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渗刺激大鼠后,视上核(SON)内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活动的机制。方法:大鼠分为4组:(1)等渗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低渗刺激组,经尾静脉注入低渗盐水(0.83%葡萄糖+0.3%NaCl);(3)氟代柠檬酸(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fluorocitrate,FCA)+低渗刺激组,经侧脑室注射FCA(1 nmol/μl/只)2 h后,再经尾静脉注入低渗盐水;(4)甘珀酸(缝隙连接通道阻断剂,carbennoxolon,CBX)+低渗刺激组,经侧脑室注射CBX(50μg/只,10μg/lμl)2 h后,再经尾静脉注入低渗盐水。各组动物刺激后90 min,常规固定、取材、下丘脑连续冠状切片。应用抗牛磺酸(taurine,Tau)、抗加压素(vasopressin,VP)、抗甘氨酸受体(glycine recep-tor,GlyR)、抗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抗体进行标记,以及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其在SON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渗刺激组大鼠,SON内星形胶质细胞的胞体增大、突起变粗;Tau,Cx43和GFAP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增强,神经元上的GlyR表达增强,但VP和Fos的表达减弱。FCA,而不是CBX,明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Tau,GFAP,Cx43的表达。FCA和CBX均可抑制神经元上的VP、GlyR、Fos阳性反应。结论:低渗刺激激活SON内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经Cx43半通道释放牛磺酸而抑制神经元的活性,减少VP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渗刺激后大鼠视上核(SON)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反应的调节机制,以及牛磺酸拮抗剂(TAG)和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反应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0.9%盐水;低渗组经尾静脉注射低渗盐水(0.83%葡萄糖 0.3%NaCl);TAG 低渗组和CBX 低渗组分别经侧脑室注射TAG或CBX,2h后经尾静脉注射低渗盐水。常规固定取材制片。切片进行抗Fos、抗加压素(VP)、抗甘氨酸受体(GlyR)、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免疫荧光染色,镜下观察在视上核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低渗组视上核星形胶质细胞的GFAP和Cx43表达高于对照组,GlyR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多,Fos和VP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少;TAG 低渗组和CBX 低渗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同低渗组,而GlyR阳性神经元较低渗组少,VP-、Fos-阳性神经元较低渗组均有所增加。结论低渗刺激激活视上核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经缝隙连接释放牛磺酸而抑制神经元,减少VP的释放,此过程可被TAG和CBX所阻断。 相似文献
3.
大鼠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后下丘脑视上核星形细胞和神经元对高渗刺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后下丘脑视上核星形细胞和神经元对高渗刺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经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及尾静脉注射9%NaCl溶液后,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加压素(V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下丘脑视上核(SON)神经元的:Fos和星形细胞的Fos以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1.未注射CBX组大鼠在高渗刺激后45min,血浆中VP的含量明显升高;SON中观察到GFAP/Fos阳性的星形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2.GFAP/Fos阳性星形细胞高峰的出现早于Fos阳性神经元;3.向侧脑室注射CBX2h后,经尾静脉注射9%NaCl溶液,45Bin后血浆中的VP含量未升高,SON中GFAP/Fos阳性星形细胞的表达与未注射CBX组相同,Fos阳性神经元则显著减少。结论 SON的星形细胞对高渗刺激发生反应早于神经元,并可能通过缝隙连接影响神经元对渗透压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对低血压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观察大鼠血压降低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AS)和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硝普钠静脉注射制作瞬间低血压模型 ,用抗Fos、抗GFAP和抗TH三重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GFAP和Fos表达和分布规律及其与TH阳性神经元的关系。 结果 在脑内血压调节相关区域均出现GFAP和Fos表达 ,两者部位一致 ,且有亚核分布特点 ;在延髓和蓝斑等部位Fos或TH单标 ,或Fos与TH双标阳性神经元周围有GFAP阳性纤维包绕 ,形成 3种形式的复合体样结构。 结论 AS对血压变化反应敏感 ,并具机能定位特异性 ,推测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与神经元共同参与脑内的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法分别观察大鼠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时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Fos蛋白在大脑皮质内表达的时间规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观察GFAP和Fos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在缺血1h再灌注2h时,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体积增大,突起粗大,呈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直至48h依然强烈。