术指征、手术方法、疗效。方法在全麻下经后外侧切口进行对10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治疗,其中6例浮动胸壁患者,肋骨骨折数5~10根,胸廓塌陷变形4例,合并肺挫裂伤血气胸5例;腰椎骨折脱位伴截瘫3例,胸腹联合伤者3例。结果10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均行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术后胸痛显著减轻,胸壁稳定,呼吸功能恢复,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无明显胸廓塌陷畸形,X线胸片示内固定牢固,肋骨骨折端骨性愈合。结论对于严重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治疗,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手术内固定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15例肋骨骨折患者,104例采用胸带外固定(外固定组),111例采用镍钛合金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2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内固定组患者痛疼的缓解、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善、胸廓畸形的纠正、肺不张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较外固定组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肋骨骨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肋骨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P<0.01);且观察组骨折连续性恢复时间、胸痛持续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胸廓畸形愈合率、肺不张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资料和方法 26例外固定病例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21~75岁,60岁以上15例,平均51.2岁.其中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或跌倒7例,重物砸伤5例.均为多发性肋骨骨折,第5~8肋最常见,肋骨骨折3根10例,4根9例,5根或5根以上7例;合并血气胸8例,肺挫伤6例,16例合并顽固性疼痛,造成反常呼吸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式接骨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150例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采用TiNi肋骨环抱式接骨器治疗150例肋骨骨折,观察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相关并发症,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3月复查X光胸片,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无移位、松动及脱落,骨折愈合良好,无骨质疏松.术后1a复查X光胸片,骨折完全愈合良好,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患者肋骨骨折均临床愈合,本方法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呼吸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肋骨内固定术与传统保守疗法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我院胸外科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6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n=30)与非手术组(n=30),分别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与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氧饱和度、迟发性血气胸发生率、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氧饱和度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减轻、住院时间及迟发性血气胸发生率减少。结论: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肋骨内固定术较传统保守治疗对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的恢复有明显优势,可以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苏晓 《医学信息》2019,(15):111-112
目的 观察肋骨内固定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肋骨内固定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65±1.03)分vs(4.02±1.08)分]、[(1.79±0.68)分vs(2.91±0.74)分]、[(1.25±0.27)分vs(1.67±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26%,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骨内固定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肋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和保守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病例,比较内固定术和保守治疗病例的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满意度等方面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41例,内固定手术组18例,保守治疗组23例,内固定手术组在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等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重建接骨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骨折复位骨盆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28例。按照Letoumel分型,后壁骨折18例,后柱骨折6例,后柱伴后壁骨折3例,前柱伴前壁骨折l例;其中8例伴髋关节后脱位,2例髋关节前脱位,2例髋关节中心脱位。结果:根据美国骨科学会(AAOS)标准,本组疗效优1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结论: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恰当地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锥状点式接触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的力学性能及对局部皮质微循环的影响,采用材料,尺寸完全一致的模拟骨,分别用两种有板固定,进行三点弯曲实验和扭转移实验比较二者的力学性能,另用14只山羊,4只正常对照,10只行胫骨中段横行截骨后分别用两种接骨板固定,术后3天,2周,4周和9周处死动物,用放射性微局部血流量测定法评价接骨板下和对侧皮腩骨血流量。结果发现:两种接骨板的抗弯能力无显著差异;当转角大于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环抱器、锁定板、环抱器-锁定板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胸外科96例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29例,年龄24~79(49.2±13.8)岁,均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分组:选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37例为环抱器组,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38例为锁定板组,两种材料联合使用21例为联合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断端数目、骨折部位、胸部并发症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环抱器或接骨板、螺钉脱落等。环抱器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1±0.89)min,优于联合组的(13.50±1.83)min及锁定板组的(15.27±1.4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组中锁定板组术中出血量[(96.34±6.59)mL]最少,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组患者伤口引流量、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以及肺不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环抱器、锁定板、环抱器-锁定板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均安全有效,环抱器组所需手术时间最短,锁定板组术中出血量最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在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股骨外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科诊治的股骨骨折患者7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成2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缩短(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的VAS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治疗12 h、3 d、7 d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时,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23%,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74%,相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随访6个月时,两组的总有效率还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82.05%和100%。