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TACE+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结合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TACE+PEI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FP下降率为88.2%和42.5%,肿瘤体积缩小有效率为83.5%和45%。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04%、53.65%和73.17%、52.22%、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结合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近20年来,介入治疗在临床领域内逐步普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运用越来越多。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选择性地将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分支,然后经导管注入栓塞剂和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法。由于癌组织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肝动脉栓塞后癌组织缺血坏死,因此TACE可有效地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手术切除率。我科于2008年1~12月共对10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TACE术,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晚期肝癌失去手术机会或者病人无法耐受手术治疗时,可采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其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或射频消融术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患者治疗前后准确的检查诊断、早期术后疗效评估,是肝癌患者术后最大获益的关键。现已有不同的疗效评估方法,基本都是形态学上的评估,其可靠性及准确性不够。而目前认为反映组织微观变化的多b值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可以先于肿瘤形态学的变化反映肿瘤的残留或新生血管,可进行肿瘤治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估,将有望提高对肝癌经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或射频消融术治疗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的在进一步深化临床研究对肝癌经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或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疗效的评价,推动IVIM-DWI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紧张素Ⅱ介导之肝癌化疗栓塞中的血流检测解放军81医院陈晓英,江小清,刘平,司芩肝脏血供丰富,肝癌的血供90~95%来自肝动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PLC)较以往应用全身化疗、肝动脉结扎和插管治疗等方法发挥了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综合介入放射学方法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联合运用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I),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CT定位经皮肝穿刺肿瘤内多点注射无水酒精(PEI)治疗巨块型肝癌,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1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62.7%、52.9%、41.2%、25.5%,7例患者已生存5年以上,5年生存率〉13.7%。结论运用综合介入放射学方法治疗巨块型肝癌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急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急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6例肝癌破裂出血使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急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1例,保守治疗7例,肝切除术12例,肝动脉结扎6例。结果:11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全部止血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复发出血。其1年生存率与肝切除组基本相似(P<0.05)而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方法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朱化冰 《全科护理》2013,(25):2362-2363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病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对4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使病人的生理、心理达到最佳状态,确保介入手术的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结论]加强原发性肝癌病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引导下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无法行手术切除患者42例,先在DSA下行超选择性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后行护肝等治疗,并于术后1周在CT引导下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间隔4~6周重复上述治疗。每例治疗2~4周期。结果全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经治疗后肿瘤有明显缩小(PR)者36例(85.7%),AFP明显降低者35例(83.3%),其中20例(47.6%)AFP恢复正常;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33/42)、57.1%(24/42)、33.3%(14/42)。结论综合序贯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在CT引导下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肿瘤局部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68例实行经肝动脉导管介入化疗加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168例患者经治疗后,肿瘤缩小,较少出现并发症。结论:护理工作在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和栓塞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赤芍甘草煎剂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疼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疼痛的中医药疗法。方法:以大剂量赤芍加甘草治疗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出现右上腹剧痛的患者30例(治疗组),并与15例未用赤芍加甘草治疗的同类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平均止痛时间为(2.71±0.70)日,对照组为(4.00±0.85)日,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506,P<0.001)。