被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表达Fos蛋白,并呈现时程变化规律。结果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和神经元一起参与了大脑皮层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接受高渗刺激后,视上核和孤束核内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N-ASC)反应.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光镜组(n=40)和电镜组(n=10).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标记法,在光镜下观察高渗刺激(9%氯化钠,5.5ml/kg尾静脉注射)后15、45、90和180 min,视上核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催产素(OXT,标记视上核神经元)、Fos(标记神经元胞核)和孤束核内GFAP、酪胺酸羟化酶(TH,标记神经元)、Fos表达的时程变化.采用双重免疫电镜法,观察高渗刺激后视上核N-ASC内星形胶质细胞(用Cx43标记)与神经元(用Cx32标记)之间接触处的超微结构.结果光镜下在视上核和孤束核可分别观察到3种N-ASC,即:由 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与 OXT(或TH)阳性神经元形成的N-ASC;由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与Fos阳性神经元形成的N-ASC;由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与Fos和OXT(或TH)双阳性神经元形成的N-ASC.高渗刺激后 N-ASC的数量明显增加.抗Cx43和抗Cx32的双重免疫电镜显示,高渗刺激后Cx43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即Cx43半通道)以及Cx32和Cx43形成的异型缝隙连接(HGJ)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视上核和孤束核内的N-ASC参与渗透压调节反应. 相似文献
7.
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对渗透压改变的反应及其和神经元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观察大鼠在饮用 3 % Na Cl溶液 2 d和 5 d时的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及相互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法 ,在脑原位切片同时显示 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酪氨酸羟化酶 (或加压素 )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 :(1)实验组大鼠脑内孤束核、味觉核、臂旁核、蓝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外侧区、上丘中灰层、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视上核、和穹隆下器同时出现 FOS阳性神经元胞核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 (2 )在孤束核、蓝斑、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和视上核出现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 ,在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下丘脑室旁核腹侧部和视上核等出现加压素阳性神经元。(3 )在孤束核、蓝斑、或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视上核的三重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上见到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包绕 FOS阳性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 (或加压素阳性 )神经元 ,形成复合体。提示 :脑内相关核团内的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同参与对渗透压的调节 ,并以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作为功能单位 相似文献
8.
大鼠前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对一侧胫、腓骨骨折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前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ASs)及神经元 (Ns)对一侧胫、腓骨骨折的反应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前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Fos蛋白以及酪氨酸羟化酶 (TH)在左侧胫、腓骨骨折后的表达变化。 结果 1 一侧胫、腓骨骨折后 ,前脑GFAP阳性表达的ASs有明显的核团定位。在缰外侧核内侧区 (LHb)、下丘脑室旁核 (Pa)、视上核 (SON)、视交叉上核 (SCh)、终纹床核 (BST)、杏仁中央核 (Ce)和内侧杏仁核 (Me)及皮层等脑区内均可观察到有GFAP阳性ASs分布 ,且两侧分布无明显差异。 2 Fos阳性Ns的分布与GFAP阳性ASs上述分布部位基本一致 ,两者关系密切。 3 Pa等部位有大量Fos TH双标Ns,四周是密集的GFAP阳性ASs包围 ,形成以神经元为中心 ,周围包绕ASs,共同构成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 (N ASC)。 结论 上述核团的ASs参与了下肢骨折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及其调节过程 ,且与Ns关系密切 ,可能主动地影响Ns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10.
11.
电镜观察不同禁水时间衰老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加压素能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禁水6、12h后,视上核加压素能神经元胞体增大,胞质中粗面内质网排列紧密且增多,高尔基复合体成熟面未成熟分泌颗粒及神经分泌颗粒增多;轴突中神经分泌颗粒增多不明显。而禁水24h后,神经元胞质内的神经分泌颗粒减少,轴突中的神经分泌颗粒聚集成膨大区域。禁水后,神经胶质细胞减少,突起回缩,使相邻的两神经元直接接触,突触结构重建增多。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衰老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加压素能神经元在禁水时,其功能活动是增强的,胶质细胞突起回缩,有利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2.
