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31例顽固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例实施射频消融,其中男8例,女23例,平均年龄31.51±8.63岁(18~51岁),所有患者的室早均起源于右室.采用起搏方法进行标测,选择心室起搏下12导联ECG于室早时完全一致作为消融靶点,以早搏完全消失、观察30分钟以上无室早出现作为消融的终点,对消融过程中室早较少的病例,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后仍不能诱发室早作为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室性早搏治疗特发性心室颤动(附一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报道一例射频消融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治疗特发性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患者男性 ,2 3岁。 1个月内反复发作晕厥 4次 ,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频发室早。心室晚电位、倾斜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电生理检查时发作室颤 ,经 30 0J电击转复为窦性心律 ,回放 12导联心电图可见室颤前有频发室早。采用起搏标测 ,于右室游离壁起搏产生与室早 12导联心电图类同的QRS波 ,温控 5 0℃ ,5 0W ,消融 12 0s,室早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 ,患者无晕厥发作。结论 :消融室颤触发物 (室早 )可预防室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5岁,2个月内反复发作晕厥2次,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体格检查、血生化、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于左室后壁标测到期前程度最早的室早前Purkinje纤维电位(简称P电位),起搏标测产生与12导联心电图记录室早类同的QRS波。温控50W,60℃,消融240s,室早消失。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无晕厥及室早发生。结论:P电位标测及起搏标测产生与12导联心电图记录室早类同的QRS波有助于室早消融,进而预防室颤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室性早搏(室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正常心脏室早进行导管消融,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起搏时QRS与室早QRS波型形态完全相同的起搏点,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8例患者室早起源部位分别为:右室流出道3例,左室流出道1例,左冠状动脉窦1例,左后间隔1例,右后间隔1例,右室室上嵴1例。即刻疗效100%。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室早,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经常遇到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有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尽管室早不一定引起严重后果,长期随访观察预后良好,但可引起明显症状,且有时经药物及临床医师的解释治疗后仍难以控制相关症状。部分室早具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的心电图特征,文献报道射频消融(RFCA)能有效地控制该类室早。但起搏标测仍然较困难,且费时间。本文目的在于分析右室流出道室早的多发部位,失败病例的特点及寻找对起搏标测有指导意义的心电图特征,这将有助于缩短RFCA时间,提高成功率。  资料和方法 20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15~49岁,平均3.8…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极接触标测在指导三维电解剖引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消融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RVOT室早患者,据术中室早发作的频度分为两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多极导管高密度标测(多极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单导管逐点标测(单极组);确定激动起源靶点后再进行起搏标测证实并实施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标测时间、消融次数及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成功率。结果 29例患者完成电生理标测及消融,单极组16例,多极组13例。多极组平均采集有效标测点明显多于单极组;激动顺序标测耗时两组未见差异。多极组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极组,但是在平均消融次数、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等指标比较,多极组却显著少于单极组,所有患者均达到即刻消融终点。随访(6.9±3.2)个月,单极组1例复发。结论采用多极标测导管对RVOT局部进行高密度电解剖标测快捷、精确,提高消融成功率,尤其是对术中室早发作较少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报道 2 5例 (男 14例、女 11例 ,年龄 15~ 6 7岁 )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接受RFCA的治疗结果。采用心室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法进行室早标测定位 ,标测到室早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 30ms以上或消融电极起搏心电图QRS波图形与室早图形完全一致时放电消融。结果 :2 5例患者室早起源分别为右室流出道 12例、右室心尖部 5例、左室游离壁 5例、左室近后间隔部 3例。 2 5例中 2 1例成功 (包括 1例频发室早伴短阵多形性室速患者 ) ,成功率为 84 %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RFCA治疗频发单形性室早伴短阵室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报道射频消融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治疗特发性或心肌梗死 (MI)后恶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各 1例。例 1女性 2 6岁 ,因阵发性心悸 1年 ,加重伴晕厥 4天入院。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单形室早和短阵VT。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入院后第 3天无诱因出现意识丧失 ,持续约 2min自行缓解 ,心电图示多形性VT ,导致VT的室早形态与临床中频发室早相同。例 2男性 6 4岁 ,急性广泛前壁MI半个月后出现VT ,尽管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纠正心力衰竭、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3个月 ,VT仍频繁发作 ,VT发作时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 ,有时转为心室颤动 ,多需直流电复律。 