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效果更显著,而且具有住院时间短和骨折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股骨远端骨折主要使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内固定的失效屡有报道,临床对钢板上的螺钉分布意见不一,螺钉的分布和内固定失效是否相关,缺乏力学的实验依据。目的:探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的合理螺钉布局。方法:通过ANSYS软件建模,建立骨折和钢板模型,骨折近端、远端均固定4枚螺钉,设计128种不同的螺钉布局方案,分析不同的螺钉、钢板应力和骨折位移,进行第1,6孔单皮质固定组、双螺钉固定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第5孔单皮质固定组、双皮质固定组、无螺钉固定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结论:128种螺钉分布中,第1孔螺钉应力最大的分布是“-2分布组”(-2表示第2孔无螺钉固定),应力最小的分布是“-4分布组”(-4表示第4孔无螺钉固定);第5孔螺钉应力最大的分布为“-4分布组”,应力最小的分布为“-3分布组”(-3表示第3孔无螺钉固定);第6孔螺钉应力最大的分布为“-4分布组”,应力最小的分布为“-2分布组”;钢板的应力最大的分布为“-4分布组”,应力最小的分布为“-5分布组”(-5表示第5孔无螺钉固定);骨折的位移最大的分布为“-5分布组”,位移最小的分布为“-3分布组”。128种螺钉分布中,第1,6孔单皮质固定组和双皮质固定组螺钉、钢板应力和骨折位移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5孔单皮质固定组、双皮质固定组、无螺钉固定组对比,无螺钉固定组的骨折位移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 < 0.05),3组螺钉应力和钢板应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钢板最近端第1,2孔需固定;靠近骨折端的近端2个孔(例如文章的第4,5孔),第4孔必须固定,根据骨折稳定性判断是否固定第5孔;中间的孔可不固定;第6孔建议固定。ANSYS分析是有效的骨科临床分析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别使用新型锁定钢板固定和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建立肩关节、肱骨近端四部分及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肩关节4种外展不同功能位置时应力、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644、7.079、5.850、3.005 mm,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293、6.826、5.774、3.023 mm。两种内固定的最大位移在变化中接近,表明在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别。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1 033.0、904.1、888.1、1 062.0 MPa,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743.1、692.4、486.4、393.5 MPa。在不同肩关节外展位过程中,两者总体应力都在逐渐减小,但新型锁定钢板应力减小的范围较大,相对来说,应力分散传递明显。结论新型锁定钢板和AO-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时,应力分布差异不明显,都表现出稳定的固定效果。但对于有骨质疏松且同时合并大、小结节的肱骨近端骨折时,新型锁定钢板独特的解剖设计及固定效果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粗隆下接骨板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粗隆下接骨板治疗,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5月,平均12月。参照韩一生等的评定标准,优10例,良5例,优良率88.2%。结论粗隆下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安全可靠,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经皮复位加压固定的三维组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微创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对比之后的优势与缺点还不得而知。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内固定装置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选择1名26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根据其跟骨CT数据制作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有限元模型。选用经皮微创三维组架螺钉、跗骨窦微创钢板分别固定跟骨骨折模型,分别施加350,700 N纵向载荷,分析2种模型的位移、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各种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峰值应力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平均应力也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2)2种模型的最大位移均位于后距关节面内侧,三维组架螺钉模型的最大位移小于微创钢板模型;(3)微创钢板模型前突骨块与内侧骨块的纵向位移更小,三维组架螺钉模型内侧骨块与中段骨块的横向与垂直位移更小;(4)提示2种内固定模型均能提供满意的固定效果,其中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使应力分布更均匀、骨块综合位移更小,能提供更好的横向与垂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传统锁定螺钉存在刚度过高、钢板近侧应力较集中等问题,为克服上述不足而设计的对侧皮质锁定螺钉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其在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特性尚不明确.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讨在骨质疏松股骨骨折中应用传统锁定螺钉及对侧皮质锁定螺钉的生物力学差异,为对侧皮质锁定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2.4 mm万向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采用掌侧入路2.4 mm万向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27例,男17例,女10例;左侧11例,右侧16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AO-C1型6例,AO-C2型9例,AOC3型12例。比较术后1周、术后8周及术后16周影像学指标,术后逐渐进行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12个月(平均7.6个月)随访。术后1周、术后8周及术后16周分别测量掌倾角[(12.17±3.57)°、(11.86±3.63)°、(11.77±4.37)°]、尺偏角[(20.25±5.17)°、(20.01±4.93)°、(19.89±5.17)°]、桡骨高度[(11.25±6.23)mm、(11.20±7.05)mm、(11.11±6.79)mm],术后1周、术后8周及术后16周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其中优11例,良15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26/27);并发症发生率为3.70%(1/27)。结论掌侧入路2.4mm万向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术中牢靠的固定、充分的植骨及术后早期的康复才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0年4月期间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成人后踝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旋后-外旋型28例,旋前-外旋型6例,旋前-外展型8例。采用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率,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6~7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按AOFAS足踝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96分(78~100分),优41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可用于治疗后踝骨折的微创术式,具有骨折愈合快,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