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22-25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对血液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纤维蛋白原2~4 g静脉滴注,q72h,直至纤维蛋白原水平≥2 g/L停止输注。对照组予输注同等体积的血浆治疗,(15~20)mL/kg,q72h。分别于治疗前(D0)、D3、D6、D14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评估出血情况,继续随访1周,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1)输注前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出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输注后D3、D6、D14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出血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1.5 g/L,患者出血风险减少,可能获益更多。(3)输注后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充纤维蛋白原能有效提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纤维蛋白水平,改善出血情况,减少住院时间,但不能降低病死率,且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1.5 g/L可能使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3.
张义堂  王中晓  杨红 《安徽医学》2017,38(7):910-912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各组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II评分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 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各组患儿APACHE II评分、血清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II评分正相关(r=0.685,P<0.05);不同血清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0.5~10 ng/mL、>10 ng/mL患儿28 d病死率分别为8.33%、20.59%、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院 1995年 1月— 1999年 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进行了统计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我院 1995年 1月— 1999年 10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 (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 ) 4 2例 ,其中 2 3例静脉溶栓治疗为观察组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46~ 80岁。另选 19例为对照组 ,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6 2~ 82岁 ,给低分子肝素治疗。2 治疗方法与结果2 .1 治疗方法 观察组 :尿激酶总量为 2 .2万IU/kg ,1/ 2总量 0 .9%NS 10ml静推 (10min内 ) ,然后 1/ 2总量 5 %GS10 0ml静推 (2 0…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5例急白患者的Fbg、FDP进行测定,并同时做3P试验,还对其中15例于治疗后进行复查,发现急白患者Fbg和FDP水平比正常组高,其平均值分别为369 ± 39mg%和168.0 ± 241.3μg/ml(正常对照组两者分别为269 ± 39mg%和<10μg/ml)。对15例治疗后的复查表明,治疗前后的Fbg和FDP没有统计学意义。作者认为诊断急白并发DIC时,对Fbg和FDP以及3P试验的诊断价值应认真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纤维蛋白原(Fbg)纠正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控制出血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80例合并Fbg降低的AL患者为对象,利用Khelaf出血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出血(Khellaf评分低于12分,n=31例);中度出血(Khellaf评分13~17分,n=28例)、重度出血(Khellaf评分高于18分,n=21例)。患者均接受人Fbg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出血控制情况。结果 重度出血组、中度出血组、轻度出血组用药前后出血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重度组出血评分差值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中度组出血评分差值高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及中度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均为100.00%,中度组总有效率为85.71%,2例无效患者中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脑疝形成。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度组PT、Fbg、D-D水平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PT、Fbg、D-D水平低于重度组(P<0.05)。结论给予AL患者人Fbg辅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7年01月至2023年08月入住本院ICU的3 30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纤维蛋白原的三分位数分组,分为:低纤维蛋白原组(<2.64 g/L),中间纤维蛋白原组(2.64~4.08 g/L),高纤维蛋白原组(>4.08 g/L)。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并运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不同纤维蛋白原水平下的生存曲线。结果 在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率呈非线性关系。和中间纤维蛋白原组相比,低纤维蛋白原组调整后的HR=1.213(95%CI为1.019~1.442,P<0.05)。高纤维蛋白原组在调整后HR=1.087(95%CI为0.916~1.289,P>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水平与ICU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率呈非线性关系,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住院死亡率升高有关,但高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住院死亡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血降钙素原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脓毒症患者137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63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肾功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根据AKIN推荐的急性肾损伤分期将急性肾损伤组患者分成3组,比较组间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降钙素原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间血常规、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组血降钙素原水平较不合并急性肾损伤组明显升高(P〈0.05);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C反应蛋白则与急性肾损伤的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PCT〉12.48ng/ml,对于预测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敏感度84.7%,特异性90.4%,曲线下面积为0.911。结论血降钙素原可作为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早期预警指标,在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杨景 《安徽医学》2014,35(12):1664-1667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联合纤维蛋白原(Fg)对ACS的预测价值,并在ACS患者中分析MPV、Fg与冠脉病变数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胸痛、胸闷等症状住院患者432例,ACS患者315例(ACS组),冠脉造影阴性患者117例(对照组)。入院时检测MPV和Fg,应用ROC曲线评估MPV和Fg单独以及两者联合对ACS的预测价值,比较MPV、Fg在不同冠脉病变数间的差异。结果 MPV和Fg均是ACS的显著预测因子(OR=1.32,P=0.00;OR=2.37,P=0.00),单独用MPV和Fg预测AC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和0.70,当MPV与Fg联合时AUC增加到0.73;随着冠脉病变数增加,MPV和Fg均显著逐渐升高。