脑内移植时星状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帕金森氏病模型鼠、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及皮质损伤鼠等在脑移植2~3个月后移植区及其与宿主交界面的胶质细胞变化。结果发现不同动物模型的胚脑移植区及其与宿主交界面的胶质变化基本相同.Nissl染色切片上可见移植区和宿主之间有直径小于8μm的小细胞集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移植区和宿主脑交界面有深染的阳性纤维及细胞或交界面形成一包膜状结构;还有的在交界面无明显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纤维分隔,呈现两者相互融合的趋势.移植区内可见两种胶质细胞,一种与正常胶质细胞近似,另一种为胞体大、突起粗且深染的反应性胶质细胞;移植区内的血管周围也见有反应性胶质细胞包绕。本研究表明移植也可引起胶质反应,并且移植区内反应性胶质细胞可能对植入的神经元提供其生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下,大鼠的行为表现及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将成年SD大鼠置于不同温度(24℃、34℃、38.5℃、42℃),相对湿度为60%的实验仓内60min,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的变化。行为学结果显示:24℃时,大鼠无异常表现,直肠温度为36℃左右;34℃仅引起大鼠直肠温度升高至38℃左右,动物行为无明显变化;38.5℃和42℃时,大鼠直肠温度升高至39℃以上,最初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但随后转为兴奋状态,出现惊跳、逃窜行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24℃时,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内Fos阳性细胞较少;34℃时,Fos阳性细胞的表达量增加;38.5℃时,Fos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42℃时又降低,并出现三种Fos阳性细胞:即胞核为Fos阳性、胞浆为Fos阳性以及胞浆、胞核均为Fos阳性。以上结果表明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内Fos蛋白的表达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提示这两个核团参与了热应激过程。 相似文献
14.
观察老年大鼠下丘脑视上核腹侧大细胞神经元和弓状核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老年大鼠视上核腹侧血管加压素(VP)神经元的胞体较成年鼠大,胞质结构比较致密,内含许多核糖体颗粒,粗面内质网分散成小泡状,神经分泌颗粒增多,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氏复合体数量都较多.而弓状核内的暗细胞和亮细胞的核糖体减少,高尔基氏复合体和线粒体都变化,还有少数神经元固缩,细胞质内胞器明显减少,呈现变性现象.结果提示:老年期下丘脑视上核VP神经元机能增强;而弓状核内两种细胞都显示机能减弱的征象.老年时下丘脑各核团神经元的这种不协调性变化,可能是动物衰老的一种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的衰老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青、中年和老年雄性大鼠各10只,用形态计量学和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弓状核神经元年龄性变化。结果发现在老年大鼠弓状核,部分暗型和亮型神经元内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缩短和双层膜间隔增宽,线粒体嵴断裂、肿胀和空泡化,溶酶体,微管和颗粒小泡数减少;与青、中年组比较神经元数分别丢失37%和27%,核仁平均体积缩小30%左右; 相似文献
16.
17.
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及视上核内加压素神经元心理应激后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心理因素对下丘脑精酸加压素(AVP)神经元的影响,采用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微机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CN)及视上核(SON)等AVP阳性细胞的总面积,将闪光间期长短不均加电刺激组(A组)和光、电刺激与A组相同但闪光间期衡定组(B组)及仅给同量闪光的对照组(C组)的AVP阳性物互相比较.结果,在SCN,A组>B组>C组的;在SON,则B组>A组>C组的.观测正中隆起(ME)外带的阳性纤维,A组的呈色深且面积大,B组和C组的呈色均较浅且面积小.此外,不论A组或B组,同一组的SCN及SON内AVP阳性物总面积的变化皆呈现负相关的增长关系,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24和-0.7679,t检验表明,其相关性有显著意义,据此,著者认为:SON及SCN的AVP神经元都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但变化方向有所不同,其意义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