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和耐药性,探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的监控措施.方法 对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株数以及耐药性,并对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实施监控.结果 全年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87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菌株构成比为31.2%;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全院未发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暴发和流行.结论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分离株数较多,耐药率较高,应该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实施监控,预防和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随着广谱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感染也不断增加.为了解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患者中段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57株,进行耐药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血液科2007-2010年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455株病原菌,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4%,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占20.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流和尿路感染为主,痰培养中居首位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血和尿培养中居首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61.1%和38.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0.4%和86.8%.结论 应针对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及病原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足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6月-2022年1月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足感染患者202例纳入研究,根据MDROs感染情况纳入MDROs感染组(n=87)、非MDROs感染组(n=115),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老年糖尿病足MDROs感染的菌群分布,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老年糖尿病足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2例老年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发生MDROs感染87例,发生率为43.07%,共分离病原菌9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占比前三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3.33%)、大肠埃希菌(21.21%)、奇异变形杆菌(16.1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骨髓炎、长期用抗菌药物、神经缺血性伤口、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为老年糖尿病足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足MDROs感染发生率为43.07%,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种因素与老年糖尿病足MDROs感染的发生有关,可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160例肿瘤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感染大肠埃希菌分布特点,并进行药敏试验,检测耐药性。结果宫颈癌患者检出大肠埃希菌最多占26.25%,其次肠癌占21.87%、肺癌占20.62%;感染部位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阴道、创面及腹水感染分别占25.63%、33.75%、14.38%、8.75%、6.88%;160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99株,非产ESBLs菌61株;产ESBLs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之一,且产ESBLs菌株较多,耐药性较高,临床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对患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与控制产ESBLs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9-2013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共分离大肠埃希菌2 307株,产ESBLs株1 015株(43.99%);肺炎克雷伯菌2 510株,产ESBLs株333株(13.26%)。除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复合剂外,产ESBLs耐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OR=2.673,95%CI:1.548~4.615)、住院时间≥2周(OR=2.559,95%CI:1.296~5.054)、侵袭性操作(OR=3.022,95%CI:1.993~4.583)、接受广谱抗菌素治疗(OR=2.739,95%CI:1.584~4.738)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仍处于较高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重视无菌操作技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产ESBLs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部位、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制定急性卒中后感染调查表,对545例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发病时间≤2周)的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进行调查;同时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为18.5%;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为11.0%;革兰阴性菌占67.5%,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占25.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7.2%;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主要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和妥布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呋喃妥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检出率分别为50.0%、46.2%;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论 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的208例病例,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与发生SSI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占88.24%;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5 h(P=0.001;OR=9.231)、术前空腹血糖>6.1 mmol/L(P=0.032;OR=2.555)、高密度脂蛋白<1.03 mmol/L(P=0.023;OR=2.098)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腔镜手术(P=0.011;OR=0.092)则是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手术时间、术前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和是否腔镜手术是SSI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大肠埃希菌定植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大肠埃希菌定植分为试验组(大肠埃希菌定植)32例和对照组(无大肠埃希菌定植)86例;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并对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体温等指标进行分析;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入住ICU及侵入性操作等资料,归纳大肠埃希菌定植对骨科手术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88%(15/32)和68.75%(22/3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类切口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菌率较高的是氨苄西林和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头孢替坦较敏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和合并慢性疾病是大肠埃希菌定植对患者骨科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定植发生时,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科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及预后与预防控制综合措施,为MDROs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5月39例MDROs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及分析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预后。