2例消融术中均出现频发室早 ,形态与临床上诱发VT的室早形态相同。例 1心室猝发刺激诱发出多形性VT伴阿 斯综合征发作。例 2心室程序电生理刺激可诱发出 4种形态持续性VT。例 1结合激动和起搏标测 ,在右室流出道消融室早成功 ;例 2在左室间隔部向右室凸出的室壁瘤周围标测到室早时提前体表QRS波 5 0ms的Purkinje纤维电位 ,在此处消融室早成功。例 1随访 2 1个月无晕厥。例 2术后继续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随访 10个月无晕厥和持续性VT。结论 :在部分特发性或急性MI患者中消融诱发VT的室早可能根治恶性VT。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单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起搏标测法对3例有明显症状的频发单源性室性期前收缩(下称室早)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经标测2例定位于右室流出道、1例定位于左室间隔。以30~40W的功率消融,持续时间30~60s,获得成功。术后5~7d复查动态心电图未发现室早。随访1~11个月,2例未复发,1例出现偶发室早。认为对有明显临床症状且药物难以奏效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的单源性室早患者,可考虑RFCA治疗。该疗法有可能成为根治室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组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的无器质心脏病基础的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共11例特发性室早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2±14.4)岁。均接受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所有病例室早体表心电图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型。消融术中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11例室早均消融成功(2例复发经再消融成功),所有室早被证实均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6例起源于前外侧游离壁中、高段,4例起源于后下侧游离壁中段,1例起源于游离壁低段近心尖部。术中成功消融部位局部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点提前24~41(27±9)ms。其中9例成功消融部位起搏心电图与室早图形基本相同。结论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的室早是特发性室早的一个亚组,射频消融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室早)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早,5例左心室流出道(LVOT)室早,2例左心室流人道室早,分别采用起搏标测或起搏与激动标测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结果消融术成功的有47例,好转的有5例,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仅1例患者在术中诱发心室颤动,经电复律成功.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2.
室性早搏的经导管射频消融评价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评价单形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 97例症状严重的正常心脏室早患者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 ,男 38例、女 5 9例 ,年龄 46 .2± 7.1岁。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 97例室早全部起源于心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室早 95例 ,全部呈左束支阻滞形态 ;左室流出道室早 2例 ,QRS波均呈右束支阻滞形态 ,其中 1例V1导联呈Rs形态 ,1例呈rsr′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 95 .9% (93/ 97)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 2 0416± 1891次 / 2 4h和 12 2± 140次 / 2 4h(n =19,P <0 .0 0 1)。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19± 6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症状消除率为 91% ,复发率是 4.3% (4/ 93) ,随访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单形室早 ,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位女性患者,因晕厥入院,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患者拒绝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而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在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建立室早激动标测图,激动标测提示室早来源于右室流入道与流出道交界处游离壁,局部可见p电位,放电消融后室早消失。随访2月余无晕厥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频发单形性室性早搏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1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频发单形性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融 ,采用起搏标测 ,以起搏时与自发室早QRS波群图形完全相同的点为消融靶点。结果 消融即刻成功率 91% (10 / 11) ,所有患者无任何并发症 ,随访 1~ 30个月 ,无迟发并发症发生 ,无室早复发。结论 右室流出道频发单形性室性早搏予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有效、安全 ,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肌梗死(MI)后血运重建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2例.方法 2例病人为男性,64岁和73岁.前壁MI后出现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经血运重建、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室速、室颤仍反复发作.2例患者室速、室颤均由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室性早搏(室早)所诱发.标测和消融方法为在左心室内标测室早时最早激动部位后进行射频消融.结果 2例均可记录到频发呈RBBB图形室早,在2例患者中室早均可诱发室速,与临床诱发方式相同.左心室内激动标测显示2例呈RBBB伴心电轴左偏形态的室早的最早激动部位在中下间隔,室早时浦肯野纤维电位提前体表心电图QRS波均为50 ms,窦性心律时在同一部位也可记录到清晰的浦肯野电位,2例分别放电6次和8次,均成功消融室早.2例分别随访49个月和4个月,无室速和室颤复发.