结论:赤芍加甘草对治疗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疼痛确有一定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爱迪注射液减轻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无手术指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 (化疗组 )和肝动脉栓塞化疗加爱迪注射液组(联合组 ) ,比较两组化疗后的毒副作用。结果 联合组的化疗后毒副作用较化疗组明显减轻。结论 爱迪注射液可以明显减轻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肝动脉灌注的实验研究旨在证明国内首创的甲氨蝶呤明胶微球(MTX-ms)的末梢栓塞作用,为临床介入治疗肝癌提供一种新型的化疗栓塞剂。经大白鼠肝动脉油注MTX-ms后即刻及10—50天行随访肝动脉造影,显示MTX-ms能在小动脉水平有效地阻断肝动脉血流,小剂量的微球不会引起明显的肝组织损害。MTX-ms的降解时间约在30~40天左右。大白鼠肝动脉完全阻断后仍可产生侧枝循环,但多为不完全性肝动脉再通。结果揭示MTX-ms具有明显的末梢栓塞作用。在初步的临床应用中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冶的未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的观察组43例,和单纯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72.1%,显著优于对照组(43.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一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AFP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FP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超确立肝癌血供特征建立不同个体化治疗模式。方法对318例肝癌患者根据彩超确立肝癌及门静脉癌栓的血供特点并将其分型;通过对多电极射频治疗技术(RF)、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技术(PEI)、肝动脉化疗栓塞技术(TACE)、门静脉栓塞化疗技术(SPVE)的对比研究,建立不同的个体化联合治疗模式;同时观察治疗组与单纯TACE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肿瘤血供变化,声像图特征等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不同模式治疗组术后瘤周及瘤内血流信号完全消失率、肿瘤缩小率、AFP转阴率、术后随访1年、3年生存率均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彩超确立肝癌的血供分型,建立独特的个体化联合治疗模式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并为观察治疗肝癌前后血供变化、声像图特征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的特点和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原发性肝癌多次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343例,对存在肝外侧支供血的病例,采用选择性插管或应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进行肿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71例患者共有83条肝外侧支动脉,发生率为20.7%(71/343)。包括右膈下动脉(41.0%)、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18.1%)、右肾上腺或肾包膜动脉(12.1%)、胆囊动脉(8.4%)、肋间动脉(6.0%)、肠系膜上动脉分支(4.8%)、腰动脉(3.6%)、胃左动脉(3.6%)和右内乳动脉(2.4%)。对这些动脉的选择性插管成功率为92.8%(77/83)。所有插管成功的动脉均进行了化疗栓塞或单纯的碘化油栓塞。结论:原发性肝癌多次化疗栓塞后,需要重视肝外侧支血供的存在并给予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于提高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平 《中国临床医学》2002,9(5):525-527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及其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肝动脉造影图像,根据其造影表现分为多血供和少血供两组。分别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总体和各组的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多血供者35例(43.8%),肝动脉血管造影表现为肝动脉增粗,肿瘤血管和染色丰富。少血供者45例(56.2%),表现为肝动脉纤细,少量或无肿瘤血管,肿瘤染色不明显。80例患者总体CR+PR为52.5%(42/80),多血供组CR+PR为85.7%(30/35),少血供组PR+CR为26.7%(1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例患者总体6、12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4%、53.6%、28.8%。多血供组分别为94.3%、71.4%、45.7%,少血供组分别为80%,37.85%、15.6%。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转移肿瘤血供丰富程度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无碘油沉积区的血液供应,以判断TACE后疗效,并对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 19例HCC患者(24个病灶),接受25次TACE后行MS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根据动态增强表现将无碘油沉积区的血液供应分为四种类型:动脉供血型、门静脉供血型、双重供血型及少血供型.结果 19例患者(24个病灶),经过25次TACE后无碘油沉积区的血供情况为:动脉供血型11个病灶(45.83%),双重供血型11个病灶(45.83%),乏血供型2个病灶(8.33%);动脉期MSCTA中22个富血供型病灶中有18个病灶有明显的肿瘤供血动脉(81.8%),19例患者中发现寄生动脉5例,右膈动脉3例,胰十二指肠动脉1例,胸廓内1例.结论 MSCT三期扫描及动脉期MSCTA可以很好地评价无碘油沉积区肿瘤病灶的供血情况,对判断TACE后疗效及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9年12月8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 积极有效地观察和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 做好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对于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平稳度过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调查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再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治疗方法、碘化油沉积、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以及门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影响因素,肝功能(B=0.5472,Exp(B)=1.6874)、门脉癌栓[B=0.6313,Exp(B)=1.833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包括治疗方法、碘化油沉积、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以及门脉癌栓等,了解影响疗效的因素对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