结果 39例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肺炎克雷白菌等,分别占33.33%、15.38%、12.82%;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在20.00%~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6.67%~100.00%,对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为0.00%;治疗后死亡1例,2例放弃治疗,36例患者病情稳定或痊愈出院。结论 MDROs感染病原菌主要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见,应多环节做好MDROs预防控制综合措施的实施,以防止呼吸科MDROs感染和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某院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2年12月发生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188例,其中痰细菌培养结果为MDRO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95例),非MDRO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9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老年MDRO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MDRO102株,居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1.37%),铜绿假单胞菌(25.49%)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5.69%)。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病或痴呆病史、低蛋白血症、吞咽困难、长期卧床、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史、使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有创操作7项因素均是老年MDRO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OR=6.02,95%CI:1.50~24.18)、有创操作(OR=6.55,95%CI:1.69~25.44)、长期卧床(OR=6.03,95%CI:1.92~18.91)均是老年患者发生MDRO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MDRO肺部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老年患者MRDO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所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治疗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169例VAP病例,其中MDRO感染组125例及非MDRO感染组44例。MDRO感染组分为MDR-A组(对选用抗菌药物均耐药)78例和MDR-B组(对选用抗菌药物至少一种敏感)47例。分析比较各组间抗菌药物选用及预后情况。结果 VAP气道内分泌物共分离病原菌242株,其中MDRO173株(71.49%)。VAP主要的病原菌有克雷伯菌属(66株)、铜绿假单胞菌(64株)、不动杆菌属(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大肠埃希菌(17株),其中MDRO占各菌的比率为68.18%、50.00%、91.67%、88.89%、76.47%。MDRO感染组较非MDRO感染组预后差,MDR-A组预后最差(P0.001)。VAP患者持续发热、白细胞升高及肺部炎症进展亦提示预后不佳(均P0.001);治疗有效患者发病前、起始和培养后敏感抗菌药物的使用均高于病情恶化的患者(均P0.001),而昏迷、早发VAP、多种细菌感染对VAP患者无预后意义(均P0.05)。结论 VAP患者MDRO感染高发,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隐匿性肺部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老年患者286例,根据肺部感染的隐匿性分为隐匿性肺炎组134例和非隐匿性肺炎组15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隐匿性肺炎的感染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34例隐匿性肺炎组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110例,阳性率为82.09%,共检出病原菌157株;152例非隐匿性肺炎组病原菌培养阳性者有135例,阳性率为88.82%,共检出病原菌183株;两组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4,P>0.05);阳性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3,P>0.05);两组治疗情况大致相似,隐匿组肺炎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高于非隐匿性肺炎组(P<0.05);两组年龄、合并老年痴呆、甲状腺功能减退、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长时间卧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高龄(OR=1.984)、合并症[甲状腺功能减退(OR=1.511)、老年痴呆(OR=1.470)]及长时间卧床(OR=1.267)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隐匿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常具有隐匿性,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预后情况较差,其中高龄、合并症(老年痴呆、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长时间卧床是患者出现隐匿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病耐药菌群分布情况,并探究影响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调查对象为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经确诊的194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菌株鉴定及耐药性实验分析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耐药菌群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并选择同期收治的20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①194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培养出病原菌23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22.36%,肺炎克雷伯杆菌次之,占16.88%,金黄色葡萄球菌排第三位,占13.50%。②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10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上述四种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程、住院时间、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肺结核复治、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入侵性操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98、24.135、16.012、25.781、96.958、63.180、59.307、38.295,均 P <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复治( Wald= 5.237, P= 0.008, OR =2.663,95% CI :1.374~3.726)、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Wald= 7.214, P= 0.002, OR =3.468,95% CI :1.732~6.946)、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Wald= 2.703, P= 0.019, OR =2.565,95% CI :1.537~4.281)、入侵性操作( Wald= 7.893, P <0.001, OR =3.200,95% CI :1.475~6.942)是影响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耐药菌群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次之、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治疗期间肺结核复治、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入侵性操作是影响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matched-cohort study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s. From January 1996 to December 2003, 100 hospitalised patients with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ESBL)-producing E. coli infec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patients not infected with ESBL-producing E. coli. Thes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ame site of infection and the closest date of admission.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empirical antibiotic therapy was more often inadequate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ESBL-producing E. coli (44% vs 15%; P<0.01), and that early mortality (16% vs 6%; P=0.02) and overall mortality (25% vs 11%; P=0.01)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ESBL-producing E. coli infections. A multivariate model identified the urinary tract focus as the onl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influencing early mortality for E. coli infections [odds ratio (OR): 0.