结论 MI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可能由起源于左心室浦肯野纤维网的室早所诱发,经射频导管消融MI后药物和血运重建等治疗无效的电风暴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射频消融治疗心肌梗死(MI)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4例,探讨其标测方法和消融效果。方法 4例病人均为男性,64岁、75岁、73岁和60岁。分别于前壁心肌梗死后19天、45天、3天和10天出现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室性颤动(室颤),经血运重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室速、室颤仍反复发作。病例1、3、4的单形或多形室速、室颤均有频发室性早搏诱发,病例2植入ICD后服用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使反复发作的室速暂时得到了控制,但ICD植入一月后室速再次频繁发作。室速均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伴心电轴左偏。标测和消融方法为在左心室内标测到室早或持续室速时最早激动处后进行射频消融。结果病例1、3、4均可记录到呈右束支阻滞(RBBB)伴电轴左偏和/或右偏形态的室早,在这3例患者中室早均可诱发室速。在频发室早下行标测和消融,激动标测显示3例患者的室早最早激动处在左心室中下部位,室早时浦肯野纤维电位提前体表心电图QRS波40-50ms,且窦性心律时在同一部位可记录到清晰的提前QRS波群的浦肯野纤维电位。3例分别于最早激动处且标测到浦肯野纤维处放电6次、8次和16次,均成功消融室早。病例3因为出现了另一形态的室早,于左室前内侧反复消融5次,另一形态室早亦消融成功。病例2中没有记录到室早,心室程序刺激诱发2种形态室速,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伴有电轴左偏。在左心室内标测到浦肯野纤维提前室速起始最早60ms处进行消融,成功消融室速。4例分别随访7年、6年、4年和6个月,病例1和病例3无室速和室颤复发,病例2有1次ICD放电,病例4复发室早诱发短阵室速,但无持续性室速、室颤和晕厥发生。结论 MI后频繁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可能由起源于左室浦肯野纤维网的室早或室速所诱发,经导管射频消融室早或室速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aSO起搏标测软件(CARTO3,美国强生公司)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期前收缩(PVC)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RVOT PVC患者共21例,入选患者同时行激动标测和PaSO起搏标测。将激动标测最早点定义为A点,PaSO起搏标测相似度软件评分最优点定义为B点,消融有效点定义为C点。比较两种标测方法指导RVOT PVC射频消融治疗的准确度。结果患者术中激动标测取点数为(11.0±5.0)个,激动顺序标测显示最早激动部位电位提前体表QRS时限15~36 ms(27.3±5.6)ms。PaSO起搏标测取点数为(10.0±5.0)个,起搏标测最优点与自发PVC QRS相似度为94.3%~99.2%[(97.4±1.5)%]。激动标测和PaSO起搏标测在判断PVC内膜靶点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间距(5.9±3.1)mm比BC间距(5.1±2.7)mm,P=0.320]。激动标测最早点与PaSO起搏标测最优点之间的中位距离为7.7(2.6,16.7)mm。结论 PaSO自动匹配起搏标测软件指导RVOT PVC射频消融靶点的准确度不劣于激动标测。基于自动匹配运算的PaSO起搏标测软件不受术中PVC负荷的限制,可以客观、准确、快速地定位PVC起源点,从而实现PVC精准消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和三尖瓣环交界区(RTJ)的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右室消融成功的室早的心电图和腔内电生理特点。根据室早起源部位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组,三尖瓣环(TV)组,RVOT与TV之间的区域(RTJ)组。另选5例无室早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RVOT组有78例,TV组有11例,RTJ组有12例。RTJ组的室早心电图在Ⅰ、Ⅱ、Ⅲ和aVF导联均为单相R波,aVL导联均为低平波形,rsr′、qs、qr、rs或r型,平均振幅为(0.3±0.1)mV,而RVOT组的室早aVL导联为深倒的S波,平均振幅为(-0.7±0.4)mV;TV组的室早aVL导联为直立的R波,平均振幅为(0.8±0.3mV)(P<0.05)。应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能成功定位RTJ室早并成功消融。5例对照组患者RTJ起搏在aVL导联产生低平QRS波形。结论 RTJ起源的室早并不少见,心电图aVL导联低平是区别于RVOT或TV起源室早的显著特点。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病窦综合征的患者安置起搏器是为了治疗心动过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后的代偿间歇表现为长RR间期,当长RR间期长于起搏器设定的频率(起搏的RR间期),起搏器则不等室早代偿间歇完成时,便发放起搏脉冲起搏心室。在时间RR间期散点图上形成一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此线段不同于室早后代偿间歇形成的线段随主导窦律的波动而波动;那么Lorenz-  相似文献   

20.
导管消融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室性早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室性早搏(室早)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导管消融治疗的27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的频发室早病例,年龄2~14(7.75±3.48)岁.其中多数患儿有明显的室早相关症状(74.07%),所有患儿动态心电图室早≥20 000个/24 h[平均(30 350±14 180)个/24h],平均病史(3.2±1.9)年,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静脉全身麻醉配合局部麻醉下采用室早激动顺序标测与窦性心律起搏标测进行室早起源定位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结果 27例患儿中25例消融即刻成功,1例未能诱发,另1例消融未成功,消融即刻成功率(92.59%),平均放电时间(582±216)s,平均X线曝光时间(33±8)min.诱发出室早的26例中室早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24例(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13例,右心室肺动脉瓣下近间隔处3例,右心室流出道近游离壁处6例,间隔与游离壁两处起源2例),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2例.无心脏压塞、永久性房室阻滞并发症.术后1周内复查动态心电图室早平均(590±354)个/24 h(均《1000个/24 h).结论 导管消融可用于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的症状性频发室早,安全、有效、即刻成功率高.建议从严掌握导管消融适应证:(1)频发室早≥20 000个/24 h或≥1000个/h;(2)症状性室早;(3)运动或情绪激动下易发;(4)病程长,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5)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6)因影响正常升学家属强烈要求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