结论 MPV与Fg联合可以提高对ACS的预测价值,MPV和Fg可作为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溶栓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入选52例发病12小时以内的并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后,根据冠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和未通组,分别统计并比较2组间的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脉再通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要高于溶栓后冠脉未通组(3.31±1.21 VS2.42±0.83);血清纤维蛋白原≥3g/L组的溶栓后冠脉再通率高于血清纤维蛋白原<3g/L组冠脉再通率。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者,其接受药物溶栓后冠脉再通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表达水平与肾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组:133例脓毒血症患者,按AKIN标准,依据肾损伤程度,分3组(非AKI组、轻度AKI组即A-KIN分期1期,中重度AKI组即AKIN分期2、3期);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血清CysC,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计算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讨论CysC水平与肾损伤程度关系.结果 两组AKI组CysC水平较非AKI组及健康对照组均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度损伤组与轻度损伤组比较,中重度损伤组CysC水平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CysC表达水平与CCr呈负相关(r=-0.846),CysC的AUC为0.780(P<0.01).结论 脓毒血症导致AKI患者CysC表达水平与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CysC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脓毒血症患者AKI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用KPTT法测定33例正常人和25例各型AL血浆PC:C,结果表明:AL血浆PC:C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AL中尤以明显出血症状组的PC:C降低更为显著。AL的出血常呈白血病性凝血酶血症。凝血酶消耗蛋白C,引起PC:C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ACS患者常规治疗下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42例和非丹红注射液组38例,另选35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共用2周。观察治疗前后2周血黏度、hs-CRP、Fbg及vWF的变化。结果 ACS患者的血黏度、血浆hs-CRP、vWF及Fb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丹红注射液组与非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在2周后其hs-CRP、Fbg及vWF水平皆明显下降,丹红注射液组较非丹红注射液组下降得更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于ACS患者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黏度,而且还具有降低hs-CRP、Fbg及vW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APL患者初治时与完全缓解时进行TEG测定,了解其凝血功能情况。并与24例健康体检者的TEG相比较。结果23例初治APL患者中有22例(95.65%)的TEG表现为低凝图像,R、K明显延长,Angle、MA、G及CI明显变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全缓解后相比亦差异显著(P〈0.05)。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有相关性,K时间与PT呈正相关;Angle角与PT相关,与Fbg呈负相关;MA及G与PT负相关,与PLT计数呈正相关;CI与肌负相关。结论APL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应用TEG动态观察其凝血状态,对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TEG检测参数不仅可检测患者的凝血紊乱情况,而且与APL患者的PT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合并院内感染患者的患病特点。方法:对自2009年5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感染21例,感染率33.33%,其中14例为单一部位感染,7例为多部位感染。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8例,下呼吸道次之4例,以后为口腔3例,泌尿系2例,皮肤2例,肛周1例,皮肤疖肿1例等。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大肠埃希菌以及真菌。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机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提高警惕,及时给予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徐革 《河北医学》2014,(1):28-3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 h、3 d、7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 h、3 d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7 d时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24 h FD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3 d及7 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 P<0.05、P<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 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P<0.01),而大梗死灶DD、FDP 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以ATRA+砷剂维持治疗;对照组以ATRA+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MTX)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维持治疗时间,随访统计复发率、死亡率、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胶原、二磷酸腺苷(ADP)诱聚:观察组分别为(76.72±5.33)%、(81.43±8.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9.46±6.29)%、(88.27±7.95)%(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维持治疗时间为(19±3)月低于对照组(27±4)月(P0.05)。结论APL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能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8.
《医学综述》2013,19(4):696-699
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是临床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与其他传统葱环类药物相比,IDA具有不良反应小、耐药程度低、抗白血病作用更强等优点。IDA与阿糖胞苷组成的IA(IDA+Ara-c)方案已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的一线方案,同时使用IDA增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移植前预处理强度,能降低移植后复发率,提高长期无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纤维蛋白原(F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110例,入选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0例,常规治疗组60例;随机选取我院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做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NO,采用血凝仪法测定Fg,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①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O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及hsCR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NO、Fg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O水平明显增高,Fg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及抑制内皮炎症的作用,从而稳定斑块,抑制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