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03-0.7; P=0.01]. All 12 patients with ESBL-producing E. coli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treated initially with an oxyimino-beta-lactam survived. Subsequent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arly mortality in the cohort of 130 patients with a non-urinary E. coli infection found inadequate empirical antibiotic therapy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mortality only for non-urinary E. coli infections (adjusted OR: 3.0; 95% CI: 1.0-8.6; P=0.03). The study showed that hospitalised patients with ESBL-producing E. coli infections more often receive inadequate empiric antibiotic therapy and have a higher mortality rate than those infected with non-ESBL-producing strains. The site of infection strongly influences mortality.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adequate empirical antibiotic therapy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tality only among patients with non-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并研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区1713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徐州市区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率为66.4%。多因素分析显示,与一年前比健康状况差不多(OR=2.299,95%CI:1.686~3.135)、过去两周有就诊经历(OR=1.926,95%CI:1.460~2.541)、文化程度为初中(OR=1.575,95%CI:1.125~2.204)、家庭功能良好(OR=1.572,95%CI: 1.412~2.164)、对生活满意度为一般(OR=1.535,95%CI:1.135~2.074)、空巢(OR=1.438,95%CI: 1.114~1.856)、医疗费用负担有些困难(OR=1.419,95%CI:1.072~1.877)的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意愿更高。结论 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其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有影响。应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意愿,采取加大宣传、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综合性措施,推动我国家庭病床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娇  鞠梅 《现代预防医学》2020,(6):1056-1061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化住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某三甲医院于2018年1月 - 2019年1月收治86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86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符合“社会化住院”标准人数252例,比例为29.09%,住院阶段转科室(OR = 4.403,95%CI:2.855~6.789)、入院时ADL水平(OR = 1.478,95%CI:1.151~1.897)、达到出院标准ADL水平(OR = 1.359,95%CI:1.074~1.718)、年龄(OR = 1.128,95%CI:1.084~1.173)、家庭人均收入(OR = 2.484,95%CI:1.990~3.101)、医院获得性感染(OR = 2.078,95%CI:1.301~3.320)、入院途径(OR = 2.222,95%CI:1.424~3.467)、合并其他慢性病(OR = 3.743,95%CI:2.373~5.902)、抑郁(OR = 2.336,95%CI:1.485~3.674)、焦虑(OR = 2.272,95%CI:1.471~3.509)、认知障碍(OR = 1.970,95%CI:1.230~3.156)、病程(OR = 1.121,95%CI:1.057~1.189)、公费(OR = 3.116,95%CI:1.041~ 9.326)、新农合(OR = 0.376,95%CI:0.142~ 0.991)、自费(OR = 0.117,95%CI:0.029~0.473)均是“社会化住院”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化住院”程度较高,其受到入院途径、医院内感染、生理、心理、精神状态、对他人依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保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院2012年多重耐药菌(MDROs)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控MDROs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该院2012年1-12月检出的MDROs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MDROs 370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41株(92.16%),革兰阳性(G+)球菌29株[7.84%,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MDROs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79株)、神经外科(65株)、神经内科(40株)、普通外科(39株)、老年科(32株)。29株MRSA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替加环素、利福平等抗生素耐药率均>60%,无万古霉素耐药株;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50%左右;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普遍不敏感,特别是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几乎是泛耐药。结论该院分离的MDROs以G-菌为主,主要分离自收治重症及高龄患者的科室。需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MDROs播散。  相似文献   

19.
医院与社区多药耐药菌感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医院获得性(HAP)与社区获得性(CAP)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特点,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及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住院患者发牛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进行调查,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特点.结果 共调查感染病例929例次,MDROs感染检出率为39.5%;HAP-MDROs及CAP-MDROs感染检出率分别是51.4%及35.6%,HAP-MDROs感染显著高于CAP-MDROs感染(X~2=19.2 P=0.00);CAP-MDROs占MDROs检出总数的64.0%;不同科室HAP-MDROs及CAP-MDROs感染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不同MDROs来源不同,MRSA、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及PDR-AB主要来源于痰或气管分泌物;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社区感染的泌尿生殖道标本.结论 了解HAP-MDROs及CAP-MDROs感染特点,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及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CAP-MDROs感染检出率高使MDROs控制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 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6年某三级综合性医院ICU患者825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入住ICU 48 h后MRSA感染者,对照组为入住ICU 48h后无MRSA感染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825例患者中,64例患者发生了MRSA感染,感染率为7. 76%。MRSA感染以肺部感染居多(占45. 31%),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18. 75%)、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和血流感染(各占9. 38%)、颅内感染和腹腔感染(各占6. 25%)、胸腔感染(4. 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个月内接受过手术(OR 95%CI:2. 628~9. 166)、外伤(OR 95%CI:2. 248~9. 280)、气管插管时长 7 d(OR95%CI:1. 651~11. 746)、昏迷(OR 95%CI:1. 813~8. 334)、长期卧床(OR 95%CI:1. 362~10. 127)、再次入住ICU(OR 95%CI:1. 475~7. 915)、肠外营养(OR 95%CI:1. 521~7. 518)、使用两联及以上抗菌药物(OR 95%CI:1. 523~6. 132)、多器官功能衰竭(OR 95%CI:1. 024~3. 948)是ICU患者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预防与控制ICU MRSA的产生与传播,应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重点关注气管插管、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长期卧床、外伤等高危人群MRSA的防控,在患者达到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快转出I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